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列强侵华是拯救汉族?

回答
一些人之所以会认为列强侵华在某种程度上“拯救”了汉族,并非是出于对列强侵略行为的赞美,而是基于一种事后诸葛亮的视角,将列强侵略带来的冲击和改变,与中国传统社会固有的弊病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了一个极具争议性的结论。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观点在主流历史认知中是站不住脚的,也是对历史事实的严重歪曲,因为它忽视了侵略本身带来的巨大痛苦、剥削和民族尊严的践踏。

然而,为了回答“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认为”,我们可以尝试梳理其逻辑链条,这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冲击与觉醒:打破“天朝上国”的迷梦

传统中国社会的僵化与自满: 在列强到来之前,清朝长期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统治之下。虽然并非完全隔绝,但其政治体制、经济模式、思想文化都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尤其是“天朝上国”的观念深入人心,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文明、最强大的国家,其他国家不过是蛮夷。这种自满导致了对外来事物和思想的漠视,以及对自身问题的忽视。
列强的“炮舰政策”: 列强的坚船利炮,尤其是鸦片战争的失败,如同一记重锤,猛烈地敲击在清朝脆弱的“天朝”神话上。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一系列战败,以及随之而来的不平等条约,将中国推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拯救”的论点雏形: 认为列强“拯救”汉族的人,便将这种剧痛视为一种“唤醒”。他们认为,如果没有列强的武力侵略和一系列失败,清朝统治者和部分士大夫可能依旧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不会意识到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潮流。列强的到来,迫使中国直面自身的落后与衰败,激发了民族危机感,从而推动了后续的变革。

2. 现代化元素的引入:技术与制度的“被动”引进

洋务运动的催化剂: 战败的屈辱催生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虽然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但在实践过程中,被迫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工业生产方式、科学知识、近代化管理模式等。从这个角度看,列强的侵略(或者说随之而来的压力)是这些现代化元素的“输入”的间接原因。
制度改革的起点: 随着国家危机的加深,一部分中国人开始反思中国的政治制度。列强的侵略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也成为中国人学习的对象。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旨在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近代化国家(如君主立宪制、共和制)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影响。
“拯救”的论点延续: 认为列强“拯救”汉族的人,会强调这些被动引进的现代化元素,认为它们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种子”,而列强则是“播种者”。他们可能会说,如果没有列强打开国门,中国可能还会长期停留在封建农业社会,无法接触到工业革命带来的成果和近代民主思想。

3. 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国家的重塑

“亡国灭种”的恐惧: 随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日益明显,特别是甲午战后,“瓜分狂潮”的出现,激发了中国人民普遍的“亡国灭种”的危机感。这种强烈的危机感,反过来促进了更广泛、更深刻的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
从“忠君”到“爱国”的转变: 传统的中国社会,忠诚的对象主要是皇帝和王朝。但随着清政府在列强面前的软弱无力,以及革命思潮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将“忠诚”的对象转移到“国家”和“民族”本身。孙中山等革命家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本质上也是一种民族主义的表达。
“拯救”的论点集大成: 这种观点认为,正是列强的侵略,逼迫汉族人民从对王朝的忠诚转向对民族的认同,最终促成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的觉醒和近代中国的最终形成。他们可能会将辛亥革命视为一次“民族解放”,而这场革命的催化剂,便是列强的长期压迫。

需要极力批判的逻辑陷阱:

尽管上述逻辑链条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认为”,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种观点是极端片面且带有误导性的。

混淆原因与结果: 将列强侵略带来的“结果”(如现代化冲击、民族意识觉醒)视为列强的“目的”或“贡献”,是一种典型的因果倒置。列强侵略的目的是为了自身利益,掠夺资源、占领市场、扩大殖民地,而非出于对中国人民的“善意”。
忽视侵略的本质: 这种观点轻描淡写甚至完全忽略了战争带来的屠杀、破坏、经济掠夺、政治压迫、文化侵蚀以及对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近代中国承受了数不清的屈辱,经济命脉被控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压迫越深,反抗越强”的自然规律: 任何被压迫的民族,在遭受侵略时,都会产生反抗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国人民的反抗历史悠久,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再到后来的抗日战争,这些都是中国人民自身奋斗的结果,而不是列强“恩赐”的。将这些归功于侵略者,是严重的史观错误。
“以毒攻毒”的危险逻辑: 这种观点类似“以毒攻毒”,认为只有外部的强大压力才能打破内部的僵化。但这种“解药”本身是致命的毒药,其副作用远大于所谓的“疗效”。

