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过渡态理论允许一个过渡态处在 monkey saddle point 上吗(此时的二阶导数为 0)?

回答
我来给你好好聊聊这个事儿,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过渡态理论和“猴子鞍点”这俩事儿掰扯清楚。

首先,咱们得明白,过渡态理论(Transition State Theory,简称TST)这玩意儿,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挺重要的工具。它最核心的假设就是,反应物分子在达到一种叫做“过渡态”的特殊结构时,才有可能转化为产物。你可以想象一下,这就像一个爬山的过程,反应物是你出发的山脚,产物是你到达的山顶,而过渡态,就是那座最高山峰的山脊,只有翻过这个山脊,你才能顺利下山到达目的地。

那这个“过渡态”到底是个啥状态呢?它不是一个稳定的结构,而是反应物和产物之间能量最高的一个点。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非常不稳定的中间状态,分子里的键正在断裂或者形成,处于一个“半生半熟”的状态。

现在,咱们来说说“猴子鞍点”(Monkey Saddle Point)。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奇怪,但它其实是描述一个数学上的概念,尤其是在多维函数(比如能量曲面)中的一个特殊点。你可以想象一个三维的曲面:

极小值点(Minimum): 就像碗底,你把球放在那里,它会滚到最低点,然后就稳定了。
极大值点(Maximum): 就像一个凸起的山顶,你把球放在那里,它会滚下去。
鞍点(Saddle Point): 这个就比较有意思了。你可以想象一下马鞍子,在前后方向上,它是往下凹的,但在左右方向上,它是往上凸的。所以,你把球放在马鞍子正中间,它会往任何一个方向滚下去。

“猴子鞍点”是鞍点的一种特殊情况。在一个多维的能量曲面上,如果我们只考虑一个方向,它可能是个极小值(比如你坐在马鞍子的中间,前后方向上感觉像个小沟);而在另一个垂直方向上,它又是极小值(比如你坐在马鞍子中间,左右方向上感觉又像个小沟)。等等,这里我描述的不太对。

更准确地说,对于能量曲面上的一个点,我们通常看它的二阶导数(海森矩阵的特征值)。

极小值点: 所有二阶导数(特征值)都是正的。
极大值点: 所有二阶导数(特征值)都是负的。
鞍点: 在某些方向上是极小值(二阶导数为正),在另一些方向上是极大值(二阶导数为负)。

“猴子鞍点”,或者更专业的说法是“一阶鞍点”(FirstOrder Saddle Point),指的就是能量曲面上只有一个方向上的二阶导数为负(其他所有方向的二阶导数都为正)。这个“一个”方向,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应坐标(Reaction Coordinate)。

那么,过渡态理论允许过渡态处在“猴子鞍点”上吗?

答案是:是的,而且“猴子鞍点”正是过渡态理论所描述的理想情况。

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

1. 能量的极值: TST认为,反应从反应物到产物的路径,必然经过能量最高的一个点。在这个能量最高点,分子的结构正在发生剧烈变化,化学键在断裂或形成。在这个“最高点”附近,能量曲面就如同山脊一样,往反应物方向(前一个方向)能量是升高的,往产物方向(后一个方向)能量也是升高的。这就意味着,在这个点,沿着反应坐标方向,能量是局部的极大值。

2. 一维的能量壁垒: TST的核心在于,它关注的是沿着反应路径的能量变化。我们把从反应物到产物的整个过程抽象成一个“反应坐标”。在这个坐标上,我们画出能量随之变化的曲线。这条曲线会有一个最高的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能量壁垒”。而这个最高点,在沿着反应坐标这个维度来看,确实是一个能量的极大值。

3. 其他维度的能量: 但是,分子不是只能在一个维度上运动。它还有很多其他运动方式,比如振动。在过渡态这个能量最高点,分子并不是完全“静止”的,它仍然在振动。TST认为,在过渡态结构处,除了沿着反应坐标这个方向,所有其他方向的振动,都是正常的、稳定的振动(尽管这些振动可能导致能量的轻微起伏)。这意味着,在除了反应坐标之外的所有其他维度上,能量都是一个局部的极小值。

