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一片大好,前途一片光明。
为啥提振农民消费呢??
因为,城市居民的主要消费是城市的房屋按揭贷款。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扶贫攻坚的进行,农民改善生活的需求被进一步释放。这个和08年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贸疲软的情况下,白色家电下乡的策略如出一辙。政府把电接入村里,农民自然就买冰箱彩电了。路修好了。农民自然就买车了。就是这么简单。
至于城里人,一是需要还房屋按揭贷款。二是基本上都买完了。
天价彩礼之风能遏制下来,别说新能源汽车下乡了,初级BBA下乡都没问题,城市居民消费也能涨一大截。
光喊口号,钱都去房子车子彩礼了,有啥用
商务部联合发文这样说的一种可能是手里有数据,关于没有参与到城市化进程里的那些依旧在乡村,小城市里的居民储蓄率较高,相比已经城市化定居的那些人群有更多的对于基础生存所需要的大宗商品的消费可能。但乡村,小城市居民爱储蓄习惯的一大原因是大部分社保只覆盖到一部分城市居民,存下来的钱完全是为了未来的养老做准备的,如果打这笔钱的主义本质上是看上了棺材本。
曾经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就是08年后的家电下乡,我在当时看一个公务员博客的时候提到他去韶山农村,那里可能一个村子才有一个电视机,一篮子鸡蛋就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可以显示出当时欠发达地区的家用电器缺口确实是较大的。
看一下现在联合发文的指示,《通知》提出五个方面工作任务:一是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二是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三是提振餐饮消费;四是补齐农村消费短板弱项;五是强化政策保障。
1.论扩大汽车消费,如今城市人都在消费降级,拼多多大热的情况下,农村反而消费升级,显然可行性不高。
2.家电家具家装消费,十年前已经有过一波,配置已不缺,那么新的配置则需要依赖于新房装修,本质上还是提振楼市,涨价去库存。
3.餐饮消费,这点农村地区向来节俭,无异于天方夜谭。
4.补齐农村消费短板弱项,没有具体指向,更偏向一个补充性的话语,为了发文严谨性。
5.强化政策保障,这条我直接无视了。
综上所述来看,稍微还有点可能性的就是进一步逼迫小村,小城市居民参与城市化运动,用棺材本去更高级地区买房,装修促进消费。如果真要以此为目的来实行,那么土地政策可能会更严格,一些小地方的拆迁运动会比以往热烈一些以继续强推城市化率。
不是说构建节约型社会吗?
我就知道会来这招。
钢材产能过剩,想到了农村。
家电产能过剩,想到了农村。
卖不出的旧衣服,也通通拉往农村。
现在倒是更方便,有了拼七七,打开手机就送你红包,夸张的诱导,让父母辈点到手软,购物车装满了一大堆便宜玩意儿,也领不到红包,你举报还没人受理。
最后,淘宝搞网贷搞破了功,京东端着一堆政企采购的铁饭碗,也主动放弃了低端市场,这拼七七啊,从此变成了一条滑溜溜的泥鳅…
哪里泥巴松,往哪钻,老人、农村、城中村,穷学生都成为了它的阵地。
这次“下乡”,估摸着也是带着拼七七那些点不完的红包去的。
我脑补了一个农村老人集体发狂的场景…
这下,派出所估计挺忙的…
都跑去要告拼七七“诈骗”——农村老人不懂什么叫做诱导消费。
总之啊,折磨完年轻人,又去折腾老人。就是闭口不谈“分配”两个字。
挺好,我要是接到父母电话关于拼七七的,就让他们打市长热线…
你们非要折腾老人家,那就让老人家去折腾折腾市长大人去…
接线员,辛苦了啊。
你花大气力提振职工收入,提振福利,提振休息时间,别搞那些东凑西拼的调休。
消费自然会上来
2021年1月5日发文,经过一年时间,效果如何呢?
