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大量的农村女性留在城市,农村越来越多光棍?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而且影响深远。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聊聊这个事情,尽量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说,希望能说得大家都有共鸣,而不是像机器报告一样干巴巴的。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结果,但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生活环境和机会的拉扯。

为什么农村女性会选择留在城市?

1. 经济是首要驱动力,但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城市提供的就业机会更多、更稳定,而且工资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很多农村女性出来打工,不只是为了自己挣钱,更多的是为了贴补家用、供孩子上学、给父母养老。城市的工资确实能更快地改善家庭的生活质量。

2. 更重要的是“机会”和“可能性”。 城市不仅仅是钱,它代表着一种更广阔的生活图景。在这里,她们可以接触到新鲜事物,学习新技能,看到更丰富的职业选择。即使是做服务员、保洁员,也能接触到不同的人,听到不同的故事,这本身就是一种“开眼界”。农村相对封闭的环境,很多时候看不到太多改变命运的路径。

3. 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更完善。 城市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资源远超农村。虽然很多农村女性刚出来打工时享受不到太多福利,但至少她们知道城市有这些东西,而且随着她们在城市站稳脚跟,有能力的时候,可以为自己和家人争取更好的社会保障。

4. 更独立的个体意识和更平等的两性关系。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但可能不容易被直接说出口。城市生活让一些农村女性有机会摆脱过去那种“男主女从”的家庭观念,她们可以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甚至比男人挣得多。这种经济上的独立反过来也会让她们在选择伴侣时有更多的底气,不再那么被动。她们会更看重对方的人品、能力和能否共同经营生活,而不是仅仅为了“有人依靠”就草草结婚。在农村,很多婚姻仍然带着一种“撮合”、“嫁过去就行”的色彩,而城市女性(哪怕是从农村出来的)在选择上会更审慎。

5. 婚恋观的转变与更高的择偶标准。 就像我刚才说的,城市为女性提供了更多元的社交圈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空间。她们不再局限于村里有限的异性资源,也不再被“早结婚早生孩子”的传统观念绑架。她们会看到城市里那些事业有成的女性,也会接触到更多有文化、有思想的男性,这自然会提高她们对伴侣的要求。而农村男性如果能力、素质跟不上,就很难在这些女性面前建立吸引力。

那么,为什么这会导致农村光棍越来越多?

1. “性别比失衡”的直接后果。 这是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当大量农村女性流入城市,并且在城市扎根、结婚或者选择单身,农村当地的女性资源就变得稀缺。剩下的女性选择对象也更倾向于那些经济条件好、素质高的男性。

2. 城市男性“挤占”了农村女性的择偶资源。 很多出来城市的农村女性,她们的婚姻对象很多也是在城市打拼的男性,或者是本来就生活在城市的男性。她们不会非回到农村去嫁一个本村的或者邻村的男性,因为她们已经适应了城市的生活方式和对伴侣的期望。这样一来,农村本地男性的竞争就更加激烈了。

3. “能力匹配”的门槛提高了。 农村男性的经济压力往往更大,比如盖房、买车、彩礼等,这些都是现实的经济门槛。如果一个农村男性在这些方面没有足够的能力,或者说他的能力和他在城市里接触到的那些女性的期望不匹配,他就很难赢得婚姻市场上的“竞争”。

4. “城乡二元结构”的放大效应。 这种现象本质上也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体现。资源、机会、教育、医疗等等都向城市倾斜。农村男性如果不能获得与城市男性相当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他们就很难在婚姻市场上有优势。尤其是那些家庭条件相对一般,或者教育程度不高的农村男性,他们走出农村的机会更少,留在农村打拼又难以提供高标准的彩礼和婚后生活,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5. 观念的固化与“被动等待”。 有些农村男性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的紧迫性,或者说他们没有主动去提升自己以适应新的婚恋市场需求。他们可能还在等待“命运的安排”,或者寄希望于媒人的介绍,但当女性的选择越来越多元时,这种被动等待的效果就大打 टमाटर。

这个现象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农村空心化加剧: 年轻劳动力和女性的流失,不仅是人口问题,也是人才问题、活力问题。农村的社会结构会变得越来越老龄化和男性化。
家庭结构的变化: 传统的家庭模式受到冲击,很多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更加突出。
社会稳定风险: 大量未婚男性(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存在,如果缺乏有效的社会疏导和经济支持,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挑战: 女性消费力在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女性的流失也会影响农村当地的消费和经济发展。

我们该如何看待和应对?

