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在电梯内与吸烟老人争吵,老人发病离世」一事?

回答
这事儿啊,听着就让人心头一紧。咱们搁电梯里,一个密闭空间,突然冒出一股烟味儿,换谁心里都得膈应一下。尤其这事儿还涉及到一位老人,本来就该受着尊重和照顾的年纪。

你说这事儿怎么看? 我觉得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

从那位年轻人说起:

年轻人嘛,可能就是觉得在公共场合、在这么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吸烟,不卫生、不文明,甚至觉得是对自己健康的潜在威胁。尤其如果他本身对二手烟就比较敏感,或者刚从外面忙碌一天回来,心情本就有点疲惫,闻到烟味儿,心里肯定不痛快。

他上前制止,可以说是一种维护公共环境和自身权益的本能反应。毕竟,电梯不是他家客厅,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且,作为一个年轻人在公共场合,敢于直接指出不文明行为,这本身也算是一种正义感。

但是呢,他也可能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争吵起来,情绪激动是难免的。可能言语上有些冲,或者态度上不够温和,这我们都理解。毕竟在那种情况下,对方不配合,反而继续吸烟,谁都有点火气。

再说说那位老人:

老人嘛,可能从小到大习惯了抽烟,觉得这是自己的“老伙计”,习惯成自然了。在电梯里抽一口,或许他也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可能潜意识里觉得“我年纪大了,抽一口没啥影响”,或者压根就没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他被年轻人制止了,按理说,到了这个年纪,是应该多体谅一下别人,尤其是在公共场合。但是,人老了,有时候固执起来也是够呛,而且可能觉得年轻人“没大没小”,或者觉得自己的行为受到了侵犯,所以就强硬地回怼。

而最让人唏嘘的,就是他“发病离世”这件事。这一下,所有的争执都变得毫无意义了。是什么导致他发病?是吸烟本身引起的?还是争吵带来的情绪激动?这很难说。但无论如何,生命就这么没了,这才是最让人痛心的。

这件事的几个层面来看:

1. 公共道德与个人习惯的冲突: 电梯作为公共空间,确实有其不成文的公共道德规范,比如不吸烟、不大声喧哗等。但同时,一些人的个人习惯根深蒂固,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年轻人坚持的是公共卫生和文明,老人坚持的是自己的习惯和某种程度上的“自由”。

2. 沟通方式的重要性: 这件事最直接的问题可能出在沟通方式上。如果年轻人能更委婉、更温和地表达,比如“老爷爷,您看这里是电梯,空气不流通,烟味儿对大家都不太好,您能不能稍微忍一下?”也许结果会不同。反之,如果老人能稍微理解一下年轻人的感受,或者更自律一点,也就避免了冲突。

3. 生命无价,逝者已矣: 这是最让人感到悲伤和反思的一点。无论之前的争执多么激烈,老人去世了,一切都结束了。无论争吵有多大的责任,都无法挽回一条鲜活的生命。这种结果,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一种无法承受的痛苦。年轻人可能会因此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而老人的家人更是经历了巨大的打击。

4. 社会老龄化背景下的相处之道: 随着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我们在公共场合如何与老人相处,以及如何引导老人适应现代社会的公共规则,都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尊重老人,是应该的,但尊重不等于纵容不文明行为。同时,我们也不能对老人缺乏耐心。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这件事没有绝对的对错,更多的是一种悲剧性的偶发事件。年轻人有维护公共环境的权利,但沟通方式可以更讲究;老人有享受晚年的自由,但需要在公共场合顾及他人感受。而最终的悲剧结果,则让我们看到了个体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生命脆弱得令人难以置信。

这件事也提醒了我们,在生活中,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该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多一点沟通和换位思考。尤其是在公共场合,一个文明的举动,一次善意的提醒,或者一个会心的微笑,都可能化解潜在的矛盾,避免不必要的悲剧。

最后,希望这样的事情,以后不要再发生了。生命如此宝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更加珍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次添加:

关于治闹的问题,首先要这样看待

(1)如何才能不误伤正常的举报人,北京那么多黑监狱的过去要重演吗?在没有正常的举报流程没有疏通之前,给地方政府过大的权力,必然会被滥用。

(2)要保证法院法官敢顶闹的压力判案,一是要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二是把维稳的压力从法官头上拿走,让法律回归他的本来目的,追寻正义,而不是一个劲的维稳。


原文分割线



看到了公平责任一词的时候

是什么情况大家不都已经了解了吗?

