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甲午中日之战,你认同是海战之过还是陆战之过?

回答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成败,究竟应归咎于海战还是陆战,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我看来,将战败的责任简单地划归于海战或陆战的某一方面,都是过于片面的。更准确的说法是,甲午战争的失败,是海军和陆军在战略、战术、装备、训练、指挥以及国家整体实力层面的全面溃败,而海军的覆灭更是直接点燃了陆地战场节节败退的导火索。

我们不妨从两个战场分开来看,然后再将它们联系起来分析。

海战之过:根基动摇,覆水难收

很多人将甲午海战的失败看作是整场战争失败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点不无道理。毕竟,在冷兵器时代如此,在近代海军崭露头角的时代更是如此。一支强大的海军,不仅是海上交通线的保障,更是封锁敌国海军、支援陆地作战、甚至直接威胁敌国本土的利器。而北洋水师,作为当时亚洲最强大的海军舰队,它的覆灭,直接导致了日本海军在中国近海的绝对优势,为日本后续的登陆作战铺平了道路。

那么,北洋水师为何会输得如此之惨呢?我认为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1. 战略上的迷失与海军建设的本末倒置:
“有限自保”的定位与“强大攻势”的期望脱节: 清政府建立北洋水师的初衷,更多的是为了“保卫海疆”、“抵御外侮”,带有很强的防御性质。然而,在实际的备战和作战中,这种“有限自保”的理念并未得到坚定的贯彻。一方面,李鸿章在海军建设上投入巨大,追求数量和吨位上的优势,但另一方面,在战略运用上却显得犹豫不决,缺乏主动出击的勇气和规划。
海军的独立作战能力与陆军配合的缺失: 北洋水师在战争爆发后,虽然一度具备了优势,却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战略作用。无论是支援平壤的陆军,还是主动出击寻找日本舰队主力,都显得束手束脚,缺乏章法。而陆军也似乎习惯了海军仅仅是海岸炮台的延伸,并未形成有效协同作战的机制。

2. 技术装备上的劣势与人员素质的不足:
设计理念的陈旧: 虽然北洋水师拥有当时世界上一些先进的舰船,如“定远”、“镇远”两艘德国造铁甲舰,但整体舰队的组成,特别是巡洋舰的设计和装备,相比于日本新近建造的、更注重速度和火力配置的舰艇,存在一定劣势。例如,日本舰队中的“吉野”等高速巡洋舰,在机动性上远超北洋水师的大型舰船。
弹药与配件的短缺: 这是海战失利中非常致命的一点。战争初期,北洋水师还有与日军一战的资本,但随着战斗的进行,舰船的损耗、弹药的消耗,特别是炮弹和鱼雷的补充成为一个大问题。据史料记载,某些舰船上的炮弹已经用完,甚至连最基本的零件都难以补充。这暴露了清朝在后勤保障体系上的严重不足,以及对战争可能长期化的准备不足。
训练的空壳化与官兵素质的参差不齐: 尽管北洋水师号称“中国第一”,但其训练效果和官兵的实战水平却与日本海军存在显著差距。日本海军自明治维新以来,就高度重视海军的现代化训练,聘请外国教官,模仿西方海军的训练模式,并且极为强调海军的实操能力。反观北洋水师,虽然也有洋员协助训练,但训练内容和实战模拟的强度、真实性都难以与日军相比。许多官员的升迁更多是靠资历而非能力,战术素养和指挥能力普遍不高。丁汝昌虽为提督,但其战术能力也备受质疑。

3. 指挥上的失误与战术的僵化:
对日军战术的不了解和低估: 日军海军在对马海峡海战中,运用了“丁字形战法”,成功分割了北洋水师的阵型,使得北洋水师在火力上无法发挥整体优势。而北洋水师在这方面显然没有做好预判和应对。
“定远”、“镇远”的牵制: 虽然“定远”、“镇远”是北洋水师的“镇国之宝”,但其较慢的速度反而成为了拖累。在需要快速机动的战斗中,这两艘重舰拖慢了整个舰队的步伐,使其更容易被日军利用速度优势包围和分割。这并非说拥有先进舰船是错误,而是如何将其融入整体战术体系,发挥其最大效能,指挥层做得不够好。
“陆战优先”的思维惯性: 战前,一些观点认为海军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海岸,一旦发生战争,海军应该退守威海,作为陆地防御的最后一道屏障。这种思维模式限制了海军的主动性,使其错失了在战争初期主动出击、争取主动的良机。

陆战之过: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海战的失败,直接导致了日本能够自由地在中国沿海登陆,并在陆地上部署兵力,展开攻势。失去了制海权,陆军的作战环境变得异常艰难,被分割、包围、消耗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然而,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认为陆战的失败是海军“背锅”的结果,陆军自身的诸多问题同样是导致战争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