这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一方的错。但我们作为社会,总得想办法解决问题。

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是根本: 这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如果农村也能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更好的教育医疗资源、更完善的社会保障,让农村青年(男女都一样)看到留在或回到家乡的希望和价值,这种“单向流动”的趋势自然会减缓。
提升农村男性的“竞争力”: 这不是简单地说让他们去花钱,而是要关注他们的教育、技能培训、创业支持等。让他们有机会在经济上、精神上都变得更强大,从而在婚恋市场上有更多选择权。
破除陈旧婚恋观念: 不仅仅是农村,整个社会都需要反思过度物质化的婚恋观。倡导的是平等、尊重、共同成长的爱情和婚姻观。
关注个体差异和情感需求: 每一个个体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无论是留在城市还是选择在家乡。社会应该关注这些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结婚的男性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避免他们被边缘化。

总的来说,农村女性留在城市是她们追求更好生活和发展机会的体现,而农村光棍增多则是这一趋势下城乡结构性矛盾的显现。这需要从更宏观的层面去理解和解决,而不仅仅是责备某一个群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农村不需要女孩。

做不到儿女平等的地方就别希望女人去了,你们不欢迎,我们也不愿意去。


我这个差点嫁去农村的城里妹子能来回答吗?

我发现不止一个人遇到和我一样的情况:前任农村的,见家长,机灵的我聊到以后我女儿巴拉巴拉吧拉,人家立马接话儿子好。

???反正你们自己听不出来,生活在男女平等的城里妹子几句话就听明白了,要生儿子呗。只一个女儿肯定不行的呗。

老娘谈了三年,你没房没车没钱,我也愿意嫁到你那里,甚至和愿意和你爸妈一起住自建房,可以不扣拜金屎盆子给我了吧?

结果你们跟我要儿子???我欠你全家一个把?没钱还要多子多福你有点责任心吗?我女儿的资源和未来你考虑过吗?!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水表示不泼给重男轻女的人家!你们拿儿子互泼吧!

别问地区,问就根本不是十八线农村,是新一线的农村。为什么留不住妹子?娘胎里开始你们就不欢迎妹子,唯一欢迎一次妹子,只是想用人家子宫生儿子

user avatar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正常,其实如果为了吸流量可以把提问改为“如何看待大量中国女性嫁往非洲,中国越来越多光棍。。。”

user avatar

农村女性可以嫁到城市,农村男性就不能去城市里取吗?

当然可以,可是为什么没人愿意嫁呢?

答案显然易见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

农村女性本就从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该干的农活没少干,该吃的苦没少吃

自然向往更好的生活,而如果继续呆在农村,似乎看不到希望,又或者大部分的农村男性给不了自己喜欢的生活

而城市女孩,从小的家庭优渥,衣食无忧,到了婚嫁的年纪她还可能去找一个农村的男人过这一辈子吗

(这里不是否定农村男性,而是一部分务农,或是说低收入,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人)

