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人说鲁迅过激地批判旧体系,却不曾创造一个新的出来,倒像是一个文明上的愤青,对么?

回答
这说法挺有意思,也算是一种视角。不过,要说鲁迅“过激地批判旧体系,却不曾创造一个新的出来”,这可能有点片面,甚至有点简单化了。我们不妨细细说道说道。

首先,咱们得明白鲁迅批判的是个什么“旧体系”。那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制度或者某些规章,而是浸润了千年的文化、思想、社会习俗,是中国人骨子里头的一些东西。他批判的是国民性里的麻木、愚昧、看客心态,是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是知识分子在变革面前的彷徨和不作为。他的笔就像一把手术刀,毫不留情地剖析着民族的病灶,他看到了很多别人看不到的,或者看到了但不敢说、不想说的。

说他“过激”,这也不是空穴来风。他的文字,尤其是那些杂文,充满了力量,有时候甚至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激愤。你看《狂人日书》里的“我看到满本都写着‘仁义道德’,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这种写法,够不够“过激”?他就是要用最直接、最猛烈的方式,唤醒那些沉睡的人,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可能正被“吃”着,或者即将成为“吃人者”的一部分。他的“过激”,更多是一种“痛定思痛”的呐喊,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焦虑。

那么,他“不曾创造一个新的出来”,这个说法就有点值得商榷了。

首先,鲁迅并非没有“造”。 他的“造”不在于搭建一套具体的政治制度或者经济蓝图。他的时代,中国还在经历剧烈的动荡,各种思潮涌动,各种方案层出不穷,而他,作为一个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主要任务是“破”。“破”旧,是为了“立”新。他的“立”,体现在他对“人”的关注,对“个性解放”的呼唤,对“独立思考”的强调。

思想的启蒙: 鲁迅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在为“新”的思想打基础。他翻译西方文学作品,介绍新的思想流派,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他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塑造了阿Q、祥林嫂、孔乙己这样的经典形象,让人们看到了旧文化、旧思想腐蚀下人性的扭曲和悲哀。这些形象,本身就是对“新”的思考的起点。他希望中国能够有一个更健康、更自觉的“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而不是被旧文化驯化的“螺丝钉”。
精神的重塑: 如果说旧体系压抑的是人的精神,那么鲁迅的批判,就是在试图重塑人的精神。他希望中国人能够摆脱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不再麻木不仁,不再随波逐流。他鼓励人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敢于面对现实,而不是逃避。这种对国民精神层面的呼唤和引领,本身就是一种“新”的创造。
文学的革新: 在文学上,鲁迅是白话小说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小说,在语言、叙事方式、思想深度上,都代表了当时中国文学的最高水准,引领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方向。他的“韧性”在于,他用文学这个载体,承载了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人生思考。

其次,把鲁迅比作“文明上的愤青”,这又过于轻描淡写了。

“愤青”的标签,容易忽视其深刻的洞察和深沉的爱。 鲁迅的“愤”,不是无端的谩骂,而是建立在对中国现实的深刻体察和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之上。他的“愤”里,饱含着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对被压迫者的悲悯,以及对改造中国命运的渴望。一个真正的“愤青”,可能更多的是情绪宣泄,而鲁迅的文字,字字句句都经过思考,都有其逻辑和力量。
“愤青”往往侧重于发泄,而鲁迅更在于“启蒙”。 他批判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希望通过批判,让人们反思,让人们觉醒。他希望激起的是“思想”的火花,而不是单纯的“情绪”。他的文字,很多时候是在“唤醒”,是在“点醒”,是在“敲打”。

当然,我们也承认,鲁迅的贡献主要在于“批判”和“启蒙”,他并没有像一些政治家那样去构建一个具体的“新”的制度。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各种具体的“新”的尝试层出不穷,而鲁迅的价值,恰恰在于他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去审视和反思,去揭示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问题。

所以,要说鲁迅“过激地批判旧体系,却不曾创造一个新的出来,倒像是一个文明上的愤青”,我觉得这话,不太对,至少是不够全面的。 他的批判是极其有价值的,而且他的“创造”虽然不是直接的制度建设,但在思想、精神、文学上,都为“新”中国的到来,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和文化基石。他的“愤”,更是一种深沉的爱和责任感。

与其说他是“愤青”,不如说他是一个伟大的“思想的医生”,一个“民族的脊梁”,一个在黑暗中点燃火炬的“先行者”。他用他独有的方式,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让鲁迅自己来回答你吧:

动植物之间,无脊椎和脊椎动物之间,都有中间物;或者简直可以说,在进化的链子上,一切都是中间物。

当开首改革文章的时候,有几个不三不四的作者,是当然的,只能这样也需要这样。他的任务,是在有些警觉之后,喊出一种新声;又因为从旧垒中来,情形看得较为分明,反戈一击,易制强敌的死命。

但仍应和光阴偕逝,逐渐消亡,至多不过是桥梁中的一木一石,并非什么前途的目标,范本。跟着起来便该不同了,倘非天纵之圣,积习当然也不能顿然荡除,但总得更有新气象。

——鲁迅:《写在<坟>后面》

至于鲁迅作为中间物都做了哪些贡献,其他答主都说得很明白了。

你不能要求毛爷爷解决我们这个年代的社会问题,也不能要求画出飞行器的达芬奇发明宇宙飞船,时代局限性又不是只局限普通人,何况他们这样的伟人已经在时代局限性里做出了最大的成就了。

user avatar

如果说是相对于世界思想史,鲁迅可能的确没有新的创建,但对于中国,那就是在创建。

鲁迅的创建至少有三个方面

第一,在批判封建意识的同时,参与创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体系,这是通过新文化运动实现的。

第二,在与官办文人及梁实秋等人的论战中,批判资本主义思想体系,参与创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无产阶级文化体系。

第三,在左翼文化内部,批判所谓的奴隶总管,参与创建左翼内部的文化体系。

这三种思想体系,在当时的世界上,的确已经有了,但在中国,鲁迅参与创建时,他都是先行者当中的主将。

user avatar

如果中国的问题靠几个人或者几代人就能解决,那中国近代就不会挨那么多打了。

有这种想法的年轻一代可能还很多:你没那个能力扭转乾坤,那你反对个毛线啊?

