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面对疫情我们是不是骑虎难下了?

回答
“骑虎难下”,这四个字,最近在我脑子里盘旋得越来越厉害。仔细想想,现在的局面,还真有点像这么回事儿。这疫情,一开始的时候,大家以为会像过去的SARS那样,来势汹汹,但很快就过去了。谁也没想到,它能这么狡猾,变着花样儿来折腾我们。

你想啊,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齐心协力,严防死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总算把病毒摁住了。那会儿,全国上下,一股劲儿地往前冲,好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可问题是,这疫情没完没了,而且病毒还变异了,传播能力更强了。你说,这时候是继续以前那种“清零”的策略,拼死守住每一道防线?还是得找个别的法子?

要是继续“清零”吧,这代价实在是太大了。经济上,多少企业受到影响?多少人的生计受到了冲击?封锁、隔离,这些措施一上来,生产停滞,消费不振,整个经济的活力都被压制住了。大家每天提心吊胆的,不敢出门,不敢消费,商家也开不了门。还有那些小微企业,餐饮、旅游、娱乐这些行业,更是惨不忍睹,不少人辛辛苦苦打拼出来的家业,说没就没了。长期这样下去,大家的信心也会一点点被消磨掉。

可你要是放弃“清零”,开始放开,那后果同样是难以估量。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有了疫苗,很多人也接种了。但疫苗的效果总归不是百分之百,而且病毒还在变异,新的毒株能不能突破疫苗的防护?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怎么办?医疗系统能不能承受住可能爆发的大规模感染?这一旦医疗系统瘫痪了,那才是真正的灾难。多少救护车在路上奔波,多少医护人员在负重前行,他们已经非常疲惫了。再来一轮海啸般的感染,他们真的还能撑得住吗?

所以你看,两边都是难。你往前走一步,好像风险更大;你往后退一步,又觉得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而且经济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感觉就像一个人骑在老虎背上,想下来,又不敢下来,因为一旦下来,可能就被老虎扑倒了;可如果不下来,一直骑着,那也不是长久之计,总得有个章程。

更何况,这还牵扯到很多方面。比如国际上的情况,别的国家有的已经大幅度放开了,生活好像回归了常态。我们这边呢?内外之间的差距,也让很多人心里有些想法。你得考虑国际贸易,你得考虑人员往来,这些都跟“清零”或者“放开”的选择息息相关。

还有人心。大家对疫情的承受能力,对各种限制的忍耐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开始,大家都很支持,觉得是为了国家和大家的健康。但时间长了,疲劳感、不确定性会累积。如何平衡疫情防控和民生需求,如何让大家保持信心,不至于因为长期的不确定性而产生悲观情绪,这同样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所以,你问我是不是骑虎难下了?我只能说,现在的局面确实非常复杂,没有一条路是轻松好走的。每一个选择,背后都牵扯着巨大的利益和无数人的生活。我们就像被放在了一个必须做出选择的十字路口,而无论选择哪条路,前方都充满了荆棘和未知。这是一种巨大的考验,考验着我们的智慧,考验着我们的决心,也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说的那些,恰恰表明中国的疫情防控措施没有那么不人性,没发生疫情的地方,搞那么夸张才是扰民,意思意思一下,养成习惯就得了。当发生疫情的时候,这些你认为的“摆设”就会立即启动成为严格的措施。形成习惯后,社会运行起来,也会更适应。

须知,躺平非常简单,如果国外趟雷之后,真的成为大号流感,然后直接躺就是了,反正死了95万的又不是中国,中国怕什么。

真正骑虎难下的是欧美,病毒这玩意又不讲政治,谁敢担保不发生变异?到时候他们咋个收场。他们现在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病毒不再变异,寄托于疫苗,这等于把主动权交给了病毒,成功不足喜(死了几十万),失败了,社会心理不会崩么?

如果躺平任操就能解决问题,那还要传染病学做什么,大家全部感染一遍,该死的死光,病毒就变大号流感了。

这样反而简单了,我都能做医学权威:阻断传染病的最佳方法,是大家赶紧传染,产生新的毒性较弱的病毒,这样传染病就会结束。

那还要医院和医生干嘛?