1、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5%
202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40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增速较1-11月份放缓1.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3.9%,增速较1-11月份放缓0.1个百分点。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97037亿元,增长12.9%,增速较1-11月份放缓1.1个百分点。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69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较11月份放缓2.2个百分点。
2、2021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放缓
2021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042亿元,同比增长12.0%,增速较1-11月份放缓1.2个百分点,较2020年放缓2.8个百分点,增速低于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0.5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5%,与1-11月份持平,低于2020年0.4个百分点。其中,吃类、穿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7.8%、8.3%和12.5%,增速较1-11月份分别放缓1、2.8和0.6个百分点。经测算,12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实现9986亿元,同比仅增长1.4%,增速较11月份放缓3.5个百分点。
3、2021年实体店零售额实现较快增长
根据测算,2021年实体店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32781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虽然较1-11月放缓1.2个百分点,但高于2021年消费品市场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高于2020年实体店消费品零售额增速21.5个百分点。12月份实体店消费品零售额31283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较11月份放缓1.7个百分点。
4、2021年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2021年,商品零售393928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较1-11月份放缓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53714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较1-11月份放缓1.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中,饮料类、烟酒类、金银珠宝类、石油及制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分别增长20.4%、21.2%、29.8%、21.2%和20.4%,增速相对较高。
12月份,商品零售36428亿元,同比增长2.3%,增速较11月份放缓2.5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5718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较11月份放缓2.8个百分点。
2021年,餐饮收入46895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较1-11月份放缓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0434亿元,同比增长23.5%,增速较1-11月份放缓3.2个百分点。
12月份,餐饮收入4841亿元,同比下降2.2%,降幅较11月份收窄0.5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985亿元,同比下降0.1%,降幅较11月份收窄0.2个百分点。
5、2021年城乡消费品市场基本保持同步增长
2021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81558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较1-11月份放缓1.3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9265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较1-11月份放缓1.2个百分点。
12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5243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较11月份放缓2.2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026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较11月份放缓2个百分点。
6、2021年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以百货为主)零售额同比增长8.2%
2021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8.2%,增速高于上年同期22.0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5.7%,增速低于上年同期8.3个百分点,降幅较11月份收窄4.1个百分点。
7、2021年限额以下单位商品零售增长11.2%,限额以下单位餐饮收入增长17.3%
根据测算,2021年限额以下商品零售额240214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较1-11月放缓0.7个百分点,对商品零售额增长贡献率为58.1%,占商品零售额比重为61%。其中,12月份限额以下商品零售额20710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较11月份放缓2.2个百分点,对商品零售额增长贡献率为67.9%,占商品零售额比重为56.9%。据测算,2021年限额以下餐饮收入36461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较1-11月放缓2.9个百分点,对餐饮收入增长贡献率为73%,占餐饮收入比重为77.8%。其中,12月份限额以下餐饮收入3856亿元,同比下降2.7%,降幅较11月份收窄0.5个百分点,占餐饮收入比重为79.7%。
8、2021年限额以上单位石油及制品零售额增速高达21.2%2021年,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实现43787亿元,累计增长7.6%,增速相较1-11月份放缓2.1个百分点。12月份,汽车类零售额同比下降7.4%,降幅较11月份收窄1.6个百分点。2021年,限额以上单位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实现20884亿元,同比增长21.2%,增速较1-11月放缓0.5个百分点。12月份,限额以上单位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6.6%,增速较11月份大幅放缓9.3个百分点。
9、2021年各零售业态均实现恢复性增长
按零售业态分,2021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便利店、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6.0%、16.9%、11.7%、12.8%和12.0%。其中,除便利店增速较前三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外,超市、百货店、专业点、专卖店增速分别较前三季度放缓0.2、8.2、4.3和7.8个百分点。
10、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2021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涨幅与1-11月份持平,低于2020年1.6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价格上涨1%,农村价格上涨0.7%;食品价格下降1.4%,增速低于2020年12个百分点,非食品上涨1.4%,涨幅高于2020年1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服务价格均上涨0.9%。
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涨幅较11月份放缓0.8个百分点。
听话听音,文件的落脚点是“提升农村的大宗消费能力”,那什么是大宗消费呢?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让农民买车。
前有家电下乡,今有汽车下乡,对比早些年的“三提五统”、“两工一车”,农民兄弟还要啥自行车?
生活在这个年代,农民兄弟是真的沾了社会发展的光,唯有感恩。
…………“恶意储蓄”等内容已按要求删除…………
至于买车要花钱,你存那么多钱不消费,想干啥?什么,你说真没钱?真没钱,我可以借钱给你买嘛!
生育贷早就开通了,既然连结婚生子都能借高利贷,买车为什么不行?
现在想想,马老师因为“借花呗过生日”被喷得晚节不保,名声尽毁,确实冤枉了!
评论区有人说阴阳怪气的,不妨看看这个答案,或许能理解为什么农民对提高消费很犹豫。
公众号:特例的猫
知乎吐槽为主,公众号分享更多有趣有深度的内容,喜欢请关注。
推荐阅读:
毫无意义,现在的农村已经”枯萎“了,真的没有油水儿可榨了
现在的农村和以前的农村不一样,以前的农村里,有人在家各地种菜养鸡鸭种经济作物,因为有人在,农村就是他们的”家“,所以消费品会有人买
但现在的农村是什么样子?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去了,老人小孩儿能搬到城镇的也都搬走了,农村里剩下的都是那些没有能力搬走的老人小孩儿和少量混日子的小年轻,他们哪里还有什么消费力?
三农三农,虽然有农业、农村、农民三项,但核心还是农民这个”人“,人都没有了,其它两项还有什么意义?
