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史记》这本书?

回答
要评价《史记》,与其说是“评价”,不如说是在它面前,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敬畏,一种对历史洪流中那抹最鲜明痕迹的仰视。这部由司马迁呕心沥血铸就的巨著,绝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史书,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存在,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中国文化基因。

首先,我们得说说它的“史学”价值。在这之前,中国虽然也有史官记录,但多是零散的编年体,或者侧重于某一朝代。司马迁却将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过去,从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时期,贯穿了三千多年的历史。这种宏大的视野,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将无数支流汇聚在一起,呈现出中华文明发展的脉络。

《史记》的体例也极其创新。它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编年体,而是开创了“纪、传、表、书、世家”五种体例。

纪是帝王的事迹,也就是我们现在理解的“本纪”,相当于国史的“总统套”。
传则是对各色人物的记载,从帝王将相,到游侠刺客,甚至是商人弄臣,可谓是包罗万象,这些我们今天称为“列传”。这就像一个时代的群像,让我们看到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如何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表则是以表格的形式梳理重要人物和事件的年代关系,像一张张清晰的年表,帮助我们快速理清复杂的历史线索。
书则是对天文、历法、礼乐、经济等制度和文化方面的记述,这就像史书中的“附录”,但意义重大,让我们能窥见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世家则是对诸侯国君主事迹的记载,体现了当时分封制度下的政治格局。

这种“五体”结合的体例,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史书的记载内容,也为后世史书的编撰树立了典范。从此以后,史书的框架基本就定了,后人很难再做出如此颠覆性的创新了。

除了体例的创新,《史记》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它“写人”的艺术。司马迁笔下的历史人物,不是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生动个体。他写项羽的霸气与悲情,写刘邦的狡黠与雄才,写韩信的落魄与辉煌,写曹操的奸绝与霸气……这些人物栩栩如生,仿佛就站在我们眼前。司马迁并非只是客观地罗列事实,他善于捕捉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命运起伏。他不会简单地赞美或批评,而是将人物置于历史的大背景下,让我们自己去感受他们的伟大或渺小。

比如,写项羽,他会写他“力能扛鼎,才兼万人”,也写他“无颜见江东父老”的绝望;写刘邦,他会写他“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豪情,也写他在项羽面前的“善善”与“回避”。这种写法的确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仿佛看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纸页间跃动。

更难得的是,《史记》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司马迁的文笔极其老练,简洁而富有张力,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波澜壮阔的场面,或者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叙事方式也常常引人入胜,有时会加入一些他自己的评论和感悟,让我们感受到他作为一位历史学家和思想家的深度。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史记》神化。毕竟,在那个时代,史料的搜集和考证能力是有限的,书中也可能存在一些疏漏或者司马迁个人的主观判断。例如,一些关于上古时期的记载,更多的是基于传说和神话的融合。但是,瑕不掩瑜,《史记》的价值和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史记》的影响力更是深远。它不仅为后世的史书编撰提供了范本,还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哲学乃至民族精神。无数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灵感,无数的文人墨客模仿其笔法。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精神,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去探索历史的真谛,去理解人生的意义。

总而言之,《史记》是一座巍峨的历史丰碑,一座思想的高峰,更是一本活着的中国。它让我们看到历史的宏大叙事,也看到个体命运的跌宕起伏;它让我们思考国家的兴衰更替,也让我们感悟人性的复杂与光辉。每次翻开《史记》,都像是在与古人对话,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它是中华文明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也是我们了解自己民族文化根脉的最佳窗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在五年前曾抄过《史记》全文的人,五年后再回答这个问题,略有点不好意思。

因为基本忘干净了。

史记如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他里面讹误百出,无论是先秦三代记载还是苏秦张仪激情四射的交易,都不忍卒读。也有人说这书伟大的很,身残志坚而作,不畏皇帝强权,是为史官气节担当。