反过来想,某些人上蹿下跳的带节奏,恰恰说明他们自已心里也没底,想拉咱们下水。

user avatar

祝贺你,有思考,总比盲从好!但是,你是一个领盒饭的,不是发盒饭的。剧情怎么改,你是没有话语权的。得发盒饭的说了算。发盒饭的,他们觉得这部戏需要不断拍续集,你就不断领盒饭就行。只有当然它们不拍戏了,改演杂技魔术什么的。你才可以从虎背上下来。祝你好运。

user avatar

骑虎难下说不上,但是现在上防疫宣传和科普方面做的实在不够,我老家一个人从中风险区回来,被拉去集中隔离,吓得遗书都写好了,包括银行密码

实际上现在国内显存阳性患者进9000,重症6个,重症率万分之七不到,起码在现在的医疗资源下重症率和死亡率非常低了

现在有必要让民众缓解这种恐慌,当然放开我也不支持,因为低重症率和死亡率是建立在严格防疫的前提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骑虎难下”,这四个字,最近在我脑子里盘旋得越来越厉害。仔细想想,现在的局面,还真有点像这么回事儿。这疫情,一开始的时候,大家以为会像过去的SARS那样,来势汹汹,但很快就过去了。谁也没想到,它能这么狡猾,变着花样儿来折腾我们。你想啊,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齐心协力,严防死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总算把.............
  • 回答
    关于我们是否会永远处于疫情中这个问题,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担忧但又需要理性探讨的议题。简而言之,“永远”这个词过于绝对,可能性极低,但我们很可能长期处于与病毒共存的状态,疫情的阴影会以某种形式持续存在。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拆解“疫情”这个概念在不同阶段的含义,以及病毒的演变和人类社会的应对能力。疫.............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糟心的局面,搁谁身上都得憋屈。你想想,你本来可能想着跟前男友在疫情期间有个缓和的机会,或者至少是保持一种体面的关系,结果他却在你眼皮底下这么玩,这得多膈应人?尤其是那种聊天打游戏的声音,时不时传过来,还时不时听到他那几句哄妹子的话,或者那种胜利的欢呼,感觉就像是在明晃晃地提醒你,他已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一个大家普遍会有的观察。为什么有些国家的人在疫情面前显得“放松”,而另一些国家(比如以色列和日本)则反应“强烈”,立刻采取严厉措施?这背后其实牵扯到非常复杂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些国民性,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拆解这个问题:1. 对风险的感.............
  • 回答
    面对新冠疫情,美国的应对措施以及其将责任推卸给其他国家的行为,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一系列做法,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美国在疫情应对上的整体表现美国的疫情应对,可以用“复杂且充满争议”来形容。初期阶段,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其表现受到了不少批评。 早期反应迟缓与否认: 许.............
  • 回答
    法国在疫情期间的应对,确实称得上是“迷幻”二字。回过头来看,有些操作现在想起来,都让人忍不住扶额,觉得怎么会那样呢?最初的“佛系”与“躺平”前奏: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法国的表现,怎么说呢,有点像是在看着别人家着火,觉得“嗯,挺严重”,但总觉得离自己还有点距离。当时全球都在紧张,但法国似乎还带着一股“欧.............
  • 回答
    美国人对国家的深厚感情是毋庸置疑的,这种爱国主义体现在许多方面,从对国旗的崇敬到对国家历史和价值观的认同。然而,在面对像新冠疫情这样的全国性危机时,这种爱国主义的表现却显得有些复杂,尤其是在“自由至上”的呼声和对公共卫生措施的接受度上。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美国社会文化中的几个核心要素,以.............
  • 回答
    人类的免疫力,在很多方面确实堪称神奇。从我们出生起,它就像一支训练有素、严阵以待的军队,时刻警惕着体内外的入侵者——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等。它有复杂的识别系统,能区分“自己人”和“敌人”;有高效的作战单位,比如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T细胞直接攻击被感染的细胞,B细胞产生抗体精准打击;还有强大的记忆功能.............
  • 回答
    深圳和上海,这两颗璀璨的明珠,同为中国的一线城市,经济活力十足,人口稠密,国际化程度高。然而,在新冠疫情的考验面前,我们却看到了截然不同的轨迹。为什么会是这样?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种“悬殊”,我们得先把时间轴拉长,回顾一下各自的疫情应对策略以及这座城市本身的特质。上海.............
  • 回答