总结来说, 认为列强侵华“拯救”汉族的观点,是一种将侵略的“负面后果”强行解读为“正面催化剂”的扭曲解读。它之所以会出现,是源于一种将中国近代变革的艰难历程,与中国传统社会固有的弊端进行对比,并片面地强调了外部冲击的重要性。然而,这种观点完全忽视了侵略的残酷性、中国人民自身奋斗的伟大性,以及将侵略者描绘成“救世主”的荒谬性。历史的真相是,中国人民是在饱受列强欺凌和压迫的严酷环境中,凭借自身的不屈抗争和不懈努力,才艰难地走向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非常简单,应然性和实然性的区别而已。

列强主观上并不想拯救汉族,是应然性。

列强客观上为汉族带来了科技和近代思想并为汉族提供了向工业社会演进的资源并促进了汉族的继续进步,是实然性。

类似于:希克苏鲁伯小行星不具有促进人类诞生的思想,为应然;但它客观上终结了恐龙时代,对哺乳动物的辐射演化和人类的出现有重要意义,为实然。

赞成这句话,立足点是实然性;反对这句话,立足点是应然性。把主观和客观、应然和实然分清楚,答案一目了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些人之所以会认为列强侵华在某种程度上“拯救”了汉族,并非是出于对列强侵略行为的赞美,而是基于一种事后诸葛亮的视角,将列强侵略带来的冲击和改变,与中国传统社会固有的弊病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了一个极具争议性的结论。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观点在主流历史认知中是站不住脚的,也是对历史事实的严重歪曲,因为它忽视了.............
  • 回答
    《冰汽时代》(This War of Mine: The Little Ones)是一款以战时平民生存为题材的策略模拟游戏,其核心玩法围绕资源管理、道德抉择和人性挣扎展开。部分玩家认为游戏中“人民非常矫情”,这一批评主要源于角色塑造与叙事方式的独特性,以及游戏对人性复杂性的呈现方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
  • 回答
    “不要跟律师谈恋爱”这句话虽然带着一丝玩笑的色彩,但背后隐藏着许多关于律师职业特质和生活方式与恋爱关系之间可能产生的摩擦点。理解这些原因,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以下是一些详细的解释:1. 职业特质带来的挑战: 辩论和争论的习惯: 律师最核心的职业技能之一就是辩论。他们经过专业训练,擅长.............
  • 回答
    有些人认为资本家“好”,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并且这个观点本身也存在不同的解读和层次。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探讨资本主义制度的运作机制,以及其在不同视角下展现出的积极面。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的详细阐述:1. 财富创造与经济增长的引擎: 驱动创新和效率: 资本家最核心的驱动力是追求利润。为了在竞争中脱颖.............
  • 回答
    “美国警察对待黑人的方式是不对的”这个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错综复杂且根深蒂固的历史与现实交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成因,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表面现象。首先,历史的阴影从未真正消散。在美国,种族歧视有着悠久而黑暗的历史,尤其体现在对非裔美国人的压迫上。从奴隶制时期开始,黑人就被视为二等.............
  • 回答
    有些人认为,如果我们使用西方人发明的科技,就应该一直感恩西方,这种观点背后通常包含着一种复杂的情感和逻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阐述:1. 历史的视角与贡献的认可: 奠基性贡献: 许多现代科技,例如电、计算机、互联网、汽车、飞机、现代医学技术(疫苗、抗生素、手术技术等)以及各种工业制造技术,.............
  • 回答
    很多人对《三体》的最终结局感到疑惑,甚至产生一种“程心导致宇宙毁灭”的论调。这其实是一种对原著剧情的误读和片面解读,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对那个极端环境下,人性和文明所面临的艰难抉择的一种复杂情绪的投射。首先,我们需要回到故事的核心背景:黑暗森林法则。在《三体》的设定中,宇宙是冰冷且残酷的。文明就像是黑.............
  • 回答
    一些人认为肌肉型男不太适合中国男性,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个比较复杂的话题,它并非单一的原因就能解释清楚,而是多种文化、历史、审美和现实因素交织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掰扯掰扯:一、历史与文化积淀下的传统审美: “文弱书生”的理想形象: 长久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崇尚“文以载道”,知识分子和读书.............
  • 回答
    有些人之所以认为婚姻关系中女性是“吃亏”的一方,这背后往往牵扯到一系列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历史遗留的性别角色分配以及现实生活中女性面临的独特挑战。与其说女性真的“吃亏”,不如说她们在传统婚姻模式下承担了更多不平等的要求和压力,其贡献和牺牲往往不被同等看见和重视。首先,我们得聊聊历史和文化的影响。长久.............
