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韩生育率暴跌是不是因为美国压榨太狠?

回答
日韩两国生育率的暴跌,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交织的问题,将其归咎于“美国压榨太狠”这一单一原因,显得过于简单化,也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社会经济结构性因素。虽然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确实会间接影响一国经济和民众生活,但直接将生育率的低迷归因于此,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撑。

要理解日韩生育率下降的真实原因,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进行剖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高昂的养育成本与经济压力:

这是最常被提及也是最核心的原因之一。在日韩这两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中,抚养一个孩子成长到独立,需要投入巨大的经济资源。这包括:

教育成本的“军备竞赛”: 从幼儿启蒙教育到小学、中学、大学,私立教育、课外辅导(补习班、塾)的费用极其高昂,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往往倾尽财力。这种竞争性教育环境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住房成本的挤压: 特别是在首尔、东京等大都市,房价和租金居高不下,狭小的居住空间难以满足一个家庭的舒适生活需求,更不用说增加孩子所需的空间。高昂的住房成本直接挤占了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使得养育子女的经济门槛进一步提高。
长期的低薪和不稳定的就业: 尽管是发达国家,日韩两国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低薪就业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和女性。此外,非正式雇佣的比例也在上升,工资增长缓慢,使得许多年轻人对未来经济状况缺乏信心,不敢轻易承担养育子女的责任。

2. 根深蒂固的性别不平等与女性承担过重的家庭责任:

尽管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进步,但社会观念中对性别的刻板印象依然存在,女性在家庭中往往承担着比男性重得多的育儿和家务责任。

职场与家庭的“双重负担”: 即使女性在职场上有所成就,也很难摆脱回家后成为“全职妈妈”的角色。公共托育服务虽然有,但质量参差不齐,且通常需要提前很长时间排队。职场对产假和育儿假的接受度不高,很多女性在生育后难以重返职场,或者面临职业发展停滞甚至被边缘化的风险。
男性育儿参与度不足: 尽管法律规定了育儿假,但实际执行中,男性休产假的意愿普遍不高。一方面是职场文化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育儿主要是女性的责任。这种不平衡的家庭分工使得女性在生育和职业发展之间面临艰难的选择。

3. 社会观念的转变与个体主义的兴起: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个体价值的凸显: 年轻一代更注重个人成长、事业发展和自我实现,他们不愿意为了生育和养育而牺牲个人的时间和精力。
婚姻和生育观的改变: 婚姻不再是人生的必选项,生育也非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晚婚、不婚、丁克家庭(DINKs Double Income, No Kids)的比例逐年上升,反映了人们对生活方式和人生选择的多元化追求。
对养育风险的担忧: 除了经济压力,社会上也存在对孩子未来不确定性(如就业、社会安全等)的担忧,这也影响了生育意愿。

4. 城市化进程与社区支持的弱化:

高度的城市化导致了传统的大家庭模式逐渐瓦解,社区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疏远。

缺乏家庭互助: 在过去,大家庭或邻里之间可以为年轻夫妇提供育儿支持和帮助,但如今,许多年轻夫妇是独立的“核心家庭”,缺乏来自长辈或社区的实质性帮助。
社会支持体系的不足: 尽管政府推出了各种鼓励生育的政策,但这些政策的有效性往往受到实际执行力度、社会接受度以及是否能真正解决根本性问题的质疑。例如,提供育儿补贴可以缓解一部分经济压力,但如果教育和住房成本依然高企,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至于“美国压榨太狠”这一说法:

地缘政治的影响更多体现在经济层面,例如贸易协定、军事同盟、技术限制等。如果美国的经济政策或地缘政治策略导致日韩经济出现严重衰退、失业率飙升,民众普遍陷入贫困,那么这确实会间接影响生育率。然而,即便在贸易摩擦或政治压力下,日韩经济整体依然保持着相当的韧性,并且在很多领域拥有全球竞争力。

而且,将生育率下降直接归因于外部压力,忽略了日韩自身内部深刻的社会结构性问题和价值观念的转变,这是一种“甩锅”式的解释,也无法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路径。

