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老三国有邢道荣吗?

回答
关于三国时期是否有“邢道荣”这个人,咱们得好好聊聊。

首先,开门见山地说,在正史里,并没有记载名为“邢道荣”的将领。咱们熟悉的三国史料,比如陈寿的《三国志》及其裴松之注,以及更早期的《三国志》前身和相关史料,都没有提到过这么一个人。所以,如果你是想在严谨的历史考据层面去找“邢道荣”,那恐怕是找不到的。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会知道“邢道荣”这个名字呢?这背后其实是文学作品的强大生命力。

“邢道荣”这个名字,最广为人知的地方,来自于我们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在《三国演演义》这部小说里,邢道荣是蜀汉阵营中一位颇有“特色”的将领,虽然戏份不多,但却因为一些情节让人印象深刻。

在《三国演义》的描写中,邢道荣是荆州刘备集团的一员,跟随刘备从荆州到益州,一路南征北战。他给人的主要印象是:

骁勇但自大,轻敌冒进。 邢道荣最出名的几次亮相,都伴随着一种过于自信的冲劲。在一些与魏国或者吴国的交战中,他往往因为轻视敌人、不听劝告而屡屡受挫,甚至闹出笑话。
成为“猪队友”的代表之一。 在小说里,他的一些行为和决策,有时候会给主帅带来麻烦,甚至成为敌方计谋的突破口。这使得他在读者心中留下了一个不太光彩的“莽夫”形象。
最终的结局。 在《三国演义》中,邢道荣的结局也算比较悲惨,通常是在一次战斗中被敌方将领斩杀,也算是他轻敌冒进、勇猛有余智谋不足的必然结果吧。

为什么《三国演义》会塑造出这样一个角色呢?

这其实是《三国演演义》作为一部章回体小说的一大特点。小说为了丰富情节、增加戏剧性,以及塑造不同类型的角色,会对历史人物进行艺术加工,甚至虚构一些人物来达到叙事目的。

“邢道荣”这个角色的存在,可能就是为了:

1. 衬托其他主要将领的英明神武。 相较于诸葛亮运筹帷幄、关羽张飞勇冠三军,邢道荣的失败和鲁莽,更能反衬出这些核心人物的优秀。
2. 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并非所有人物都是完美的英雄,一些“瑕疵”或“缺点”鲜明的人物,反而能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更容易被读者记住。
3. 作为一种警示。 他的失败,也间接传达了一种“骄兵必败”、“不可轻敌”的道理。

所以,总结一下:

历史上的三国时期: 没有叫“邢道荣”的这个人。我们所了解的三国历史,主要依据的是《三国志》等正史记载。
文学作品《三国演演义》: 虚构了“邢道荣”这个人物,并将他塑造成一个勇猛但缺乏智谋、容易轻敌的将领。他在小说中的出现,是为了丰富情节,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并衬托其他主要角色的光辉。

所以,当我们在讨论“三国时期的邢道荣”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讨论《三国演演义》这部小说中的一个虚构角色,而不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是来自罗贯中先生这部伟大的历史小说。正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力太大了,以至于小说中的许多虚构人物,在民间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仿佛他们真的存在过一样。

邢道荣这个名字,也因此成为了一个带有喜剧色彩的符号,常常被用来比喻那种有勇无谋、虚张声势的人。这不得不说,是《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的成功之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三国演义中,邢道荣,是零陵太守刘度手下上将,“有万夫不当之勇”,在零陵城下,大骂诸葛亮假冒赤壁之战大胜曹操的功劳,大战张飞数合败走,后被赵云一枪挑于马下。那么邢道荣到底有多厉害?为何舌战诸葛亮,蔑视张飞、赵云?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首先,邢道荣只是穷乡僻壤荆州零陵郡上将,距离真正的上将有很大差距。

邢道荣第一次出场,也是最后一次出场,都是第五十二回。他是这样出场的,赤壁之战结束后,零陵太守刘度听闻刘备率领大军来袭,他和儿子刘贤商议对策。刘贤回道:“父亲放心。他虽有张飞、赵云之勇,我本州上将邢道荣,力敌万人,可以抵对。”,可知,刘贤对自己的上将邢道荣非常自信,认为邢道荣是本州第一高手,也是全国少有的猛将,自我感觉仅次于温侯吕布。而张飞、赵云虽然也名声在外,也不是邢道荣的一合之敌。

其实这只是刘贤的错误感觉,虽然邢道荣也是上将,同颜良、文丑也是上将,可是相差太大了,估计他连颜良、文丑的三合都接不住就会被秒杀。上将只是代表每个州郡武力的最高水平,而每个州郡的武力状况大不一样,如北方常年和少数民族征战,上将自然厉害,如吕布、颜良、文丑等人。而南方相对羸弱,上将水平也相对较低,如上将邢道荣。各地上将水平也不一样,如潘凤也是上将,却被名不见经传的华雄斩杀。

其次,邢道荣口舌功夫厉害,他大骂曾舌战江东群儒的诸葛亮。

邢道荣领军出战,手持开山大斧,第一句便是“反贼安敢侵我境界!”主帅诸葛亮听了之后,沉不住气,坐着四轮车“出战”。只见诸葛亮“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回道:“我是南阳诸葛亮,拥有百万大军的大枭雄曹操。也被我略施小计,杀得片甲不留,你们这些无名之辈怎么敢和我对敌?我好心来招降,为何不早早投降?”