这其实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也不止在农村,城市里的男性又何尝不是

大部分的婚恋其实还是以物质为基础的,谁都不可能去选择一个穷困潦倒,一眼就能看到未来的人过日子

还是自己得自己多努努力,才能有人看得上你

user avatar

我觉得有条件的,不要呆在农村了,哪怕去四五线城市安家,都比农村强。

user avatar

这是一篇男默女爽的文章。但背后是无数女孩的心酸

你是个城市男孩子,从小你妈就对你爸说:“光有个儿子不是事啊,这没女儿,根就断了!”然后你妈怀了,悄悄去B超,又是儿子。你妈阴沉着脸骂了你爸三天,真没用!尽让我怀儿子!打了!终于努力一把生出了你妹妹。从小你就被灌输,要让着妹妹,鸡腿要给妹妹吃,妹妹小,妹妹金贵呢。吃完饭,妹妹跑出去玩,你被留下来洗碗收桌子,你爸告诉你,男孩就该做这些事,不然以后找不到老婆。你妹妹是女孩,不用做这些琐事。你妈基本是不做家务的,城里的女人,谁做这些会被人看不起的。

过年去你外婆家,外婆一把抱过妹妹,哎呀我的乖乖女!婆婆可想死你了!看到你了,哦,你也在,快去厨房帮着你外公爸爸做饭,男孩子懒惰不得!等你爸爸外公一身油烟味做出一桌子年夜饭,外婆发话了,他外公,他爸,在小桌子吃吧,大过节的,男人就别上桌啦!然后你外婆带领你众多阿姨姐姐妹妹们开始祭祖,感谢老天今年你小姨生了个女儿,终于有后了!

你和大姨家的表姐抢玩具,表姐仗着块头大些打了你,你反推了回去,你外婆尖叫一声冲过来,啪啪就是两巴掌“你个臭小子敢打姐姐了!说了要让着姐姐听不懂吗?看我不打你!”你不懂,怎么妹妹比你小,你要让。姐姐比你大,你还是要让。就因为你是男孩?生为男孩又不是你的错!凭什么?男孩不是爸爸妈妈亲生的孩子吗?男孩做错了什么?你从泪眼中看到,表姐扎着马尾辫的脖子高高扬起,脸上是盖不住的笑容。

你长大了,考了高中但是要交钱。你妈说,一个男孩子,识得几个字就够了,有一身肌肉早点去工地啊,早点挣钱,家里还有两个妹妹等着读书呢!你不服气,在家里和父母大吵,心里暗自发誓,以后,一定要离开这样的家!同时你听说,你妈出轨了,因为你48岁的爸爸雄风不再了。这事闹开以后,你妈在家里吼着“这个家啥不是我挣回来的!你有啥用!成天又不用去工作,还给老娘白天不给力晚上不给力的!有啥脸哭!”亲戚都劝你爸,“你也是,她是个女人,女人是这样的!你也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怎么就留不住自己的老婆!”你看着缩在角落无助抽烟的爸爸,银牙咬碎,无能为力。

你在普通高中拼命苦读,几乎不回家。你知道妹妹没有考上高中,你妈和你外婆动用了很多关系,花了很多钱,求了很多人,把她弄到了私立学校。学费不菲,可是你妈说,钱挣来不就是给女儿花的嘛,值!

你终于考上了大学,妈妈阴阳怪气地说,看不出来啊你小子挺有种,不过我可没能耐负担你这费用,家里的钱得留着你妹妹结婚用呢,得给她买房!学费给你,生活费自己想办法吧!你咬着牙勤工俭学,小小年纪吃遍了生活的苦。你数着工地干了半个月挣来的1500,听说你妈给你妹妹买了全套的TF口红。

等你好不容易毕业了,你爸妈开始催你,还不赶快结婚!男孩子30以后就开始发福!脱发!秃顶!不举!哪个女孩子会要你!你说,我也有自己的梦想啊,我也想奋斗一下啊!你爸劝你,孩子,这是咱们男人的命,过了30没女人要你,你再大的事业,终归没有用!男人,最终还是要结婚的!