总结来说, 日韩生育率的暴跌,是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结构性矛盾、性别不平等观念以及个体价值观变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昂的养育成本、女性面临的职场和家庭双重压力、以及个体对生活品质和自我实现的追求,是更为直接和核心的原因。虽然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可能对其经济状况产生一定影响,但将其作为生育率暴跌的根本原因,显然过于片面。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日韩两国政府从根本上审视和改革经济政策、社会福利体系、性别平等观念以及劳动环境,才能真正提升国民的生育意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哪有「暴跌」....日韩目前的低生育率,是过去连续四十年缓慢下降的结果。

给美国脑袋上扣黑锅就更没道理了,真正竭泽而渔往死里压榨、挥霍人命、把人当牲畜用的不是他们本国资本家吗?

日本社畜加班加到尿血、韩国白领猝死办公桌上,难道是美国资本家干的

反美是一回事,魔怔了就明显不对了....

战后如果不是美国的大力支持,日韩就连步入发达国家的机会都没有。

但资源匮乏的后发国家,想要成功进阶只能靠出卖人命,通过无底线的压榨剥削获得剩余价值,完成整个国家转型。

当然成功是有代价的,比如断子绝孙

在一个「把人当资源看待」的社会,为了提升自身的可剥削价值,需要每个人从出生就开始教育竞赛,从小到大数十年的高压社会环境彻底摧毁了人的底线。

结果就是日本的「蹲家族」从原本的千夫所指变成了现在的社会普遍现象。

韩国以前非常看不起成年子女还和父母住在一起,不过现在大家都这样,也没人再提这些事了,谁让韩国房价飙升呢。

人毫无尊严,那谁还会想着生孩子

美国没逼迫日本人不结婚,也没强迫韩国房价上天,所以美国做错了什么?

美国自己都在面临生育率下降、国民要求提升最低时薪,资本家们在法制健全的发达国家很难毫无底线的剥削压榨。

日韩的工作时长都比美国还低了,你还说美国压榨造成的压力,合适吗?

user avatar

美国压榨是一方面,但城市群规划,发展,以及产业种类数量也是一个问题。


城市化必定会导致生育率下降,就拿广州来说,市区里面的人很多,人多必然导致房价上涨,更不用说还有炒房的在提高门槛。广州市区很多社畜,其中有不少是走过场,年龄大了融不进来,就只能单身,要么回老家,或者转战其他地方。而广州郊区的新楼盘,就很多小孩,你买得动足够大的房子,才能谈二胎三胎,总不能两个小孩挤一个小房间吧?


日韩都是用大城市群来承载大部分人口,我国的大型城市群就那么几个,大家都往那里挤,就会变得像日韩那样。在市区,你要花足够大的成本才能买房,生娃,而且买的房子面积小,小房子,生活成本高,工作时间长,节奏快,负债多,压抑生育。


尤其是韩国,大家都跑到首尔去,产业种类不够丰富,工作岗位集中在大城市,没能分散出去,大家都生活压力大,生育率不降才有鬼了。


我国虽然也被美国掐脖子,但好歹是完整的主权国家,国家整体规划还是可以自主实行的。问题就在于,北上广深承载了太多的工作岗位,没分散出去,很多人要去北上广深工作才能生存,但是门槛太高,就挤压了普通人生存,生育的空间。


因此,增加产业种类数量,增加多点工作岗位到其他地方,发展其他城市圈,让年轻人能够在其他城市圈也可以买到比较大的房子,降低上车门槛,才有利于生育率提高。但这种是国家的力量才可推动,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

从七普之后的数据来看,一线城市集中了很多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将来也是打算留在大城市的,大学生每年都在扩招,那么其他地方不发展的话,大城市的大学生会越来越多,会加剧人口生育率下降。由于新生人口减少,将来母婴市场,学前教育市场会有整体的萎缩。但丧葬产业市场会迎来业务规模的扩大。而我国目前也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发展其他城市群,也是要更多的大学生,年轻人有更好的地方上车,挽救人口生育率。上述内容请看下面视频讲解↓