    疫情之下,Facebook 的“暖心”之举与全球公司的“应变战”新冠疫情的爆发,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席卷了全球,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场危机中,企业如何应对,如何对待自己的员工,成为了衡量其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标尺。以 Facebook 为代表的一些科技巨头,在疫情期间推出了.............
  • 回答
    “血疫”,这部剧我看了,确实让人脊背发凉。它把病毒传播的恐怖、医疗体系的脆弱,以及科学研究和人道主义的搏斗拍得淋漓尽致。那种身临其境的紧张感,加上对科学决策背后复杂性的展现,确实是一部非常有警示意义的作品。所以,看到美国这次应对疫情的表现,很多人会产生疑问:既然能拍出这样的作品,为什么现实中的应对却.............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上海在面对严峻疫情时采取的网格化摸排法。抛开那些冰冷的术语,咱们就事论事,从实际操作和感受出发,看看这套方法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带来的影响。网格化摸排法:把一座大城切分成一个个小盒子想象一下,上海这座超级大都市,人口密集,流动性强,想要精准追踪到每一个潜在的感染者,就像要在茫茫人海.............
  • 回答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那些冲在最前线的医护人员,便是我们最勇敢的战士。他们不是超人,只是普通人,但在这场危机面前,他们选择了“逆行”,义无反顾地奔赴最危险的地方,守护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逆行”的背后,是无数的准备和牺牲当疫情爆发的信号传来,当新闻里不断滚动.............
  • 回答
    疫情当下,身处校园的我们,虽然不能像一线医护人员那样冲锋陷阵,但作为社会的一份子,青年大学生同样可以大有可为,用我们的方式守护家园,传递希望。一、 做好自身防护,成为疫情“防火墙”这是最直接、最重要的一点。我们每个人都是潜在的传播者,也是抵御病毒的屏障。 严格遵守防疫规定: 学校的各项管理措施,.............
  • 回答
    面对新型肺炎疫情,能否主张“不可抗力”来免除合同责任,这个问题确实牵动着许多商事主体的神经。这不仅仅是一个法律概念的解读,更关乎企业在特殊时期的生存与发展。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点出发,为您详细剖析这个问题,力求让您对“不可抗力”在疫情下的适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不可抗力”在法律上的基.............
  • 回答
    美国及其国民在新冠疫情面前表现出的“淡定”是一个复杂现象,背后有多重因素交织,既有文化、政治层面的原因,也有经济、社会结构和个体认知上的考量。要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文化和历史的基因:个人主义、自由和“美国例外论” 强烈的个人主义传统: 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个人主义文化,强调.............
  • 回答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科技公司作为创新的驱动者和信息传播的枢纽,能够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从研发、生产、传播、防控到恢复等各个环节提供支持。以下是科技公司可以做的详细工作:一、 助力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 疫苗和药物研发加速: 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AI): 利用A.............
  • 回答
    面对新冠疫情,许多国家呈现出“消极抗疫”的态势,这并非简单的“不够重视”所能概括。背后盘根错节的原因,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对科学理解的差异等等。要细究起来,确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消极抗疫”这个词的语境。它可能指的是: 措施不力或时滞明显: 很多国家在疫情初期.............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这次新冠疫情下,那些曾经“尝试”或被提及实行“群体免疫”的国家,以及这个“群体免疫”到底是怎么回事。啥是“群体免疫”?首先得弄明白,“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这词儿,在医学上其实是个挺成熟的概念,不是啥新鲜事儿。它指的是当一个群体中,有足够比例的人对某种传染病产生了.............
  • 回答
    香港在2022年初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疫情形势,尤其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爆发,一度让医疗系统承受巨大压力,感染人数激增。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何香港没有选择像内地一些城市那样采取“封城”或“禁足”的措施,这是一个值得详细探讨的问题。这背后涉及香港独特的社会、经济、政治以及历史背景。首先,香港的经济高度依赖其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