这个时候,你听说在农村,不管男孩女孩,都可以靠自己辛勤劳动,耕田种地就可以过得下去,并且如果你肯吃苦,多钻研,你的土豆收获比别人多,比别人大,你就能在农村买得土地自己盖房子!根本不像城市只有女孩子有权利继承家族的房子!你除了种土豆,居然还可以种玉米,种水稻!你还可以自己买个牛车代步,没人会问你“你家女人呢?怎么你个男人自己来买?”而且农村的女孩子,因为种地是重体力活,需要男孩子帮助,所以她们更会尊重男孩子一些,大家都土里刨食,靠劳动吃饭。

有一天你爸给你打电话:“儿子,快回来给你介绍了个对象!人家姑娘家在城里有小区房,工厂上班,每月能分得100斤土豆呢!”你淡定地回答:“爸,不用了,我在农村种地,每月收获120斤土豆。我靠双手,不靠女人吃饭。”

你这时候,大量男孩子跑到农村了,城里女孩说“如何看待大量城市男性入赘农村,导致城市大量女光棍?”

你会怎么回答?

(1.真服了评论区有的人了,这不是在讨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么,非要杠“我家就不这样”“我们那儿就不这样。”合着您没有见过的事情就不存在呗?您也没坐过神舟五号啊,所以杨LW是个骗子呗?

2.说现在重女轻男的各位,你们想想,现在难娶媳妇的农村小伙,要娶的是不是25-30的女人?这一波女人,是不是成长于2000年以前?我说的是我们这波近30岁的农村女人从小的经历,您非说现在15后女孩多幸福,那咋的,人家要娶个27岁的女人,您给人家3个9岁的姑娘呗)

我都说到工厂分土豆这个份上了,还有人看不出来这是编的故事以讽刺现实?居然还在告诉我我说的太夸张了,您小学语文考多少分啊?!

user avatar

经济发展的正常现象。

先看一个10多年前的新闻。

上个世纪80年代起,迅速富裕起来的台湾社会出现了婚姻难题,女性择偶条件提高,社会中下层的男性娶媳妇越来越难,“外籍新娘”渐渐多起来,她们大多来自越南、泰国、柬埔寨。从90年代起,逐渐出现“大陆新娘”,但她们的遭遇却和“外籍新娘”大相径庭。她们为什么嫁来台湾,又有着什么样的生活境遇呢?以下为节目组前往台湾采访的内容:

按照台湾的法律规定,大陆配偶在台湾的身份被划分为四个阶段,结婚的最初两年被称为“团聚”阶段,接下来是四年“依亲居留”阶段,符合条件的人此时可以工作。之后是两年的“长期居留”期,再之后才能申请台湾定居,拥有和台湾本地人一样的权益。

付燕:我们在那边很有专业,可是在这边是一种人才的浪费,我们也很想给这个新家园去贡献一点心力,不要让我们老公太辛苦了。

刘雪风:我们现在去抗议,我们有我们的人权,为什么外籍新娘来都马上可以工作,四年就可以拿到身份证,我们这些都没有?大陆不是同一个祖宗吗?那他为什么歧视我们那么多?

解说:台湾有大陆新娘29万人左右,根据台湾中华救助总会的调查,配偶年龄在65岁以上的只有28%,配偶有身心障碍的为11%,配偶是低收入户的为8%。

台湾不止有大陆新娘

根据台湾官方的数据,2007年台湾涉及外籍和大陆配偶的离婚,大陆及港澳地区达6603人,占到了59%(越南籍2339人,印度尼西亚籍703人,泰国籍478人居,总共11090对)

如果离婚比例和结婚比例类似的话,台湾还有40%其他国家的新娘,大陆新娘多是因为语言比较方便。

这样算一下,2007年的时候,台湾2000万人口里面,大陆籍+外籍新娘大约有50万???