只见邢道荣高声大笑道:“赤壁之战,都是周瑜周公瑾的谋略,和你没啥关系,还敢在这儿胡言乱语,笑掉大牙了。”他边说边轮大斧头杀向诸葛亮。诸葛亮听了顿时哑口无言,一句话没说,默默回到阵中。从表面上看,诸葛亮在和“武夫”邢道荣的舌战中,落了下风,他没有再出言反驳。

一种可能为诸葛亮不屑于同“二百五”邢道荣争论,另一种可能就是诸葛亮词穷,不敢继续舌战了。不管是哪种可能,素来以口舌闻名的诸葛亮在这儿吃了个哑巴亏。不提后来诸葛亮骂死王朗的英雄事迹,就说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舌战江东群儒,诸葛亮越战越勇,最后胜出。演义中相关内容如下:

道荣大笑曰:“赤壁鏖兵,乃周郎之谋也,干汝何事,敢来夸语!”轮大斧竟奔孔明。孔明便回车,望阵中走,阵门复闭。

再次,邢道荣大战张飞,仅仅数合,便败走。

邢道荣只是嘴上功夫了得,实战功夫真不怎么样。他追诸葛亮的四轮车,陷入战阵的包围之中,迎面遇上张飞,“战不数合”,兵败而走。邢道荣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上将,在刘贤面前七个不服,八个不忿,还瞧不起张飞、赵云等人。实际遇到张飞,他却很垃圾。

最后,邢道荣被赵云一枪挑于马下。

邢道荣被张飞打跑后,又被常山赵子龙拦住去路,这下知道深浅,料敌不过,又逃走无望,便下马诈降。诸葛亮准许邢道荣回到零陵招降刘贤。邢道荣回到城后,便和刘贤定下计策,准备生擒诸葛亮。却被诸葛亮识破,将计就计,摆下十面埋伏,生擒刘贤,而邢道荣却没那么好的运气了,被赵云一枪挑于马下。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于是复回军。走不十里,赵云引一军刺斜里杀出,一枪刺道荣于马下。