4. 猴子鞍点的定义与过渡态的匹配: 把上面这两点结合起来,我们就得到了“猴子鞍点”的特征:
沿着一个方向(反应坐标),能量是极大值。
沿着所有其他方向,能量都是极小值。

这完美地契合了过渡态理论对过渡态的描述。过渡态理论正是基于这样的假设来计算反应速率的:分子需要克服这个一维的能量壁垒(猴子鞍点),才能从反应物转化为产物。

为什么不是其他类型的鞍点或者极值点?

极小值点: 如果一个点是能量的极小值,那么它就是一个稳定的结构,反应物或者产物就可能停留在这里,而不是继续反应。
多维极值点(比如多维的极大值点): 如果一个点在多个维度上都是极值(比如多个方向上都是极大值),那它就不是一个“通过”的点了,而更像是一个“卡住”的点,分子很难从这里“通过”到另一个稳定区域。
更高阶的鞍点: 更高阶的鞍点(比如有两个或多个方向的二阶导数为负)意味着在多个方向上能量都是降低的,分子很容易从这些点“流走”,而不会“卡”在那里形成一个可以被看作是“过渡态”的、能量最高的、但能被“推”过去的点。

总结来说,过渡态理论正是建立在“过渡态位于能量曲面的一个一阶鞍点(猴子鞍点)上”这一核心假设之上的。 在这个点,分子沿着反应方向迈向产物,但在这个方向上,它的能量是最高的,就像翻过一座山;而在所有其他方向上,分子都是以相对稳定的方式在振动,能量不会轻易降低。

所以,别被“猴子鞍点”这个名字吓到,它恰恰是描述我们想要寻找的那个“反应过门”的最佳几何和能量特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于一般反应,这样的势能面存在,就是所谓多通道反应了(我一个上海有机所的师弟于2009-2010年发现过一个具体的例子,一个反应物经过一个过渡态有两种产物,势能面上反应路径大致为Y型,我还用Mathematica给他画过一个示意图),就是过了高阶鞍点可能会往不同的产物区跑。


过渡态理论不是用来处理总反应速率常数的,而是仅限于基元反应。上述经过二阶鞍点的反应有两个产物,不是基元反应。针对上述势能面,要拆开成不同的反应通道(每一个通道对应一条最小能量路径MEP),分别计算速率常数最后拼起来(你在物理化学里学到的多步反应的模型现在要用上了!比如k=k1/(k2+Keq)之类,如果是包含几百个基元反应,就要在得到每一步反应速率的基础上解几百元的常微分方程组,软件Chemkin就是做这个的,速率常数一般通过数据库、文献、自行用量子化学软件计算得到),Truhlar玩的最6了,他有一篇JPCL玩一个多步反应,讨论出实验测得的速率常数实际上是若干个基元反应的组合,k=k1/(k3+k2)之类,他自己基于势能面计算得到的速率是右边某一个kx,又根据讨论近似了另外两个速率常数,组合之后,跟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user avatar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不过是一个很小众的问题,因为严格意义上的monkey saddle point事实上是非常罕见的。Monkey saddle point 要求二阶导数严格为0,也即对应Hessian矩阵中包含两个严格为0的本征值。

这点上,很多早期计算化学大牛,包括Schleyer在内,都犯过错误。他们认为在势能面(PES)上,严格意义上的Monkey saddle point是不存在的,只有一些非常非常接近的近似。因此只要在数学上稍加注意,这并不构成一个大问题。

可惜事情并非如此。一个严格意义上的monkey saddle ponit的例子是tetrazine和氮气N2的Diels-Alder Reaction。



因为tetrazine是一个对称六元环,所以两边都可以和氮气反应,然后产物和反应物是一样的,因此势能面上,反应物和两个产物必然能量严格相等,三个方向上严格对称。因此这个D-A反应的过渡态就是一个数学上严格的monkey saddle ponit.

