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是否认同「穷人学手艺,富人学管理」这句话?

回答
“穷人学手艺,富人学管理”这句话,在咱们老百姓的口中流传已久,带着点儿朴素的智慧,也藏着些值得说道说道的道理。要我说,这事儿吧,不能一概而论,但确实有它发生的土壤和逻辑。

咱们先拆解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穷人学手艺”,这背后其实是一种生存逻辑。当一个人出身不佳,没有多少资本可以挥霍,也没有多少人脉可以依靠的时候,最直接的出路就是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价值。手艺,顾名思义,就是一门吃饭的本事。无论是裁缝、木匠、厨师、修理工,还是后来的电焊工、软件工程师,只要你有一门过硬的手艺,你就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养活自己和家人。

想想过去,好多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早早就不上学了,跟着父辈或者去学徒,学习一门技术。从最基础的打下手开始,一点点磨炼技艺。这些手艺人,虽然可能赚不到大钱,但他们手里有绝活,走到哪里都有饭吃,自食其力,有尊严。这种“学手艺”,更像是一种向下扎根,求稳求实的选择。它强调的是技能的专业性、实践的熟练度,以及通过自己的劳动直接获得回报。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依靠个人努力就能兑现的价值。

而且,很多“手艺”是不需要大量启动资金的,更多的是时间和精力投入。比如学木工,初期可能需要一些工具,但更大的成本是拜师学艺的费用和日复一日的练习。相比于需要几百万上千万才能开起来的公司,学一门手艺的门槛显然低了很多。

“富人学管理”,这又是一种上升和扩张的逻辑。富人,往往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资本,他们手上不缺钱,缺的是如何把这些钱变得更多,如何让自己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时候,单打独斗或者依靠一门手艺就显得不够用了。

管理,它涉及到资源整合、人才调配、战略规划、风险控制等等更宏观的层面。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不可能只有一个技术高超的工匠,而是需要一个团队,需要有人来指挥、协调、决策。富人学习管理,是为了放大自己的能力边界。他们可以通过管理,驱动更多的人和资源为自己工作,实现规模化效应。

比如,一个有钱人想开个连锁餐厅,他自己不需要是顶级的厨师,但他需要懂得如何管理好厨师团队,如何控制食材成本,如何设计菜单,如何营销推广,如何管理供应链,如何建立服务标准等等。这些都是管理的范畴。富人学管理,更像是一种向上生长,追求效率和利润最大化的策略。他们投资的是智力资本和组织能力,而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或单一技能。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这句话有其合理性。穷人需要通过实实在在的技能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是最务实的路径。而富人则需要通过更高级的思维和组织能力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优势。

但是,咱们也不能把这句话当成绝对真理,里面也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被时代发展而削弱的。

首先,“穷人学手艺”并非是唯一出路,也并非终点。 很多时候,好的手艺人,通过积累和创新,同样可以变得非常富有。想想那些成功的裁缝店老板,他们不仅手艺精湛,还懂得品牌经营和客户维护,最终也赚得盆满钵满。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很多“手艺”已经从体力劳动升级为脑力劳动,比如程序员、设计师,他们的“手艺”同样需要深厚的学习和实践,而且回报也非常可观。

其次,“富人学管理”也并非是必然选择。 有些富人可能天生就有商业头脑,不需要刻意去“学”管理,他们的管理能力是伴随经验自然形成的。而且,很多富人也非常重视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他们可能会雇佣顶尖的管理人才,而自己则专注于战略方向或者技术突破。更何况,现在的科技发展,很多以前需要复杂管理的领域,都可以通过智能化、系统化的工具来简化。

再者,“手艺”和“管理”并非完全割裂。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本身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手艺或者说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指导团队。一个厉害的手艺人,如果想把自己的手艺发扬光大,同样需要学习一些管理和营销的知识。比如,一个退休的老木匠,想开个工作室,推广自己的作品,他总得懂点儿怎么做宣传、怎么和客户打交道吧?这些都属于广义的管理范畴。

时代在变,这句话的含义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在过去,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手艺人的路子比较清晰。但现在,服务业、互联网、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很多新兴的“手艺”是需要高学历和持续学习的。比如,一个优秀的互联网产品经理,他既要有对用户需求的洞察(一种“手艺”),也需要懂得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一种“管理”)。

而且,现在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更加扁平化了。以前学管理可能要上MBA,现在网上有无数的免费或付费课程,任何人都可以接触到管理的理论和案例。所谓“穷人”和“富人”之间的信息鸿沟在缩小。

