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河剧中日本公卿讲话为什么都带着一股阴阳怪气的语调?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日本大河剧一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在描绘平安时代(约7941185年)及其之后的公卿贵族时。这种“阴阳怪气”的语调,其实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下的艺术选择,旨在塑造角色性格、展现时代风貌以及推动剧情发展。

一、历史背景下的身份认同与社会阶层

首先,要理解公卿们的“阴阳怪气”,得回到他们所处的时代。平安时代的日本,权力结构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摄关政治”模式,天皇虽然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但实际权力往往掌握在藤原氏等显赫贵族手中。公卿们就是这个统治阶层的核心人物。

特权与优越感: 公卿们生活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精英,享有巨大的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这种优越感自然会体现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上。他们习惯了被尊敬、被奉承,因此说话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甚至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
知识与文化精英: 公卿们通常受过良好的教育,精通汉学、和歌、书法、蹴鞠等各种艺术和学问。他们是文化的引领者,这使得他们在与普通人交流时,天然就有一种“我比你懂得多”、“我比你更有品味”的潜意识。这种文化上的优越感,也可能转化为一种含蓄的、带有距离感的表达方式。
政治斗争的生存法则: 在权力斗争激烈的公卿阶层,直接的冲突往往会被尽量避免。取而代之的是精巧的言辞、隐晦的暗示、以及对他人言行的试探。这种环境下,学会“揣度人心”、“言外之意”变得至关重要。他们需要用一种看似温和、实则锋利的语言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又不至于立刻将对方推到对立面。

二、艺术表现的需要:塑造复杂的人物性格

导演和编剧之所以选择这种“阴阳怪气”的语调来刻画公卿,是为了更生动、更立体地塑造这些人物的性格:

复杂的人性展现: 真实的人不是非黑即白的。公卿们虽然身居高位,但也各有其私心、欲望、以及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算计。这种“阴阳怪气”的语调,恰恰能捕捉到他们内心深处的那种不坦率、那种小心翼翼、那种欲言又止。它暗示着他们不仅仅是锦衣玉食的贵族,更是有血有肉、有算计的政治家。
制造戏剧张力: 很多时候,公卿们说的“漂亮话”背后隐藏着真实的意图。这种反差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听者需要仔细品味他们话语的潜台词,才能理解其真实含义。这种解读的过程,能够有效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加剧情的悬念和紧张感。
区别于平民的身份标识: 这种特殊的语调,也成为了区分公卿与平民最直观的方式之一。当观众听到这种语调时,立刻就能联想到那个遥远的时代、那个特定的社会阶层,从而增强历史的代入感。

三、语言风格的时代特色与文学借鉴

日本古典文学和语言风格,也为公卿的“阴阳怪气”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もののあわれ”(物哀)的审美: 平安时代的贵族文学,尤其是《源氏物语》等作品,强调一种对事物短暂、易逝之美的感悟,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感伤。这种审美情趣,使得他们的语言表达倾向于含蓄、婉转,避免过于直白的情感宣泄。
和歌的含蓄与比兴: 和歌作为贵族重要的社交和情感表达方式,其特点就是用隐喻、借代等手法,将内心的情感寄托于景物之中,做到“言外之意”、“味在言外”。这种语言风格,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了公卿们的日常对话中。
汉文修养的影响: 虽然是日本的贵族,但他们同样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汉文的严谨、含蓄,以及对君臣之道、人情世故的洞察,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说话方式,使其更倾向于使用一些委婉、有分寸的表达。

四、具体表现与观众的解读

在实际的大河剧中,这种“阴阳怪气”会通过多种方式体现:

语气的停顿与变化: 演员会通过恰到好处的停顿、语气的抑扬顿挫,来暗示话语中的言外之意。比如,在说一些客套话或者表面上的夸赞时,可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讽刺或轻蔑。
词汇的选择: 公卿们使用的词汇往往更加典雅、文雅,甚至是故意使用一些比较生僻的词语来显示自己的学识。同时,他们也善于使用一些双关语、委婉语,将真实的意图包裹在华丽的辞藻之下。
微表情与肢体语言: 配合语调,演员还会通过眼神的交流、微小的面部表情、甚至是细微的手势来传递隐藏的信息。比如,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一个不易察觉的挑眉,都可以让“阴阳怪气”的含义更加丰富。

总而言之,大河剧中公卿的“阴阳怪气”,是历史背景、人物性格、艺术表现和语言文化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的产物。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说话方式,更是塑造人物、展现时代、推动剧情的强大艺术工具,让观众在欣赏跌宕起伏的故事之余,也能品味到那个时代贵族们的复杂内心和生存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公卿算什么,日本天皇的“鹤音”才叫有难度,一般日本老百姓根本听不懂喔,号称保存大量古日语甚至唐音。45年战败,裕仁在广播里亲口“玉音放送”的“终战诏书”,为了让国民能听懂,特地不用鹤音,但是照样有很多国民听得稀里糊涂~他口音还是太重了!

