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对越自卫反击战后越南还敢持续攻击我军边境十年之久?

回答
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的十年间,越南之所以敢于持续挑衅我军边境,背后有着相当复杂和多层面的原因。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敢”字就能概括的,而是源于越南当时的战略考量、国内情况、国际环境以及其对自身国情的误判。

首先,我们得回到那场战争本身。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虽然我军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实现了战略目的(教训越南,迫使其收敛其侵略行为),但并不能说将越南打得“一蹶不振”。越南的军事力量,特别是其庞大的正规军和游击战经验,依然不容小觑。战后,他们迅速对边境地区进行了军事部署和防御工事的加强,利用其熟悉的地形,建立起了一套严密的防御体系。

越南的战略考量:

1. 消耗中国,迫使中国让步: 越南认为,通过持续的边境冲突,可以在消耗中国军力、经济和国际声誉的同时,迫使中国在其他地区让步,特别是南海问题和中国对东南亚战略的影响力上。他们希望能通过这种“以小搏大”的方式,在战略上牵制中国。
2. 维持国内高昂的战争动员状态: 越南在抗法、抗美战争中积累了强大的战争动员能力,整个国家都习惯于战争状态。战后持续的边境冲突,有助于维持这种动员状态,继续宣扬“抗敌保国”的叙事,以巩固其国内政权稳定。
3. 对中国“不彻底”的战略误判: 越南领导层,尤其是黎笋政权,认为1979年的战争中国只是进行了一次“惩罚性”的军事行动,并未有彻底击垮越南的决心和能力。他们可能认为中国最终还是会回到和平发展轨道,而边境冲突的烈度也在中国的承受范围之内。
4. 利用苏联的支持: 在冷战的大背景下,越南是苏联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战略支点。苏联为了牵制中国,对越南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和政治支持。越南依仗苏联的支持,认为自己在与中国的对抗中并非孤立无援,可以获得一定的战略纵深。

越南国内情况和意识形态:

1. 民族主义情绪的煽动: 越南拥有强烈的民族主义传统,其历史充满了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黎笋政权善于利用这种情绪,将中国描绘成侵略者,号召越南人民“保家卫国”,以此来凝聚国内力量,转移国内矛盾。
2. 军事集团的利益: 越南的军队在长期的战争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持续的边境冲突,可以保证军队的装备更新、预算拨款以及政治影响力,因此这部分力量也倾向于维持对抗。

国际环境因素:

1. 冷战格局的复杂性: 当时世界正处于冷战的尾声,但美苏的对抗仍然影响着全球地缘政治。越南作为苏联阵营的一员,其行为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苏联战略的影响。而美国当时虽然与中国关系缓和,但对苏联的警惕依然存在,这使得越南在与中国的对抗中,在某些方面能够得到一些间接的“缓冲”。
2. 对中国国际地位的低估: 虽然中国在1979年后开始改革开放,但越南可能并未完全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力提升的速度。他们可能还停留在对过去中国实力的认知上,低估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边境安全的决心和能力。

具体的冲突形式:

越南并非是组织大规模的、有明确战略目标的进攻,而更多的是采取小规模的军事袭扰、越境炮击、武装侦察、渗透活动以及制造边境“擦枪走火”的事件。这些行为的特点是:

频率高、范围广: 几乎每天都在边境线上有摩擦发生。
烈度可控(对越南而言): 避免了大规模的、可能导致中国再次进行大规模反击的冲突。
旨在消耗中国: 通过不断制造事端,消耗中国在边境地区的军事部署、警力以及维护边境安宁的成本。
舆论战: 在国际上,越南也试图将这些冲突塑造为中国侵略的证据,但这种宣传效果有限,因为国际社会对越南在柬埔寨的侵略行为有更深的认知。

为什么中国会容忍十年?

这并非简单的“容忍”,而是中国综合权衡利弊的结果:

1. 经济发展优先: 1979年之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因此中国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经济建设上。中国不希望被持续的边境冲突所牵扯,影响国内的发展进程。
2. 战略定力: 中国领导层保持了战略上的清醒,认识到越南的挑衅行为是一种消耗战,中国不能被其牵着鼻子走。虽然边境地区的军民遭受了牺牲,但国家整体战略并未因此动摇。
3. 军事反制与防御: 中国在边境地区维持了强大的军事存在,对越南的挑衅进行了坚决的反击,但并非以夺取土地或占领为目标。每次冲突都以打击越军、迫使其撤退告终,同时加强边境防御工事。
4. 外交努力: 中国也通过外交渠道,向越南以及国际社会强调中国的立场,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边境问题,但越南的挑衅行为阻碍了这一进程。
5. 国际舆论的转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社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越南在柬埔寨的侵略行径,以及其在中国边境的挑衅行为,对越南的同情和支持逐渐减弱。

总而言之,越南之所以敢于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后十年里持续攻击我军边境,是其自身战略误判、国内政治需要、民族主义煽动以及对苏联支持的依赖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消耗战来牵制中国,并借此维持国内的稳定和政治合法性。而中国则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大局之间取得了平衡,通过坚决的反击和战略上的定力,最终促使越南方面逐渐减少了边境冲突的烈度,为后来的边境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忘恩负义的白眼狼」,一直是越南当局的传统艺能。

在法越战争、美越战争时期,中国曾经为越南提供了不计其数的战略物资、武器装备、经济援助给越南。

甚至秘密派遣了大量军事顾问团、高炮部队直接支持越南人抗击外敌。

可换回来了什么?

