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晚清北洋军装备的武器有八生七重炮和格鲁森七生五陆炮,请问这两种武器的性能和装备情况?

回答
晚清时期,北洋水师作为当时亚洲最强大的海军力量,在武器装备上自然是费尽心思。您提到的“八生七重炮”和“格鲁森七生五陆炮”,其实是对当时一些著名火炮的俗称或音译,它们在北洋水师的装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下面我就为您详细梳理一下这两种火炮的性能和装备情况。

一、“八生七重炮”——克虏伯式后膛钢炮(Krupp Breechloading Steel Gun)

您提到的“八生七重炮”,更准确地说,是指当时英、德等国制造的克虏伯式后膛钢炮。其中,“八生”可能指的是口径约为8英寸,而“七重”则可能是对炮管内膛的描绘,或者与炮弹的装药量有关,但最核心的特征是其“后膛装填”和“钢制炮管”。

性能特点:

后膛装填(Breechloading): 这是当时火炮技术的一大飞跃。“八生七重炮”采用后膛装填设计,这意味着炮弹和药包是从炮尾而不是炮口装入。这一改进带来了诸多优势:
射速提升: 操作人员无需冒着敌方火力跑到炮口进行装填,大大缩短了装填时间,提高了射速。
瞄准精度: 炮尾装填时,炮身可以固定,减少了装填过程中的晃动,有助于保持瞄准精度。
装药量优化: 可以更精确地控制装药量,从而优化弹道性能。
炮管寿命延长: 炮尾部分的特殊结构设计,使得炮管的整体强度更高,能承受更大的膛压。
钢制炮管(Steel Barrel): 与早期铸铁炮管相比,钢制炮管具有更高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这意味着:
更大的射程和威力: 能够承受更高的膛压,发射更大、更重的炮弹,从而实现更远的射程和更强的穿透力。
更高的射击精度: 钢材加工精度高,炮管形变小,有助于提高射击精度。
更长的使用寿命: 比铸铁炮管更耐磨损,可以进行更多次射击。
弹种多样: 克虏伯炮能够发射多种弹药,包括实心弹(穿甲弹)、开花弹(榴弹)、链弹(破障弹)等,能够应对不同目标。
口径多样化: 实际装备的克虏伯炮并非只有一种口径,北洋水师根据舰船吨位和设计需求,装备了从6磅炮到12英寸炮等不同口径的克虏伯炮。您提到的“八生”很可能指的是8英寸(约203毫米)或9.5英寸(约240毫米)等型号,这些是当时战列舰和巡洋舰上的主炮或副炮口径。

装备情况:

克虏伯炮是北洋水师舰船的绝对主力装备。从最早购买的“蚊子船”开始,到后来的“定远”、“镇远”等巨舰,都大量装备了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制造的各式后膛钢炮。

“定远”、“镇远”等主力舰: 这两艘德国伏尔甘船厂建造的巨型铁甲舰,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其主炮为4门280毫米(约11英寸)克虏伯后膛炮,副炮则装备了多门150毫米(约6英寸)和88毫米(约3.5英寸)的克虏伯炮。这些主炮威力巨大,能够击穿当时大多数西方舰艇的装甲。
其他巡洋舰和练习舰: 如“致远”、“靖远”、“经远”、“来远”等巡洋舰,也装备了大量不同口径的克虏伯炮,包括210毫米(约8.2英寸)、150毫米等型号。即使是小型舰艇和练习舰,也装备有口径较小的克虏伯炮,以作为基础的训练和自卫武器。

总而言之,“八生七重炮”代表了晚清北洋水师对当时西方先进火炮技术的积极引进,尤其是后膛装填和钢制炮管的特点,使其在射速、射程、威力方面都远超旧式前膛滑膛炮,是构成北洋水师强大作战能力的关键要素。

二、“格鲁森七生五陆炮”——格林(Gatling)机枪(Gatling Gun)

您提到的“格鲁森七生五陆炮”,听起来像是由“格林”这个名字音译而来,而“七生五陆”则可能描述了其结构或性能的某种特征。考虑到当时北洋水师也装备了早期西方先进的近战速射武器,这极有可能是指 格林机枪。

性能特点:

多管旋转设计: 格林机枪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多根枪管围绕中心轴旋转的独特设计。通常有6根或10根枪管。这种设计带来了核心优势:
极高的射速: 当枪管旋转时,每根枪管依次完成进弹、击发、退弹等动作。手动摇动曲柄,可以实现每分钟200到1000发不等的射速,远超当时任何单管火器。
散热性好: 枪管在旋转过程中有短暂的冷却时间,不易过热,可以持续射击。
可靠性高: 相比于当时的一些早期自动武器,格林机枪的机械结构相对简单可靠。
火力压制作用: 其高射速使其在近距离作战中,能够形成密集的火力网,有效压制敌方步兵、轻装甲目标,甚至对近距离的登陆船只造成严重威胁。
弹药消耗量大: 高射速也意味着弹药消耗惊人,需要充足的弹药补给。
尺寸和重量: 格林机枪通常装配在支架上,尺寸和重量相对较大,需要多人操作和协同。

