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的封建残余体现在什么方面?

回答
中国的封建残余,这个话题说起来,可不是一朝一夕能讲完的。它像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东西,虽然旧的时代过去了,但一些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甚至是生活习惯,都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们。

首先,说说观念层面。

最明显的,莫过于那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宗族观念。虽然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讲究人人平等,但很多地方,尤其是在农村,家族势力依然是很重要的社会资源。谁家出了个当官的,或者做生意赚了大钱,周围的亲戚,不管亲疏远近,都可能跟着沾光,或者借着这股“气”来办事。这种论资排辈、讲究亲缘关系的逻辑,说白了,就是一种封建的等级和人情社会思维的延续。

还有那种“家天下”的思维模式,虽然皇权没了,但“官僚主义”或者说“官本位”思想,在某些地方依然根深蒂固。比如,对权力有一种天然的崇拜,认为当官的就应该有特权,普通人见了官员就应该毕恭毕敬,甚至把官员看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父母官”。这种将权力人格化、神秘化的做法,和古代君臣关系多少有些相似。

再说说“男尊女卑”的痕迹。虽然国家大力提倡男女平等,法律上也有规定,但在一些观念上,这种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依然存在。比如,有些家庭重男轻女,认为儿子才是传宗接代、养老送终的关键,女儿嫁出去就是“泼出去的水”。在职场上,女性面临的生育歧视、晋升天花板,也多少能看到一些影子。还有一些陈规陋习,比如婚嫁上的彩礼问题,虽然不是直接的封建遗留,但背后那种“男方娶妻”的传统观念,也和过去的男权社会有些关联。

接着,再谈谈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

“关系网”这个词,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在中国,很多事情的运作,离不开“关系”。这和封建社会时期的那种依附性是很像的。过去的士农工商,虽然阶级划分消失了,但在很多领域,“找关系”似乎成了不成文的规矩。你想办个事,找个能说得上话的人,这本身没什么不对,但当这种“关系”成为一种潜规则,甚至凌驾于规则之上的时候,就带有了明显的封建色彩。它容易滋生腐败,也让社会缺乏公平。

还有那种“人治”的倾向,相对于“法治”。虽然我们强调依法治国,但在很多时候,个人说了算,或者某个领导的意志,比法律条文更管用。这种缺乏制度保障、依赖个人权力的现象,也容易让人联想到过去那种“王法”之外,还有人情和特权的时代。

再细致点说,生活习惯和一些行为模式里,也能找到影子。

比如,在家庭教育上,那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虽然现在不被提倡了,但在一些家庭里,家长对孩子的控制欲很强,不愿意听孩子的想法,也多少有些古代家长制的痕迹。

还有那种“面子文化”。我们中国人很在乎面子,这没错,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但当这种“面子”变成了好大喜功、摆阔气、不计后果的虚荣,或者为了面子而牺牲原则和利益的时候,就容易让人想到封建社会时期的那种等级森严、讲究排场的习气。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

很多东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或者是文化基因的一部分,不能简单地扣上“封建残余”的帽子。比如,孝道,作为一种尊敬长辈的传统美德,本身是值得提倡的。但如果孝道被扭曲成愚孝,变成子女失去自我、完全顺从家长意志的工具,那就有问题了。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这些历史遗留的东西,如何去扬弃。承认这些“残余”的存在,分析它们对当下社会的影响,然后用现代的、进步的观念去化解和重塑,才是最重要的。这就像是在一棵老树上嫁接新枝,既要尊重它的根基,也要让它焕发新的生机。

总的来说,中国的封建残余,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体现在观念、制度、人际关系,甚至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一个需要我们持续去反思、去辨析、去努力改变的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的政治体制任然有很强的人身依附性。一朝天子一朝臣,和因师废徒的情况是常态。