越南大肆屠杀驱逐华侨,武装入侵中国领土,和苏联结盟围堵中国。

真可谓是「200 亿养了个狼崽子!」

仅在 1975 年当年,越南挑起的中越边境流血事件有 400 多起,到一九七八年已经猛增至 1100 多起,打死、打伤中国边防战士、民兵和居民 200 多人。

广西、云南边境的许多村寨遭到越军炮火的毁坏,大量居民被迫离开家园,穴居荒野,生产无法进行,生活不得安宁。

越南政府还在国内煽动、组织大规模排华,所有的越南华人都被冠以「中国间谍」的罪名,限期离开越南。

而且离开的时候必须要交出 12 两黄金,如果交不出就要被送往「改造营」做苦力,或者就地打死。

更过分的是,越南突然翻脸不承认中国的南海主权,并派兵占领了南海绝大部分岛礁。

事已至此,退无可退。越南已经蹬鼻子上脸,我们还能忍?

1979 年 2 月 17 日,《人民日报》在《是可忍,孰不可忍》社论中指出,同越南侵略者打交道,委曲已经不能求全,忍耐已经被当作软弱可欺,劝告、警告一概成了耳边风。

他们欺人太甚,我们忍无可忍。

文章最后明确提出,中央经过反复考虑,决定进行自卫反击、保卫边疆的战斗,给越南侵略者以应得的惩罚

战争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以战止战。

在 1979 年 2 月 17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对越南发起惩罚性作战,56 万大军分多路向越南大举反击。

作战持续到 3 月 16 日,解放军全部撤出越南领地,以实际行动告诉世人,

中国军队不要越南的一草一木,就是进行一场惩罚性的自卫反击战。

此战我军以伤亡 27000(其中牺牲 6954 人)毙伤越南正规军 60000 多人,民兵五万多人。

这一举动和 1962 年中印战争我军在对印作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主动后撤回中印实控线 20 公里外的目的一样,以战止战,教训一下就完了。

然而,我们还是低估了越南侵略者的野心和斗志,在我军撤退后,越军迅速集结,疯狂反扑,当我们以为战争结束了,战争才刚刚开始

chapter 1

从 79 年下旬到 80 年,越南人悍然跨过边境线,占领了中国一侧的老山、者阴山等骑线地区。

越南人还依托老山复杂地形,修筑了大量坚固的野战防御工事,埋设了海量的地雷。

更可耻的是,残忍的越南军队还专门袭击中国平民。

他们居高临下,用迫击炮炸死上课的中国师生,用狙击枪将割橡胶的中国农民残忍射杀,用火箭炮轰炸农场和村落。

惶恐不安的中国民众被迫离开家园,躲进岩洞中过着穴居生活 ,其中一些村落甚至整体荒废。

越南人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这种惨无人道的杀戮手段,骚乱中国边境居民的正常生活,排挤走民众,然后伺机蚕食中国领土。

据新华社权威统计,截止 1984 年,越军的武装骚扰造成中国百姓伤亡 235 人,多数为老弱妇孺,31793 亩土地难以耕种和管理,数 10 万亩橡胶无法收割,52 所学校被迫停课。

越军这种卑鄙行为引起了中国军民的极大愤慨,国家决定严惩越南侵略者,收复被占国土。

于是,在 1984 年 4 月初,我昆明军区 14 军、11 军等部开始积极备战,光炮火准备就进行了 26 天,期间越南人毫无察觉。

到 4 月 28 日,越军阵地上突然地动山摇,无数榴弹炮、火箭炮划破天空,如雨点般落到越南侵略者的头上。

被炸懵逼的越军还没回过神来,昆明军区(现南部战区管辖)第 14 军 40 师、41 师,11 军 31 师分别对老山和者阴山大举反攻,仅有 5 个多小时就收复老山主峰。