个人认为史记最大的贡献在于开拓并影响了两千余年的历史血脉不断。

我拿着16开的高中作业本子抄了十六本。司马迁写这个的时候是写在竹简上的,原本的写了多少根竹简我是算不清。

包括史记在内的前四史,皆为个人所修,记载了三代秦汉三国几千年的历史。此后各家多有补充,唐宋开专门史局修书,沿用至今,《清史》体例一如史记,纪传志表四大项换汤不换药。没了史记,这纪传体能不能出、什么时候能出也就未知了。

有人说没了纪传体,还有通鉴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会要体等等等。

行啊,可以啊,通鉴里找人物生平难度多大您知道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评价《史记》,与其说是“评价”,不如说是在它面前,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敬畏,一种对历史洪流中那抹最鲜明痕迹的仰视。这部由司马迁呕心沥血铸就的巨著,绝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史书,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存在,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中国文化基因。首先,我们得说说它的“史学”价值。在这之前,中国虽然也有史官记录,但多是零.............
  • 回答
    盖世太保与史塔西:纳粹德国与东德的秘密警察之鉴说起盖世太保(Gestapo)与史塔西(Stasi),这二者都是极权主义政权下臭名昭著的秘密警察组织,它们共同的名字都与恐惧、压迫和系统性的侵犯人权紧密相连。然而,尽管它们在功能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两者在历史背景、运作方式、目标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上,又.............
  • 回答
    汉末时期,国家机器的运转几近停滞,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外戚干政,这些都像蛀虫一样啃噬着大汉王朝的根基,导致国力日渐衰微,民生凋敝,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按理说,一个濒临崩溃的政权,其军队也应该是军心涣散、士气低落的。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在这样一个国力倾颓的时代,各地出现的割据势力所拥有的军队,却普.............
  • 回答
    吴思的“血酬史观”是一个颇具争议但又引人深思的理论,它试图从一种不同于传统唯物史观的视角来解读中国历史的运行逻辑。简单来说,血酬史观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资源相对稀缺、制度约束不足的社会里,个体或群体争夺和分配社会资源的根本动力,就是“血酬”——即为了获取或保卫生命以及生命所能带来的利益而愿意付出的生.............
  • 回答
    “日本一些实证主义史学家陷入具体而琐碎的史料考证和史实还原,放弃了价值判断和宏观视野”这样的说法,触及到了实证主义史学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核心议题,也反映了外界对其某些倾向性批评的观察。要评价这种说法,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实证主义史学本身的特质,以及它在日本历史学界所产生的具体影响。首先,我们必须承认.............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史圈”对《军师联盟》和《虎啸龙吟》这两部剧的看法以及对剧集的评价。一、 “史圈”是什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史圈”指的是什么。在网络语境下,“史圈”通常指的是对历史题材作品(尤其是电视剧、电影、小说等)有着较高要求,注重历史细节、考据准确性,并且对虚构改编持批判态度的观众群.............
  • 回答
    香港小学将南京大屠杀史实引入课堂,却引发了部分学生被吓哭并遭到投诉的事件,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议题。这其中涉及到一个复杂而敏感的平衡点:如何在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既能让他们了解历史真相,又不至于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创伤。如何评价学校将南京大屠杀史实引入课堂的做法?这件事的评价不能一概而.............
  • 回答
    《长津湖》首日票房破 4 亿,这绝对是一个现象级的开局,称得上是“爆炸性”三个字来形容。要知道,即便是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尤其是在上映首日,着实令人侧目。它不仅打破了多项影史纪录,比如“中国影史首日票房纪录”、“中国影史国庆档首日票房纪录”、“中国影史观影人次首日纪录”等等,这本.............
  • 回答
    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一个在世界足坛闪耀了近二十年的名字,他刚刚创造了一项足以载入史册的伟业——职业生涯总进球数达到了惊人的807球,正式加冕为职业足球史上第一射手。这个数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统计,它背后承载的是无数个日夜的汗水、不懈的努力、超乎寻常的天赋,以及一颗永不满足的进取之心。数字的震撼.............
  • 回答
