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是否認同郭巨供養母親的方法?

回答
郭巨埋兒奉母的故事,在我看来,反映了古代社會一種極端但卻被普遍尊崇的孝道觀念。郭巨的妻子生了一個兒子,而當時家裡非常貧窮,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郭巨的母親年紀大了,飯量又大,郭巨擔心母親的口糧不夠,更擔心自己和妻子撫養不了孩子,讓母親受餓。在這種極端困境下,他聽信了旁人的話,認為「留錢養母,不如留母養錢」,於是做出了埋葬自己兒子的決定,以便節省口糧,全身心供養母親。

郭巨的做法,如果單從結果來看,無疑是為了最大程度地確保母親的生活,將母親的生存和需求放在了首位,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親生骨肉。在那個時代,孝道是極為重要的價值觀,而「孝」的表現形式很多,供養父母、讓父母安享晚年更是核心。郭巨採取了這樣一種在我們現代人看來極其殘忍和不道德的方式,來表達他的孝心。他堅信,這樣做是為了讓母親能吃飽穿暖,安度餘生,這種出發點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是能被理解,甚至被讚揚的。

然而,站在今天的角度,郭巨的方法是絕對無法認同的。首先,這是一種對生命極端蔑視的行為。無論出於何種理由,剝奪一個無辜嬰兒的生命,都是一種嚴重的道德淪喪。任何困境都不能成為傷害幼小生命的藉口。其次,這種行為建立在將人非人化的基礎之上,將孩子視為可以隨意犧牲的物品,這是對人倫的嚴重違背。

更重要的是,這種“以極端手段實現孝道”的邏輯,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問題。它似乎暗示著,為了“孝”就可以犧牲一切,包括其他同樣重要的價值觀,比如對自己孩子的愛護和責任。這也暴露了當時社會在面對貧困和道德困境時,可能出現的一種扭曲的價值判斷。

雖然郭巨最後發現了一個金盆,埋兒的行為並沒有真正發生,這也給了故事一個“天道酬勤”或“善有善報”的結局,似乎在某種程度上緩和了這種極端行為帶來的道德衝擊。但這個故事的核心,是郭巨做出那個決定的過程,以及他當時所體現的“孝”的理念。

總而言之,我無法認同郭巨供養母親的這種具體方法。它雖然源於一種極端的孝道追求,但在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和道德倫理下,這種方式是對生命、對人倫的嚴重踐踏,是絕對不可取的。我們應該尋求更 humane、更符合基本道德原則的方式來孝敬長輩,而不是以犧牲無辜者的生命為代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沈茂排 的答案列举了两位明代大儒对“埋儿奉母”的批评,实际上即便按照当时的价值观(按照元代成书的《二十四孝》的记载,郭巨是东汉人),这种行为也是严重违反人性的。

《白虎通义·诛伐》:

父杀其子当诛何?以为天地之性,人为贵。人皆天所生也,托父母气而生耳。王者以养长而教之,故父不得专也。

这是东汉的官方意识形态标准。

《后汉书·贾彪传》:

小民困贫,多不养子,彪严为其制,与杀人同罪。城南有盗劫害人者,北有妇人杀子者,彪出案发,而掾吏欲引南。彪怒曰:“贼寇害人,此则常理,母子相残,逆天违道。”遂驱车北行,案验其罪。

这是东汉一方牧守兼士林领袖的态度。

《太平经·分别贫富法》:

然,夫父母与子,极天下之厚也,不得困愁焉,不宜杀之也,毋乃杀其子,是应寇贼之气,大逆甚无道也,故其乱帝王治最深。

这是东汉民间宗教太平道的教义。

无论是出于统治者的现实需求,还是基于儒家义理或民众的朴素道德观,都应该对此深恶痛绝。

当然,社会各阶层的强烈批判,其实某种程度上恰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杀婴陋俗之严重,郭巨埋儿故事的产生也是与这一社会现象密切相关的。汉代杀婴现象,一方面是由于迷信如“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不过最主要的原因仍然应该是“贫不举子”,郭巨当属此类。