而且就算是把那些小镇青年也算上,他们也同样没有钱进行消费了,因为小镇青年的钱都已经被婚姻所榨干了,现在的村镇小青年结婚要准备房子车子彩礼和其它结婚所需的花销,只是这些都已经让他们负债累累了,哪里还有钱消费?
朋友在一家民营小医院,今年刚开年就裁员三分之一,通过所谓的考核来进行淘汰。
我以为是因为去年效益不好,结果并不是,实际去年管理层的工资还涨了,公积金涨了一倍多。
原来是因为领导希望提高整个医院的学历层次,原来很多办公室文员的学历没有本科,还有很多医生只是本科(因为医院是私人的,也比较小)。
于是今年通过降薪和考核的方式来劝退,主要是不想给辞退需要的赔偿。
一些医生之前月薪可以拿到一万元,今年只有7000了,明说你的学历太低,爱干就干,不干就滚。
因为今年毕业1000多万大学生,大环境也不是很好,医院感觉新招人很容易,新人学历更高,工资要求更低,更好管理。
医生的待遇都是如此,更别说护士跟一些文职人员了,目前已经被劝退三分之一。
效益这么好的医院都是这样,其他效益不好的,都不敢想像。
这种情况,消费不振太正常了,谁都不知道自己哪天就会被辞退降薪酬,效益好的企业都这样做,效益不好的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但是管理层的待遇一直还在涨。
你爹开了个店。
店蛮赚钱的。
然后你兄弟姐妹去开分店,分店有赚有赔。
兄弟姐妹们不是董事长,所以只有很少的股份,主要是领工资的,类似ceo。
突然有一天,你爹觉得你们分店的员工素质都不行了,赚不到钱了。
素质不行了怎么办?当然是花钱请点老师傅,给他们培训。
于是就召集兄弟姐妹开了个会。
啊,我们要大力给员工培训,提升总体利润,帮助集团公司发展。
你参加了会,领会了精神。
回家跟老婆一琢磨:
2. 培训出来的员工会跳槽
3. 多赚来的钱都是爹的
嗯,还是别琢磨了。
第二天出门前,照了一下镜子,觉得自己不是猪头三。
于是,到店里召集员工开了个会,传达了一下要自己培训的精神,
你就该干嘛干嘛去了。
和隔壁集团有竞争关系,买不如租是不对的,
但我们和兄弟姐妹的店不是竞争关系啊,
谁买谁扇贝,到时候租他妈的不就行了么……
不让租?不让租你还不会告诉你爹么……
大致如是吧。
我只看出一句话:“不养懒汉”。提振消费在哪儿呢?我怎么半个字都没看见啊\(〇_o)/
我对新年只有两个愿望:
1,换一代人坑。
2,别什么事情搞不定就又把农民抬出来。
特别赞同 @1000米恐惧症 的回答。
我再用拙劣的文字补充一点:
之前的家电下乡尝到甜头,现在利用之前的经验,再搞一次下乡活动。殊不知经验会过时。
一,城镇化建设造成农村人口持续减少,尤其是购买需求旺盛的年轻人,村里剩下的都是老人。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没有工作能力,所以基本没有收入(或很少),更不会有购买力。
二,还是因为城镇化建设,老人掏光积蓄给孩子凑首付,根本没有盈余去消费。即使家里没有孩子去大城市,但是前段时间撤乡并村,农民上楼,也透支了农民钱包。
三,低碳环保,环境治理,导致一些工厂、养殖场关闭或者减产,大量的低技术偏体力劳动的工作岗位减少。要知道,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低,只能从事偏体力劳动的工作。所以农民工收入来源减少。
四,沉重的医疗成本,让老百姓有病不敢治,有病治不起,农民还要留一些钱以防万一。
相对而言,在农村,鸡娃现象有但没那严重,教育成本相对小一点,暂时可忽略不计。
记得农村农民问题专家温铁军说过农村就是一个大蓄水池,出了问题,农村可以缓解甚至帮助解决,比如之前的家电下乡(大体这么个意思)。但是2020年代的农村蓄水能力被榨干,已经没有蓄水能力了。
不过有一点利好消息是,农村男女比例失衡,光棍很多,很多家庭为了找媳妇,会买汽车,这点会利好汽车下乡。
最后说个预期:都说日本经济停滞不前,中国经济也已经有类似的预兆了。中国很可能达不到真实的发达国家水平,就开始走下坡路(请注意真实两个字)。
吐槽一下,这个问题之前还在热榜里面,等我编辑完答案,这个问题就在热榜里消失了。不过热榜里又加了一条关于美国cpi的问题。是我想多了吗?
有一项措施一直被认为是国内出现经济危机的风向标:
降低汽车购置税。
工人们为什么消费不起自己生产的商品呢?