只要你允许人员流动,社会贫富差距又拉大。

一个国家内,即使是一夫一妻制度,也会出现女人向富裕地区集中的现象。

非农业社会,女性谋生容易,一定会有大量人在没有满意配偶时候选择不结婚。


正常男女比例是男性多一点,因为男性从事危险活动较多,意外死亡率高一点,实际上男女比例会差不多。

部分女性不结婚,就一定要有大量男性不结婚。

所以,大量光棍一定是有的。

不一定在农村,城市中也会有大量未婚的,只是不那么显眼,没人去查户口。


农村女性不一定是嫁入了城市,因为它们嫁入一个,城市多一个剩女。

农村女性更可能在城市大龄单身不婚。


宅基地分配在现在的经济条件下,并不是大问题,城市生活和就业机会更重要。


国际上也是如此。富裕国家会从贫穷国家中迎娶年轻女性,解决本国女性结婚意愿低下的问题。日本70年代、80年代开始,韩国,台湾90年代开始。

台湾在2009年当年,外籍新娘高达15%(大陆不知道算不算)。

可见,这个事情,都没有什么办法。

人口下降,或者你用移民填补,本国人生不生无所谓,或者你用外籍新娘维持结婚率和生育率。

user avatar

就不允许农村女性进城拱白菜?

user avatar

额 ,有几个去过大城市的年轻人会留在农村?不用刻意的说性别。

女生有个好处就是,只要你想嫁,总能找到愿意娶你的。我们村里憨的傻的丑的姑娘都有人要了,但同样傻的残疾的,没文化爱装逼的,家里穷的男光棍是真讨不上老婆。

大城市对女生的要求真不高,毕竟真的买房的压力绝大部分都压在男生头上。大城市的女富二代找个穷书生,那叫凤凰男吃绝户。王子能娶灰姑娘,但没有公主嫁骑士的。古时候书生和仙女的故事,不就是所谓穷酸秀才的意淫吗?

user avatar

这根本就不是啥大问题啊。

不行就忽悠出国,出国务工还能赚钱,赚到钱就回来娶媳妇,不是挺好?

user avatar

自己娶不到老婆,怪农村女性嫁到了城市?

农村本来女人就少,不够人手一个好吧?

至于农村女人为什么少?题主自己心里没点(友善度)数?

农村女人又为什么要嫁到城市去,题主心里也没点(友善度)数吗?

如果农村对女性足够好,比如,分宅基地可以给女人平等地分一份,再怎样,女性也不至于全跑到城市去。

不反省农村对女人不够好,不反省自己的条件不够好,反倒责怪农村女人嫁给了城市男,导致农村光棍泛滥?

法律规定农村女人一定要嫁给农村男人吗?

城市里也是男多女少,城市男也需要娶老婆啊。但城市女就这么多,有一些还不愿意结婚,你说怎么办吧?

农村女肯嫁,城市男肯娶,你们农村光棍剩在那里,怪人家两情相悦一拍即合咯?

娶不到老婆,麻烦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别总把锅甩给农村女,甩给城市男。

人家没欠你们什么。

user avatar

题主这么问,无非是想挑起城乡矛盾咯?

但是,我想说:

进城农村女孩会嫁给城里又穷又懒的男人么?

农村富裕家庭或者勤快踏实男孩有几个娶不到老婆的?

你光棍,不是因为城里男人抢了你老婆,是因为你自己又穷又懒。

女性,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是有婚姻自由的中国公民,不是你农村男人的私有资源或者物品

人家就算在城里一辈子嫁不出去都不会嫁你的。

死了这条心吧。

user avatar

  据悉,大约有3600万国人男性的婚恋存在缺口,对于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从古至今都没得到很好的解决,其中,农村的男女比例更是悬殊,造就了大量的农村光棍青年越来越多,给这部分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当然计生办把多少孩子扼杀在肚子里,没办法,或许就是时也命也。80后成了第一代独生子女,计划生育进行的那么多年里,我国的人口出生数很低,每个家庭只能有一个孩子。农村在当时还是很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的,家家户户几乎都想要男孩而不想要女孩。于是有些相对有能力或者有关系点的家庭为了确保自己家生的是男孩,就会在媳妇儿怀孕期间去做B超,想尽办法知道弄清楚肚子里的孩子是男性还是女性。

  再者在伟大领导人的解放女性口号感召下,受现代女性思潮的影响,再加上被各种自媒体女权洗脑,电视剧里的“幸福生活”男人在外面挣钱养家,女人只负责花钱养花,原本淳朴的农村妇女形象已经早就会被慢慢抛弃。