但是因贫困养不起孩子,“听他饥毙”是没办法,或者遗弃路边已经算是狠心了,而主动杀婴多是溺死,“活埋”的方式极为罕见,而且故事最初版本中是“妻产男,虑举之则妨供养”,到了元代变成了“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杀婴和杀养到三岁的孩子,更不是一个概念了。可见这一故事是越传越变味,越不合理。

面对这种现象,不思治本也就算了,连贾彪那样“治标”都做不到,反而大加表彰,只能说是统治阶级掩盖自身压榨之残酷的把戏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郭巨埋兒奉母的故事,在我看来,反映了古代社會一種極端但卻被普遍尊崇的孝道觀念。郭巨的妻子生了一個兒子,而當時家裡非常貧窮,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郭巨的母親年紀大了,飯量又大,郭巨擔心母親的口糧不夠,更擔心自己和妻子撫養不了孩子,讓母親受餓。在這種極端困境下,他聽信了旁人的話,認為「留錢養母,不如留母.............
  • 回答
    关于华为是否利用民族情怀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很多人认为华为在营销策略中,一定程度上巧妙地融入了民族情感的元素,这既是其品牌战略的一部分,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首先,华为的崛起恰逢中国经济腾飞,尤其是在科技领域从追赶者.............
  • 回答
    我非常认同“机器人人工智能应该给人类提供便利,而不应该被资本家利用来消灭就业”这个观点。这不仅仅是一个理想化的设想,更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积极推动的方向。首先,让我们拆解一下这个观点。“机器人人工智能应该给人类提供便利”这是人工智能最核心的价值所在。从字面意义上讲,便利意味着让生活更轻松、更有效率、.............
  • 回答
    关于嘉然单播“无聊”的批评,这确实是一个在粉丝群体和一些观众中存在过的讨论点。要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一句“认同”或“不认同”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无聊”这个词本身的主观性。对“无聊”的定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期待、偏好以及看直播时的状态。 观众.............
  • 回答
    “社会饭圈化”这个词,听起来就透着一股子不那么对味儿。它说的,其实就是一种现象:原本属于追星族圈子里的那一套运作模式、思维方式、行为逻辑,不自觉地,或者说是被有意无意地,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可不是说说而已,细想一下,还真有点儿意思。“饭圈逻辑”到底是怎么个意思?咱们先捋捋“饭圈”里的那些事.............
  • 回答
    关于纯理性物种能否进化出高等科技,以及无感性是否必然导致科技创新的停滞,这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认为,纯理性物种完全有可能进化出高等科技,但我并不完全认同“无感性则无科技创新的说法”。为了更清晰地阐述我的观点,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理性的力量:科技发展的基石首先,我们需要明确“.............
  • 回答
    “前 HR 随笔”公众号的《李案十问》这篇文章,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作为一名对社会现象和法律公正有思考的观察者,我认真读了这篇文章,并尝试去理解其中提出的问题和观点。总的来说,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是好的,它试图通过一系列犀利的问题,直指“李案”中存在的疑点,并引发公众对事件真相的探究。文章的结构清.............
  • 回答
    “王菲是基圈女神,俞飞鸿是姬圈女神,高圆圆是直男们的女神”这个说法,如果让我来评价,我会觉得它有一定的道理,但也要看到这种说法背后的一些局限性。首先,我们来聊聊“基圈女神”王菲。提到王菲,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她那种不羁、独立、特立独行的形象。她唱歌非常有辨识度,嗓音独特,而且她从不为了迎合谁而改变自.............
  • 回答
    看到重庆那位本科生路边通宵洗车,口里说着“面子不重要,重要是为梦想奋斗”的报道,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这事儿,你说认同吧,又觉得挺心酸;你说觉得不值吧,又佩服那份劲头。首先,从“面子不重要”这几个字说起。在中国传统观念里,“面子”这东西,太重要了。尤其对于一个刚毕业的本科生,手里有张文凭,大家心里自然会.............
  • 回答