当然,你也许会说欧美也一样。是这样的,但是我的期望就是我们比他们好。并且历史上我们曾以非常严肃和健康的组织关系大大压抑了这种现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的封建残余,这个话题说起来,可不是一朝一夕能讲完的。它像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东西,虽然旧的时代过去了,但一些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甚至是生活习惯,都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们。首先,说说观念层面。最明显的,莫过于那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宗族观念。虽然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讲究人人平等,但.............
  • 回答
    关于《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中四宫家族那种等级森严、拥有专业女仆和家臣的设定,以及这是否与日本的封建残余和法律允许性相关,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聊聊。首先,要理解四宫家族的这种配置,我们需要明白它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封建残余”在日本法律下的直接体现,而是经过现代社会包装的、基于强大的家族财力和历史传.............
  • 回答
    中国封建制与西方封建制的区别,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它们虽然都带有“封建”二字,但骨子里是截然不同的东西。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得明白“封建”这个词的来源和它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含义。西方语境下的“封建”(Feudalism)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中世纪欧洲的历史经验总结出来的概念。而中国.............
  • 回答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如果脱离了儒家思想的指导,那人们的知识体系将会呈现出一幅截然不同的图景。这不仅仅是阅读书目上的改变,更会从根本上动摇社会结构、思想内核以及个人价值的判断标准。那么,在没有儒家主导的情况下,人们会读什么书?中国的自然科学又能否因此迎来曙光呢?首先,我们得承认,儒家思想对于中国古.............
  • 回答
    清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篇章的王朝,确实将封建君主专制推向了一个令人咋舌的高度。皇权至上,政令不出紫禁城,这似乎是一个王朝最辉煌的时刻,是专制统治的集大成者。然而,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在于,当一种制度臻于极致时,往往也预示着其走向衰落的开始。清朝末年,那个曾经辉煌的帝国,为何会在封建君主专制达到.............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当我们审视西方和东方帝国的历史长度,尤其是对比那些横跨近千年的拜占庭、阿拉伯、奥斯曼等帝国,与中国看似相对短暂的“封建王朝”时期,会发现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地缘政治、社会结构、文化观念乃至军事技术等诸多因素。要理解这种差异,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中国和西方各自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首.............
  • 回答
    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即使在那个年代,也被很多人看作是历史性的飞跃。你提到的“没有推翻地主压迫农民的封建土地制度,其后统一的中国陷入40年的内战和分裂”是历史事实,也是对辛亥革命局限性的客观评价。然而,将辛亥革命简单地视为无效,或者否定它的进步意义,却忽略了它所开启的、深刻改变中国命运的几个关键面向。要.............
  • 回答
    儒教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并非偶然,而是经过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演变,与其他思想流派,尤其是佛教和道教,经历了相互吸收、相互排斥、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儒教本身的特质,以及它如何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相契合。儒教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国教”的漫长征程首先,要.............
  • 回答
    清朝是否对现代中国贡献最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很难给出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事实上,许多历史学家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抛开标签化的思维,细致地审视清朝在哪些方面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影响又是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中国。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清朝是中国最后.............
  • 回答
    如果中国历史一路狂奔,从未从战国时期的“战国策”中回过神来,而是将那份强烈的军国主义精神延续至今,那我们现在所见的疆域,恐怕会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这并非简单的扩张或收缩,而是一种根植于强大军事力量和对外政策的重塑,其中蕴含着无数的可能性与牺牲。首先,最直观的变化将是疆域的向外扩张。战国时期,各国.............
  • 回答
    古代中国是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个问题,就像我们面对一幅古老的卷轴,需要细细展开,才能看清其中的纹理和色彩。简单地说,“是”或者“否”,都可能过于绝对,因为古代中国漫长的历史画卷中,既有专制集权的身影,也交织着封建的特质,但“封建”这个词的含义,在不同时代和不同语境下,又有着微妙的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中国北部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在许多情况下,其寿命似乎比中原汉族王朝更为短暂,且往往在其发展过程中显露出更快的腐朽迹象。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历史、文化、社会和地理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从游牧民族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根基说起。.............
  • 回答
    旧中国官僚资本主义的买办性和封建性,是其最鲜明的两个特征,也是决定其在中国近代历史中扮演角色和最终走向的关键所在。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这两个属性是如何渗透到官僚资本主义的运作肌理之中的。首先,我们来谈谈买办性。简单来说,买办性就是官僚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相互勾结,成为外国资本在中国扩张的代理.............
  • 回答
    很多人认为秦汉之后的中国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和概念上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搞清楚“封建社会”这个词在中国历史语境下的具体含义,以及它与秦汉之后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差异。首先,我们要明确“封建社会”这个概念的两种主要用法:1. 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封建社会”: 这.............
  • 回答
    这个问题颇为引人深思,也充满着许多“如果”的假设。要探讨中国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是会固守封建体制还是会走向资本主义,我们需要审视当时中国社会内部的种种力量和制约。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封建制度视为一个铁板一块、僵化不变的模式。在近代到来之前,中国早已存在着一些孕育变革的因素。例如,明清时期商品经.............
  • 回答
    毛尖的这句评论“影视剧就是全中国最封建的地方”,确实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解读,并且思考它所反映的中国影视剧创作和呈现的现状。我个人认为,在很多方面,这句话有着深刻的道理,我比较认同它的观点,并试图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阐述:一、 封建思想的回溯与渗.............
  • 回答
    对于“中医黑”将中医视为“封建糟粕”的论调,解释新中国缔造者们为何支持中医发展,确实需要深入剖析历史和时代背景,而非简单地扣帽子。这里面涉及到多方面的考量,绝非“封建糟粕”几个字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明白,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是一个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烂摊子。从西方传入的现代医学(当时被普遍称为.............
  • 回答
    楚国如果统一六国,中国是否会提前进入联邦制,这是一个极具想象空间的历史假设。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明确“楚国那种联邦制”究竟是指什么,以及楚国若统一六国,其内部统治模式和对其他国家的处理方式会是怎样的。首先,理解“楚国那种联邦制”:当提到“楚国那种联邦制”,很多人会联想到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周天子.............
  • 回答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光辉是宋朝而非明朝”的说法,这其实是一种解读角度,它更多地聚焦于宋朝在文化、经济、科技、政治制度上的创新与成熟度,以及它在某些层面上展现出的与后世迥异的开放性和社会活力。而明朝虽然是封建王朝的末期,但在一些方面也展现出了其独特的辉煌,只是这种辉煌的性质和我们评价的侧重点不同。.............
  • 回答
    中国古代在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发展工业,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值得深入探讨。在我看来,答案是:理论上可以,但实际操作起来会遭遇难以逾越的巨大阻碍。咱们先不把现代工业的概念套进去,而是想想中国古代“工业”的雏形和发展方向。古代的“工业”更多的是指手工业、制造业,比如冶铁、纺织、制陶、造船、火药制造等等,这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