贵族嘛,自然要和引车卖浆者流有全方位的区别,语言只是其中的基础而已~一出声就和一般人不一样,都不用露脸,你就知道上等人来了,这逼格啧啧!

user avatar

老哥,这种阴阳怪气的语调是雅言(みやびこと)啊,也叫雅語(がご)、这属于平安时代上层贵族们唯一指定用、而且绝对正确的语言。

可以说不用雅语的人都是龙鸣。文学家清少纳言早年进宫的时候就因为雅语说不好还被其它女官嘲笑呢(清少纳言是乡村小贵族出身)。

折扇的话学问就更多了。

平安时代折扇是宫廷里最重要的社交工具没有之一,作用堪比现在的名片+朋友圈。因为一个贵族用什么样的扇子能够直接反应出这个贵族的水平高低。笑的时候用扇子遮住嘴,这样扇子上有图画的那一侧对着外面,其他人一目了然就能看到图画的内容,这属于高级装逼行为,等同于朱一旦故意在外人面前露一露他的劳力士手表。

此外扇子作为贵族的随身物品,互相赠送扇子等于互相递了名片,如果是扇子上写上诗或者放朵花什么的,基本就等于拜把子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日本大河剧一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在描绘平安时代(约7941185年)及其之后的公卿贵族时。这种“阴阳怪气”的语调,其实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下的艺术选择,旨在塑造角色性格、展现时代风貌以及推动剧情发展。一、历史背景下的身份认同与社会阶层首先,要理解公卿们的“阴阳怪气”,.............
  • 回答
    盗版,这颗悬在影视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其阴影之大,足以让再大的公司都感到阵阵寒意。而当我们谈论起它对影视公司造成的具体损失时,情况便会变得更加复杂,也更加触目惊心。这绝非简单地数字加减,而是对整个产业链的侵蚀,对创作生态的扭曲。首先,我们得明白,影视公司运作的核心逻辑是投资与回报。一部电影.............
  • 回答
    中国没有拍摄“像日本大河剧一样的历史剧”,这并非因为中国不重视历史剧,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包括中国电视剧产业的特点、观众需求、创作理念、历史观以及电视剧的审查制度等。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阐述:一、 大河剧的独特性及其与中国电视剧的差异首先,理解日本大河剧的独特性至关重要: 体量与时长:.............
  • 回答
    哈哈,谈到日本大河剧,这可是个能让人沉醉其中的好话题!要我从众多精品中选出前三,确实挺纠结的,就像在品尝珍馐一样,各有千秋。不过,经过一番“内心挣扎”,我心目中的前三甲,大概是这样的:第一位: 《独眼龙政宗》 (1987)理由嘛,太多了!这部剧在我心里简直是“史诗”二字的最佳代言。首先,人物塑造的立.............
  • 回答
    说到大河剧,我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名字,绝不是那些妇孺皆知的战国枭雄或者明治维新大佬。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位出身寒微,却凭借过人智慧和韧性,硬生生在那个时代闯出自己一片天地的女性。而这个人,我心中的首选,便是细川ガラシャ(细川加西亚)。为什么是她?听我慢慢道来。首先,她的出身就很不寻常。她是明智光秀的.............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观察到了日剧中精英设定与国产剧中精英设定的一个显著差异。这背后涉及到两国社会文化、教育体系以及影视创作的考量。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这个现象。一、 日本社会对名校精英的推崇与“东大”的特殊地位首先,日本社会对于学历的重视程度非常高,而“东大”(东京大学)在日本更是拥有着.............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日本动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番剧”的复杂感受。你觉得“毁三观”的番剧很多,但同时又看到这么多人追捧,觉得不解甚至有点恶心,这确实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观感。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动画(番剧)的题材和内容确实极其广泛,包罗万象。从治愈系、日常系,到热血战斗、科幻冒.............
  • 回答
    b站2月27日上线的这项“付费/大会员抢先看番剧完结后第三周首集免费,其余付费”的新规则,无疑给很多观众带来了复杂的情绪。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这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多方面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个规则的核心: 抢先看: 以前付费/大会员能抢先看到最新一集,现在这个权益还.............
  • 回答
    身边没有看大河剧的人,这确实是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些非日本观众的群体中。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文化与地域隔阂: 题材的地域性与历史性: 大河剧通常以日本的历史人物、事件、时代为背景。例如,战国时期的武士、明治维新、幕末的政治斗争等等。对于不了解日本历史文.............
