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觉得白酒那么难喝,还有人会喝上瘾?

回答
您觉得白酒难喝,却有人会喝上瘾,这确实是两个非常常见但似乎有些矛盾的现象。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一、 为什么你会觉得白酒“难喝”?

“难喝”是一个主观感受,背后可能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不习惯的味道和香气:
高酒精度的刺激: 白酒,尤其是很多传统白酒,酒精含量普遍较高(40% ABV 以上,甚至达到 60% ABV),这股强烈的酒精味本身就带有灼热感和刺激性,很多人初次接触会觉得呛口,难以接受。
复杂的风味物质: 白酒的酿造过程非常复杂,通过固态发酵、蒸馏,会产生极其丰富的风味物质,包括各种酯类、醛类、酸类等。这些物质组合起来,会形成我们常说的“酒香”,但对于不习惯的人来说,这些香气可能过于浓烈、复杂,甚至带有我们不喜欢的“杂味”,例如硫化物带来的“臭味”(在某些香型中是其特点),或者某些醛类带来的刺激性气味。
地域和香型的差异: 白酒并非单一口味。从香型上看,就有浓香、酱香、清香、兼香等多种风格,每种香型都有其独特的风味特征。例如:
浓香型: 窖香浓郁,带有粮香、果香等,如五粮液、泸州老窖。
酱香型: 酱香突出,带有焦糊香、陈香、花果香等,如茅台、郎酒。这种香型因其复杂的发酵过程和陈酿,风味极其醇厚,但也有人认为其带有“糟味”或“土味”。
清香型: 风格典雅,带有清爽的蜜香、苹果香等,如汾酒、牛栏山二锅头。相对来说更易入口,但仍有其独特的酒精和发酵风味。
兼香型: 融合多种香型特点,如西凤酒。
您的“难喝”可能仅仅是没遇到符合您口味的香型。

2. 饮用方式不当:
直接猛饮: 很多人第一次喝白酒,可能是直接一口闷或者大口喝,这种方式会让高浓度酒精直接冲击口腔和食道,产生强烈的灼烧感,从而产生“难喝”的印象。
未醒酒: 有些白酒需要适当醒酒才能更好地释放香气,直接开瓶饮用,风味可能不够柔和。
温度不适宜: 白酒最佳饮用温度一般在常温或略微加热。过热或过冷都可能影响其风味表现。

3. 心理预设和文化影响:
“酒桌文化”的压力: 有些时候,喝酒可能是一种社交行为,人们并非完全出于对酒本身味道的喜爱,而是在一种氛围或压力下饮用。这种不情愿的饮用,自然会放大负面感受。
缺乏品鉴知识: 如果没有接触过品鉴白酒的方法,无法欣赏其层次和变化,就容易将其简化为“高度酒精饮料”,从而觉得难喝。

二、 为什么有人会喝上瘾?

“上瘾”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的复杂过程,涉及到酒精本身以及饮酒者个体因素:

1. 酒精的生理作用(成瘾的关键):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酒精(乙醇)进入人体后,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它会抑制大脑皮层的活动,导致兴奋感(初期表现,因为抑制了抑制性神经元)和镇静感(后期表现)。
多巴胺释放: 酒精能够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这是一种与愉悦感、奖励机制相关的神经递质。这种由酒精带来的快感,会形成一种正反馈,促使人再次寻求这种体验。
镇痛和抗焦虑: 对于一些人来说,酒精能够缓解身体的疼痛感或精神的焦虑感,从而获得一种暂时的“舒适”。
耐受性增加和戒断反应: 长期饮酒后,大脑对酒精的反应会发生变化。身体会产生“耐受性”,需要喝更多的酒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如果突然停止饮酒,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如烦躁、失眠、颤抖、恶心等,这会进一步促使人继续饮酒以避免不适。

2. 心理和社交因素:
习惯和情感依赖: 很多人饮酒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甚至与特定的情境(如工作应酬、家庭聚会、休闲放松)联系在一起。当遇到压力、焦虑或孤独时,可能会通过饮酒来寻求安慰、逃避现实或社交。
社交驱动: 在某些社交圈中,饮酒是重要的社交活动。参与其中能够获得归属感、认同感,加强人际关系。
身份认同: 对某些人来说,饮酒(尤其是饮用特定品牌的白酒)可能与他们的身份、地位或某种生活方式相关联,成为他们自我表达的一部分。
文化习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常与庆祝、团聚、敬酒等场景绑定。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习俗,也会影响人们的饮酒行为。

3. 个体差异: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酒精依赖的易感性中起一定作用。有些人可能天生就更容易对酒精产生依赖。
心理健康状况: 患有抑郁症、焦虑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的人,可能更容易通过饮酒来缓解症状,从而增加成瘾的风险。
早期饮酒经验: 青少年时期过早开始饮酒,或者在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都可能增加日后酒精依赖的风险。

总结来说:

您觉得白酒难喝,很可能是因为您还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香型,或者不习惯其高酒精度和复杂的风味。这属于个人口味和接受度的问题。