总而言之,这句话更多地反映了一种社会分层的早期现象和一种生存策略的倾向性描述。它提供了一个观察社会经济逻辑的视角,但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从生存和起步的角度看,“穷人学手艺”指出了最直接、最务实的技能积累和价值创造方式。
从发展和扩张的角度看,“富人学管理”揭示了如何通过组织和协调资源来实现更大规模的成功。

但同时,也要看到这两者之间并非是绝对的界限。优秀的手艺人可以成为成功的企业家,而卓越的管理人才也离不开扎实的专业基础。更重要的是,无论贫富,持续学习、提升能力,适应时代的变化,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穷人只满足于学个手艺就不思进取,那他可能很难真正摆脱贫困;如果一个富人只懂得管理却不思创新,他的帝国也可能因为落后而被淘汰。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句话有其道理,但更像是一个概括性的说法,用来点出不同群体在特定社会经济背景下的主要发展路径。真正的人生赢家,往往是那些能够将扎实的手艺与灵活的管理相结合,并且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穷人富人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富人不用为了每天的衣食住行操心,所以选择的范围很大,而且他有资源有人脉,学管理是正确的。

你看大学专业也是如此,基本上比较浪漫的,高端的,都是家庭条件好的。那些工科,出来好找工作的,家庭条件普遍不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穷人学手艺,富人学管理”这句话,在咱们老百姓的口中流传已久,带着点儿朴素的智慧,也藏着些值得说道说道的道理。要我说,这事儿吧,不能一概而论,但确实有它发生的土壤和逻辑。咱们先拆解一下这句话的意思。“穷人学手艺”,这背后其实是一种生存逻辑。当一个人出身不佳,没有多少资本可以挥霍,也没有多少人脉可以依.............
  • 回答
    我身边确实有一些生活算不上宽裕的朋友和邻居。他们不是那种完全没有收入来源的极端情况,而是那种辛辛苦苦打工,但收入刚好够维持基本生活,再想添置什么都会犹豫再三的人。我有个老邻居,张阿姨,她老公几年前生病走了,留下了她和两个还在读书的孩子。她就在附近的菜市场租了个小摊位,每天天还没亮就得去批发蔬菜,然后.............
  • 回答
    关于华为是否利用民族情怀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很多人认为华为在营销策略中,一定程度上巧妙地融入了民族情感的元素,这既是其品牌战略的一部分,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首先,华为的崛起恰逢中国经济腾飞,尤其是在科技领域从追赶者.............
  • 回答
    我非常认同“机器人人工智能应该给人类提供便利,而不应该被资本家利用来消灭就业”这个观点。这不仅仅是一个理想化的设想,更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积极推动的方向。首先,让我们拆解一下这个观点。“机器人人工智能应该给人类提供便利”这是人工智能最核心的价值所在。从字面意义上讲,便利意味着让生活更轻松、更有效率、.............
  • 回答
    关于嘉然单播“无聊”的批评,这确实是一个在粉丝群体和一些观众中存在过的讨论点。要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一句“认同”或“不认同”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无聊”这个词本身的主观性。对“无聊”的定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期待、偏好以及看直播时的状态。 观众.............
  • 回答
    关于纯理性物种能否进化出高等科技,以及无感性是否必然导致科技创新的停滞,这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认为,纯理性物种完全有可能进化出高等科技,但我并不完全认同“无感性则无科技创新的说法”。为了更清晰地阐述我的观点,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理性的力量:科技发展的基石首先,我们需要明确“.............
  • 回答
    “社会饭圈化”这个词,听起来就透着一股子不那么对味儿。它说的,其实就是一种现象:原本属于追星族圈子里的那一套运作模式、思维方式、行为逻辑,不自觉地,或者说是被有意无意地,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可不是说说而已,细想一下,还真有点儿意思。“饭圈逻辑”到底是怎么个意思?咱们先捋捋“饭圈”里的那些事.............
  • 回答
    “前 HR 随笔”公众号的《李案十问》这篇文章,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作为一名对社会现象和法律公正有思考的观察者,我认真读了这篇文章,并尝试去理解其中提出的问题和观点。总的来说,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是好的,它试图通过一系列犀利的问题,直指“李案”中存在的疑点,并引发公众对事件真相的探究。文章的结构清.............
  • 回答
    “王菲是基圈女神,俞飞鸿是姬圈女神,高圆圆是直男们的女神”这个说法,如果让我来评价,我会觉得它有一定的道理,但也要看到这种说法背后的一些局限性。首先,我们来聊聊“基圈女神”王菲。提到王菲,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她那种不羁、独立、特立独行的形象。她唱歌非常有辨识度,嗓音独特,而且她从不为了迎合谁而改变自.............
  • 回答