  • 回答
    雄心勃勃的野心与稍显仓促的收官:《麒麟降临》的得与失2020年的NHK大河剧《麒麟降临》,无疑是一部野心勃勃的作品。它将视角投向了日本战国时代末期,一个英雄辈出、变革暗涌的时代,聚焦于被誉为“战国最后的英雄”织田信长,以及在他崛起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角色的明智光秀。如此宏大的历史画卷,加上NHK大河.............
  • 回答
    2007年的NHK大河剧《风林火山》,改编自井上靖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名将山本勘助波澜壮阔的一生。作为一部时代剧,它在诸多方面都展现出了NHK一贯的高水准,但也并非完美无瑕,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番。亮点之处,首先必须提的是那股扑面而来的“战国味儿”。剧集在场景、服装、道具上都下足了功夫,力求.............
  • 回答
    《军师联盟》在很多方面都展现出了向日本“大河剧”靠拢的意图和特点,但同时它也保留了中国电视剧的固有风格和市场考量。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一、 大河剧的核心特征及其与《军师联盟》的对照:大河剧 (Taiga Drama) 是日本NHK电视台每年推出的一部长篇历史剧系列,通常以日本.............
  • 回答
    战国无双系列与大河剧在制作理念和侧重点上,可以说是既有渊源,又存在显著差异。简单地说,战国无双系列并非完全按照大河剧的标准来制作,但它深受大河剧在叙事宏大性、人物塑造以及对战国历史背景的呈现方式上的影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拆解一下“大河剧标准”究竟包含哪些关键要素。大河剧的标准通常体现在:1. .............
  • 回答
    评价2020年NHK大河剧《麒麟来了》(麒麟がく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话题,因为它是一部褒贬不一的作品,并且在播出过程中经历了一些挑战。为了详细地评价它,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剧情与人物塑造: 核心人物明智光秀的重新解读: 亮点: 《麒麟来了》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它试图打破.............
  • 回答
    2012年的NHK大河剧《平清盛》,作为一部以日本平安时代末期权臣平清盛为主角的史诗巨作,无疑是一部充满野心和争议的作品。它试图颠覆传统对平清盛的刻板印象,将其塑造成一个具有远大抱负、打破阶级束缚的时代弄潮儿。然而,这种颠覆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批评。首先,要评价《平清盛》,绕不开的是其“黑暗、写实、.............
  • 回答
    说起2018年的NHK大河剧《西乡殿》,那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槽点与亮点齐飞。作为一部聚焦明治维新关键人物西乡隆盛一生的大戏,它打一开始就承载了无数观众的期待,毕竟西乡在日本人心中那可是神一样的存在。结果呢?只能说,它交出了一份……颇具争议的答卷。先说说它的“卖点”,或者说NHK当初想要抓住的观众心理.............
  • 回答
    我心底深处一直期待着能看到一部以“茶圣”千利休为主角的大河剧。为什么是千利休?因为我觉得他的一生,浓缩了那个动荡不安的战国时代末期,也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追求,那种在乱世中寻找宁静、追求极致的精神内核,非常有看点。首先,人物本身就自带戏剧张力。千利休出身商人家庭,却凭借对茶道的深刻理解和卓越的品.............
  • 回答
    要评价《真田丸》,我得先说说它在我心里的位置。2016年那会儿,我还是个刚入坑的日剧迷,本来对大河剧这种“慢节奏”的历史剧有点顾虑,但《真田丸》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是那种严肃到让人喘不过气的历史正剧,也不是一味追求戏剧冲突的YY剧,而是巧妙地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让人看得舒服,也看得明白。人物塑造:.............
  • 回答
    2019年NHK大河剧《韦驮天:东京奥运物语》:一场关于梦想、汗水与国家崛起的恢弘史诗2019年的NHK大河剧《韦驮天:东京奥运物语》(日语:いだてん〜東京オリムピック噺〜)是一部野心勃勃的作品。它以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到1964年东京奥运会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跨度为背景,聚焦于两位日本奥运先驱.............
  • 回答
    要回答“中国是否拍不出《坂上之云》这样的大河剧”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分析,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能”或“不能”。《坂上之云》的成功是其时代背景、历史事件、叙事方式、制作水准以及日本文化特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将中国与日本进行直接对比,需要理解双方在这些方面的差异。首先,理解《坂上之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