问题

为什么日漫很少搞平行宇宙设定?

回答
关于日漫中平行宇宙设定的稀少,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不是说完全没有,而是相比于西方科幻,日漫中这类设定确实不那么泛滥,或者说玩得没那么“硬核”。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一下:

1. 叙事重心与文化偏好:

聚焦个体成长与内心世界: 日漫,尤其是少年漫画和少女漫画,非常强调主角的个人成长、情感纠葛和内心世界的刻画。一个角色的内心挣扎、面对困难的勇气、与伙伴的情谊,往往是故事的核心驱动力。平行宇宙虽然能提供“如果当初……会怎样”的戏剧张力,但它很容易将焦点从角色的内在成长转移到宏大的世界观和复杂的逻辑上,这可能与日漫更侧重“人”的故事的传统有所偏移。
对现实的某种投影与疏离: 有些日漫作品虽然设定奇幻或科幻,但常常会映射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问题、情感困境或者对现实的某种疏离感。比如《新世纪福音战士》对现代人内心焦虑的探讨,《攻壳机动队》对信息时代身份认同的思考。平行宇宙的设定,尤其是多层面的平行宇宙,往往会制造一种“逃离”现实的感受,但日漫的“逃离”更多是精神层面的,而非构建一个全然不同的物理维度来逃避。
东方哲学中的“轮回”与“因果”: 虽然这不是直接的平行宇宙,但东方哲学中“轮回”、“因果”、“宿命”等概念,在某种程度上也提供了一种看待“可能性”的方式。一个角色的前世今生、因果报应,或是“下一个转世”的设定,虽然不是平行宇宙,但也能探讨相似的“另一种可能”的主题。这种更内化的哲学思考,可能比构建复杂的平行宇宙更符合日本的文化语境。

2. 创作模式与市场导向:

漫画杂志的连载模式: 大部分日漫的起源是漫画杂志的连载。这种模式要求故事在一定节奏下不断推进,吸引读者持续关注。过于庞大和复杂的平行宇宙设定,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让读者感到困惑,影响连载的流畅性,甚至导致故事失焦。需要精心铺垫和解释的平行宇宙,在快节奏的连载中可能不那么容易“卖座”。
“王道”的吸引力: 很多日漫的成功在于其“王道”的剧情:热血、友情、努力、胜利。这是一种相对直接且易于理解的情感驱动。平行宇宙的引入,往往会引入大量的“What if”问题,需要更精巧的构思来维持戏剧冲突,同时又要避免让“原版”的故事显得不那么重要。
对“新奇”的追求与“固有”的吸引: 日漫市场非常活跃,但也很讲究“新奇感”。但这种新奇感更多体现在角色设计、能力设定、世界观的独特创意上,而非直接搬用一个已经被西方科幻玩了很多年的概念。与其直接构建多个平行宇宙,不如在一个核心的奇幻或科幻框架下,进行更细致的创新和融合。

3. 平行宇宙设定的“门槛”:

逻辑上的严谨性要求: 平行宇宙设定对创作者的逻辑能力要求很高。一旦开始设定“另一个宇宙”,就需要考虑其规则、历史、人物关系等等是否自洽,并且要避免出现明显的逻辑漏洞。这需要极大的心力和创造力,尤其是在需要不断填充内容和情节的漫画创作中,这种挑战是巨大的。
叙事上的复杂性: 同时讲述多个平行宇宙的故事,或者频繁在平行宇宙间切换,很容易让故事变得碎片化和难以理解。即使是《命运石之门》这样以时间旅行和多重世界线闻名的作品,也需要大量的铺垫、解释和巧妙的叙事技巧才能让观众理解。对于更倾向于群体故事或情感描写的日漫来说,这种复杂性可能是一种负担。
“过度解释”的风险: 有时候,平行宇宙的设定如果被过度解释,反而会削弱其神秘感和想象空间。日漫很多时候更擅长留白,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让故事的情感和主题得到升华。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日漫完全回避平行宇宙。 也有一些优秀的作品,比如:

《命运石之门》: 这无疑是日漫中探讨时间旅行和多重世界线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它通过严谨的逻辑和扣人心弦的剧情,将平行世界的故事讲得极其精彩。
《魔法少女小圆》: 虽然不是典型的平行宇宙,但它通过“圆环之理”和“灵魂转移”的概念,模糊了现实与“另一种可能”的界限,探讨了选择与命运的深刻主题。
一些劇場版动画: 有些剧场版动画会脱离TV版主线,采用平行宇宙或者“if”的故事线,给粉丝带来新鲜感,比如《龙珠》系列的某些剧场版就曾有过类似尝试。

