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理解过早的拿高薪是在害自己这种观点?

回答
“过早拿到高薪是在害自己”这个观点乍一听可能有些反常识,毕竟很多人都将高薪视为成功的标志和终极目标。然而,深入分析,这个观点背后蕴含着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道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拔苗助长,根基不牢:

技能与经验的匹配度不足: 高薪通常是市场对一个人技能、经验、能力和价值的回报。如果一个人在尚未具备足够扎实的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时就获得了超出其真实价值的高薪,那么这份薪资很可能并不是其自身能力的体现,而是其他因素(如行业热度、公司扩张策略、运气等)的产物。这种情况下,他很可能无法胜任更高层级的工作,也无法真正匹配这份薪资所代表的责任和价值。
学习曲线被陡峭化,成长空间被压缩: 过早的高薪可能会让人产生一种“我已经很厉害了”的错觉,从而减弱继续学习和钻研的动力。当一个人习惯了高薪带来的舒适感,他可能不愿意再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打磨基础技能,去学习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知识。这样一来,他的学习曲线会被“拉平”,成长速度反而会比那些早期薪资不高但持续学习和积累经验的人慢。
缺乏应对压力的能力: 高薪往往伴随着更高的期望和更大的压力。如果一个人在心智和技能上都还没准备好,突然面对高压环境,很可能无法有效应对,导致身心俱疲,甚至产生职业倦怠,最终影响长期发展。

二、心态失衡,迷失方向:

产生不劳而获的错觉: 过早的高薪容易让人误以为成功来得如此轻松,从而滋生不劳而获的心态。这种心态会削弱努力拼搏的内在驱动力,导致目标模糊,容易被外界诱惑所干扰。
容易陷入“舒适区”: 高薪提供的优越生活条件和外部认可,会让很多人满足于现状,不愿意跳出舒适区去尝试新的挑战。一旦行业风向改变,或者公司遇到困难,缺乏适应性和学习能力的人将难以应对,职业生涯容易停滞甚至下滑。
过度在意物质回报,忽略内在价值: 当薪资成为衡量自身价值的主要标准时,人们可能会忽视工作的意义、个人成就感、人际关系、学习和成长的内在需求。这种以物质为导向的职业观,长远来看是不健康的,容易导致空虚和不满。
社交圈与认知水平脱节: 如果你的收入水平远高于同龄人或同行业早期从业者,你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可能会与他们产生较大差异。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社交圈的疏远,甚至陷入“一人得道,鸡犬不宁”的孤立状态。更重要的是,与你认知水平相近、能够给你提供有益建议的同行可能越来越少。

三、职业生涯的潜在陷阱:

“天花板”效应: 如果早期的高薪是基于某个特定项目或公司的特殊情况,一旦项目结束或公司业绩下滑,重新找到同等水平甚至更低水平的薪资可能会非常困难。这会给人一种“职业天花板”的错觉,限制了未来的可能性。
影响后续跳槽和议价能力: 当你在某个阶段过早地习惯了高薪,你在后续的跳槽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期望值过高”而难以匹配新的机会。面试官可能会认为你对薪资的要求不切实际,或者质疑你为何在该阶段就能获得如此高的薪资。
容易被贴上“浮躁”的标签: 在一些看重经验积累和长期发展的行业或公司,过早的高薪可能会被视为一种“浮躁”的信号,让用人单位对你的稳定性和潜力产生疑虑。

四、过早接触高薪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举例说明):

应届毕业生拿到远超市场平均水平的薪资: 可能表现为刚入职就获得高额年薪,但实际工作内容可能只是基础的执行性任务,并没有承担多少责任。久而久之,他会因为无法真正匹配这份薪资而感到压力,或者因为缺乏挑战而失去兴趣,无法在工作中得到实质性的成长。
转行进入一个不熟悉的领域,但因学历或个人关系拿到高薪: 可能意味着他无法胜任同等薪资水平的职位所要求的专业技能和行业知识。在工作中,他会频繁遇到困难,需要大量时间去补课,甚至可能拖累整个团队。
在一个公司凭借早期机会或行业红利拿到高薪,但技能并未同步提升: 当行业进入调整期,或者公司面临转型时,他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技能已经跟不上时代,无法在新的岗位上获得同等的回报,甚至面临失业的风险。

如何避免“过早拿高薪”的陷阱?

