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继位的皇帝们不给死老爹弄个好谥号?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伦理以及皇帝个人情感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继位的皇帝们并非“不给”死去的父亲弄个好谥号,而是整个谥号制度的设计本身就包含了复杂性,并且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谥号的最终选择。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

一、 谥号制度的本质与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谥号制度的本质和作用:

政治象征: 谥号并非仅仅是对死者生平功过的简单评价,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工具。它用来定性一个皇帝的统治,为后世树立榜样或警示。一个好的谥号能够巩固新皇帝的合法性,提升其父的政治遗产,对稳定朝局、团结帝国至关重要。
伦理评价: 谥号也是一种儒家伦理的体现,强调孝道、仁德、勤政等传统美德。通过谥号,皇帝的功绩被官方认可和传扬,成为一种道德典范。
历史记录: 谥号是皇帝生平功过的官方总结,是对其在位期间政策、事件的一种概括性评价。

二、 为什么会出现“看起来不那么好”的谥号?

尽管谥号的目的是为了评价和表彰,但实际操作中,继位的皇帝们却可能面临一些现实的挑战和考量,导致最终的谥号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完美无瑕”:

1. 谥号的复杂生成过程:

不是皇帝一人决定: 谥号并非皇帝一个人拍脑袋就能定下来。它通常由一个专门的机构——礼官或议谥大臣负责草拟、讨论和呈报。这个过程往往涉及多方意见的博弈,包括朝廷大臣、宗室成员等。
需要遵循规则: 谥号的选取并非随意,而是有严格的规则和体例的。这些规则规定了哪些字适用于称赞,哪些字用于批评,以及如何组合。例如,《逸周书·谥解》等古籍中就有关于谥法的记载,规定了褒贬义的字词。
多方面考量: 礼官在拟定谥号时,需要综合考量皇帝的生平事迹、执政功过、政治影响,甚至还要考虑当时社会的接受程度和政治环境。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力求“得体”。

2. 历史的评价标准与时代变迁:

历史的复杂性: 很少有哪位皇帝的一生是完美无瑕的。即使是受到后世推崇的明君,其执政期间也难免会有失误、争议或不够“完美”的方面。礼官们在拟定谥号时,会尽力挑选能体现其主要功绩的字,但有时也难以完全回避一些负面评价。
评价标准的演变: 不同朝代对“好”的评价标准可能略有不同。比如,有的朝代更看重武功赫赫,有的更看重文治太平。这也会影响到谥号的选择。
“完美”的界定模糊: 什么是真正的“好”谥号?例如,是强调军事才能(如“武”),还是仁慈爱民(如“仁”)?是勤勉治国(如“勤”)还是安定天下(如“安”)?选择哪个侧重,有时会存在争议。

3. 政治现实的考量:

巩固合法性与避免争议: 新继位的皇帝,首要任务是巩固自己的统治合法性。如果其父的谥号过于争议,或者存在太多负面评价,反而可能动摇新皇帝的统治基础。因此,有时会倾向于选择一个相对稳妥、不至于引发太大争议的谥号,即使它不是“最好”的那个。
与前朝的关系: 如果新皇帝的即位是通过某种不寻常的途径(例如,前任皇帝被废黜或死因不明),那么对前任皇帝的谥号评价就需要更加谨慎,以避免引起朝野的不满或质疑。
避免“捧杀”: 有时,过分夸张的赞美反而可能显得虚假或令人反感。历史评价讲究实事求是,过于吹捧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政治斗争的痕迹: 在某些情况下,前朝留下的政治遗产可能带有复杂的政治斗争色彩。继位的皇帝可能需要平衡不同派系的利益,选择一个能够被广泛接受的谥号。

4. 皇帝的个人情感与理性权衡:

孝道的体现: 绝大多数情况下,继位的皇帝都会尽力给自己的父亲一个体面的谥号,这是孝道的体现,也是政治的需要。我们看到的很多皇帝谥号都是积极的。
个人的局限性: 即使是皇帝,也可能受限于个人能力、政治智慧或对历史的认知。他们可能无法完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父亲,也可能受到身边人的影响。
后世的追封: 有些皇帝可能在生前没有明确的谥号,或者在位时间不长。他们的谥号是在他们死后,由后继皇帝追封的。这个追封过程同样会受到政治和历史评价的影响。

5. 谥号的“中性化”处理:

避免极端化: 谥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中性化”的作用。它并非完全的个人评价,而是一种官方的定性。因此,即使皇帝有某些明显的缺点,也可能通过组合其他字来平衡,使其整体评价不至于过于负面,但也可能不是最理想的正面评价。

三、 历史上“褒贬不一”的例子与原因

虽然很多皇帝都有比较好的谥号,但也有一些事例可以说明上述的复杂性:

例如,汉武帝的“武”字谥号: “武”代表了其雄才大略、开疆拓土的军事功绩,但同时,他晚年的穷兵黩武、滥杀无辜也为后世诟病。如果只看“武”字,似乎未能完全涵盖其复杂的执政。
秦始皇: 虽然他统一中国,但他的暴政、焚书坑儒等行为也极其残忍。因此他被赋予了“始皇帝”的名号,而没有像汉朝皇帝那样有明确的“谥号”。这本身就反映了其评价的复杂性。
唐玄宗: 在位初期“开元盛世”,但后期因安史之乱导致盛唐衰落。他的谥号也经历了复杂的变迁,反映了对其一生评价的争议。

总而言之,继位的皇帝们并非故意不给死去的父亲弄个好谥号。 谥号制度本身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它受到历史的客观评价、政治现实的考量、礼官的专业评估以及皇帝个人情感与理性权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时,出于政治的稳定和现实的考量,或者因为历史评价本身就存在争议,最终的谥号可能未能达到“完美”的境地,但通常都会尽力保持一种得体和尊重的态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后面的皇帝们就是这么干的啊。

不然,为什么到唐宋以后基本上都开始以庙号或者年号称皇帝了。

比如,唐玄宗这种皇帝,按照两汉时期的标准,给个“武”、“灵”之类的不过分吧?