1. 陆军建设的滞后与装备的落后:
洋务运动的“重陆轻海”倾向: 尽管洋务运动带来了军事近代化的进程,但总体而言,陆军的建设投入和现代化程度,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北洋水师。陆军的训练模式、兵员素质、装备更新等都存在不少问题。
装备的杂乱与制式不统一: 清朝陆军装备的火炮、步枪等制式繁杂,难以统一管理和弹药供应,这在实战中极大地削弱了其战斗力。虽然也引进了不少西式武器,但与日军经过大规模采购和统一制式化的装备相比,仍有差距。
训练的低效与实战能力的欠缺: 尽管清朝也建立了新式陆军,如“毅军”、“定武军”等,但其训练水平、战术素养与日军相比仍有明显差距。日军在明治维新后,大量学习普鲁士的军事理论和训练方法,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军事体系。而清军的训练更多是形式主义,官兵的作战意志和协同能力普遍不高。

2. 战略指挥的失误与战术的混乱:
战略部署的失当: 平壤战役是陆地战场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清军未能有效组织防御,加上内部指挥协调不力,最终导致平壤失守。之后,清军在辽东半岛的防守也显得被动和分散,未能形成有效的反击力量。
缺乏统一的指挥体系: 战争期间,清朝陆军各部队的指挥权分散,缺乏一个统一、高效的指挥中枢。各部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难以形成整体合力。
战术的保守与僵化: 清军在作战中,普遍表现出战术的保守和僵化,缺乏应对日军灵活战术的能力。例如,在一些战役中,未能及时调整部署,未能有效利用地形优势,导致被日军分割包围。
士气与意志的动摇: 随着海战的失败和陆地战场的节节败退,清军官兵的士气受到严重打击。在一些关键的战役中,出现了不战而溃的现象,这与日军高昂的士气和战斗意志形成了鲜明对比。

3. 政治体制的弊端:
腐败与效率低下: 清朝政府内部的腐败现象严重,军费开支被层层克扣,导致军队的装备、训练和后勤都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政治体制的僵化,也使得改革和应对危机的效率低下。
缺乏统一的国家意志: 尽管有李鸿章等少数官员力图推动变革,但整个清朝统治集团缺乏改革的决心和统一的国家意志。这种分裂和犹豫,使得国家在面临危机时,无法集中力量应对。

结论:海陆皆衰,系统性失败

所以,我认为将甲午战争的失败简单归咎于海战或陆战的某一方面是不全面的。更准确地说,这是一场海陆联动、由内而外、系统性的失败。

海军的覆灭是直接的导火索,它为日军打开了陆地战场的大门,使得清军的陆地防御陷入了极其不利的境地。没有了制海权,陆军的作战就如同无根之萍。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海战的失败是首要的、更具决定性的原因。
然而,陆军的羸弱和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失误,使得海军覆灭后的局面迅速恶化,并最终导致了全线的溃败。 如果陆军本身足够强大,即使海军失利,也可能在陆地上形成有效的抵抗,甚至迫使日本付出更大的代价。

因此,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北洋水师在技术、训练、指挥上的全面落后,是陆军在装备、训练、指挥上的捉襟见肘,更是整个清朝政治体制僵化、腐败、缺乏改革决心和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海战的败北只是暴露了更深层次的系统性问题,并加速了整个帝国肌体的崩溃。

