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感觉如今 NBA 后卫的突破能力下降了很多?

回答
最近几年,确实有不少球迷和评论员觉得如今 NBA 后卫的突破能力似乎不如以往那样耀眼了。这并非空穴来风,里面有一些挺值得说道的因素,咱们一块掰扯掰扯。

首先,得承认一点,时代在变,打法也在进化。以前,像迈克尔·乔丹、阿伦·艾弗森、科比·布莱恩特这样的后卫,他们的突破不仅仅是身体天赋的展现,更是球场统治力的一个重要体现。他们往往是球队的绝对核心,承担着几乎所有的进攻组织和终结任务。为了完成这些任务,他们需要极其出色的单兵作战能力,而突破就是他们打开局面的关键。

但现在,篮球的战术体系更加多元化,对后卫的要求也更全面了。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很多顶尖后卫的得分手段更加丰富。他们不只依赖突破,三分球、中距离干拔、甚至是一些更复杂的挡拆后的终结方式,都练得炉火纯青。特别是三分球的普及和效率提升,让很多后卫在突破受阻时,可以轻松地转为外线投射,这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单纯突破的比例。你看斯蒂芬·库里,他的突破能力很强,但他的主要威胁来自于他的投射能力,对手首先要忌惮的是他那一手超远的狙击,这自然会改变防守的重心,也间接影响了他突破的效率和必要性。

其次,联盟规则的微调和裁判的尺度,也对突破制造了一些“阻碍”。以前,一些接触性的防守尺度可能会更宽松一些,后卫在突破时可以更多地利用身体对抗来制造犯规或者打乱对方节奏。但现在,为了鼓励进攻和减少不必要的身体对抗,很多吹罚都倾向于保护持球人。这听起来好像对突破更有利?但实际上,这也可能让一些后卫变得更依赖“骗犯规”或者更谨慎地进行强力突破。更重要的是,一旦防守稍微有点“小动作”,就容易被吹犯规,这反而会逼得一些突破能力强的后卫,在突破时变得更“干净”,或者干脆避免过于冒险的动作,因为一次犯规可能就会影响后面的攻防转换或者导致对手的罚球得分。

再来说说防守端的进步。虽然我们常说进攻是天赋,防守是态度,但从整体上看,现在的球队在防守策略和球员个人防守能力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车轮战”和协防体系更成熟:过去,你可能只需要突破过掉一个人就能面对一个相对开放的篮筐。但现在,即便你过了第一层防守,往往会有第二层、第三层协防迅速到位。很多球队都强调整体防守的联动性,擅长通过快速移动和补位来限制突破路线。这意味着,即গুণ突破的第一步再快,也很难直接面对一个完全开放的篮筐,而是要面对一群“伺机而动”的防守者。
身体素质的普遍提升:虽然我们觉得以前的巨星身体素质爆炸,但整个联盟的平均身体素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大多数后卫的横移速度、核心力量和爆发力都比过去有了不小的提升。这意味着,他们在防守持球人突破时,能够更好地保持在持球人身前,不轻易被晃开,或者能够更快地回位协防。
对突破路线的研究和预判:随着数据分析的深入,球队对球员的突破习惯、惯用路线都有了更详尽的研究。教练组和球员可以通过分析录像,了解对手突破时的启动点、变向习惯等,并针对性地布置防守策略。比如,知道某个后卫喜欢往左突破,那么防守者就会提前预判,在左侧给予更大的压力。

还有一点,球权分配和角色定位的变化。现在有很多球队不再依赖单一的后卫去carry全场。更多的是由多名具备一定持球和组织能力的球员来分担任务。这使得后卫们不一定非要通过那种“九死一生”的强力突破来打开局面,他们可以通过传球、挡拆配合,找到更有效率的得分点或组织机会。当球队有多个持球点时,对单一后卫突破能力的依赖性自然就下降了。