可是唐玄宗的谥号是什么呢?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赵构,放到春秋战国时代,肯定逃不了一个恶谥吧?但人家的谥号是:圣神武文宪孝皇帝。

咸丰皇帝,死在“北狩”路上,够丢人的了吧?可人家谥号是什么呢?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哦,对了,还有光绪。在光绪在位期间,中国割让了百余万平方公里土地、赔款七八亿两白银,这要是按照秦汉的标准,给个什么样的恶谥都不过分吧?

但是你能猜到光绪的谥号是什么么?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如果按照以前称呼皇帝的方法,光绪帝是可以被称为“清景帝”。

但你把清景帝跟汉景帝放到一起,丢人的是谁?

user avatar

只要皇帝还能控制朝政,以及先帝得罪人没得罪的那么狠,那么给先帝的谥号都不会差到哪儿去,这是维护皇家体面,大臣给君主差评在大多数时候都是犯忌讳的。

例如早期得恶谥的,纣王,周厉王,都有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死的不安详才得了恶谥

但凡死的安详的,比如汉帝,这在史书上是著名昏君了,但桓是“克敌服远曰桓”,地地道道的美谥,之前最著名的就是齐桓公。

汉桓帝内政是在没什么好说的,于是把他在位期间羌乱大体平定凑了个“桓”,至于是不是真平定了,反正中平元年北宫伯玉就闹了个大新闻。

就这,灵帝还不是桓帝亲儿子呢,仍然给自己这个没见过面的干爹凑了个美谥

当然代价就是“桓”这个字就和秦桧的“桧”一样被毁了,之后没人用这个字了。

汉灵帝,汉朝唯一一个死的安详还得恶谥的皇帝,因为他实在太荒淫暴虐,儿子还不中用(而且说不准还有点恨灵帝意图废太子立刘协,至少何进和何皇后恨这一点),他一死,大臣有仇报仇有怨抱怨,一个恶谥走起

灵的意思是乱而不损,把国家搞乱了但没有亡国,这其实是个相当中肯的评价。

魏:武文明,之后的皇帝没谥号

晋朝没有太恶的谥号,西晋:宣景文武惠怀,惠帝司马衷是个著名的纯质,还得了“惠”这个好谥号,当然,这个谥号似乎有影射他和汉惠帝一样不能自己做主的意思。怀帝,半个亡国之君,所以得了“怀”这个谥号,而且“怀”其实算平谥,有人很仁慈,亡了国两种含义,变成半个亡国之君专属可能是楚怀王毁了这个字;到东晋除了废帝没谥号没有恶谥。

南北朝除了各种废帝也没有太恶的谥号

之后最著名的恶谥是隋炀帝,这个咋来的不用多解释

到唐朝谥号就贬值了,唐以后没有恶谥,而且逐渐变得又臭又长,恶谥一般用来给皇帝特别憎恨的大臣或亲王,例如明英宗给自己弟弟景泰谥郕 “戾”王等

user avatar

你觉得伊凡卡不想给特朗普弄个昭烈、光武之类的谥号么?

即便伊凡卡成了女总统,你问问佩洛西干不干?

特朗普的谥号,是众议院掌握的,佩洛西前几天在60分钟里跟Lesley Stahl说了,特朗普的谥号就是一个字:

宕,Donald的宕,此处不涉山东快书。

要再多一个字,那就是傩,Donald的傩,装神弄鬼!

user avatar

唐朝以后皇帝谥号都是批发的了,给皇帝盖棺定论就变成了庙号。

比如乾隆的庙号是高宗。

按理说这个庙号其实挺好的了,毕竟高宗那可以说是除了x祖和太宗以外相当高的庙号了。像商高宗武丁,陈高宗陈顼,唐高宗李治最起码都是一代令主。

但你要这么想,那就大意了。

嘉庆这孙子可没给他爹憋什么好屁。

高宗在宋朝以后就没人用了。

为嘛,因为宋高宗是完颜构。

宋高宗同秦桧两人成功的让中国人不敢再用高宗这个庙号和桧这个汉字取名。

直到嘉庆给他亲爱的罕阿玛上了庙号高宗。这个庙号才再次有朝代使用。

宋高宗退位以后对宋孝宗指手画脚。

乾隆退位以后嘉庆也就是个橡皮图章。

赵构的庙号还是自己暗示的。乾隆倒没暗示。

赵构给自己上个伟光正的庙号挽一挽尊,这一挽。直接把高宗给用臭了。

嘉庆你说他损么。

的确损,把自己亲爹比作赵构,这缺了大德了。

你说不对么,可这高宗的确是个好庙号,给乾隆也合适。但就是处处透露着不对劲。

而且这事干的不对么,太对了家人么。

因为嘉庆的庙号是仁宗,仁宗这个庙号厉来都是发给老实人的。宋仁宗,明仁宗相比较而言都是和稀泥高手。

嘉庆也不例外。和稀泥和的一手好稀泥,最后天理教都打进紫禁城准备夺了鸟位了。

能把老实人逼得对自己老父亲搞这种骚操作。你说这嘉庆刚继位那几年是有多憋屈。对乾隆这个怨念有多深。

你以为父慈子孝。

说不定你的好大儿早巴不得你完蛋。

你要跟乾隆一样退了等于没退。别说好称呼了。

阴阳怪气可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嘴上喊着“罕阿玛”

人一走就是“高宗皇帝”

乾隆估计到死也想不到嘉庆给自己上这么个庙号。


当然你儿子要是嘉靖就不一样了。

大礼议以后确定我爹是我爹,我大爹是我大爹。

一个好好的地方藩王怎么就成了兴献帝。

怎么后来还被请到北京太庙当了睿宗。

这兴献帝也没办法从坟里爬出来说:“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我也不是谦虚,你说我一个安陆的藩王怎么就拉到北京太庙当皇帝了。”

那地底下的明武宗肯定纳闷:“皇叔你怎么也来了,你也没当过皇帝啊?”

