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详细的方法可见于这本书:
知网上的文章显示这玩意儿在现实中叫做精度鉴定or精度评估。简略过程差不多就是建模计算→设计检验方案→验算拟合。而无论如何,最后得出来的结果也是个估值而非确值,因为毕竟系统工程不是理论计算。
而这一过程中,算肯定是要算的,射肯定也是要射的。因为:
通过飞行试验获取数量足够、质量符合要求的遥测、外测、弹着点测量和其它必要的试验信息是进行导弹精度鉴定的基本依据,世界各国导弹研制和定型的经验表明:没有足够数量和有效的试验数据,制导系统的精度鉴定是无法完成的,导弹系统的命中精度评定也是难以置信的。 [1]
那么问题就在于怎么射、射多少、怎么算、怎么射算结合。一般来说叫地面试验为主,飞行试验为辅,以少量的飞行试验达到精度定型。
关于怎么射和射多少的问题,上一段引用源的文章正好提到了关于飞行试验弹道(怎么射)与飞行试验发数(射多少)和精度评估的关系问题。文章提到:
对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的飞行试验,考虑国内靶场射程范围的制约条件,针对研制工作中的技术难点与特殊需求,通常选用正常武器弹道和高弹道、低弹道、卫星弹道及其它特殊试验弹道。
对于导弹命中精度的评定,正常武器弹道试验可以提供最直接的试验信息,是不可缺少的试验弹道。但其变化单调,通常也是人工选择的最小射击偏差弹道,导弹沿这种弹道飞行,一般不易充分显露制导系统的误差规律,对制导误差分离工作不利。因此才有了所谓的“制导鉴定弹道”,即可以对制导系统误差源头产生很大影响并使其易于分离的特殊试验弹道。可以简单理解为人工制造可控对照组,用排除法检验和确认误差来源。原文中提到我国第一代弹道导弹研制定型过程中曾设计使用过一种“级间冷分离→小推力滑行转弯→大推力加速再入”的制导鉴定弹道。
而关于发射数量安排,文章观点是导弹系统定型所需的飞行试验发数取决于下列因素:
而文章对“新型导弹系统精度鉴定需要打多少发弹”这个问题的回答,如下:
通常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主要根据这种导弹系统本身的设计特点和使用特点,在充分利用各种可用的验前信息的条件下,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确定。
至于利用什么验前信息、怎么统计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在尽量优化误差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地面试验结果。而根据九十年代杂志文章的观点,误差来源有很多,而工具误差远大于方法误差,其中又以惯性测量装置误差为核心。因此制导精度分析的重点就是评估惯性测量装置误差[2]。具体的评估方法就不贴了,可自行参看《战略导弹制导精度分析途径的探讨》一文,中国知网免费下载。
总而言之,建立理论模型(误差哪里来的,哪一种误差影响大,误差与误差之间的互相影响)、通过地面试验(多而精)和飞行试验(少而精)获取信息并借助信息进一步计算与完善模型就是评估洲际导弹精度的方法。这一过程是个需要各行业配合的国家工程。
至于具体一点的操作,可参见国防科大博士论文《弹道导弹制导精度综合评估关键技术研究》,我简单地摘抄一下它的摘要,以管窥计算洲际弹道导弹精度的方法:
导弹系统研制过程中所使用的数学工具肯定不止于中学生就会的大样本容量统计……具体是什么数学工具,参考文献我已经给你找出来了,而且,这的确是免费下载就能看的。国防科大的那篇博士论文可能要钱买,但是没办法以我的数学水平,可能得先想办法看懂,就别提深入浅出的科普了。
但是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时至今日,洲际导弹的精度评估也离不开一定数量的飞行试验(试射),就像下面这条新闻所示的这般:
底蕴深厚如俄罗斯,开发新型潜射洲际导弹也是需要历时十年的试射的。不过,就像上文所说,具体的试射次数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民兵系列导弹研制过程中打出去了199发弹[3],比较穷苦的俄罗斯海军就只能打三十多发布拉瓦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