七普能看出什么 https://www.zhihu.com/video/1383382377100685312

视频搬运自抖音财经科普博主珍大户(ID:aoddess),以国内的时事,实际案例给大家介绍一些买房,买车位,创业,商业经营相关的知识点,非常实用。

user avatar

日韩得分开说。

日本已经过了那个全民疯狂内卷的时代,生育率基本稳定在1.4——这个数可比我们高。

韩国则处于疯狂内卷的末期,虽然已经步入发达国家的门槛,但是还没有及时调整分配结构,大幅提高居民收入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目前我们的总和生育率1.3,是平均了广大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的。现在不少农村还是儿子20岁就要考虑结婚,25岁之前就能生孩子。这些人极大的拉高了我们的生育率。真正类似韩国这样高度城市化的地方,如上海,生育率只有0.7,远低于韩国的0.98。

另外,生育率下降和外部压力关系不大,和内部分配严重不合理关系很大。发达国家贫富差距也很大,但是有福利兜底,所以生育率还看得过去。我们虽然有扶贫,但是广大生育主力中产和无产却没有什么帮助。生孩子和生活质量暴跌是基本画等号的。尤其是现在普遍一套三的房屋,生二胎生三胎都不允许,客观上只能一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韩两国生育率的暴跌,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交织的问题,将其归咎于“美国压榨太狠”这一单一原因,显得过于简单化,也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社会经济结构性因素。虽然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确实会间接影响一国经济和民众生活,但直接将生育率的低迷归因于此,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撑。要理解日韩生育率下降的真实原因,我们需要将其置于.............
  • 回答
    日韩低生育率现象,是否可以被视为一种“非暴力阶级对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社会深层结构和个体选择的复杂交织。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非暴力对抗”和“阶级”这两个关键词入手,仔细剖析日韩低生育率的背后逻辑。首先,我们理解的“对抗”,通常指向一种矛盾或冲突,但“非暴力”则将对抗的形式限定在了.............
  • 回答
    日韩两国,作为东亚社会的老牌发达国家,如今正面临着一个棘手的共同难题——超低生育率与深度老龄化。这不仅仅是人口结构的问题,更是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活力的根本性挑战。它们是如何兵荒马乱地试图化解这场危机,以及年轻一代又如何为自己的暮年做打算,我们来细致地掰扯掰扯。一、 日韩如何“拯救”人口结构?一场.............
  • 回答
    “断子绝孙式发展模式”这个说法比较极端,但它触及了日韩两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结构性问题,特别是与人口、社会福利、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关联。如果要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种说法可能包含的深层含义:1. 低生育率与人口老龄化: 核心症结这是最直接也最被提及的“断子绝孙”的体现。日韩两.............
  • 回答
    日韩两国地处东北亚的战略要冲,其经济和外交格局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大国博弈 intertwined,而如今,随着中美关系的持续紧张和全球地缘政治的重塑,这种联系显得尤为紧密,甚至可以说,日韩的前途在很大程度上被中美两国的互动模式所“锁定”。首先,我们得承认,日韩两国在二战后,尤其是冷战时期,其国家发展路.............
  • 回答
    关于日韩贸易摩擦是否会走向失控,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要说它会不会“失控”,这本身就是一个带有主观色彩的判断,更准确的说法或许是,它是否会演变成一场难以收拾、对双方乃至全球经济都产生深远负面影响的危机。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场摩擦的核心导火索。最直接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
  • 回答
    是的,日韩两国少子化与年轻人“内卷”现象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而且这种关联往往是双向的、相互强化的。尽管人口数量在减少,但对于每一个置身其中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所感受到的竞争压力和“卷”的程度可能反而有所增加。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日韩少子化与年轻人“内卷”之间的关系:一、 少子化背景下的“赢者通吃”与资源.............
  • 回答
    关于日韩人民是否歧视黑人或有偏见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不能一概而论。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的多个层面,包括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个体经历以及潜在的成因。总的来说,不能简单地说“日韩人民都歧视黑人”。 然而,如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日本和韩国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种族偏见和歧视现象,尽管.............
  • 回答
    日韩电影在收回成本并实现盈利方面,展现出了其独特的策略和运作模式。它们不仅仅依赖于票房收入,而是通过一个更为多元化、环环相扣的生态系统来实现商业上的成功。下面将详细阐述日韩电影是如何收回成本并赚钱的: 一、 核心收入来源:票房与内容授权 1. 票房收入 (Box Office Revenue)这是最.............