明睿宗献皇帝说:“叔叔我啊,生了个好儿子啊。”

user avatar

帝王谥号是皇帝死后由大臣们拟定的然后交继任皇帝确定,如果是王朝末年大多会由新朝开国皇帝确定。谥号的根据是皇帝的生平,来确定,例如下列:

A:

哀: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德之不建曰哀;遭难已甚曰哀;处死非义曰哀

安:好和不争曰安;兆民宁赖曰安;宽容平和曰安;宽裕和平曰安;所保惟贤曰安;中心宅仁曰安;修己宁民曰安;务德不争曰安;庄敬尽礼曰安;敬而有礼曰安;貌肃辞定曰安;止于义理曰安;恭德不劳曰安;静正不迁曰安;懿恭中礼曰安;凝重合礼曰安;

B:

比:择善而从曰比;事君有党曰比

C:

成:安民立政曰成;刑民克服曰成;佐相克终曰成;制义克服曰成;礼乐明具曰成;持盈守满曰成;遂物之美曰成;通达强立曰成;经德秉德曰成;民和神福曰成;道兼圣智曰成;夙夜警戒曰成;曲直赴礼曰成;仁化纯被曰成;不忘久要曰成;德备礼乐曰成;德见于行曰成;久道化隆曰成;内德纯备曰成;坤宁化洽曰成

诚:纯德合天曰诚;从容中道曰诚;推心御物曰诚;秉德纯一曰诚;明信率下曰诚;肫笃无欺曰诚;实心施惠曰诚

冲:幼少在位曰冲;幼少短折曰冲

纯:中正精粹曰纯;见素抱朴曰纯;安危一心曰纯;志虑忠实曰纯;至诚无息曰纯;内心和一曰纯;治理精粹曰纯

慈:视民如子曰慈;爱育必周曰慈;抚柔平恕曰慈

刺:不思忘爱曰刺;复狠遂过曰刺;暴戾无亲曰刺;暴慢九卿曰刺;不思安乐曰刺

D:

达:质直好义曰达;疏通中理曰达

大:则天法尧曰大

戴: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愆曰戴

荡:好内远礼曰荡;狂而无据曰荡

悼:肆行劳祀曰悼;中年早夭曰悼;恐惧从处曰悼;未中早夭曰悼

道:以德化民曰道

德:绥柔士民曰德;谏争不威曰德;谋虑不威曰德;贵而好礼曰德;忠和纯备曰德;绥怀来人曰德;强直温柔曰德;勤恤民隐曰德;忠诚上实曰德;辅世长民曰德;宽众忧役曰德;刚塞简廉曰德;惠和纯淑曰德;富贵好礼曰德;功成民用曰德;修文来远曰德;睿智日新曰德;善政养民曰德;尊贤亲亲曰德;仁而有化曰德;忧在进贤曰德;宽栗扰毅曰德;直温强义曰德;谏诤不违曰德;周旋中礼曰德;泽及遐外曰德;懿修罔懈曰德

丁:述善不克曰丁;述义不悌曰丁;迷而不悌曰丁

定:大虑静民曰定;安民大虑曰定;纯行不爽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纯行不二曰定;追补前过曰定;仁能一众曰定;嗣成武功曰定;践行不爽曰定;审于事情曰定;德操纯固曰定;以劳定国曰定;克绥邦家曰定;静正无为曰定;大应慈仁曰定;义安中外曰定;镇静守度曰定

度:心能制义曰度;进退可轨曰度;守法纬民曰度;从容有常曰度;礼仪咨善曰度;宽裕有容曰度;创制垂法曰度;懿徽足式曰度

端:守礼执义曰端;圣修式化曰端;严恭莅下曰端;恭己有容曰端;秉心贞静曰端;守礼自重曰端

敦:善行不怠曰敦;温仁忠厚曰敦;能记国善曰敦;温仁厚下曰敦;笃亲睦族曰敦;树德纯固曰敦

G:

干:犯国之纪曰干

刚:追补前过曰刚;强毅果敢曰刚;致果杀敌曰刚;强而能断曰刚;自强不息曰刚;政刑明断曰刚;威强不屈曰刚;强义果敢曰刚

高:德覆万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帱同天曰高

公:立志及众曰公

恭:尊贤贵义曰恭;敬事供上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长让善曰恭;渊源流通曰恭;夙夜敬事曰恭;知过能改曰恭;贤而不伐曰恭;率事以信曰恭;不懈于位曰恭;卑以自牧曰恭;不懈于德曰恭;治典不易曰恭;责难于君曰恭;正德美容曰恭;不懈为德曰恭;正己接物曰恭;昭事不忒曰恭;勤恤民隐曰恭;庄以莅下曰恭;谦和不懈曰恭;逊顺事上曰恭

光:功格上下曰光;能绍前业曰光;居上能谦曰光;功烈耿著曰光

广:美化及远曰广;所闻能行曰广

果:好力致勇曰果;好学近智曰果;临事善断曰果

H:

暠:综善典法曰暠

和:不刚不柔曰和;推贤让能曰和;柔远能迩曰和;号令悦民曰和;敦睦九族曰和;怀柔胥洽曰和;温厚无苛曰和

厚:思虑不爽曰厚;强毅敦朴曰厚;敦仁爱众曰厚

胡:弥年寿考曰胡;保民耆艾曰胡;保民畏惧曰胡;

怀:执义扬善曰怀;慈仁短折曰怀;慈仁知节曰怀;失位而死曰怀;慈仁哲行曰怀;民思其惠曰怀

桓: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敌服远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壮以有力曰桓;