保持学习的初心: 无论薪资高低,都要保持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望,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硬实力。
注重工作内容和成长空间: 优先选择那些能够提供挑战性工作、学习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的职位,而不仅仅是看重薪资。
建立健康的职业观: 将个人价值的实现放在首位,薪资只是其中一个衡量标准,而不是唯一的标准。
理性看待薪资: 了解市场行情,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估,避免被高薪冲昏头脑。
培养抗压能力和心理韧性: 提前为可能面临的挑战做好准备,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以应对职业生涯中的各种起伏。

总而言之,“过早拿高薪是在害自己”的观点并非否定高薪本身,而是强调一种“拔苗助长”和“根基不牢”的风险。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和可持续的成功,来源于持续的积累、扎实的技能和健康的职业心态,而不是仅仅依靠短暂的高薪来衡量。当薪资与个人能力、经验和责任相匹配时,才能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推动个人和职业的健康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般来说,只要做的事情是正当的,单纯的高薪并不会害谁。

我们先除开薪资与个人实力所对应的市场价格相匹配的高薪情况,这种情况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是害自己。高薪与个人实力所对应的市场价格不匹配的情况,一般有这么几种可能:一是公司新起,前途未卜,要招揽优秀的人加入,可能要付出较高的代价;二是公司项目紧缺人手,对人员到岗时间有严格要求,必须在薪资上妥协;三是新兴竞争对手高薪挖人。

对于处于职业发展早期的人来说,高薪大致上只会在一种情况下会产生负面影响。那就是这个高薪买的是你的经验,而不是你的才华。这种案例常见于高速发展的新兴行业里竞争对手高薪挖人。

竞争对手挖你,是为了你的经验,是希望你用你的经验来帮助他们发展业务。一旦你的经验全部用尽,你的高薪相对于他们能社招到的同等才能的人来说就太高了。有良心的企业,会让你多年不涨薪,直到你的薪资与同等才能的人拉平。没有良心的企业,会卸磨杀驴,将你辞退,或者想方设法让你自动离职。

离职之后,你的高薪自然就没有了。而你的经历,也不过就是把自己的经验用了两次,没有让你得到这个时间长度所应有的提高。

对于职业发展中晚期的人来说,继续的提升已然希望不大,用既有经验变现,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但对于职业发展早期的人来说,在尚有巨大提升空间的情况下却跑去把经验变现,这就不是特别好的选择了——除非是急着用钱。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过早拿高薪(假定与个人才能对应的市场价格不匹配)可能会有一定坏处,就是拿了高薪之后误以为自己的才能的市场价格就是这个价格,于是在丢掉这份工作之后还在持续寻找薪水如此之高的工作,结果就是连续几个月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白白浪费了时间。不过这种情况一般都可以注意了解市场行情,做好心理建设,从而避免。

user avatar

这个观点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成立:此人拿的“高薪”是基于违法犯罪行为。

比如P2P庞氏骗局非法集资的公司,它的核心成员很多都是年轻轻就拿高薪,最后老板固然是进去了,这些拿工资的高级打工仔也跑不掉。公检法才不会相信犯罪集团的核心成员是白莲花呢。

对于提出这个观点的人,他所知的发财方法估计都写在刑法里吧?

user avatar

内容不重要,你要理解正确的用法是啥:

过年回家时,如果你现在薪水一般,聊起来一个年轻就拿高薪的人,家里人有意无意在数落这件事。你可以义正言辞地和家里人说,这么年轻拿高薪肯定把持不住自己,慢慢学会吃喝嫖赌,然后工作划水毫无进步,终于在30多岁的时候被公司一脚踢出门或者彻底靠边站,未来30年一片黯淡。

你现在就是拿了高薪的年轻人,看到一个同年龄收入不高的人,别人表达羡慕的时候。你可以义正言辞地安慰他说自己吃的青春饭、不如你有前途、身体还不健康,后劲不足。

你是一个老板,年轻人来求职,谈到公司待遇问题你可以和年轻人说要综合考虑待遇,不要只说薪水,然后假模假式的说说期权、说说团建、说说零食。

你和朋友喝酒,席间抱怨公司同工不同酬,同样是一个年龄为啥自己低20%。你可以拍拍他的肩膀说你这样才能保持斗志,他那个就是温水煮青蛙。

等等等等

作为说者,活学活用吧。

作为听者,信一个字你就输了。

user avatar

“过早拿高薪是在害自己“这观点肯定是没逻辑的人才会提出来的,如果你甚至还认真考虑过这个观点到底对不对,那“过早拿高薪”这事肯定跟你无缘了。因为能过早拿高薪的人在逻辑上肯定不会有这么大漏洞。

这个观点的核心问题是把能给年轻候选人高薪的公司,把这些公司的面试官,把这些高薪年轻人的上司们想成傻子了。

一句话,如果你能真的通过正规面试程序,年纪轻轻就拿到远超同龄人的薪水,别想那些有的没的,你就是够资格的,你就安安心心的接着。

虽然现在有一股妖魔化高P技术管理者的风气,他们中间也许确实有一些混子,但相信我,大多数技术圈的高P们真的是实打实的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打上来的,他们带过的潜力年轻人,见过的优秀面试者数不胜数,你要真能通过他们的层层面试,年纪轻轻拿到别人仰望的高薪,你绝对不可能是水货。