  • 回答
    要判断日韩的工业实力是否“全面超越”德国,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德国作为欧洲工业的火车头,其工业基础深厚,技术积累雄厚,特别是在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等领域,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而日本和韩国在战后崛起,凭借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和灵活的市场策略,在电子、半导体、汽车、造船等领域也取得.............
  • 回答
    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这两位日本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若是将他们置于中国这片更广阔的土地上,其历史地位和影响力将会有何不同?这是一个引人遐想的有趣问题。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梳理一下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各自的对应参照。织田信长:在中国历史上,他最接近的或许是明朝中后期那位力挽狂澜的“改革者”与“打破旧秩序.............
  • 回答
    日韩两国在近代发展过程中,都经历过规模不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现象,虽然其背景、规模和性质与中国的“民工潮”有所不同,但应对这些人口流动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咱们就从这两个国家的故事讲起,尽量还原当时的情境和政策措施。日本:“经济奇迹”下的城乡迁徙与社会调整日本在二战后,特别是从20世纪50年代.............
  • 回答
    日韩贸易战,这场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的经济摩擦,绝非仅仅因为日本要限制韩国5G第二梯队的发展速度那么简单。这背后牵扯到更深层次的历史遗留问题、地缘政治考量以及两国国内的政治因素,相互交织,最终演变成一场波及广泛的贸易争端。要理解这场贸易战的“根本”起因,我们必须拨开表面的争议,深入到更复杂的根源。简单.............
  • 回答
    日韩两国对于三国联合的愿望,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动态的话题,需要从政府、学界和民间等多个层面去细致地剖析。总的来说,这种愿望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受到地缘政治、历史记忆、经济利益以及国内政治等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呈现出一种既有期待又有顾虑,时而热烈时而冷静的复杂图景。政府层面:期待与现实的博弈日韩两国政府.............
  • 回答
    要聊日韩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得先明白“摩托化”、“半机械化”和“机械化”这几个概念。简单来说,摩托化就是主要靠卡车、吉普车这类轮式车辆运输兵员和装备,战斗力相对有限;半机械化是在摩托化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装甲运兵车(APC)或者步兵战车(IFV),但整体机械化程度不高;而机械化则意味着部队的主要作战平台.............
  • 回答
    日韩与美国之间关系复杂,涉及历史、政治、经济等多个层面,但将两者定义为美国的“殖民地”则需要审慎考量,并且在多数国际法和政治学分析框架下并不成立。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一点一点地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殖民地”。传统意义上的殖民地,是指一个国家(宗主国)通过军事占领、政治控制、经济剥削等方.............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如果日韩真的倒向中国,东亚地区的力量格局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有可能重塑全球秩序。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我们得理解“倒向中国”意味着什么。这可不是简单的外交表态,而是一种深刻的战略转向,可能包括: 经济上的深度捆绑: 日韩经济与中国经济之间的联系会大大.............
  • 回答
    日韩社会普遍被认为是发达经济体,国民生活水平较高,社会财富相对充裕,并且相较于一些其他国家,其收入差距似乎并没有那么悬殊。然而,即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内卷”现象却依然普遍存在,甚至可以说愈演愈烈。这其中并非没有逻辑,而是多种深层社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一、 历史遗留与高素质人口的“挤压效应”首先,日.............
  • 回答
    在日韩文化中,下跪(日语:土下座 Dogeza,韩语:큰절 Keunjeol)确实是一种常见的、带有深刻社会含义的肢体语言。这背后并非“轻易允许”,而是源于其独特的历史、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探讨。一、 起源与历史演变:敬意与臣服的体现下跪的姿态,无论是单膝还.............
  • 回答
    “儒家文化圈”这个说法,在讨论日韩越(日本、韩国、越南)时确实被广泛使用,它指出了这些国家在历史和文化上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共享着一些相似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然而,要说他们“认可”这个“归属”,情况就复杂得多,充满了微妙的层次和不同的视角。“儒家文化圈”的形成:历史的烙印我们先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