荒:凶年无谷曰荒;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昏乱纪度曰荒;从乐不反曰荒;狎侮五常曰荒

徽:元德充美曰徽

惠: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柔质爱课曰惠;柔质受谏曰惠;施勤无私曰惠;慈仁好与曰惠;爱民好学曰惠;宽裕慈仁曰惠;和而不流曰惠;慈哲远识曰惠;能绥四方曰惠;子爱困穷曰惠;俭以厚下曰惠;淑质受谏曰惠;恩能及下曰惠;宽裕不苛曰惠;遗爱在民曰惠;分人以财曰惠;利而不费曰惠;抚字心殷曰惠;兴利裕民曰惠;德威可怀曰惠;泽及万世曰惠;仁恕中存曰惠;慈恩广被曰惠

惑:满志多穷曰惑;以欲忘道曰惑;淫溺丧志曰惑;妇言是用曰惑;夸志多穷曰惑

J:

简:一德不懈曰简;平易不訾曰简;治典不杀曰简;正直无邪曰简;易从有功曰简;平易无疵曰简;至德临下曰简;仕不躁进曰简;能行直道曰简;执要能固曰简

节:好廉自克曰节;不侈情欲曰节;巧而好度曰节;能固所守曰节;谨行节度曰节;躬俭中礼曰节;直道不挠曰节;临义不夺曰节;艰危莫夺曰节

介:执一不迁曰介

景: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致志大图曰景;繇义而成曰景;德行可仰曰景;法义而齐曰景;明照旁周曰景

敬:夙夜警戒曰敬;令善典法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象方益年曰敬;夙兴夜寐曰敬;众方克就曰敬;齐庄中正曰敬;广直勤正曰敬;廉直劲正曰敬;难不忘君曰敬;受命不迁曰敬;畏天爱民曰敬;陈善闭邪曰敬;威仪悉备曰敬;戒尊师傅曰敬;戒惧无违曰敬;小心恭事曰敬;戒慎几微曰敬;肃恭无怠曰敬;齐庄自持曰敬;应事无慢曰敬

靖:柔德安众曰靖;恭己鲜言曰靖;宽乐令终曰靖;柔德教众曰靖;柔直考终曰靖;虚己鲜言曰靖;缉熙宥密曰靖;式典安民曰靖;仁敬鲜言曰靖;慎以处位曰靖;政刑不扰曰靖;纲纪肃布曰靖;厚德安贞曰靖;律身恭简曰靖;以德安众曰靖

K:

开:信道轻仕曰开

康:渊源流通曰康;温柔好乐曰康;安乐抚民曰康;合民安乐曰康;丰年好乐曰康;安乐治民曰康;好乐怠政曰康;能安兆民曰康;俊民用章曰康;久膺多福曰康;寿考且宁曰康;保民迪吉曰康;务德不争曰康;宽裕和平曰康;敬而有礼曰康;保卫社稷曰康;造道自行曰康;动而无妄曰康;温柔好善曰康;思善无逸曰康;温良好学曰康;视履安和曰康

考:大虑行节曰考;秉德不回曰考

克:爱民在刑曰克;秉义行刚曰克;胜敌得俊曰克;胜己之私曰克;

宽:含光得众曰宽;大德包蒙曰宽;御众不近曰宽

匡:贞心大度曰匡;以法正国曰匡;辅弼王室曰匡;弥缝灾害曰匡;正君之过曰匡

L:

礼:奉义顺则曰礼;恭俭庄敬曰礼;善自防间曰礼;躬俭中节曰礼;审节而和曰礼;著诚去伪曰礼;纳民轨物曰礼;恭俭合度曰礼;内则克修曰礼

理:才理审谛曰理;政平刑肃曰理;措正施行曰理;表章道术曰理;才敏详审曰理;治繁不扰曰理

厉:杀戮无辜曰厉;暴虐无亲曰厉;愎狠无礼曰厉;扶邪违正曰厉;长舌阶祸曰厉

戾: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

良:温良好乐曰良;理顺习善曰良;小心敬事曰良;温敬寡言曰良;孝悌成性曰良;小心敬畏曰良;谋猷归美曰良;竭忠无隐曰良;宅衷易直曰良

烈: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圣功广大曰烈;海外有截曰烈;业成无兢曰烈;光有大功曰烈;戎业有光曰烈;刚正曰烈;宏济生民曰烈;庄以临下曰烈

灵:不勤成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好祭鬼神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不遵上命曰灵;德之精明曰灵

M:

懋:以德受官曰懋;以功受赏曰

密:追补前过曰密;思虑详审曰密

闵:慈仁不寿曰闵

敏:应事有功曰敏;明作有功曰敏;英断如神曰敏;明达不滞曰敏;闻义必徙曰敏;才猷不滞曰敏;好古不怠曰敏

愍:在国遭忧曰愍;在国逢艰曰愍;祸乱方作曰愍;使民民悲伤曰愍;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佐国逢难曰愍;危身奉上曰愍

明: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思虑果远曰明;保民耆艾曰明;任贤致远曰明;总集殊异曰明;独见先识曰明;能扬仄陋曰明;察色见情曰明;容义参美曰明;无幽不察曰明;圣能作则曰明;令闻不已曰明;奉若天道曰明;遏恶扬善曰明;视能致远曰明;内治和理曰明;诚身自知曰明;守静知常曰明;至诚先觉曰明;远虑防微曰明;懿行宣著曰明;智能晰理曰明;昭晰群性曰明

缪:名与实爽曰缪;伤人蔽贤曰缪;蔽仁伤善曰缪

穆: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贤德信修曰穆;德政应和曰穆;敬和在位曰穆;德化肃和曰穆;圣敬有仪曰穆;粹德深远曰穆;肃容持敬曰穆;容仪肃敬曰穆

N:

宁:裕以安民曰宁;渊衷湛一曰宁;端重自毖曰宁

P:

彭:述而不作曰彭;信而好古曰彭

平: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惠内无德曰平;治而清省曰平;布纲治纪曰平;克定祸乱曰平;理而无责曰平;布德均政曰平;无常无偏曰平;治道如砥曰平;分不求多曰平;政以行辟曰平;推心行恕曰平

Q:

齐:执心克庄曰齐;资辅共就曰齐;轻輶恭就曰齐;执正克庄曰齐

祁:治典不杀曰祁;经典不易曰祁;治定不陂曰祁

钦:威仪悉备曰钦;敬事节用曰钦;克慎成宪曰钦;肃敬而承上曰钦;夙夜祗畏曰钦;敬慎万几曰钦;神明俨翼曰钦;小心励翼曰钦;寅恭供职曰钦

勤:温年好乐曰勤;能修其官曰勤;服劳无怨曰勤;广业不怠曰勤;勤行世业曰勤;好学力行曰勤;能修内职曰勤;夙夜匪懈曰勤;宣劳中外曰勤

清:避远不义曰清;洁己自爱曰清;洁己奉法曰清

顷:甄心动惧曰顷;敏以敬慎曰顷;祗勤追惧曰顷;慈仁和敏曰顷;堕覆社稷曰顷;震动过惧曰顷;阴靖多谋曰顷

悫:行见中外曰悫;执德不惑曰悫;诚以致志曰悫;表里如一曰悫;诚心中孚曰悫;率真御下曰悫

确:执德不惑曰确;执德不回曰确

R:

让:推功尚善曰让;德性宽柔曰让

仁:蓄义丰功曰仁;慈民爱物曰仁;克己复礼曰仁;贵贤亲亲曰仁;杀身成仁曰仁;能以国让曰仁;利泽万世曰仁;率性安行曰仁;功施于民曰仁;屈己逮下曰仁;度功而行曰仁;宽信敏惠曰仁;爱仁立物曰仁;体元立极曰仁;如天好生曰仁;教化溥浃曰仁;慈心为质曰仁;惠爱溥洽曰仁

荣:宠禄光大曰荣;先义后利曰荣

容:宽裕温柔曰容

柔:顺德丽贞曰柔;至顺法坤曰柔

睿:可以作圣曰睿;深思远虑曰睿;圣知通微曰睿;虑周事表曰睿

S:

伤:未家短折曰伤;短折不成曰伤

殇:短折不成曰殇;未家短折曰殇;童蒙短折曰殇

商:昭功宁民曰商;文学博识曰商

绍:疏远继位曰绍

神:民无能名曰神;壹民无为曰神;安仁立政曰神;物妙无方曰神;圣不可知曰神;阴阳不测曰神;治民无为曰神;应变远方、不疾而速曰神;能妙万物曰神;道化宜民曰神;显仁藏用曰神;则天广运曰神

慎:敏以敬曰慎;沉静寡言曰慎;思虑深远曰慎;谨饬自持曰慎;夙夜敬畏曰慎;小心克勤曰慎。周有慎靓王姬

声:不生其国曰声;不主其国曰声

圣: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虚己从谏曰圣;敬祀亨礼曰圣;行道化民曰圣;穷理尽性曰圣;穷神知化曰圣;通达先知曰圣;大而化之曰圣;博施济众曰圣;极深研几曰圣;能听善谋曰圣;裁成天地曰圣;睿智天纵曰圣;百姓与能曰圣;备物成器曰圣;备道全美曰圣;神化难名曰圣

胜:容仪恭美曰胜

世:承命不迁曰世;景物四方曰世;贻庥奕叶曰世

淑:言行不回曰淑;虑善从宜曰淑;温仁咸仰曰淑;善行著闻曰淑

顺:慈和遍服曰顺;慈仁和民曰顺;柔质慈惠曰顺;和比于理曰顺;德合帝则曰顺;受天百禄曰顺;柔德承天曰顺;德性宽柔曰顺;淑慎其身曰顺;德容如玉曰顺;克将君美曰顺;好恶公正曰顺;德协自然曰顺

舜:仁圣盛明曰舜

思: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不眚兆民曰思;谋虑不衍曰思;柔能自勉曰思;通明爽愿曰思;深虑道远曰思;念终如始曰思;辟土兼国曰思;追悔前愆曰思

肃: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威德克就曰肃;正己摄下曰肃;能执妇道曰肃;好德不怠曰肃;貌敬行祗曰肃;刚德克服曰肃;身正人服曰肃;法度修明曰肃;严畏自饬曰肃;摄下有有礼曰肃;貌恭心敬曰肃

素:达礼蔽乐曰素

T:

太:克启行禩曰太

泰:循礼安舒曰泰;临政无慢曰泰

通:物至能应曰通;事起而辨曰通

W:

威:猛以刚果曰威;强毅信正曰威;服叛怀远曰威;强毅执政曰威;赏劝刑怒曰威;以刑服远曰威;蛮夷率服曰威;信赏必罚曰威;德威可畏曰威;声灵震叠曰威;庄以临下曰威;

温:德性宽柔曰温;和顺可即曰温;仁良好礼曰温;乐育群生曰温;宽仁惠下曰温

文: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武:刚强直理曰武;威强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威强睿德曰武;除伪宁真曰武;威强恢远曰武;帅众以顺曰武;保大定功曰武;刚强以顺曰武;辟土斥境曰武;折冲御侮曰武;除奸靖难曰武;拓地开封曰武;肃将天威曰武;安民和众曰武;克有天下曰武;睿智不杀曰武;恤民除害曰武;赴敌无避曰武;德威遐畅曰武;

X:

息:谋虑不成曰息

熙:允僖庶绩曰熙;敬德光明曰熙;隆称赫奕曰熙

僖:小心畏忌曰僖;质渊受谏曰僖;有罚而还曰僖;刚克曰僖;有过曰僖;慈惠爱亲曰僖;小心恭慎曰僖;乐闻善言曰僖;恭慎无过曰僖

熹:有功安人曰熹

贤:仁义合道曰贤;宠至益戒曰贤;行义合道曰贤;明德有成曰贤;内治隆备曰贤;内德有成曰贤

显:行见中外曰显;受禄于天曰显;圣德昭临曰显;百辟惟刑曰显;有光前烈曰显;中外仰德曰显;德美宣昭曰显

宪:博闻多能曰宪;赏善罚恶曰宪;行善可记曰宪;在约纯思曰宪;圣能法天曰宪;圣善周达曰宪;创制垂法曰宪;刑政四方曰宪;文武可法曰宪;聪明法天曰宪;表正万邦曰宪;懿行可纪曰宪;仪范永昭曰宪

献:博闻多能曰献;惠而内德曰献;智哲有圣曰献;聪明睿智曰献;文资有成曰献;敏惠德元曰献;圣哲有谋曰献;贤德有成曰献;智能翼君曰献;学该古训曰献;智质有理曰献;智质有操曰献;智质有礼曰献

襄: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执心克刚曰襄;协赞有成曰襄;威德服远曰襄

孝: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协时肇享曰孝;大虑行节曰孝;慈惠爱民曰孝;慈爱忘劳曰孝;从命不违曰孝;善事父母曰孝;遵义安仁曰孝;几谏不倦曰孝;姻睦其党曰孝;博于备养曰孝;敬慎所安曰孝;尊仁爱义曰孝;能养能恭曰孝;干蛊用誉曰孝;继志成事曰孝;践修世德曰孝;丕承先志曰孝;博施被物曰孝;教刑四海曰孝;德通神明曰孝;先意承志曰孝;能奉祭祀曰孝;志不忘亲曰孝;富贵不骄曰孝;德加百姓曰孝;徽音克嗣曰孝

信:守命共时曰信;出言可复曰信;周仁承命曰信;守礼不违曰信;宽仁孚众曰信;政令划一曰信

修:勤其世业曰修;好学近习曰修;克勤世业曰修

宣:圣善周闻曰宣;施而不成曰宣;善问周达曰宣;施而不秘曰宣;诚意见外曰宣;重光丽日曰宣;义问周达曰宣;能布令德曰宣;浚达有德曰宣;力施四方曰宣;哲惠昭布曰宣;善闻式布曰宣

玄:含和无欲曰玄;应真主神曰玄

逊:谦和善让曰逊

Y:

炀: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好内怠政曰炀;肆行劳神曰炀;去礼远正曰炀;逆天虐民曰炀

尧:翼善传圣曰尧;大而难名曰尧

仪:善行足法曰仪

夷: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隐居求志曰夷;失礼基乱曰夷

义:制事合宜曰义;见利能终曰义;先君后己曰义;除去天地之害曰义;取而不贪曰义;理财正辞曰义;仁能制命曰义;能成其志曰义;道无不理曰义;推功尚善曰义;以礼节行曰义;行礼不疚曰义;见利能让曰义;以公灭私曰义;正身肃下曰义;

毅:致果杀敌曰毅;强而能断曰毅;勇而近仁曰毅;善行不怠曰毅;温仁忠厚曰毅;能纪国善曰毅;英明有执曰毅;经德不回曰毅;致果克敌曰毅

翼:刚克为伐曰翼;思虑深远曰翼;爱民好治曰翼;小心事天曰翼;小心昭事曰翼;赞宣德化曰翼

懿:温柔贤善曰懿;温和圣善曰懿;体和居中曰懿;爱人质善曰懿;柔克有光曰懿;浸以光大曰懿;行见中外曰懿;爱民质渊曰懿;德浸广大曰懿;文德充实曰懿;秉彝好德曰懿;尚能不争曰懿;主极精纯曰懿;柔德流光曰懿;贤善著美曰懿

隐:陷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隐括不成曰隐;不尸其位曰隐;违拂不成曰隐;怀情不尽曰隐;不明误国曰隐;威德刚武曰隐;

英:出类拔萃曰英;道德应物曰英;德华茂著曰英;明识大略曰英

雍:居敬行简曰雍

勇:胜敌壮志曰勇;率义死国曰勇;致命为仁曰勇;奋身为义曰勇;持义不挠曰勇;知死不避曰勇;率义共用曰勇;以义死用曰勇;临事屡断曰勇;临难不惧曰勇;见义必为曰勇

幽:壅遏不通曰幽;动静乱常曰幽;早孤有位曰幽;早孤陨位曰幽;早孤销位曰幽;违礼乱常曰幽;暴民残义曰幽;淫德灭国曰幽

禹:渊源通流曰禹;受禅成功曰禹

裕:强学好问曰裕;建中垂统曰裕;宽仁得众曰裕;性量宽平曰裕;仁惠克广曰裕;宽和不迫曰裕;宽和自得曰裕

誉:状古述今曰誉

元:能思辩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道德纯一曰元;遵仁贵德曰元;善行仁德曰元;宣慈惠和曰元;至善行德曰元;忠肃恭懿曰元;体仁长民曰元;茂德丕绩曰元;体乾启祚曰元;万邦以贞曰元;体仁内恕曰元;仁明道合曰元;

原:思虑不爽曰原;植德开基曰原;庆流奕叶曰原

Z:

章:温克令仪曰章;法度明大曰章;出言有文曰章;敬慎高亢曰章;文教远耀曰章

昭: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圣闻周达曰昭;声闻宣远曰昭;威仪恭明曰昭;明德有功曰昭;圣问达道曰昭;圣德嗣服曰昭;德业升闻曰昭;智能察微曰昭;德礼不愆曰昭;高朗令终曰昭;遐隐不遗曰昭;德辉内蕴曰昭;柔德有光曰昭