损大补小,息讼宁人

只是我还是对公平责任的适用有疑问

现在的法院很聪明,大家都看的出来医生是无过错的,如果法院判决医生承担过错责任,一上网舆论能把他一撸到底,所以就从老人有没有责任入手,老人有没有责任呢?说实话到目前为止,我因为对刑法并不太熟,也不敢说老人有没有责任,于是法院利用这个模糊地带,把老人定为没有责任,于是自然就适用公平责任了,做的非常厉害,比当年南京法官的做法高到哪里去了,当年的南京案案情事实无从得知,但是法官的判决理由较为脑残,坑人坑己,而这位法官做的较为精妙。不过这法官其实算很有良心了,才判一万多,原告要的是40多万呀,很明显也是担了被人砍的风险在。

至于法官为什么要这么判呢。

(1)老人家属不依不饶,法官也怕流氓,法官不是钢铁侠,也怕事,尤其是基层法官各个都身处在刀关剑影中,能平息事端肯定是最好的。

(2)医生家看样子比较有钱,医生在判决出来以后第一时间说的不是钱的问题,“赔偿”和“捐款”的争端体现了医生可能不在乎一万多,所以医生这边也容易平息。

(3)毕竟老人的死和医生存在客观上的联系,法官去和老人家属解释法理,估计老人家属得砍了他,或着把棺木丢法院门口天天哭,夜夜嚎,法官本人就算能忍,领导也不能忍,肯定要找法官的责任。而且估计纪检委能收这位法官一斤举报信。

医生们总说自己遇到医闹时候是弱势群体,现在让你们看看法闹的威力不逊于医闹,别就把医生当弱势群体了,现在各行各业,只要遇到不讲理的人,都是弱势群体,你看法院现在也是弱势群体了也怕闹了。

user avatar

我想起来几个月前发生的一件小事。
有次我乘飞机出行,隔着几排有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一直在大声哭闹,家长在一旁完全不管。
我登机之前刚好在免税买了一盒巧克力饼干,我就想把饼干送给小女孩、哄她不要再哭了。
我刚从包里拿出零食,刚解开安全带站起身,同行的朋友猛地把我拉回去了。
我不解,表明去意,她说:「我知道你要干嘛。别多事,这里是中国。

我真的很不喜欢这句话。我想跟她辩论,但很不幸的是,我没办法反驳。
我的论点都被一次次跟此事类似的社会新闻给消磨殆尽了。
这次再看到这件事时,我只有痛心和难过。

目前,存在有一种社会氛围:
「你是否做好事、做道德高尚的事,这不重要、没人在意。但你绝对不能有任何错误;甚至就算你没错,在错误发生的时候,你要尽可能的远离爆炸圈才能勉强自保。」
所以有老人摔倒了,不能上去扶,正确的做法是躲得远远的。
所以有小孩哭闹,不能上去哄,正确的做法是躲得远远的。
所以有犯罪分子偷窃抢劫,不能上去见义勇为,正确的做法是躲得远远的。
这次新闻之后,如果判决对劝诫者不利,那么有人做出电梯吸烟、插队这些破坏公众秩序的举动,也不能上去劝阻了,正确的做法是躲得远远的。

但这是我们的错吗?是我们道德水平低下吗?
彭宇案,小偷摔死案,救落水儿童反被诬陷案……
这不过是一次次的法律判例在教我们做人罢了——这些判例在教我们「别多事,躲得远远的」。
最讽刺的事情莫过于,法律的存在应该是威慑坏人恶人、防止他们做坏事。但事实上在我国,很多情况下,法律已经在威慑好人、阻止他们去行善做好事了。
更扯的是,一次次的和稀泥不仅伤害了「好人」,居然还给了「坏人」很多商机。要不是最初在医疗纠纷的时候坚持「死者为大」和「人道主义赔款」,会出现当今一整个职业医闹的犯罪产业吗?