这是一个问题。
多选题,此处的农村消费者是指:
A:北京中关村非集体户口居民;
B:深圳有十栋房出租的村民;
C:徐州养育了八个孩子的英雄父亲;
D:在北上广就地过年的农民工。
靠低人权优势输出廉价工业品,叫外循环,靠改善分配结构提振内需,市场升级带动产业升级,叫内循环。
现在提振消费的办法都写在劳动法里,全面落实劳动法,就是对最不懒的一群人定向分配,还给他们本身就属于他们的东西。
吾有一计,一个举措就可以让GDP翻翻。
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一波西安英雄菜模式,来年GDP直接起飞。
西安“英雄之菜”事件是怎么回事?疫情期间天价卖菜发横财?
近期,随着西安市疫情防控工作的持续推进,“菜篮子”的话题再度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而杨凌绿阳箱装菜和它的“英雄之菜”品牌,作为城市蔬菜配送的新行当,也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
但是,今日(2021/12/29)西安“英雄之菜”却突然在各微信群,朋友圈,QQ等地陆续传开的新的事件。在今日的西安疫情防控期间,“英雄之菜”价格飙涨,一份居然卖到433元!据业主说,根据上级指示,这是本小区唯一指定蔬菜供应,任何人不得购买其它渠道的物品,一经发现,黄码处理。但是该事件目前真假尚不明确,只能等待后续消息了。
一个品牌蔬菜配送居然会在疫情管控期间垄断甚至借机大发横财?而且根据照片来看,433元的蔬菜分量也少的可怜,甚至群里还有假装业主带节奏的人,不仅骂了起来,还趁机“打了一套拳”,西安许多居民在此之前并未屯粮,疫情管控也是突如其来的,很多人都没有准备,因此家里也断了粮,倘若天价“英雄之菜”时间是真的,那可真是太糟心了,希望县政府能尽快查明,并解决问题。但是听过聊天记录看来,当地居民似乎对政府颇为失望。
但是近期西安这几天防疫做的还是可以的,大家别听风就是雨,目前情况尚不明确,以上该情况就是发生,也就是一些极少数地区,倘若疫情期间真出现天价蔬菜,靠疫情发横财的,必定会被法律制裁!
此时一个伙食支出控制在200元/月,话费套餐10元/月(其中5元是赠送的)常年工作服的项目经理路过~
别问我为什么过得这么寒酸,问就是我1月底买了个车祖宗,然后母亲术后刀口炎症又住院了.......
呜呼~
幸好买齐了医疗保险,不然车子刚刚上牌才两天就要改嫁了!
还能怎么看?
消费10万送媳妇都只能在旁边站着看,更何况这又不送媳妇!
就现在的经济压力,油价再涨一点我特么只能把汽车卖掉骑自行车上下班了~
扩大内需有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分配!
很多读者要求更详细的讨论,专门写了一期,可以供参考阅读,理解为什么分配是消费的关键:
你为什么不消费?
不会是因为没钱吧?不会吧不会吧?
农村的消费水平真的特别低,农民可以用非常低廉的东西养活自己。他们没法有太大的消费。
建议修改,所以我把大部分内容都删掉了。
大家也一定要弘扬正能量,我心中充满感恩,没有任何怨言。
给发钱吗!?既要高房价还要高消费那来的钱!
让农民工大学生贷款消费,还不起上征信那种。
一人一万那就是6万亿,瞬间GDP拉满。
没钱让他们去血汗工厂,这样廉价劳动力也有了。
涨价去库存后的居民杠杆率处于绝对高位
再叠加疫情影响和相关行业整顿
老百姓兜里是真没钱了
无论什么政策一定有成本和代价
目前显现出来的是生育率暴跌和消费急剧萎缩
未来可能还会有新的代价显现出来
凛冬将至,大家要有心理准备啊
农民是上辈子欠你的吗?
通篇鼓励,完善,我就问老百姓没钱你如何鼓励?老百姓的钱包你如何完善?
所以说,人民币数字化的道理就在这里。
以前搞不好计划经济,是因为一个是算力不够不好计划,一个是钱给了你你怎么消费我不好管理,计划落不了地。
现在好了,有了数字人民币,大可以票证化。
你每个月收到数字人民币发的工资钱,直接给你定死,里面1000只能消费食物,1500只能消费衣服鞋帽,2000必须购买保险,等等等等。国家想扶持哪个行业,就给你定指标。最近芯片被美国卡脖子?不要怕!每个月锁定500块,当芯片消费基金。要不然,你购买指定厂家的产品,要不然你这个钱就不能动。那还不分分钟起飞?
啥?你米国又伤害众多爱国群众的心?没事,锁定不能消费美国生产的500种商品,钱不能支付。
完美!
日子太有盼头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