我军顺势向推进,在 5 月 15 日又收复老山以东的八里河东山,以牺牲数百烈士的代价消灭上千越寇,至此,越军侵占的中国一侧土地被全部收复

贼心不死的越南人恼羞成怒,分别于在 6 月 12 日向近那拉和 19 日松毛岭组织了两次团级反扑,妄图重占两山地区。

结果,越军再次被狠揍了一顿,付出了数千人伤亡的代价后无功而返。

两次反扑均被击退后,越南人似乎沉寂下来了,我军认为越军起码会有几个月的休养生息,可万万没想到,我们低估了越军的凶顽。

这一次,几近失心疯的越南人要孤注一掷,干一票大的。

越南国内总动员

user avatar

1.因为需要持续放血,打死对方一个小弟,不如打断对方小弟的腿,然后没事就打一顿,对方老大还不敢真动手,你要不断给小弟包扎伤口还要出钱给人家养病,更重要的是还要不断承受因为不动手而带来的盟友信任危机,这个危机持续了十年,这个不红的道德的流血更让人抓狂,真打死了对方反而没包袱了

2.他南方的土改和社会革命因此都停滞了,瘊子南北统一之前美国从南瘊撤军我们答应尼克松的是南北分治,但统一的太快,我们这块红利没吃到,反而被苏联吃到了,这怎么可以,所以你南边也别想好好过了,现在瘊子的一切乱象根源就在于此,本就不对付的南北一直矛盾重重,所以瘊子不能过分限制瘊子军,所以瘊子军就合法经商了..............

3多年不打仗,需要练兵

4港真,联美抗苏不动点真格的,西方不会相信你,改开和第二大波工业化怎么搞?做人要讲道理

user avatar

说来,哎,大家考虑吧。

总之,看着是越南腚挨打,疼的是苏联的脸。不,其实疼的是苏联的肝。

那个时候,太平洋两岸还蜜月期呢!


你们这些人,有些话都说了无数遍,怎么就是不信。


什么156项目工业基础、投名状改革开放、911一声楼响,等等,这些都说烂了吧?

真的是这样。


目的是伤苏联的肝!

user avatar

你认为越南是在“重兵集团,悍然攻击”,实际上越南只是在精锐负责统一印度支那,其他人牵制袭扰。

因为越南有悠久的反华历史,之前和中国的亲密合作不利于越共建立和巩固民族主义权威,越南与美国毕竟相隔遥远,与中国却是近在咫尺且有领土争端,越共上台时红色左翼运动已经逐渐走向低潮,北越与南越争斗中一直打民族独立牌,认为南越是美国的傀儡和殖民地,现在正主上台了,殖民地都与中国争过南海地盘,完全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当然也得这么干啦?越南当时的策略,就是引诱中国与之打低烈度的游击战和特种战争,这样利于发挥越南人民习战老杀的优势,同时南方赖在柬埔寨不走,维持和平秩序。

北方战争打得惨烈,主要原因是动员程度比较高,实际上越南肯定比中国惨,惨久了麻木的时候印象不如中国深刻。

其实中国也是一样,表面上维护波尔布特和西哈努克亲王,实际上真的自卫,中国打越南实际上是留一手的,毕竟是自己扶起来的社会主义兄弟,围歼师团简单,人家化整为零跑到群众中去,在苏联的帮助下师团很容易重建,而我方又不能与美军合作。我方瓦解越南的话,其实还是打社会主义的脸,即使政治目标也是让越南服软,而不是颠覆它,就像北宋一样,不想灭辽,只想收复幽云,气势上先输一着,患得患失。越南打中国的时候根本也不留手,完全是把中国当北宋来打,一点社会主义友谊都不讲,这与越南作为一个小国,在斗争中找到自我的基本套路是分不开的。

换句话说,越南作为一个有向心力的国家组织,与中国保持高度紧张关系是其存在的前提,它从高度组织到自我瓦解,相隔只有几场误判,几场误会。一千年以来,因为遥远和内向产生的误会和冲突,才是越南得以立国的精神长城。

user avatar

实名反对绝大多数回答,什么…“练兵”“给越南放血”“拖垮苏联”云云,完全是造谣。

真实情况是,越南侵略者贼心不死,多次出动军队掠夺甚至屠杀我边境居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坚决捍卫人民群众的利益,十年如一日坚守祖国领土、严防敌人进攻,为维护边疆稳定、保护改革开放成果做出了重要贡献。