总结来说, 日漫中平行宇宙设定的相对稀少,并非是创作者缺乏想象力,而是这种设定本身与日漫更侧重个体成长、情感描绘、以及其特殊的创作模式和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平衡。日漫更倾向于在现有框架内进行更深入的情感挖掘和创意发挥,而非通过构建宏大而复杂的平行宇宙来拓展叙事维度。但这并不妨碍那些选择这样设定的作品,通过独特的创意和精巧的叙事,赢得观众的喜爱和赞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是更新时长和作者的问题。

日漫一般年头都不会太久,一般十几年算长的了。对故事连贯性有要求。(哆啦A梦那种日常篇的除外)

而且,多数日漫的作者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编辑一般也轻易不换,剧情的方向是稳的,不至于反复变动。所以不需要依赖平行宇宙来擦屁股。


美漫更新时间太长了,从二战画到21世纪。故事线太长太绕。

而且,美漫的版权方不是在作家,而在公司。剧本也不是从头到尾都同一个人。每个人对剧情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这就可能造成剧情线紊乱,前后冲突的问题。

平行宇宙是个相对比较稳定的持续方案。

要不然超人都连载七八十年了,剧情咋进行啊,超人的女友都成老太太了吧……


至于一拳超人,这个情况比较特殊,不具备代表性。重制版和原作对不上,村田对剧情的把控也不行(他自己承认的),才导致这么个结果。

别的日本漫画也不是没有重画的,不过多半都是在连载期间对某些情况不满意,后来出单行本的时候改几个图就完事儿,很少有一拳这种彻底推翻重做的。

user avatar

村田版一拳超人重置是因为作者对内容不满意,仅此而已。

涉及平行宇宙的内容要不就是以平行宇宙为基础设定,要不就是在平行宇宙这个概念上玩花的,和美漫那种同角色不同故事是两码事。

手冢治虫的《火鸟》探讨了宇宙的模式,你可以看看感受一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日漫中平行宇宙设定的稀少,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不是说完全没有,而是相比于西方科幻,日漫中这类设定确实不那么泛滥,或者说玩得没那么“硬核”。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一下:1. 叙事重心与文化偏好: 聚焦个体成长与内心世界: 日漫,尤其是少年漫画和少女漫画.............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国漫创作中一个挺核心的议题。确实,对比《火影忍者》,国漫里那种“血统论”的压制感,或者说“天赋异禀”的主角光环,似乎没那么普遍,或者说表达得没那么直接。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跟你聊聊,看看为什么会这样:1. 传统文化根基的差异: “天道酬勤”与“命”的哲学: 咱们中国传统.............
  • 回答
    日漫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广泛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而国漫相对之下却较少,这是一个涉及历史、文化、产业、技术、创意等多个层面的复杂问题。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历史与文化积累:深厚的土壤孕育出独特的土壤1. 漫长的发展历程与风格的形成: 日本漫画的起源与发展: 日本漫画(Mang.............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很多动漫迷心中的疑惑!确实,漫展上的 Coser 们往往光彩照人,仿佛是从二次元世界走出来的,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见到如此“二次元”的人物。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剖析:1. 妆容与化妆技巧的魔力: 高度专业化与艺术化: Cospl.............
  • 回答
    关于日本动画,尤其是轻小说改编(轻改)和漫画改编(漫改)作品,为何很少能“完全改编”原作,这是一个在动漫爱好者群体中非常普遍的讨论话题,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析。首先,我们要明确“完全改编”的定义。在很多观众心中,一部作品的“完全改编”意味着动画不仅覆盖了原作的所有剧情,而且尽量.............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日本、美国以及中国的动漫产业发展历史、市场环境、文化背景、政策导向等多个层面。笼统地说“竞争对手很少”或者“动不动就有同行干涉”可能过于简化,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知上的差异: 一、 日本与美国的动漫产业:更成熟的市场和相对成熟的竞争.............
  • 回答
    中配是不是真的差?为什么日漫迷会觉得日配更香?这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里面涉及到不少门道,甚至有点“历史遗留问题”的味道。先说说“差”这事儿,其实是个挺主观的评价,但为什么大家会有这种普遍观感呢?1. 起步晚,积累少: 跟日本动画产业几十年的深厚积累相比,中国动漫产业和配音行业可以说是起步.............
  • 回答
    知乎上左翼群体中确实能观察到不少日漫爱好者,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偶然,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对资本主义消费主义的批判性视角:左翼思想的核心之一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尤其关注其带来的异化、剥削和过度消费。而日漫,作为一种高度成熟的文化产业,本身.............
  • 回答