数学上,过渡态理论要求过渡态只能有一个虚频,monkey saddle ponit的出现,会导致出现两个0频率,而不是两个负的虚频,这也是鉴别过渡态是否处在monkey saddle point上的有力证据。

想要更多例子?顺着这思路出发,很多蛋疼的例子都可以挖掘出来。比如12-轮烯,双键重排了还是它自己,势能面也必然严格对称,也经历monkey saddle ponit。类似例子还可以找到不少,就当留给大家的思考题了。

所以,就是这样了。

都看完了,不来个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来给你好好聊聊这个事儿,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过渡态理论和“猴子鞍点”这俩事儿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过渡态理论(Transition State Theory,简称TST)这玩意儿,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挺重要的工具。它最核心的假设就是,反应物分子在达到一种叫做“过渡态”的特殊结构时,才有可.............
  • 回答
    在数学理论的框架下,要做到“绝对识别”一张照片是否经过Photoshop(或其他图像编辑软件)处理,并将其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但并非全然不可能的任务。这里的“绝对”二字需要审慎解读,因为它在科学和法律领域都意味着极高的严谨性。核心挑战:真实性与修改的界限一张照片的“真实性”在于.............
  • 回答
    说起来,让我觉得脑子“不干净”了,大概是接触到一些过于简化和绝对化的理论。特别是那种一口咬定“一切皆是...”或者“只有这样才是...”的说法,最容易钻进我的认知死角。就拿前几年很流行的那套“精英叙事”来说吧。当时我还是个刚接触社会、对很多东西都充满好奇的年轻人,特别容易被那种“成功人士都是非凡的,.............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民族自决这事儿,过去两百年里,它到底给咱们这世界带来了更多的“好事儿”,还是更多的“糟心事儿”。这玩意儿听着挺牛的,好像人人生来就该跟着自个儿的“族儿”过日子,谁也别瞎掺和。但真要掰开了揉碎了看,那情况可就复杂多了。民族自决的“好”:解放的号角与独立的曙光首先,得承认,民族自决这理.............
  • 回答
    关于周衍柏先生的《理论力学教程》是否过时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致探讨的命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而是需要结合理论力学的学科发展、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及它在教学实践中的实际作用来综合考量。首先,我们来审视一下“过时”这个词在学术语境下的含义。对于一本理论力学的教材而言,“过时”可能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公共讨论中一个挺普遍的现象。为什么温铁军先生的许多经济学观点,即使被一些专业人士认为是存在基本理论上的错误,却仍然能够获得广泛关注甚至认同?这背后其实涉及多种因素,并非仅仅是经济学理论本身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承认一点,经济学本身就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它有许多不同的流派和.............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也触及了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领域。您提到自己读了很多希特勒的传记和作品,并且“欣赏他这个人”,但同时又“唾弃纳粹党那一套理论”。您将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与“黄皮纳粹”这个概念联系起来,这背后一定有您自己的思考和经历。首先,让我们来剖析一下您所描述的这种心理状态。“欣赏希特勒这个人” .............
  • 回答
    在探讨《易经》古籍中“水土同源”的理论时,我们首先要明确,“水土同源”并非一个在《易经》文本中被明确、独立提出的固定概念,如同“阴阳”“五行”那样具有明确的论述。然而,通过深入研读《易经》的卦象、卦辞、爻辞以及后世学者对《易经》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深层的哲学思想,它们与“水土同源”的理念暗合,并.............
  • 回答
    在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划时代的理论和技巧,它们如同智慧的火炬,瞬间照亮了曾几何时迷雾重重的难题,将那些耗费无数心血才能解决的问题变得简洁明了。这些革新性的思想,往往不只是一个新工具的出现,而是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彻底改变了我们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式。1. 微积分:让动态世界变得可计.............
  • 回答