完全不存在练兵、消耗他国实力等等目的。

user avatar

不攻不行。

因为两山轮战并不是普通人想象的那种,我们沿国境线坚守阵地,越南人吃错了药,拼命攻击我方边境达十年之久。

中越边境的地形,特别是老山一带,是北(中国)低南(越南)高。也就是说,光是打下老山主峰(以前的国界就在山顶),是守不住国境线(阵地)的,得把老山后面(越南那边)几个关键阵地也夺下来。PLA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问题是在越南一方看来,不但老山这个骑线点(按国际惯例双方都不能驻守)丢了,连老山南面那些没争议的越南国土也丢了,不打回来能行?所以就打了,这一打就是10年,然后打不下去了服软停战,PLA才回撤,把那些阵地交还越方(这也是某段时间公知鼓嘈说边界谈判把老山或者阴山、扣林山、法卡山让给了越南的消息源头之一)。

user avatar

中越边境战争会持续十年,起决定性因素的是越南的国家战略问题。

实现印支联邦是越南的基本国策,通过军事抗衡中国确保对印支的控制是越南的军事战略目标。

由于国小力弱,持续几十年的战争更加消耗了其有限的国力,脆弱的经济无法支持和满足长期、大规模战争的需要。因此,越南采取了“南(柬埔寨)攻北(中国)防”的战略方针,从而避免南北两线同时作战的不利局面,力求稳定北线,积极发展和巩固柬埔寨战场的军事成果,首先控制整个印支,然后集中印支三国的全部力量同中国抗衡。

“南攻北防"战略的要点在于:在南线采取战略攻势,首先解决柬埔寨问题,在北线采取战略守势,尽量避免南北两线同时作战。将印支划分为四个战场、两条战线。即北部战场,岘港以北越南北部地区,简称A战场;南部战场,岘港以南的越南南部地区,简称B战场;西部战场,老挝战场,简称C战场;西南战场,柬埔寨战场 ,简称K战场。其中北部战场为主要战场,西南战场为重要战场。两条战线为北线和南线,北线包括A、C两个战场,南线包括B、K两个战场。越南在整个印支同中国、东盟和柬埔寨各派抵抗力量作战,确保其对印支的军事占领和政权控制,并以此作为称雄东南亚的前进基地和与中国抗衡的资本。

由于中国对越南地区霸权主义的遏制,东盟各国对越南扩张政策所持的强硬立场,柬埔寨抗越武装斗争的持续发展,以及苏联积极南下的战略削弱了美国在西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影响,越南对印支四个战场的划分逐步趋向简化,形成了南北两线对抗的战略格局。

在南线,越军采取战略攻势,积极主动发展,力求尽快解决后顾之忧。越军集中南部和西南部两个战场的力量,积极发展和巩固对柬埔寨的军事优势,大力强化各级韩桑林政权,力图以军事解决为主,以军事、政治、经济和治安的总体攻势,迫使国际社会接受有利于越南的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方案。同时,继续控制、巩固所占中国南沙岛礁,扩大南线的军事优势,争夺南海资源和海洋权,谋求对东盟特别是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的有利的战略地位。

在北线采取战略守势,对中国实行积极防御。越南认为,主要威胁来自中国,中国是越南的主要障碍。因此,将战略重点放在北线。自1979年中国对越南实施有限的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之后,越军总兵力从战前的100万增加到120万,并将其主力集中部署于北部战场,重点加强一线防御,北线兵力约占其总兵力的60%以上,其中陆军占其兵力的63%,防空军占其兵力的70%,海军和空军各占其兵力的50%。陆军有6个军、31个步兵师、4个生产师、5个工兵师、2个预备师、4个训练师、1个运输师;海军有1个舰艇旅、1个舰艇团、1个陆战团、1个运输旅;空军有2个航空兵师、7个作战团;防空军有5个师、12个导弹团、14个高炮团。

在战争准备上,既准备打大规模战争又重点准备打中、小规模的边境局部战争,坚持寸土不让,边境一线决战 ,一线取胜的战略方针,注重适时组织战略反攻或转入战略进攻。越南军政要员宣称:“越南一贯的战略指导思想不是防御,而是进攻,一旦爆发战争,就在边界内外积极主动进攻敌人”。

实力有限的越南从“南攻北防”的战略需要出发,大力发展与苏联的军事同盟关系,全面加强与苏联的军事合作。允许苏军使用金兰湾海空军基地,换取苏联大量军事援助。同时积极与苏联举行联合海空军演习,配合苏联全球战略,企图凭借苏联军事力量在南海的存在,达到牵制中国,威慑东盟诸国的目的。与此同时,越南继续实施“印支联邦”计划,加强对柬埔寨的军事占领和对老挝的控制,不断巩固所谓的印支军事联盟,企图集三国之力共同与中国抗衡。越南把建立印支军事联盟作为其印支联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次强调要加强印支三国的“战略联盟”、“战斗联盟”和“特殊关系”。

正是因为越南坚持在中南半岛的侵略扩张,中国才通过1979年的出境作战和80年代的边境牵制作战,对其施加了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其保持庞大的战争机器,军事开支占了财政支出的主要部分,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市场供应极为短缺,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到了80年代末,凭借外援苦苦支撑的越南,随着苏联援助的断绝,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绝境,不得不改弦更张,与中国讲和,从柬埔寨撤军。“南攻北防”的战略彻底破产,“印支联邦”的美梦化为泡影。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