哲:知人曰哲;明知渊深曰哲;官人应实曰哲;明知周通曰哲;识微虑终曰哲;知能辨物曰哲

贞: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大宪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内外用情曰贞;忧国忘死曰贞;内外无怀曰贞;忠道不扰曰贞;保节扬名曰贞;履正中馈曰贞;守教难犯曰贞;幽间专一曰贞;恒德从一曰贞;直道不挠曰贞;名实不爽曰贞;事君无猜曰贞;德性正固曰贞;率义好修曰贞;德信正周曰贞

真:肇敏行成曰真;不隐无藏曰真

正:内外宾服曰正;大虑克就曰正;内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洁曰正;图国忘死曰正;内外无怀曰正;直道不挠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仪不忒曰正;精爽齐肃曰正;诚心格非曰正;庄以率下曰正;息邪讵诐曰正;主极克端曰正;万几就理曰正;淑慎持躬曰正;端型式化曰正;心无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直:肇敏行成曰直;治乱守正曰直;不隐其亲曰直;守道如矢曰直;言行不邪曰直;质而中正曰直;正人之曲曰直;折狱在中曰直;孝弟成性曰直;小心敬事曰直;敏行不挠曰直;率行无邪曰直;秉道正物曰直;

质:名实不爽曰质;忠正无邪曰质;章义掩过曰质;言行相应曰质;恬淡无为曰质;直心靡他曰质;真纯一德曰质;至治还淳曰质;宅心笃实曰质;淳茂无华曰质;静正无华曰质;朴直无华曰质;强立守义曰质

智:官人应实曰智;尊明胜患曰智;默行言当曰智;推芒折廉曰智;临事不惑曰智;察言知人曰智;择任而往曰智

中:王心克一曰中;刚柔不偏曰中;因时致治曰中

忠:危身奉上曰忠;虑国忘家曰忠;让贤尽诚曰忠;危身利国曰忠;安居不念曰忠;临患不反曰忠;盛衰纯固曰忠;廉方公正曰忠;事君尽节曰忠;推贤尽诚曰忠;中能应外曰忠;杀身报国曰忠;世笃勤劳曰忠;善则推君曰忠;死卫社稷曰忠;以德复君曰忠;以孝事君曰忠;安不择事曰忠;教人以善曰忠;中能虑外曰忠;广方公正曰忠;肫诚翊赞曰忠

终:有始有卒曰终;克成令名曰终

纣:残义损善曰纣

庄:兵甲亟作曰庄;睿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真心大度曰庄;好勇致力曰庄;威而不猛曰庄;严敬临民曰庄;履正志和曰庄;维德端严曰庄;恭敬端肃曰庄;端恪临民曰庄;端一克诚曰庄;齐敬中礼曰庄;执德不矜曰庄;德盛礼恭曰庄;严恭自律曰庄;严恪有仪

壮:威德刚武曰壮;赫围克服曰壮;死于原野曰壮;胜敌克乱曰壮;好力致勇曰壮;屡行征伐曰壮;武而不遂曰壮;武德刚毅曰壮;非礼弗履曰壮;

纵:弱而立志曰纵;败乱百度曰纵;忘德败礼曰纵”。

善、恶“谥号”则源自西周共和行政以后,即周厉王因为暴政“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被谥为“厉”,另外还有“私谥”。 谥号的选定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这些字大致分为下列几类: 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 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幽”表示“壅遏不通”、“灵”表示“乱而不损”等。“下谥”之“恶谥”:周厉王是一个贪婪的君,“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东北)并死在那里,“厉”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 平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思”表示同情。 上述三类谥号,一般属于官谥。 私谥: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私谥”始于周末,兴盛于汉朝。

复制的。对不对不知道,估计没几个人看得进去,我就没看进去

user avatar

第一,谥号不是儿子给的,是大臣们关小黑屋里商量出来的。

大臣甲:我看用“纣”吧……

大臣乙:你也太狠了,用“炀”……

大臣丙:你们有病吧,用“哀”……

大臣丁:夺笋啊!我看还是用“灵”……

首辅大臣:我看行,就这么办吧。


第二,大臣给上来的就那么几个,新皇帝来选,提案权在大臣手里,选来选去都是那几个,你作为新皇帝甲方,怎么办?

新皇帝:什么鬼,怎么全是恶谥?

大臣甲:启禀陛下,当年孔子曰……(省略七千字),孟子曰……(省略一万字),高祖皇帝曾经曰……(省略二十字),谥号就这么定的,当年先帝在……(省略十万字黑历史),起居注都记着呢