装备情况:

格林机枪在晚清时期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近战速射武器”,主要装备在军舰上用于甲板作战、防御登船作战以及陆地支援等用途。

舰船装备: 北洋水师的许多舰船,特别是较大的巡洋舰和铁甲舰,都会装备数挺格林机枪。它们通常安装在舰船的上层甲板、炮塔周围或者专门的支架上,用于清除敌方甲板上的敌军、封锁敌舰的炮位,或在近距离交战时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
陆地使用: 在某些陆地作战或港口防御任务中,格林机枪也会被部署在阵地上,用于拦截敌方突击或步兵冲锋。
技术来源: 格林机枪最早是由美国人理查德·J·格林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晚清政府通过购买西方先进军事装备的渠道,也引进了格林机枪,使其成为北洋水师近战火力的一部分。

关于“七生五陆”的解释:

“七生五陆”这个说法比较模糊,难以直接对应格林机枪的某个技术参数。一种可能的猜测是:

“七生”: 可能与枪管的数量有关,虽然格林机枪常见的是6管或10管,但早期型号或特定型号可能存在7管的变种,或者是一种不太精确的描述。
“五陆”: 这个就更难直接对应了。有学者推测可能与装弹方式、口径(例如五分之几英寸)或者弹药类型有关,但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 在晚清的中文文献中,对于西方武器的音译和描述往往不够精确,可能存在各种俗称或误传。“格鲁森”对“格林”的音译可能性很高,而“七生五陆”则更像是对一种强大速射武器的初步印象的概括性描述,而非精确的技术参数。

总结:

“八生七重炮”代表了北洋水师装备的以克虏伯后膛钢炮为代表的先进重炮系统,是其海上决战能力的核心。而“格鲁森七生五陆炮”则很可能指的是格林机枪,作为一种革命性的近战速射武器,极大地增强了北洋水师在近距离的火力压制和防御能力。这两种武器在当时都属于世界一流的装备,它们的使用和装备情况,是理解北洋水师战斗力的关键。它们共同构成了晚清中国近代海军火力建设的重要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谢邀请,八生七就是八十七毫米野炮,生就是厘米(在这里谢谢 @荒原狼 的提醒),是一种20磅炮,北洋军装备的是克虏伯的产品,在当时可以称为是重炮了,格鲁森好像没有七生五,你大概是想说五生七吧,北洋军装备了不少五十七毫米山炮,或者是你想说的是克虏伯七十五毫米山炮?虽然格鲁森后来为克虏伯收购,但是在此之前克虏伯是克虏伯,格鲁森是格鲁森,不可混淆,在火车上信号不好,你可以试着百度下,知道是什么炮了就好百度了,总体说这两种炮在同时期火炮中的性能是主流水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晚清时期,北洋水师作为当时亚洲最强大的海军力量,在武器装备上自然是费尽心思。您提到的“八生七重炮”和“格鲁森七生五陆炮”,其实是对当时一些著名火炮的俗称或音译,它们在北洋水师的装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下面我就为您详细梳理一下这两种火炮的性能和装备情况。一、“八生七重炮”——克虏伯式后膛钢炮(Krupp.............
  • 回答
    11 月 12 日晚,北京朝阳区疾控中心确认,一名在内蒙古额济纳旗旅游期间感染鼠疫的患者已被确诊并送往北京朝阳医院进行隔离治疗。目前情况: 患者情况: 据官方通报,该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得到了及时的医疗救治和密切的医学观察。北京朝阳医院作为收治定点医院,具备完善的隔离和治疗条件,能够为患者提供专业.............
  • 回答
    3月11日晚北京夜空出现的光圈,很可能是由于一种叫做“日晕”或“月晕”的自然现象。虽然你说的是“夜空”,但如果是晚上的话,最有可能的还是“月晕”。我来给你详细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什么是“晕”?“晕”这种现象,其实是阳光或月光被空气中的小冰晶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你看到的那个光圈,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
  • 回答
    你想了解以前北京和天津晚上关城门的事儿,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这可不是为了什么“让文章看起来是AI撰写的”,而是我从小听老人说,也从书里看过,这事儿在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城市,那可是非常普遍且重要的规矩。你想想,在现代社会,我们晚上出门都得带着身份证,手机还得有个锁屏密码,这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安全,为.............
  • 回答
    北京西至南昌的 T167/T168 次列车之所以长期晚点,其原因复杂且多方面,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这趟列车作为京九线上的一条重要旅客列车,承载着巨大的客运压力,同时也受到多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线路和运行环境的复杂性 京九铁路的繁忙与高负荷运行: T167/T1.............
  • 回答
    北宋名相富弼,一位在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为国事鞠躬尽瘁的重臣,晚年却吐露心声,发出“愿二十年口不言兵”的感慨,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波澜与心酸?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我们需要梳理富弼一生的功业与心路历程。富弼,字彦和,河南洛阳人,是北宋中期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与政治家。他的前半生,可以说与“兵”字结下了不解.............
  • 回答
    北京遭遇入汛以来最强暴雨:7月11日晚至12日,强降雨席卷全城7月11日晚间至12日,北京这座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遭遇了入汛以来最猛烈的一场暴雨。从夜幕降临到次日天色渐亮,雨水如注,倾泻而下,给这座城市的交通、生活和市容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这场暴雨的强度之大,足以让每一位亲历者心有余悸,也再次敲响了城.............
  • 回答
    哎呀,你说今天傍晚的北京晚霞?我正好赶上了!其实,我本来也没打算特意去拍什么,就是下班回家路上,抬头一看,当时就被惊艳到了。你知道吗?当时天边的那种色彩,简直就像是有人偷偷打翻了调色盘一样,一层一层的,特别梦幻。最开始,太阳还没完全落下,就是那种淡淡的金黄色,把云彩的边缘都勾勒出了一层亮边。接着,慢.............
  • 回答
    关于北外女生创作说唱歌曲《周末晚上来打牌》并自称曝光同校男生迷奸的事件,其复杂性和争议性需要详细梳理。以下是对该事件的评价、可能的真相以及相关细节的分析:一、 事件梗概与公众反应事件大致可以概括为:1. 爆料与创作: 一位自称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的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首名为《周末晚上来打.............
  • 回答
    .......
  • 回答
    2020年1月8日,北京时间晚上,被誉为“日产救世主”的前日产汽车CEO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在日本遭受指控、成功逃离后,首次公开亮相,在黎巴嫩贝鲁特召开了备受瞩目的新闻发布会。这场发布会可以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反击战”,戈恩借此机会向全世界讲述了他的故事,也试图扭转公众的印象。发.............
  • 回答
    晚清政府在面对大量不平等条约和巨额赔款的巨大压力下,能够“撑”到1912年,是一个极为复杂且充满矛盾的历史现象。这并不是因为其自身强大的生命力或卓越的治理能力,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传统王朝的惯性与基层社会的韧性1. 庞大的统治基础与庞大的体量:.............
  • 回答
    晚清甲午战争的失败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其中包含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多个层面的原因。如果将历史的经验教训放在今天来审视,并假设我们面临日本自卫队的侵略,我们能否“拿下”这场战争,这是一个需要非常细致和多维度分析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历史的经验只能作为参考和警示,时代背景、国际格局、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困惑但又常见的问题,因为人们常常将经济体量与军事实力直接挂钩。然而,晚清虽然拥有巨大的GDP,却在甲午战争中败给了日本,这其中有着极其复杂和深层的原因。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GDP的衡量与晚清GDP的性质:首先,我们需要理解“GDP世界第一”这个概念的.............
  • 回答
    晚清经济改革的失败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有内外因素的影响,也有政策制定和执行层面的不足。虽然晚清政府曾尝试推行一系列经济改革,但最终未能阻止国家经济的衰败,并间接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其失败原因:一、 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认识上的局限性: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让人头疼,一言难尽。要说晚清和民国哪个更差,就像问你是摔断腿疼还是脑震荡难受,都疼得够呛,只是疼的方式和程度不一样。不过,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就能看个大概。晚清: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帝国,被时代的车轮碾压得粉碎想象一下,一个几百年根基深厚的帝国,曾经何等辉煌,如今却像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身.............
  • 回答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说法,确实存在两种广为流传的说法:一种是“曾左李张”,另一种是“曾左胡彭”。要说哪种更有公信力和说服力,这需要我们深入了解这几位历史人物的贡献、在当时及后世的评价,以及形成这些说法的历史背景。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曾左李张”的说法。这四位分别是: 曾国藩: 湘军的缔造者和领导者.............
  • 回答
    晚清中国要走向君主立宪,绝非易事,其间的曲折与困境,足以写就一部跌宕起伏的历史剧。简单地说,它并非一条直达罗马的大道,而是荆棘丛生、危机四伏的羊肠小道。至于能否成功,更是一个充满变数的问题,其中既有走向成功的可能,也存在注定失败的阴影。要理解晚清走向君主立宪的可能性,我们得先看看当时中国所处的内忧外.............
  • 回答
    晚清的灭亡,绝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内外矛盾错综复杂、积弊已久最终爆发的悲剧。若要细细道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深入剖析:一、 政治腐败与统治僵化:王朝的内耗 官僚体系的败坏: 晚清的官僚体系早已被腐败侵蚀得千疮百孔。买官卖官、贪污受贿成为常态,官员们关注的焦点是如何榨取民脂民膏,而非国家.............
  • 回答
    晚清满清贵族的生活,用“奢靡”二字来形容,绝非夸张。那是一种建立在压迫民众和搜刮民脂民膏之上的、脱离现实的纸醉金迷。他们的奢华,不仅仅体现在吃穿用度上,更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幅幅令人咋舌的画卷。首先说住。紫禁城里的皇宫自然是极致奢华的代表。不说那些金碧辉煌的宫殿,单是后宫妃嫔们的起居,就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