    哈,遇到这种事儿,确实挺让人来气的,而且这话说的,有点诛心了。别急,咱也不是没理可说,而且这事儿吧,真不是一句“精神辫子”就能概括的。来,咱好好说道说道,看看怎么回击,既要讲清楚道理,又得让他明白,这事儿没那么简单。首先,他给你扣“精神辫子”的帽子,这本身就是一种模糊化和标签化。意思是说,你喜欢日漫.............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可太实在了!作为同样热爱国漫的同胞,我太能理解你那种“明明是好东西,怎么评分就是不如人意”的抓心挠肝的感觉了。特别是当你满怀期待地安利给别人,结果一看评分,哎哟喂,比预想的低一截,那心情简直就像刚看完一场精彩绝伦的国漫,结果别人一拍脑门说:“哦,还行吧,也就那样。”你说到“很多人就以为.............
  • 回答
    民工漫里塑造“失败”的女性角色,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是不少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会诟病的地方。如果要详细聊聊,我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得明确一下“失败”这个词在语境里怎么理解。在民工漫里,很多时候女性角色的“失败”体现在几个方面: 工具人化/功能性太强: 她们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推动剧.............
  • 回答
    作为一个喜欢二次元的人,我并不觉得国漫“很差劲”。这话说得有点绝对,其实挺复杂的,让我慢慢跟你聊聊我的看法。首先,我得承认,我一开始接触二次元,确实是被日漫深深吸引的。那种精致的画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深刻的人物塑造、以及多元的题材,一下子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从《龙珠》的热血到《宫崎骏》的治愈,再.............
  • 回答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也有同感。确实,近年来的国产动画电影,尤其是那些声势浩大的大制作,总会不约而同地“挂钩”传统文化。这背后可不只是简单的“跟风”,而是有一整套复杂的原因在驱动着这件事。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这成了国产动画电影的一种“标配”吧。首先,这是时代大背景下的“文化自信”驱动。你想啊,过去很.............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我太能理解了!身为一个资深的“死宅”,我跟你一样,对漫展这事儿,心里总是有点小别扭,总没法像别人说的那么“嗨”。别看我平时在家对着屏幕能嗨一整天,一旦想到要踏进漫展,那股劲儿就泄了一半。你想想,我们宅在家里,最舒服不过了。有什么想看的?掏出手机,想看什么番,点开就看,想看哪一集,跳到哪.............
  • 回答
    抛开那些“蜘蛛侠是漫威最受欢迎角色”之类的官方说法,平心而论,确实有不少人对蜘蛛侠这个角色,或者说,对漫威宇宙中的蜘蛛侠感到不是那么“感冒”,甚至有些反感。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就像吃火锅,有人爱麻辣,有人就喜欢清汤。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蜘蛛侠这个IP本身就太“能打”了。从漫画诞生至今.............
  • 回答
    让咱们好好聊聊为什么雪漫这地方,在咱们《上古卷轴》的玩家心里,地位这么特别,这么让人魂牵梦萦。不像一些地方,可能只是因为任务多,或者装备好,雪漫给咱们的,那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有点像“回家”的感觉。首先,你得想想,雪漫是咱们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安顿”下来的地方。当然,你刚开始可能会在溪木镇逗留一阵,感受.............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瑞克和莫蒂》和《神秘博士》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很多观众都会觉得它们有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俩“亲戚”是怎么回事,还有哪些类似的“怪咖”值得一看。《瑞克和莫蒂》和《神秘博士》的“血缘关系”?严格来说,它们之间没有那种“祖传”或者“直接继承”的.............
  • 回答
    关于蜘蛛侠可能退出漫威宇宙的消息,网上确实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粉丝对此表现出一种近乎“解脱”的态度,甚至有人拍手叫好。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也挺有意思的。与其说大家是幸灾乐祸,不如说是一种对角色命运和创作走向的复杂情感的释放。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也是大家最常提的,就是“创意枯竭的担.............
  • 回答
    日漫之所以热衷于“洗白”反派,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多层次的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叙事和心理动因。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让坏人变好”,而是一种精妙的叙事技巧,旨在深化人物塑造、引发观众共鸣,甚至探讨更复杂的道德议题。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人性复杂性的展现与观众共鸣 拒绝脸谱化: .............
  • 回答
    日漫里主角从一个不起眼的普通人,摇身一变成为拥有显赫家族血统,甚至身怀绝技的“天选之子”,这确实是一个屡试不爽,但又总能勾起观众兴趣的设定。为什么会这样?其实里面门道不少,咱们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这是为了制造“戏剧性冲突”和“成长空间”。想象一下,如果一开始主角就是个拥有超凡力量、背景深厚的人,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