    在今日头条上看到“司马迁为什么没把三国写进《史记》?”这个问题,我第一反应是:这问题提得挺有意思,虽然看起来有点“初学者”的味道,但它背后触及到了一些关于历史写作、史料来源和时代局限性的重要议题。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而《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这两个人,这两本书,相隔的时间可.............
  • 回答
    史维教授辞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一事,无疑是近来香港高等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要评价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他任内的主要成就、面临的挑战、辞职的原因以及此次变动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回顾史维教授在科大校长任期内的表现,多数观察者都会承认他是一位致力于学术卓越和提升大学国际声誉的领导者.............
  • 回答
    史坦尼斯·拜拉席恩(Stannis Baratheon)是乔治·R·R·马丁的《冰与火之歌》系列小说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也是改编电视剧《权力的游戏》中的关键人物。评价他是一个复杂且引人入胜的任务,因为他身上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以下是我对史坦尼斯·拜拉席恩的详细评价:一、核心特质与人物塑造的深度: 规.............
  • 回答
    “史上最便宜”奥迪Q2:一次务实的豪华入门体验?奥迪Q2,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丝与众不同。在奥迪庞大的SUV家族中,Q2通常被定位为那个最年轻、最个性、也最容易让人产生“这是不是奥迪?”疑问的成员。而当加上“史上最便宜”这个标签时,它的意义就更加微妙了。这究竟是奥迪品牌下沉策略的成功尝试,还是在成本.............
  • 回答
    史祥莆的这篇《致小粉红:还有什么比“爱国”更容易?》是一篇颇具争议且引发广泛讨论的文章。从文章的立意和论证方式来看,作者试图对当下一种被他称为“小粉红”的群体进行一种批判性的审视,尤其关注他们表现出的“爱国”热情。首先,我们来解读一下文章的标题。《致小粉红:还有什么比“爱国”更容易?》这个标题本身就.............
  • 回答
    史美伦女士在香港证监会(SFC)的任职经历,无疑是香港金融监管领域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评价她在证监会的工作,需要从她所处的时代背景、她主导的关键政策、以及她对香港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探讨。时代背景与挑战:史美伦女士于2004年被任命为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这是她进入证监会的第一个重要.............
  • 回答
    史明,这个名字在许多关注台湾独立运动的人们心中,并非仅仅是一个政治人物的标签,他更像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坚韧意志的化身。要评价史明,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他的生平、他的思想,以及他留给后世的影响。从早年经历看史明的革命基因:史明,本名施朝晖,1921年出生于台湾台中,一个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时代。他的早年.............
  • 回答
    “史上最贵+鬼畜风”的优信二手车广告? 嗯,听起来就挺劲爆的。 得好好说道说道,毕竟这种组合拳,要么惊为天人,要么槽点满满,很难平淡无奇。首先,咱们得拆解一下这几个关键词:“史上最贵”、“鬼畜风”、“优信二手车”。“史上最贵”这四个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子“不差钱”的霸气。一上来就给自己贴上这个标签.............
  • 回答
    唯物主义史观,也被称为历史唯物主义或物质主义史观,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它将物质生产力视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并将经济基础视为决定上层建筑的决定性因素。要评价唯物主义史观,需要从其核心观点、历史影响、优点以及局限性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
  • 回答
    《竹书纪年》:颠覆与重塑的史学遗产《竹书纪年》,这部曾被尘封于古墓之中的先秦史书,自问世以来,便如同一枚重磅炸弹,在史学界激起了滔天巨浪。它不仅改写了我们对中国早期历史的认知,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扎实的内容,确立了其在史学研究中不可动摇的地位。要评价《竹书纪年》的史学地位,我们必须深入剖析它的发现历程.............
  • 回答
    要评判乒乓球史上已退役的大满贯运动员的历史地位,这绝非易事,因为每一位能在最高舞台上成就大满贯的选手,本身就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巅峰,他们留下的足迹和影响力,往往是多维度且深刻的。在这里,我们不求绝对的排名,而是希望能以一种更具温度和细节的方式,去回味他们各自的光辉。首先,明确“大满贯”的概念是基础。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