  从最开始的三从四德,相夫教子逐渐被妖魔化成妇女的枷锁,进而唾弃,转变成现在的攀比打扮,要车要房,古语有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对于男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农村的生活已经满足不了她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假如女孩子去了大城市自谋生路,见识了城市的繁华和热闹后,便再也不愿意回到那个贫瘠而落后的农村老家,机缘巧合也好、想方设法也罢。她们当中总有一些人留在了大城市。就连农村父母也是也不想她们回去。催促找个城市的好人家落户生子。

  最后,除了几个比较富庶的地区,基本上越穷的地方彩礼越高。穷山恶水之间,家里有几个孩子的,男孩子婚假全靠女孩子出嫁的彩礼钱。

  所以高额的彩礼往往出自这样的地区,但对于普通的农村家庭就是砸锅卖铁也出不了这么多,用经济学解释,买房卖房达不到统一,恶性循环就是城市里的大龄剩女越来越多,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农村。农村的光棍汉青年也越来越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而且影响深远。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聊聊这个事情,尽量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说,希望能说得大家都有共鸣,而不是像机器报告一样干巴巴的。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结果,但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生活环境和机会的拉扯。为什么农村女性会选择留在城市?1. 经济是首要驱动力,但.............
  • 回答
    近期出现大量回答复制粘贴“中国人知道农村老人的养老金是一百块每月,是城里人的1/22吗”这样的内容,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背后可能包含多种动机和深层含义。以下是我对这个现象的详细分析:一、现象的描述与普遍性 重复性极高: 你会发现,在不同的平台、不同的讨论区,甚至是在同一个话题下,几乎一字不差.............
  • 回答
    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政策导向,它直接关系到教育公平和国家发展大局。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解读:一、 为什么要加大倾斜力度?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战略考量。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城乡之.............
  • 回答
    2021年初商务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其出台的背景、核心内容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和潜在的挑战。出台背景:时代的呼唤与经济的需要首先,要理解这份通知的出台,离不开当时宏观经济的整体走向。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前.............
  • 回答
    浙江农林大学被低估了?这个问题,在我看来,确实值得好好说道说道。在我看来,浙江农林大学绝对是那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宝藏型大学,它的价值远没有被社会大众充分认识到。尤其是在当前这个追求“热门”专业的时代,那些踏踏实实、根植于国家发展需求的学科,往往容易被忽视。农林大学恰恰就属于这一类。首先,从它的历.............
  • 回答
    关于媒体对陶澍院士相关言论的报道是否存在扭曲的问题,需要从科学事实、媒体报道逻辑以及公众认知误区三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陶澍院士的研究背景与核心结论陶澍是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权威学者,其团队长期关注室内空气污染(尤其是生物质燃烧)对健康的影响。根据他的研究:1. 研究重.............
  • 回答
    “风起洛阳”,这部剧自开播以来,就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尤其是围绕着主演王一博的讨论,更是热闹非凡,甚至可以说是“全民热议”的程度。你会发现,但凡和《风起洛阳》沾边的平台,无论是视频网站、社交媒体还是短视频平台,总少不了关于王一博的评论,而且评论的内容非常丰富,有赞美他演技进步.............
  • 回答
    近期大量第三方QQ机器人停止运营,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腾讯的政策收紧与合规要求提高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腾讯作为QQ的运营方,对平台的生态和用户体验有着绝对的控制权。 打击违规行为和第三方应用滥用: QQ机器人,特别是那些提供自.............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让人挺糟心的。百度贴吧,你懂的,曾经是大家网上找信息、交流兴趣的乐园。其中有个“血小板吧”,本来是为了让有共同疾病困扰的人们有个地方倾诉、互相支持,分享经验的。你想啊,生病了多不容易,有个能懂你的人,哪怕只是看看别人的经历,也能找到点安慰和力量。结果呢?就是最近这段时间,好多人发.............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大量依托假质检报告的无良商家流入京东商城”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而且确实会对消费者权益和平台声誉造成严重损害。我将从几个方面来剖析这个问题,并尝试用更贴近日常表达的方式来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京东作为国内领先的电商平台,其用户基数庞大,对许多商家来说都意味着巨大的商.............