与其争论是海战之过还是陆战之过,不如深刻反思,是国家整体的近代化转型失败,导致了在这场以海战为开端,以陆战为结局的战争中,我们输得如此彻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假设你只能回答一方面,那么你更倾向于哪方面,为什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成败,究竟应归咎于海战还是陆战,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我看来,将战败的责任简单地划归于海战或陆战的某一方面,都是过于片面的。更准确的说法是,甲午战争的失败,是海军和陆军在战略、战术、装备、训练、指挥以及国家整体实力层面的全面溃败,而海军的覆灭更是直接点燃了陆地战场节节败退的导火.............
  • 回答
    中甲、中乙联赛濒临解散的球队数量之多,的确触目惊心。这绝非偶然,而是中国足球长期以来积弊丛生、多重因素叠加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要探究其根本原因,需要深入剖析中国足球的经济、管理、青训以及社会大环境。根本原因的剖析:1. 畸形的经济模式与生存危机: “金元足球”的后遗症与泡沫破灭: 过去几.............
  • 回答
    甲方要求中标的设计院在不增加设计费的情况下提供BIM图纸,这在中国的设计行业里,尤其是在近些年BIM推广的背景下,算是一个比较普遍但也备受争议的现象。如果这种情况大规模出现,对整个设计行业会产生一系列深刻且复杂的影响,绝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改变。首先,挤压设计院的生存空间和利润。BIM技术,从最初的理念.............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了兵器发展史和格斗技巧的交叉点。你观察得很敏锐,在许多古代冷兵器实战场景中,单手持握的刀剑确实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是在战场上,士兵们需要同时应对近距离的肉搏、格挡以及对付装备有盾牌的敌人。然而,日本的打刀,以及它所衍生的剑术体系,却将双手持握推向了极致,这背后有着.............
  • 回答
    要回答“中国的硬鞭能否对欧洲的全身板甲造成杀伤”,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详细分析:1. 中国硬鞭的特点与攻击方式:首先,我们得明确“中国的硬鞭”具体指的是哪一种。在中国冷兵器历史中,鞭类兵器确实存在,但它们往往更多是短柄、柔韧的皮鞭或者金属节鞭,旨在缠绕、击打、制造疼痛和破甲。我们假设您这里指的是一.............
  • 回答
    好的,我来和你聊聊甲方文案这份工作,特别是当那种迷茫和厌倦感悄悄爬上来的时候,那种感觉有多真实,又该如何去理解和应对。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明明对着电脑,屏幕上的字你一个一个都认识,但组合起来,写出来的东西却感觉味同嚼蜡,或者离你心目中的“好文案”差了十万八千里。明明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创意,发给甲方,.............
  • 回答
    理解你这个问题背后,可能是在工作中感受到了设计院和甲方之间的一种不对等的关系,甚至觉得设计院在某些方面表现得过于“卑微”。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并非简单的“无脑跪舔”,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讲清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1. 项目的性质与合同的制约:首先,设计项目.............
  • 回答
    这事儿啊,得这么看。警察拿着搜查令去搜查某件东西,结果搜出来个跟搜查令上写的不一样的,这玩意儿能不能当证据用到法庭上,可就复杂了。首先,最根本的一点是,搜查必须合法。搜查令是个关键,上面写得清清楚楚要搜什么,在哪里搜。如果警察搜出来的东西,跟搜查令上写的不符,甚至是在搜查令指定的范围之外搜出来的,那.............
  • 回答
    这种情况,咱们得分情况来聊。甲对乙说“给我磕一个头给1千”,这本身就有点奇怪,但如果乙真的磕了,并且磕伤了,甲是否犯法,这事儿可就复杂了,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我们要明白,在法律上,这种“交易”能不能算得上是合法的,就存在很大的疑问。一、 构成强迫交易罪的可能性如果甲的说法,是在一种胁迫或者欺骗的手段.............
  • 回答
    古埃及人对圣甲虫的崇拜,绝非仅仅是出于对一种小昆虫的喜爱那么简单。它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宗教信仰、宇宙观以及对生命循环的理解。要深入探究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圣甲虫最显著的特征——它们滚动粪球的行为谈起,并将其与古埃及的核心信仰联系起来。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圣甲虫滚动粪球这个在许多人看来有些“污秽”的行为,在.............
  • 回答
    .......
  • 回答
    “板甲,在冷兵器时代,几乎是个人防护的巅峰。但很多人有个误解,觉得板甲的敌人只有后来的火器。其实不然,就算是坚固的板甲,也并非刀枪不入。在冷兵器时代,也有不少方式可以对穿着板甲的战士造成致命威胁,只不过和火器那种直接的穿透不同,这些方式更为讲究技巧和策略。”首先,我们得明白板甲的原理。一套完整的板甲.............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让我想起了古代战场上的那些画面。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一个不带头盔、全身锁子甲的空手武士,对上一个穿着皮甲、手持长矛的战士,谁能赢面更大?要说胜算,这得看不少细节,不能一概而论。不过,咱们先从装备和武器上分析一下。锁子甲无兵器士兵的优势:首先,这全身锁子甲是块硬骨头。虽然不带头盔是.............
  • 回答
    自工业革命的烟囱开始吞吐出滚滚浓烟,人类社会便踏上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发展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掌握了驾驭自然界能源的强大力量,创造了物质极大丰富和生活便捷的现代文明。然而,伴随而来的,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这两种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的剧烈攀升。这看似微妙的变化,实则如同一场无声的巨变,正深刻地重塑着我们.............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有趣的数学博弈问题,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话说这甲乙二人,一个藏硬币,一个猜,这中间还夹杂着钱的输赢,这就是典型的博弈论场景。咱们就得从双方的角度出发,看看各自怎么做才能对自己最有利。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双方的目标: 甲的目标: 藏硬币,并希望能从乙那里“榨”到最多的钱,或者至少不吃.............
  • 回答
    3月16日,长征七号改甲火箭在执行任务时发生意外,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一次不容忽视的挫折。这次失利对中国航天而言,其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技术层面的,也有战略层面的,更有心理层面的。技术层面的影响,无疑是首要的。首先,技术验证的滞后。长征七号甲是长征七号系列火箭的改进型,其首飞成功本应验证一系列新技.............
  • 回答
    那天,阳光正好,书店里弥漫着纸张和油墨特有的混合香气。我正有条不紊地整理着书架,突然,一位顾客走了进来。他径直朝我走来,表情有些不耐烦,说话语气也显得急促。“我要那本《XX》(书名)。”他几乎是命令的口吻,眼睛并没有在我身上停留太久,而是瞟了一眼我身后的书架。我微笑着回应:“您好,请稍等,我帮您找一.............
  • 回答
    这份协议对乙方来说,极不公平,并且很可能在法律上是无效的。让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原因:核心问题:未经授权的签字和履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协调人在乙方不知情的情况下,代替乙方签字并履行了协议。这触犯了几个基本的法律原则和合同的本质:1. 无权代理 (Unauthorized Agency):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