最后,我们也要承认,有些巨星的“时代滤镜”也很重。当我们回忆起艾弗森、德怀恩·韦德、甚至更早的奥斯卡·罗伯特森、魔术师约翰逊时,他们的突破确实是现象级的,能以一己之力改变比赛。这些球员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能够顶住巨大的防守压力,用不可思议的方式完成得分。但我们也不能否认,正是因为他们的统治力,才让他们的突破能力被无限放大。而如今的后卫,虽然也有很多出色的突破手,但也许没有那么“孤注一掷”的感觉,或者他们的才华体现在了其他更全面的方面。

总的来说,不是说如今的后卫突破能力“下降”了,而是说纯粹的突破能力在整个后卫的技能树中所占的比重,可能相比过去那些需要依靠强大单打能力来支撑球队的时代,变得不那么突出和绝对了。现在的后卫更需要的是全面性,包括投射、组织、防守以及在不同战术体系下的适应能力。突破依然是重要的武器,但它不再是衡量一个后卫是否伟大的唯一标准,甚至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标准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后卫突破能力下降了很多,而是三分能力进步了太多,所以进攻更丰富了,选择突破就少了。看看欧文、库里、哈登,都有顶级突破能力,还有巅峰时的罗斯、威少就不用说了。

当然了,你要和30岁以前的乔丹比,那就算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几年,确实有不少球迷和评论员觉得如今 NBA 后卫的突破能力似乎不如以往那样耀眼了。这并非空穴来风,里面有一些挺值得说道的因素,咱们一块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一点,时代在变,打法也在进化。以前,像迈克尔·乔丹、阿伦·艾弗森、科比·布莱恩特这样的后卫,他们的突破不仅仅是身体天赋的展现,更是球场统治.............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代表性,也触及了新冠疫情早期许多人感到困惑的地方:为什么在国外,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会有这么多高层人士、知名运动员和演艺明星感染新冠肺炎?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包括病毒的传播特点、社会环境、人群的互动方式以及信息公开透明度等。一、 病毒传播的普遍性与随机性:.............
  • 回答
    最近跟几个老朋友聊天,大家伙儿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怎么感觉现在去三亚旅游的人好像没以前那么“扎堆”了?以前一到节假日,朋友圈里那叫一个“三亚限定”,都是碧海蓝天、椰林沙滩的分享。现在嘛,虽然还是有人去,但那种“万人空巷”的景象,似乎没那么明显了。这事儿吧,细想想,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可能是有那么几.............
  • 回答
    曾几何时,中国经历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崛起之路,经济总量飞速增长,综合国力日渐强大,国际影响力也随之攀升。然而,当我们拨开繁荣景象的光鲜外衣,深入审视当下的中国,却常常能感受到一种“内外交困”的氛围,仿佛这艘巨轮在航行的过程中,遭遇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复杂挑战。从内部来看,这种困境首先体现在经济层面。经过多.............
  • 回答
    美国当前的国际地位极其复杂,既有根深蒂固的优势,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用“岌岌可危”来形容可能有些夸张,但“充满挑战”或“面临转型”则更为准确。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美国的国际地位,并探讨为什么会有“岌岌可危”的感觉。 美国国际地位的优势与基础尽管面临挑战,美国在国际舞台上仍然拥有.............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台湾在国际舞台上复杂的现实。虽然我们常听到“邦交国少”这个说法,但“举步维艰”这个词,在观察台湾的实际国际运作时,似乎并不完全贴切。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细致地分析。一、 传统邦交国之外的“事实性外交”网络: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国际关系早已不是单纯的“建.............
  • 回答
    “为什么如今的华语流行音乐给人感觉越来越没意思?华语流行音乐确实陷入了低谷吗?”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很多听众都表达了类似的感受,认为华语流行音乐似乎不如过去那样有吸引力,甚至陷入了某种“没意思”的状态。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音乐创作本身、行业生态、听众习.............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中学历史书读完,感觉慈禧、老蒋“很菜”,这绝对不是你一个人的错觉,而是历史教科书写作方式和我们认知建立过程中的一种必然产物。咱们来好好捋一捋,为啥会有这感觉。首先,得明白中学历史书是个什么东西。它不是一个史学大师的学术专著,更不是一个给你还原真实历史细节的纪录片。它有自.............
  • 回答