    看到重庆那位本科生路边通宵洗车,口里说着“面子不重要,重要是为梦想奋斗”的报道,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这事儿,你说认同吧,又觉得挺心酸;你说觉得不值吧,又佩服那份劲头。首先,从“面子不重要”这几个字说起。在中国传统观念里,“面子”这东西,太重要了。尤其对于一个刚毕业的本科生,手里有张文凭,大家心里自然会.............
  • 回答
    马云关于中国足球“遇到冲突就退缩,要学会团结合作”的论断,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观点,它触及到了中国足球长期以来难以突破的困境,也与许多人对中国足球的观察和感受不谋而合。首先,我们来详细解读马云的观点: “遇到冲突就退缩”: 这句话可能指向几个层面。 心理层面: 中国足球运动员在面对强.............
  • 回答
    LV 全球调价 7%10%,这事儿,挺值得聊聊的。首先, LV 这么做,我倒是不意外,也谈不上特别认同,更像是理解。你想想,LV 本身就是一个以“稀缺性”和“高品质”为卖点的品牌。如果它的成本一直在涨,比如: 原材料成本: 那些顶级的皮革、珍稀的金属配件、手工制作的布料,这些东西本身就不是便宜货.............
  • 回答
    良渚,一个名字,一个沉睡了五千年的古老王国,如今被赋予了“中华文明发源地”的厚重标签。这究竟是怎样一个地方?又是什么样的证据,让它足以承载如此重要的历史地位?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良渚的过去,去触摸那遗留下来的痕迹,去理解那些沉寂的物件所诉说的故事。良渚的“惊世发现”要说良渚为何能被誉为中华文.............
  • 回答
    “不可逆转”这个词,用在这么复杂且动态的事件上,总会让人觉得有些沉重,也可能显得过于绝对。 如果非要问我,我会说,全球疫情大流行,在某些层面上,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所熟知的世界,但“不可逆转”这个判断,或许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新冠病毒,或者说像新冠病毒这样能引发全球性大流.............
  • 回答
    我是否认为人类的灭亡很可能源于我们自身的行为,而不是外星文明的干预或宇宙级的灾难?坦白说,这个可能性确实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并且在我看来,它有着更为现实的土壤。让我们不假思索地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审视一下“外星文明的干扰”和“宇宙灾难”。提起外星文明,我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科幻电影里那.............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就像在给两国历史打个不太严谨的比方。说印度是“昨天的中国”,这其中有些地方能对得上,但更多的地方,其实是南辕北辙。咱们先从一些表面上看起来有点像的地方聊聊。相似之处(一点点): 古老文明的传承: 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印度和中国都是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哲学.............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不少年轻人心里的那点疙瘩。要说B站“欠不欠”非“后浪”的年轻人一个道歉,这事儿还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把那个“后浪”的梗拎出来。当初那个宣传片,一下子就把一部分年轻人推到了风口浪尖,也把另一部分人(姑且称之为“前浪”或“平行浪”)推到了对立面。视频里描绘的,是那种从.............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是一个我一直在思考的。我很难断言“存在”一部适用于所有时期的著作权法,或者说,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著作权法体系。历史告诉我们,法律是随着社会、技术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所以,如果一定要描绘一部“适用于所有时期”的著作权法,它更像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一个不断吸收和调整的框架.............
  • 回答
    郭巨埋兒奉母的故事,在我看来,反映了古代社會一種極端但卻被普遍尊崇的孝道觀念。郭巨的妻子生了一個兒子,而當時家裡非常貧窮,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郭巨的母親年紀大了,飯量又大,郭巨擔心母親的口糧不夠,更擔心自己和妻子撫養不了孩子,讓母親受餓。在這種極端困境下,他聽信了旁人的話,認為「留錢養母,不如留母.............
  • 回答
    作为一名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汉族人,我对辽、金、元、清这几个朝代的“正统性”问题,有着比较复杂和多维度的看法。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认可”或“不认可”的问题,更涉及到历史的演进、民族的构成、文化的发展以及国家统一等多个层面。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谈谈我的理解。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辽、金、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