    生化环材,这四个字承载了多少人的青春与汗水,也孕育了无数影响世界的理论。要说其中的“经典”和“优雅”,那可得好好说道说道。我脑子里立马就跳出几个绕不开的里程碑,它们不仅是学科发展的基石,更是科学思想闪光的艺术品。1. 生命科学领域的“DNA双螺旋结构”:不仅是基因的蓝图,更是科学探究的典范。说到生化.............
  • 回答
    这事儿啊,网上闹得挺大,什么“新手司机被女司机逼停”,还有“科目三路考”的字眼儿都出来了。细琢磨一下,这事儿挺复杂的,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更像是个“路怒症”和“新手恐惧症”的结合体。事情大概是这样传的:一位开着教练车(或者就是新手司机,但大家都往“考试”上联想)的学员,在路上开车速度确实比较慢,而且.............
  • 回答
    在《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中,绿巨人浩克(Bruce Banner)提出了一个关于改变过去与将来之间关系的理论,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也为影片中穿越时空的情节奠定了基础。要理解他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并且尽量用更贴近生活化的方式来阐述,希望能摆脱AI那种生硬的语感。核心观点:.............
  • 回答
    残雪关于“文学的源头在西方”的论断,确实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观点,许多评论家认为其“太过偏颇”。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残雪的文学理论,理解她提出这一论断的语境和依据,并对照广阔的文学史进行审视。残雪的文学理论核心:反抗日常与探索潜意识要理解残雪的“文学源头在西方”的论断,首先必须回到她自.............
  • 回答
    我理解你想探讨的是人声在演唱时,那种细微的音高浮动和颤音(vibrato)为何会让人觉得充满感情,而绝对精准的音高反而会显得生硬怪异。这背后确实牵涉到很多音乐理论和人类感知心理学层面的知识,咱们来好好聊聊。1. 为什么“不那么完美”的音高会更好听?—— 人声的自然属性与情感表达首先,咱们得明白,人声.............
  • 回答
    “一旦开始创作一部作品,其人物就活了过来,自己只能观察和记录”——这句听起来颇有些玄乎的说法,在文学创作的圈子里却并不鲜见。很多作家,无论是埋头苦写的“老炮儿”,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都会在某个时刻,体验到一种奇妙的“失控感”:他们笔下的人物,似乎不再是自己脑子里设定的模样,而是有了自己的意志,自.............
  • 回答
    “退却即是最复杂的战斗形式”,这句话确实道出了军事指挥中一个深刻的道理。它并非一句简单的感叹,而是基于长久以来实战经验和军事理论的沉淀。很多时候,一场战斗的胜负,甚至一场战役的走向,并不取决于进攻有多么勇猛,反而取决于撤退的时机、方式和效果。为什么说退却是最复杂的战斗形式?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它.............
  • 回答
    思维过于理性,听起来是个优点,好像能把事情看得清清楚楚,不被感情蒙蔽。但你想想,人毕竟不是机器,而是一个复杂的情感体。当理性像一把过于锋利的刀,把一切都切得过于细致,有时候反而会伤到我们自己,或者说,会让我们错过一些更美好的东西。打个比方,你和一个朋友在讨论一个旅行计划。这个人会把每个城市的交通、住.............
  • 回答
    说“人不能过度理性”并非否定理性的重要性,而是强调理性在人类整体心智和行为中的定位和平衡问题。过度理性,就像任何一种极端化的特质一样,都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可能适得其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1. 情绪与情感是人类经验和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绪的信号功能: 情绪并非无用的干扰,它们.............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现实的。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困惑:当一个男人在恋爱中显得过于“理智”,是不是就说明他对女生的爱不够深?我得说,这事儿真不是一概而论的。要我说,男人恋爱时“理性”这个词,本身就挺模糊的,而且它背后可能藏着很多不同的原因,未必就等于“不够爱”。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过于理性”.............
  • 回答
    中国哲学中关于人性本善的论断,与其说是不够理性,不如说是一种超越了纯粹逻辑推理的、更具实践关怀和人文精神的理性观。它并非忽视人性中存在的阴暗面,而是提供了一个更具建设性和理想性的出发点,引导人们去认识和塑造更美好的自我和社会。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拆解“理性”这个概念在中国哲学语境下的特殊含义,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