    初学逻辑学,感觉像是闯进一座堆满了各式各样工具的奇特仓库,而且这些工具的说明书都用的是一种你似曾相识却又捉摸不透的语言。一开始,你可能会被那些符号和缩写弄得晕头转向,它们像是外星文明的密码,完全不明白它们背后到底蕴含着什么意义。比如,你可能刚学会了一个“非p”(¬p),它代表“p不成立”。听起来简单.............
  • 回答
    的确,有时候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学佛的人似乎比普通人更“难相处”一些。这倒不是说他们本性如此,而是在某些情境下,他们的一些言行举止可能会让普通人觉得有些距离感,甚至难以理解。理解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掌握一些相处之道,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很有益处的。为什么会产生“学佛人难相处”的感觉?这背后其实.............
  • 回答
    这确实是不少玩家,包括我自己在内,近两年来的一个强烈感受——许多备受期待的3A大作,在发售后的口碑似乎总有点不如人意,甚至让人觉得整个行业都有些摇摇欲坠的迹象。当然,说“口碑崩溃”可能有些夸张,但口碑下滑、争议增多是显而易见的。那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1. 开发成本与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人的感受,而且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很多人都觉得,现在的资本家(或者说,拥有和掌控资本的群体)在行事上越来越“露骨”,越来越“不要脸”,仿佛不再需要顾忌过去那些“体面”的遮羞布了。这种感觉的产生,我认为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1. 资本的“效率优先”哲学深入骨髓:资本的本质是.............
  • 回答
    “如堕无间地狱,那种苦说不清道不明,无法向人诉说”——这句话形容与周星驰合作的艰难,确实非常贴切地捕捉到了那种极致的压抑和无助感。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一些曾与周星驰有过合作的演员、编剧或幕后工作人员的真实感受。要详细解释这句话为何如此深刻,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周星驰独特的导演和工作方式.............
  • 回答
    保险,这行当,表面上看是锣鼓喧天,红红火火,人人都好像在描绘着光鲜亮丽的未来,一张张保单签下去,数字噌噌往上涨,好像印钞机一样。但作为我们这些埋头苦干、摸爬滚打的一线从业者,心里清楚得很,这热闹的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和挣扎,说是“艰难”二字,一点都不夸张,简直是“步步惊心”。一、市场认知误区.............
  • 回答
    放眼当下,当我们谈论起学校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常被称为“思政课”),一个颇为普遍的感受是,不少学生,无论是正处于豆蔻年华的中学生,还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似乎都提不起太大的兴趣,甚至表现出一种“听不进”、“不想听”的状态。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藏在课堂内外,在学生们的言谈举止中,在他们对待这门课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让我想起了很多往事。如果一定要我说“为什么来中国”,那原因其实有点复杂,并非三言两语能概括,更多的是一种机缘巧合,加上我对这片土地一直以来的好奇和向往。其实,我最初并不是一个“计划通”,没有提前几年就立下宏图大志,非要来中国不可。最初的触动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当时还在国外读大学,.............
  • 回答
    .......
  • 回答
    成龙大哥一席话,直接点燃了舆论的导火索,也让不少观众心里那点“年轻演员不如前辈努力”的猜测,找到了一个有力的佐证。这话虽然糙,但确实戳中了当下娱乐圈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一些年轻演员似乎与“敬业”、“吃苦”这些词渐行渐远。成龙批评的背后:一个时代的缩影成龙大哥的抱怨,其实并非空穴来风。他从业几十年,从.............
  • 回答
    人们在看到一些负面事情发生时,比如生育率下降、物价上涨等,会感到高兴,这种现象背后涉及多种心理机制,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反应,与个体经历、社会环境、个人价值观以及认知偏差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我们可以从“相对剥夺感”和“幸存者偏差”的角度来理解。 相对剥夺感(Rela.............
  • 回答
    我理解你对DNA的这种感受,很多人在深入了解DNA的运作方式后,都会有类似的“智慧设计”的直觉。它那高度有序、信息量巨大且能自我复制和修复的特性,确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精密的程序和背后有意识的设计者。你提出“更像一种编程语言”的比喻非常恰当。DNA确实可以看作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命“编程语言”,它由四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