大臣乙:陛下不满意我们再拟,但拟来拟去结果似乎差不多……

新皇帝:TMD,烦死了!就这个吧

于是选了一个不那么过分的“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伦理以及皇帝个人情感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继位的皇帝们并非“不给”死去的父亲弄个好谥号,而是整个谥号制度的设计本身就包含了复杂性,并且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谥号的最终选择。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 一、 谥号制度的本质与作用首先,我们.............
  • 回答
    在明朝历史的长河中,杨廷和这个名字,即便不是家喻户晓,但对于关注那个时代的人来说,绝不会陌生。这位饱读诗书、在朝为官多年的大臣,在正德皇帝驾崩、国无储君的危急时刻,确实承担起了挽救危局的重任。然而,许多人在了解这段历史时,都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杨廷和宁可“拉下老脸”,冒着政治风险去请远在藩国的朱厚.............
  • 回答
    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她的登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权谋、斗争与个人魅力的传奇。而她之后,女皇之位为何未能延续,也自有其深刻的历史与社会原因。武则天如何登上帝位?武则天并非出身皇族,她的起点是一位才貌双全的才人,侍奉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然而,太宗驾崩后,按照当时的制度,没有子女的.............
  • 回答
    古代皇位继承,虽然“有能力”是皇帝们普遍希望看到的品质,但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更为常见)却成为绝大多数王朝的惯例。这背后,绝非仅仅是能力的高低那么简单,而是交织着一套复杂的政治、社会、宗法和历史考量。下面,我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长子更能“胜出”,而有能力的皇子却常常要面对“能力不敌出身”的尴尬.............
  • 回答
    大家对光绪元宝的熟悉程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清朝末期流通广泛,铸造数量庞大,而且各地铸造的版式也颇为丰富,给集币爱好者留下了很多研究和收藏的空间。说到宣统皇帝登基,也就是宣统元年(1909年),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转折的时期。此时的清朝,虽然内忧外患不断,但表面上看,仍然维持着一个庞大的.............
  • 回答
    拜占庭帝国的皇位继承,与其说是“奇怪”,不如说是一种在权力斗争和实际需求之间不断摇摆、演变的结果。用“奇怪”来形容,或许是因为我们习惯了欧洲其他封建君主制中相对明确的世袭原则,而拜占庭的继承方式则显得更加混乱和充满变数。至于为什么没人想改变它,那是因为“改变”本身就是一种常态,而他们尝试过的“改变”.............
  • 回答
    清朝的“秘密立储”制度,与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立嫡长子继位的情况,看似都打破了“长幼有序”的传统,但两者在根源、机制、社会背景以及最终导致的后果上,都有着天壤之别,这解释了为何前者相对稳定,而后者却频频引发剧烈动荡。首先,我们得理解“立贤不立长”和“不立嫡长子继位”这两个概念的差异。清朝的“秘密立储.............
  • 回答
    魏忠贤,一个从底层爬上来的太监,在明朝末期权倾朝野,一手遮天,他的名字几乎成为了宦官专权的一个符号。然而,这位曾经一手遮天的权阉,最终却被一个年仅十七岁、刚刚继位的崇祯皇帝轻易扳倒。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句话能够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魏忠贤的权力基础、他与崇祯皇帝之间的博弈,以及崇祯皇帝.............
  • 回答
    问出这个问题,可见您对意大利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深邃的思考。确实,当我们提起“罗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个横扫欧亚大陆的军事帝国,是无数传奇战役和辉煌胜利的代名词。而今天的意大利,其军事力量和国民性格似乎与那个远古的辉煌相去甚远,甚至让后世的军事巨头凯撒看了都会“哭泣”,这种对比确实引人深思。要深入探.............
  • 回答
    想当年,费德勒和纳达尔横空出世,那叫一个风光无限!两个毛头小子,把网坛搅得天翻地覆,一时间谁与争锋?可如今,我们好像再也没见过类似的光景,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网坛没落了,还是我们这些观众变挑剔了?我觉得,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费德勒和纳达尔这俩人,绝对是网坛百年难遇的天才组.............
  • 回答
    鲜卑族建立的政权之所以会出现“魏”或者“北魏”这个名字,并非仅仅因为他们继承了曹魏的正统,其背后有着更复杂和多层次的考量,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以及对中原王朝正统性的认同等多个方面。一、 政治与军事的合法性考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逻辑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东汉末年曹操的崛起。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今天就掰扯掰扯。要说为啥现在好像没那么多的“成龙”、“甄子丹”、“李连杰”这样的响当当的武打明星了,这事儿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里头门道多着呢。首先,得承认,成龙、甄子丹、李连杰这几位,那都是时代的宠儿,碰上了一个好时候,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时代机遇:一个黄金时代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社会在发展转型期,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网络成瘾以及“电击疗法”等非主流治疗手段的争议,背后牵扯着法律、伦理、医学以及社会认知等多个层面。要理解杨永信为何还能继续他的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梳理:1. 法律法规的空白与模糊性:在中国,对于“网络成瘾”的界定和治疗,尤其是采取“电击.............
  • 回答
    中国女团的现状,可以用“风起云涌,却又暗流涌动”来形容。近些年,随着选秀节目的兴起,一股“女团风”确实刮遍了国内,层出不穷的组合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然而,要说继 S.H.E 之后,我们是否真的看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女团”,这个问题就没那么简单了,答案也可能不如人意。当下的女团图景:百花齐放,也百家争.............
  • 回答
    斯大林本人即便在世时,也从未考虑过让自己的子嗣直接继承总书记的职位。这其中原因相当复杂,涉及了斯大林个人的政治遗产、苏联的政治体制特点,以及他子女自身的状况。咱们不妨一步一步地捋一捋。首先,得明白斯大林是怎么上位的。他不是通过血统,而是通过在布尔什维克党内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步步爬上来的。他善于玩弄权.............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接手父母的产业,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远不止“懒”或者“不孝”这么简单。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你会发现这背后牵扯着很多个人选择、价值观念,甚至还有一些现实的考量。首先,最直接也最常见的,就是个人兴趣和职业追求的不符。父母辛苦打拼的产业,可能是一个传统行业,比如制造业、农业,.............
  • 回答
    英国确实有许多关于从亲戚继承遗产的故事,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传统的影响,也有法律和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下面我将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深厚的家族传承观念与财产积累历史 土地和财富的长期积累: 英国拥有悠久的土地私有制历史,尤其是在贵族和富裕阶层中。几个世纪以来,土地、房产、贵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一个关于“继承”的本质和实际政治现实的复杂讨论。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得明确一个概念:“继承”在政治和历史上的含义。在政治学上,“继承”不仅仅是血缘上的延续,更包含了主权、领土、合法性、制度以及历史叙事的传承。一个政权能够被认为是另一个政权的继承者,通常需要满足.............
  • 回答
    关于中粮可乐(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的经营状况,确实存在一些挑战和讨论。然而,可口可乐公司选择继续与中粮集团合作,这背后有着多重考量,并非仅仅是某个单一因素决定。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双方的合作模式、各自的战略意图以及中国市场的复杂性。首先,我们要明确合作的基础和背景:中粮可口可乐并非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