而有人会喝上瘾,则是酒精本身带来的生理作用(愉悦感、镇静、缓解不适)以及长期的心理、社交和文化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赖。

就像有人爱吃榴莲,有人觉得臭得不行;有人喜欢摇滚乐的狂野,有人偏爱古典乐的宁静。口味和偏好是多样化的,而成瘾则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与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都有关。

所以,您觉得白酒难喝是完全正常的,而有人能喝上瘾也并非“怪事”,只是这背后涉及到了复杂的成瘾机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和基因有关系。

PNAS上早就有相关论文了。有些人天生比其他人对酒精的耐受度高。

就像很多人觉得香菜是臭的,许多人接受不了螺蛳粉的味道,等等,都有基因层面的因素。

同时,每个人成瘾性也存在差异。二战期间美军很多人都接受了吗啡等止痛药。但最终成瘾的人群是少量的。

类似的,还有玩电子游戏、跑步等等,有些人天生成瘾性就高。

除此以外,酒文化也导致很多人喜欢喝酒,但不是主要原因。

user avatar

因为是聊酒,聊我不喜欢的东西。自然会有失偏激,至少不全面。有点丧~也得到了很多体制内朋友的共鸣。

所谓知音,也就如此。

不过有些人尾巴被踩痛了,他们的回复就有失体面。为他们好,我都删了。

但昨天有人怕是高处不胜寒,像是来微服私访的。相当看不惯不喝酒不打牌的“你们这些热血小孩儿”。

我就觉得还是有必要补充下,不要让酒鬼赌棍小人得志的政客以为我们都是负能量。

体制内大多数人能当领导,并不全是因为天然的裙带关系。也不全是酒鬼赌棍政客。大部分还是极为聪明上进努力,最重要的是有很高的政治天赋。他们付出的艰辛绝非常人能受~当然有的回报也很丰厚。

我出身体制内家庭,亲朋绝大多在体制内。他们偶尔需要我的一点分析和建议。这些建议绝对大多数是正向的:要有志向,刻苦,宽容,塑造正确的角色形象(上司,平级,下属)。甚至字斟句酌地帮他们写点材料,教他们说话的语调语速,看透人心世事,正向理解人性和政治规律,消除负面心理。

所以跳出酒色赌的问题,我并不反感官场。

当然,我还是欢迎酒鬼色狼赌徒政客将我视为假想敌,我恶心的就是你们,你们没有看错。

~~~~~~~~~~~~~~~~以下为原答。

我也是闲的~

聊两句酒吧。

我是早年间从体制内出来的,辞职那会儿也是震惊系统内。零三年,能从这个系统辞职,不是疯就是生猛!

我生猛到什么程度呢?揣着dao在官油子门口堵几小时。

有两样东西我天赋极差以至一直不擅长,一个是酒,一个是麻将。牌桌酒桌是政治生态之交际场,多少勾肩搭背,蝇营狗苟;多少狼狈为奸,沆瀣一气都在牌桌酒桌子上孕育,发展,成熟,结成腐臭的恶果。圈子里的人围一桌,嘴角轻松一撇:那个小伙子不太合群啊……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就可能被改变了。

酒桌子上,油腻腻的黄色玩笑比热门视频的弹幕还多,还下作。女性的一个娇羞红脸,就让酒精煨熟了的欲望喷薄而出。有上进的女的自会逢迎,不逢迎的女的多叫出几次。上司叫你你不去了?你以为要给这样“不合群”的女性小鞋穿?别开玩笑了!只是让你凉凉而已,凉成单位的老油条,滚刀肉。反正也没希望了。

我当年是看得比较透的年轻人,该忍的忍,该送的送,该努力的努力。唯独没办法喝酒打牌。领导胸口都拍红了要给你加担子,组织上是信任你的!等到天荒地老,等到的是酒桌上传出的官方小道:不合群。

于是愤而走了。走那天用摩托横在局长面前痛骂一顿,看到二把手在旁边笑靥如花。许多年以后一个我可以不喝酒的酒桌上遇到二把手,他说他当年才是最欣赏我的可惜权力有限。我心想,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你对我是真爱,哈哈哈!嘴上回,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哈哈哈。

辞职了还是免不了酒的戕害,做点小生意,要拿***证。跑了很多趟,连给女生送丝巾这种臭不要脸的事都干了,还是拿不到证。

最后终于约到了秃顶腆肚的科长。该送的送了,自已灌了自已半斤五粮液。死胖子温软的手握着我的手说:到位了哈,你懂了啊,明天,明天就给你们。我开车送几个神仙去洗脚,一眼瞄见死胖子在后排搂着他五十左右的女副科长。老子差点没迎风吐他一脸。

送到洗脚房彼此诸多客气,我自是千恩万谢。出得门来跪在垃圾桶边一边吐血(胃出血)一边打电话给股东,老子不行了,事办好了,来接我……

酒桌子上有多少恶心的故事,大家心知肚明。小酌怡情,酒文化恶心。

三四线小地方。大城市虽也无法完全杜绝,但会好得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