    马云关于中国足球“遇到冲突就退缩,要学会团结合作”的论断,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观点,它触及到了中国足球长期以来难以突破的困境,也与许多人对中国足球的观察和感受不谋而合。首先,我们来详细解读马云的观点: “遇到冲突就退缩”: 这句话可能指向几个层面。 心理层面: 中国足球运动员在面对强.............
  • 回答
    LV 全球调价 7%10%,这事儿,挺值得聊聊的。首先, LV 这么做,我倒是不意外,也谈不上特别认同,更像是理解。你想想,LV 本身就是一个以“稀缺性”和“高品质”为卖点的品牌。如果它的成本一直在涨,比如: 原材料成本: 那些顶级的皮革、珍稀的金属配件、手工制作的布料,这些东西本身就不是便宜货.............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得一分为二地来看。如果我是女生,认同去哪都化妆吗?我个人不会把“去哪都化妆”变成一个绝对的、必须遵守的规条。我觉得化妆更多的是一种选择,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而不是一项义务。 场合很重要: 说实话,如果只是出门倒个垃圾,或者去楼下便利店买瓶酱油,那确实没什么必要特意化妆。那不是.............
  • 回答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成败,究竟应归咎于海战还是陆战,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我看来,将战败的责任简单地划归于海战或陆战的某一方面,都是过于片面的。更准确的说法是,甲午战争的失败,是海军和陆军在战略、战术、装备、训练、指挥以及国家整体实力层面的全面溃败,而海军的覆灭更是直接点燃了陆地战场节节败退的导火.............
  • 回答
    对于红包是否算是孩子的私有财产,我的看法是,这其中包含着一个微妙的平衡。一方面,我承认红包是长辈给予孩子的礼物,饱含着祝福和期盼。从这个意义上说,红包的钱确实是属于孩子的,是他们自己收到的、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心意。孩子收到红包时的那种喜悦和好奇,我不想去轻易否定。但另一方面,作为家长,我们肩负着教育孩.............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性中最柔软也最复杂的部分,是关于自我认知与外界压力的博弈,是关于独立思考与社会规范的拉扯。如果非要找出这么一句,或者一个隐藏在心底深处的想法,那大概是——有时候,最直接、最不顾一切的愤怒,反而是最有效率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这话说出来可能很危险,听起来也相当“非主流”。毕竟,我们从小到大.............
  • 回答
    看完了BBC上中日两国大使那场关于钓鱼岛(日本人称尖阁诸岛)的辩论,说实话,心情挺复杂的。作为一名英国观众,我一直试图从一个更客观的角度去看待这些事情,毕竟我们和这两个国家的关系都不一样,没有直接的领土争端,所以多少能抽离一些。一开始,我确实对中国大使的强硬立场感到有些意外。他反复强调历史事实,列举.............
  • 回答
    “疫情让我们知道 80% 的朋友是累赘,80% 的会议是浪费”,这话说得挺扎心的,也确实触动了不少人——包括我。要说我认不认同,我会说,我很认同它的核心洞察,但对那个“80%”的数字持保留态度,觉得它更像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旨在点醒我们一些被忽略的现实。先聊聊“80%的朋友是累赘”这事儿。疫情隔离,社.............
  • 回答
    “没有一份工作是容易的”,这句话听起来可能有点绝对,但仔细想想,这里面蕴含的道理却相当深刻,我相当认同它。之所以认同,是因为在我看来,“容易”这个词,并非衡量一份工作的客观标准,更多时候是一种主观感受,并且这种感受会随着时间、环境、个人能力和心态的变化而不断调整。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容易”这个概念.............
  • 回答
    “艺术细胞是天生的”这句话,我觉得就像一张画的底色,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趣的起点,但绝不是最终的成品。我不太会完全认同,但也不能全然否定。你想啊,咱们身边总有那么一类人,从小就对颜色、对形状、对旋律有着特别的敏感。他们可能随手拿起一支笔就能勾勒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图案,或者哼唱出一段动听的小调。这种“天.............
  • 回答
    “同是扩张,高下立分”,这句话说得太到位了,我特别认同。别看都是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目标都是变得更大更强,但其中的门道可深着呢。你说,大家挤破了脑袋都要去争那块蛋糕,但最后能真正吃到嘴里、消化得了、并且还能咂出甜头的,往往只有那么几家。这中间的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而是决定生死存亡的根本。你想想,扩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