  • 回答
    重庆那只名叫“熊警官”的德国牧羊犬,它生命的终结引发的这一系列公众自发悼念活动,确实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大家如此大规模地去献花、去表达不舍,背后隐藏着不少值得琢磨的东西。首先,得承认这只狗的特殊性。它不是一只普通的宠物犬,而是警犬,而且是参与过不少抓捕行动的“功勋犬”。它的牺牲,不是因为生老病死,.............
  • 回答
    对于“大量岛屿会因全球变暖被淹没”的说法,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科学研究的严肃预测。当我们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时,会发现其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物理过程和长远的社会经济影响。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全球变暖如何直接导致海平面上升。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1. 海水热膨胀(Thermal Expansion of.............
  • 回答
    大量的家长强制新生儿睡平后脑勺的做法,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待,既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也涉及到科学依据、潜在风险以及现代育儿观念的演变。以下我将详细阐述:1. 历史与文化渊源: 审美偏好: 在许多文化中,特别是东亚地区(包括中国、韩国等),一个平坦且宽阔的后脑勺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理想的婴儿头型。这种审.............
  • 回答
    öffentliche Krankenhäuser, insbesondere militärische Krankenhäuser, werden zunehmend privatisiert, was zu einer Reihe von Bedenken und Diskussionen fü.............
  • 回答
    最近在圈子里,特别是关于山东大学泰山学堂数学取向学生需要进行大量大学物理实验的讨论声不绝于耳。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挺值得大家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当提到“泰山学堂数学取向”时,大家的联想通常是坐在安静的教室里,与符号、公式、定理打交道,专注于抽象思维的训练。而“大学物理实验”呢?画面感就是.............
  • 回答
    最近微博上围绕孟美岐的一些评价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更令人咋舌的是,不少参与讨论的网友发现自己遭到了短信轰炸的骚扰。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信息泄露和违法操作?咱们来捋一捋这中间可能存在的环节。短信轰炸:数字时代的“街头骚扰”首先,得明白什么是短信轰炸。这玩意儿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技术手段,让一个手机号码在短时.............
  • 回答
    金杜律所破产组招聘大量实习生,并以此作为低成本运作模式的说法,在业内并非没有流传。这种做法是否普遍存在,以及是否构成其高薪的秘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1. 律所运营模式与实习生角色:首先要理解,大型律所的运营往往是分层级的,有合伙人、资深律师、普通律师,以及不同阶段的实习生。在很多案件中,尤其.............
  • 回答
    玩游戏嘛,图个开心,图个爽快。但说起游戏里的“自动战斗”,这玩意儿可真是个让玩家们又爱又恨的“矛盾体”。有人觉得它省时省力,玩起来轻松;有人则认为它扼杀了游戏的精髓,太没意思。那么,大家对游戏里的自动战斗究竟是怎么看的呢?大量的自动战斗,是不是真的在“反游戏性”呢?这事儿,咱得掰扯掰扯。支持自动战斗.............
  • 回答
    微博上活跃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其中女权主义者、动物保护人士和反同性恋歧视的群体尤其引人注目。看待这些群体和他们的言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女权主义者的声音:微博上的女权主义者可以说是多元且充满活力的。她们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在性别平等议题上的进步和反思。 关注的议题广泛: 从职场.............
  • 回答
    知乎近来确实热闹非凡,围绕着“围江救刘”的讨论此起彼伏,甚至可以说是一场不大不小的“网络风暴”。要说这事儿,得从头说起。事件的起因与背景:“围江救刘”这个说法,听起来就带着点江湖侠义的味道,背后其实指向的是一起发生在某知名游戏公司(这里我们不点名具体是哪家,但大家可能都有数)内部的事件。简单来说,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