法律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引导公民的行为。一个案件的判决不仅关乎当事人,更是在指导其他人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应该怎么做。


我真心觉得自己还算善良。
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国外生活,我积极回应了每一次老人和小孩对我发出的求助信号,在每一次有人破坏公正秩序的时候我都敢仗义执言的去制止。
现在我回国了,我真心希望我还可以这么做。比如在飞机上小孩哭闹的时候,我可以把我的零食和游戏机分给她,让她心情好一点,让大家都有个安静的旅途。
其实大多数国人都很善良和正义,都希望自己可以这么做。
我们只是需要法律和社会给我们一点安全感而已。

大多数国人都是本性美好的。

但是这一点点安全感,可以给我们吗?




更多有趣的干货和故事,轻撸一把头像的小黑猫进主页关注我嘛~

公众号:ball_of_meow

user avatar

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医生,在电梯里劝一位老人不要吸烟,引起争执,争执过程中,老人突发心脏病,死了。

老人家属起诉了医生后来法官判定医生赔老人家属1.5万,医生心理上接受不了自己明明没错却要赔款,突发心脏病,死了。

再后来,医生家属起诉法官,法官判法官赔医生家属1.5万,法官心理上接受不了自己明明没错却要赔款,突发心脏病,死了。

再后来,法官家属起诉法官,法官判法官赔法官家属1.5万,法官心理上接受不了自己明明没错却要赔款,突发心脏病,死了。

再后来,法官家属起诉法官,法官判法官赔法官家属1.5万,法官心理上接受不了自己明明没错却要赔款,突发心脏病,死了……

……

……

……

……

……

……

……

……

……

……

……

……

……

……

……

……

最后,最高法颁布了一条新的规定:有心脏病的人坚决不能当法官!

………………11月8日更新的分割线………………

知友

@MoChA

告诉我,这个段子可以改成快板,我水平有限,不会写,编了个顺口溜,大家看着玩。


老人身处电梯间,旁若无人点起烟。

众人闻烟好难受,一位医生走上前。

轻言细语好好说,老人固执不听劝。

一来二去起争执,心脏病发离人间。

老人家人伤悲戚,带着医生见法官。

法官看了案情后,判赔一万五千元。

医生很是想不通,无过凭啥要赔钱。

心中郁结不得解,心脏病发离人间。

医生家人伤悲戚,带着法官见法官。

法官看了案情后,判赔一万五千元。

法官很是想不通,无过凭啥要赔钱。

心中郁结不得解,心脏病发离人间。

法官家人伤悲戚,带着法官见法官。

法官看了案情后,判赔一万五千元。

法官很是想不通,无过凭啥要赔钱。

心中郁结不得解,心脏病发离人间。

法官家人伤悲戚,带着法官见法官。

法官看了案情后,判赔一万五千元。

法官很是想不通,无过凭啥要赔钱。

心中郁结不得解,心脏病发离人间。

……

……

……

此案波及人太多,惊动最高大法院。

连夜开会议对策,制定新规发文件。

法官位置很重要,不能光靠制度选,

只要谁有心脏病,绝不让他当法官。


打油诗编起来好累啊。看官能不能给个赞呢?

user avatar

我始终认为公共场所抽烟应该按照投毒处理

user avatar

在一审结果出来的时候如果医生心脏病犯了去世了 法院赔不赔

user avatar

我就担心我们以后老了,需要人帮助的时候,不但没人帮,还会有人说我们是阻碍社会进步的废物。

如果一直都是“你老你有理的话”,恐怕所有人都会对“老人”失望了

user avatar

跟吸烟有毛线关系,你跟人吵架,对方心脏病死了,你不赔,有可能。那你换老人家属想想,大不了就是罚款,抽个烟,让你骂的人没了,你还没错?有监控,你可以去相关部门。自己吵吵能不负责任?换句话说。不是劝阻吸烟,就是口角,对方死了。大家还认为他没责任?难道是认为公共场合吸烟活该死?

最后封闭空间如电梯吸烟很没素质,很恶心。别人好声劝你不吸烟,不听还吵架更没素质。

user avatar

越是底层人群越是在乎所谓面子,也就是自尊心。所以这个劝阻吸烟这个得分场合,明显黑社会、土豪劣绅、腐败官员、上级领导、老头老太太、乞丐等不要随便劝了。可能会很麻烦。吸两口二手烟不会要命,但是真是伤害了他人的玻璃心可能真的要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