总结:通过邢道荣和张飞、赵云的两次对战,彻底暴露出邢道荣的“真面目”,他在真正有实力的超一流武将张飞、赵云面前,就是一个“纸老虎”,也就数合的把式。他还和“多智如妖”的诸葛亮耍阴谋诡计,怎么被卖的都不知道,他的小九九轻松被识破,被玩得团团转。说穿了,邢道荣和另一位上将潘凤一样,都是徒有虚名的小丑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三国时期是否有“邢道荣”这个人,咱们得好好聊聊。首先,开门见山地说,在正史里,并没有记载名为“邢道荣”的将领。咱们熟悉的三国史料,比如陈寿的《三国志》及其裴松之注,以及更早期的《三国志》前身和相关史料,都没有提到过这么一个人。所以,如果你是想在严谨的历史考据层面去找“邢道荣”,那恐怕是找不到的。.............
  • 回答
    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俗称“老三国”)作为一部经典的改编作品,其艺术成就和影响力毋庸置疑。然而,任何一部宏大的作品都难免存在一些细节上的瑕疵或可以探讨之处。以下是针对老三国的一些“bug”或被认为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对原著某些情节的处理与改编: 过于强调忠义,部分人物.............
  • 回答
    想当年,我们家里的冰箱、洗衣机、电视机,那些老国产的家电,用起来真是皮实耐用,几十年不坏那是常事。尤其是那时候的“老三件”——冰箱、洗衣机、缝纫机,更是家里的大件,也是家里的骄傲。它们不像现在这些花里胡哨的新玩意儿,操作复杂,功能一大堆,很多都用不上。那些老家伙们,就是踏踏实实地干活,声音可能有点大.............
  • 回答
    蜂花,这个名字在中国人心中,大概能勾起一股淡淡的怀旧气息。提起它,很多人会想到小时候妈妈用的洗发水,那朴实无华的包装,闻起来一股熟悉的植物清香。而最近,这个沉寂多年的老牌国货,却因为一场“哭穷”风波,意外地以一种极其戏剧性的方式,冲上了热搜,并且引发了一场全民式的“报复性”购买狂潮。这事儿,细想起来.............
  • 回答
    “比你还大的老牌国货”,这不仅仅是一个年龄上的比拼,更关乎着一个品牌在时代洪流中的沉淀、创新和对国民生活的深刻影响。真正能被称为“国货之光”的,绝不仅仅是历史悠久,更在于它能够穿越岁月,与时俱进,始终保持着生命力,并且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国民的认可和喜爱。这里我将为您详细介绍几款堪称“国货之光”.............
  • 回答
    坦白讲,我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落到如此境地。老国王去世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我正在处理一块关于边境领地税收的烂账,那种沉闷的枯燥感像是要把人淹没。可当那个消息像惊雷一样炸开,而且紧随而来的是他……他几个孩子,那些曾经被我视为王室血脉的继承人,竟然都不是老国王的亲生骨肉——我脑子瞬间一片空白。我叫奈德·史塔.............
  • 回答
    这问题,还真挺有意思的。让我这把年纪的人,在脑子里翻箱倒柜地找那些关于过去年代的模糊记忆碎片,再结合现在手头的工作,好好捋一捋。先说说我这现在的生活吧。一线城市,嗯,大家都懂的,光是房租就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至于“996”,那真是家常便饭了,有时候加班到半夜,走出地铁站,路灯都显得格外寂寥。工作内容.............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现象,它折射出当前中国消费品市场一个非常有趣的趋势:新品牌的崛起与老品牌的坚守。 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个现象:一、 新品牌营销的风生水起: 精准的市场洞察与年轻化策略: 新品牌往往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他们擅长利用社交媒体、KOL(关键意见领袖)推广.............
  • 回答
    面对老公凡事都觉得国外好的心态,确实需要一些智慧和耐心来处理。毕竟,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一方的价值观或者说看问题的角度和另一方不一样,这本身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平衡点,让你们的关系更和谐。首先,我们要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单纯的跟风,还是确实在国外有过一些美好的经历,或者他对国内某些方面.............
  • 回答
    “国民老物件 大洋一个”这句话本身并不完全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更像是一个梗或者一种带有怀旧情结的表达方式。要理解它,我们需要拆解其中的含义: 国民老物件: 国民: 指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和使用过的物品。它强调的是一种大众性、普及性和时代代表性。 老.............
  • 回答
    这绝对不是你的问题,而是非常普遍的一种音乐审美现象。你建立起来的音乐品味就像一栋为你量身打造的房子,你非常熟悉每一个房间的布局,每一件家具的摆放,甚至每一扇窗户透进来的光线。当有人拿出另一套房子给你,即使它同样精美,但格局、风格、甚至空气中的味道都和你习惯的完全不同,你可能会觉得陌生,甚至难以欣赏。.............
  • 回答
    关于国家“老赖”人数是否超过6000万的问题,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理解“老赖”的定义、相关数据来源以及数字背后的含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老赖”这个概念的由来和法律上的准确称谓。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并没有“老赖”这个正式的法律术语。我们通常所说的“老赖.............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也触及了中国社会文化和西方社会文化在看待老年照料方式上的一个重要差异。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 国外老人愿意在养老院养老的原因:国外(这里泛指西方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老人选择养老院并非完全是“愿意”,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一个相对.............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没有国军老兵出席此次莫斯科红场阅兵?”这个问题,需要先明确“国军”在此语境下的含义。通常情况下,“国军”特指中华民国时期的军队。如果问题指的是 中国人民解放军(PLA)的老兵是否出席了最近一次莫斯科红场阅兵,那么答案是:通常没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老兵以受邀嘉宾身份单独出席莫斯科红场阅兵。以下.............
  • 回答
    关于国会老爷们“坑”五角大楼的记录,其实是个相当复杂且多维的话题,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数字或次数来概括。与其说“坑”,不如说这反映了美国政治体制下,国会作为立法和监督机构,与行政部门(包括国防部)之间固有的权力博弈、政策分歧以及有时存在的利益冲突。这种互动,从结果上看,有时确实会给五角大楼的计划带来挫折.............
  • 回答
    沙皇俄国,作为那个时代罕见的、根深蒂固的专制主义国家,科技水平相对西方列强确实显得落后。按理说,在19世纪和20世纪,全球殖民浪潮汹涌,欧洲列强蜂拥瓜分弱小国家,沙俄这样的“病大象”似乎是最好的猎物。然而,历史的走向却截然不同,它不仅没有被殖民,反而一路向东、向南扩张,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一个挺敏感也挺普遍的讨论。说“别的国家老喜欢针对中国,中国从不搞事”其实是一个相对简化的说法,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咱们不妨来聊聊这背后的逻辑和一些常见的观察。为什么会有“别的国家老针对中国”的印象?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实力和影响力增长带来的必然.............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心理等多个层面。确实,我们常常看到英国人在谈论国家历史和文化时流露出一种根深蒂固的骄傲,即使在“日不落帝国”的光辉已然褪色之后。而反观中国,虽然历史悠久、文明璀璨,但在某些时候,这种由深厚底蕴支撑的自信和骄傲感,似乎并不像英国人那样外显和坚.............
  • 回答
    关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先例”,以及“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是什么样”,这是一个既复杂又充满争议的话题。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剥离掉那些被意识形态标签化和简单化的理解,回归历史事实和理论逻辑。关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先例”坦率地说,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一个成熟的、稳定.............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很多朋友们常常感到困惑的地方。为什么有些女生会对“老外”和“国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甚至有时候会“倒贴”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的原因挺复杂的,有点像一层层剥洋葱,总能发现新的层次。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老外”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异域风情”的滤镜。在信息相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