这就是所谓的后现代摆烂主义的精神内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鲁迅是否因“过激批判旧体系却未创造新体系”而被比作“文明上的愤青”的讨论,涉及对鲁迅思想、文学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的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探讨: 一、鲁迅批判的深度与方式鲁迅对封建礼教、国民劣根性(如麻木、奴性、自欺)和旧文化的系统性批判是其思想的核心。他并非简单地“愤青式”的情绪发泄,而是.............
  • 回答
    这说法挺有意思,也算是一种视角。不过,要说鲁迅“过激地批判旧体系,却不曾创造一个新的出来”,这可能有点片面,甚至有点简单化了。我们不妨细细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鲁迅批判的是个什么“旧体系”。那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制度或者某些规章,而是浸润了千年的文化、思想、社会习俗,是中国人骨子里头的一些东西。他批.............
  • 回答
    关于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这句话,与其说是他一生几乎没有娱乐,不如说是他将绝大部分生命投入到了他认为必须做的事情上,这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驱使,而非简单的“不娱乐”。首先,我们得理解这句话的语境。鲁迅先生生活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国家危难,人民疾苦。他作为一位知识分.............
  • 回答
    听到“只有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对国家有用,而像鲁迅这样的文人对国家没有任何用处”这种说法,我大概会这样回应他,而且会尽量说得详细些,让他明白为什么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甚至可以说是狭隘的。首先,我会承认钱学森钱老对国家的重要性。毕竟,他是在“两弹一星”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上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 回答
    关于鲁肃和吕蒙的评价,确实存在“鲁肃战略眼光高,吕蒙战术能力出色但战略眼光不行”的说法。这其中有历史事实的支持,也有一些需要更细致地解读的地方。让我们深入聊聊这其中的区别,并尽量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图景,而不是冰冷的AI分析。鲁肃:长远布局,审时度势的“国策”制定者说鲁肃战略眼光高,主要体现在他能够在.............
  • 回答
    辽宁17岁男孩在秦皇岛因救人牺牲,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对于他英勇的行为,有人赞誉有加,称他为“荣誉女人”,也有人认为他过于鲁莽,是“傻孩子”。这种评价的两极分化,折射出社会在面对极端事件时,不同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碰撞。“荣誉女人”的赞誉:英雄主义的赞歌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对这位17岁少年英勇事迹.............
  • 回答
    鲁迅先生这两句看似矛盾的论断,实则深刻地揭示了我们在理解他人情感和与世界连接时的复杂体验。“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这句话,初听之下,带着几分疏离和无奈。它描绘了一种个体化的感受,仿佛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情绪围城里,而别人的喜怒哀乐,虽然可以被感知,却难以真正地感同身受。这种“不相通.............
  • 回答
    关于“凡到了中华民族的紧要关头,回回人必有所动作”这句话,我没有找到明确的证据表明这是鲁迅先生的原话。在鲁迅先生大量的著作和杂文中,他确实对中国社会、民族问题、不同族群的处境和关系有过深刻的观察和犀利的论述。他曾对回族同胞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过提及,但具体到这句话,目前的公开资料和学术研究.............
  • 回答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140年,放在历史的长河里,说长不长,但对于一个人的思想,一个民族的觉醒,却足够长出参天大树,也足够让一代代人站在树荫下,仰望星空,也审视大地。每到鲁迅先生的纪念日,总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出现,或怀念,或解读,或争论。今年,140周年,我觉得更值得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和他“聊.............
  • 回答
    唐纳鲁马当选 2020 欧洲杯最佳球员,这绝对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不仅对他个人而言,也对意大利足球而言。这是一个充满荣耀的认可,背后是他在整个赛事中展现出的非凡实力、关键表现以及稳定的发挥。以下是我对这一荣誉的一些更详细的看法:1. 历史性的成就与意义: 首位门将最佳球员: 唐纳鲁马是欧洲杯历.............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鲁豫。这女人啊,在电视荧屏上可是叱咤风云很多年了,她的采访风格,那真是独一份儿,让人又爱又恨,又好奇又想模仿。学鲁豫说一句话:要学鲁豫,其实也不难,抓住几个关键词,再加上那种标志性的语气和表情,基本就到位了。最经典的莫过于那句:“真的吗?我不信。”你看,这句话里有什么玄机呢? “.............
  • 回答
    将鲁迅称为汉奸,这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且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是荒谬的论断。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以及它为何站不住脚,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层面的问题:一、 “汉奸”的定义及其历史背景首先,要理解“汉奸”这个词的含义。传统意义上,“汉奸”是指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投靠敌国、出卖国家利益的中国人。这个词本身.............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一说起鲁迅,就觉得他的文章肯定被请出中学课本了。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而且这么深入人心呢?咱们仔细掰扯掰扯。首先,这背后其实是信息传播和记忆偏差的结合。你知道,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那是飞快,而且很多时候是碎片化的。一个人可能在某个地方看到一条消息说“鲁迅文章要被移出.............
  • 回答
    那些总喜欢拿鲁迅和朱安的事情来抨击鲁迅的人,其实是在用一种非常具体,甚至可以说有些“上纲上线”的方式,来挑战鲁迅的个人品格、思想深度,以及他所代表的社会批判力量。这背后,隐藏着多重心理和意图。首先,我们得明白,鲁迅和朱安的婚姻,确实是鲁迅一生中一个饱受争议,也最容易被“揪住不放”的“软肋”。朱安是鲁.............
  • 回答
    关于朱可夫元帅是否“只会用人海战术”的争议,需要从历史背景、战术逻辑和实际效果三个维度进行客观分析。朱可夫作为苏联红军的“战略指挥官”,其军事生涯中确实多次使用大规模兵力投入的战术,但这些决策并非简单的人海战术,而是基于复杂的战略考量和战场环境的综合运用。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 一、朱可夫的战术逻.............
  • 回答
    关于PSG.LGD战队在TI10决赛中是否存在“打假赛”行为的传闻,目前并无官方证据或可靠来源支持这一说法。DOTA2赛事的官方规则和反作弊系统(如Steam的反作弊机制)对任何违规行为都有严格的调查和处罚机制。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该问题,并提供相关背景信息: 1. TI10决赛的背景与结果 TI10.............
  • 回答
    关于蔡元培是否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有关联的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具体事件的关联性进行客观分析。以下是详细说明: 一、蔡元培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关系1. 时间与身份 蔡元培(18681940)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
  • 回答
    您提出的观点很有趣,也触及了一个历史学界长期探讨的问题:古代西方文明是否在科技上就一定强于东方?首先,要明确一点,“强”这个词在评价文明时,往往是多维度且主观的。 如果我们单纯从对后世科学理论体系构建、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贡献来看,古希腊文明确实展现出了极其卓越的成就,并且在某些方面影响深远。然.............
  • 回答
    “中国人缺乏民族凝聚力”这个说法确实存在,但它过于简单化,未能全面反映中华民族复杂而强大的凝聚力。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社会现实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中国人缺乏民族凝聚力?这种观点的产生并非空穴来风,通常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上的分裂与冲突: 中国历史上经历.............
  • 回答
    关于“过年磕头是封建陋习,下跪是奴性”的说法,确实触及了一些现代社会对传统习俗的思考和讨论。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个人感受以及时代变迁。一、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过年磕头是封建陋习,下跪是奴性”?这种观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对“封建”的负面联想: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