有的知友可能会说,我就有一个朋友XXX,通过夸大技术scope,把自己说成合作项目的主要贡献者等等手段,忽悠了面试官,拿到了年薪翻倍的包裹。如果这真是事实的话,这个包裹就是你“朋友”应得的。你想想,没做过的项目都能把面试官忽悠成这样,这人招进来,以后还不把公司的技术branding的事情承包了,这种领军人才难得啊,都工作多少年了,千万别把soft skill不当skill啊。

再退十步说,真的存在能跨级把面试官全忽悠的“天才”吗?一个稍微高级别的面试,少说也得是一线技术leader,越级的技术manager/director都参与的面试。我见过不少夸大项目scope的,稍微追问几个技术细节就知深浅,几个交锋下来到底什么水平嘴上不说,心里面大家都有个数。你如果可以把上下三个级别的面试官全部征服,不管你是真做过还是假做过,我全都服,你就是我yyds。

我确实也接触过不少位Google的应届special offer,阿里星,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的获得者,我就说一句,这是他们应得的,他们的教育背景,做过的项目,整体的素质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中有非常个别的在入职后发展不是特别顺利,但大多数都从头优秀到现在。没什么接不住高薪包裹的问题。

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过早拿高薪会不会害自己”的问题,只有“能不能过早拿到高薪”的问题,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已经进入了下半场,能提供高薪的行业肯定也都是聪明人扎堆的行业,大家都深耕行业多年,都是千年的狐狸,都得亮出实打实的本事。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不可能有无缘无故的包裹,如果有的话,我们一定是进入了一个什么天下大同的元宇宙吧。

user avatar

过早的拿高薪会形成定位失衡,薪资与能力不对等,进一步的阻碍了个人的发展空间,短期内可能会受益,但无论你失业或是换了个地方发展,实际上对个人心理或职业前景是有害无利的。拿惯高薪的你在面对企业开出来的低薪资完全无法接受,而高薪资的企业需要的高强度高技术工作你又无法胜任,最终为了生计勉强接受一份低薪职业,也没有了工作上的激情和冲劲,最后只能看着同事一个个的升职加薪你却一事无成。

当然,这有个大前提,就是拿到高薪的人不是自己而是父母亲戚口中的xxx……

如果是我自己,拿了高薪我还搁那儿酸个什么劲啊,比别人少奋斗多少年啊,就算公司开不下去了我存款丢理财吃利息出来做个低薪工作也比别人强啊,傻子才觉得害自己啊。

user avatar

忽悠别人不拿高薪的人往往自己工资不低。

卓越网刚开的时候,某创始人L去挖当年互联网的风云人物 知名个人站长高某。

给高某的薪水是几千块 高某觉得太低了 ,L总说咱创业,我工资跟你一样,全公司咱俩最高。

干了一阵子 ,有天L总买了新西装,定做的 很开心 ,跟高某说 ,这衣服真好,花了我一个月工资。

高某特意去专卖店看了一下 ,2万多。

于是不干了。

—————————

拿高薪对人害处巨大!!

我这个人比较无私,愿意为了大家背锅,请用高薪砸我,砸死不偿命!

————————————

1,

题主提出的问题,本身扯淡的很。

薪水是劳资双方博弈出来的结果,在正常市场环境下,所有薪资给予都是市场行为:

1,人才供需状况,人才在同业者那边能拿多少薪水;

2,人才的存在能给公司带来多少增值,或者创造多少价值;

根据以上两个因素,基本就能算出人才的薪资空间。

年轻人能拿高薪,就理直气壮的拿。然后努力的帮助老板实现价值。实现更多价值了,就应该要求更多收益。

2,

高薪拿到了要会花,除了解决衣食住行,要会理财投资,会投资自己(学习、增长见识、拓展人脉等),会规划积蓄用于以后的创业和投资。

只要不被消费主义洗脑(吃喝嫖赌抽奢),有序的能赚会花,多赚一些钱,你就能多积累一份资本。

最终你就能承担风险,变成创业者,或者为创业者投资的人。脱离完全用个人劳动交换货币的状态。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

如果老板跟你说了题主说的这段话。

然后你又能跳槽多拿钱。

那问问他能给你股份吗?定个KPI,签协议,记得找律师看。

4,

超级稳定的职业不适合本回答的情况。请周知。

————————

以上

得是真有谱再怼老板。

如果是酒喝多了觉得自己能拿高薪的。别浪。好好学习哈。

user avatar

记者问老大爷:如果你有一百万,你会捐给国家吗?

大爷:我捐。

记者:如果你有一幢大房子,你会捐给无家可归的人吗?

大爷:我捐。

记者:如果有你一头牛,你会把它捐给村里的贫困户吗?

大爷:我不愿意。

记者:你是怕贫困户因为白得来的好处,反而会更懒,激发对方的人性之恶吗?

大爷:不,我真有一头牛。

说这句话的人,肯定没拿高薪。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