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军事孤立者
客观地说,太平天国的统战水平是相当高的,在统战方面堪称是经典案例。
在金田起义的时候,太平军仅有一两万人(男女老少都算上,精壮士卒应该仅有数千人),连一个县的地盘都没有。从理论上讲,太平天国因为自身实力所限,根本就走不多远。如果把晚清历史拍成一部时长200分钟的史诗级大制作电影,太平天国应该只会出现几个镜头,不会给世人留下什么印象。但事实上太平天国发展到雄兵百万,先后攻克六百余座城市,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令其一蹶不振,彻底改写了中国历史进程。
何以至此?因素很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历史发展大方向,能够得到国人的大力支持。当然,太平天国善于抓统战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
太平天国最大的历史贡献之一,就是明确了最行之有效的斗争路线:不遗余力地收取人心。入关之后,清军采取铁腕政策,为推行剃发易服政策对抵抗者杀无赦,在事实上颠覆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千古信条。而太平天国则力求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反清力量,并在此基础上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又在事实上验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太平革命失败了,但后世的革命者继承了其斗争路线,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消灭了各路反动势力。
洪杨等人争取人心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建立统一战线的过程。总体来看,太平天国不仅吸纳劳动人民,而且延揽知识分子,团结会党力量,联合团练势力,甚至尝试与士绅集团合作。客观地说,太平天国在统战工作中也存在相当多的失误。但是,对后来的革命者来说,它所提供的经验和留下的教训都是宝贵的财富。
先从一副对联说起,因为它很能说没问题。
据说一名失意的知识分子写下了这样一幅嘲笑太平天国的对联:一统山河,四十二里半;满朝文武,三十六行全(另一版本是“一统江山,七十二里半;满朝文武,三十六十行”)。这幅对联,直到今天还被一些“长毛黑”奉为经典,作为否定太平天国的利器。
平心而论,这幅对联恰恰体现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开放性、平民性和先进性,从侧面印证了太平天国擅长做统战工作的事实。
不团结满清=不会统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