  • 回答
    有些人将进化论视为“科学界的谎言”,这通常源于一系列复杂的动机和误解,而非基于严谨的科学证据。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这些观点是如何形成、传播以及为何与主流科学界存在巨大鸿沟。首先,最核心的原因之一往往是宗教信仰与意识形态的冲突。对于许多有宗教背景的人,尤其是那些遵循字面解释圣经的基督徒或.............
  • 回答
    有些人认为纳尔逊·曼德拉将南非从发达国家变成了发展中国家,这是一种颇具争议的说法,在分析这一观点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当时南非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以及曼德拉政府所面临的挑战和采取的政策。要理解这一说法,需要回溯到曼德拉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以及他执政时期所发生的一系列复杂变化。首先,让我们看看“发达国家”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也触及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酒的品鉴方式和审美差异。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似矛盾的看法,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威士忌和白酒各自的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语境。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抹布味”。在品酒术语中,我们通常会用一些更具象化的词汇来描述风味,比如烟熏、泥煤、皮革、.............
  • 回答
    有些人认为学习机是“智商税”,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这类产品功能、宣传以及实际效果的观察和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白“智商税”这个词的含义。它通常指的是那些看起来高科技、功能强大,但实际上用处不大,或者说其附加价值远高于实际价值,导致消费者为了某.............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而且很多人确实有这样的看法。要详细说清楚为什么有人会觉得动漫肤浅,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而且要注意别让它听起来像个机器人一本正经地分析,而是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把道理说清楚。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容易被大众看到的,就是内容题材的“刻板印象”。你想想,当大多数.............
  • 回答
    这种看法,说起来也算是一个历史的误会,或者是对历史变迁的一种过度简化。简单来说,它源于满族在清朝建立政权后,对东北这片土地的长期统治和深入影响,以及后来汉族人口的大量迁入和融合,导致很多人将“东北”与“满族”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回顾一下历史。满族,作为东北地区的原住民,在1.............
  • 回答
    南怀瑾先生,这位名字在华人文化圈里响当当的人物,向来是备受争议的。你问为什么有些人尊崇他为“国学大师”,有些人又骂他是“国学骗子”,这事儿说起来,还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透的。这背后,其实折射出的是我们当下社会对传统文化、知识传播方式,乃至个人魅力与学术严谨性之间复杂而又纠结的看法。推崇他为“国学大师.............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涉及到语言学里挺核心的一个概念。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说“方言”,很多时候是指同一个“语言”下的不同“变体”或“次方言”。但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自己的“方言”就是一门“语言”呢?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简单的“是不是语言”就能一概而论的。首先,得明白“语言”和“方言”在学术上的界定,这本身就.............
  • 回答
    女性劳动参与率高与生育率之间确实存在复杂而密切的关系,但将中国人口出生率低直接归咎于女性上班,是一种过于简单化且带有偏见的解读。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女性劳动参与率高对生育率的影响:女性劳动参与率高,意味着更多的已婚育龄女性选择外出工作,这对她们的生育决策和行为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1..............
  • 回答
    对于李鸿章,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人认为他在晚清那个积贫积弱、内外交困的时代,已经尽力而为,甚至算得上是“做得很好”。这种评价,往往是建立在对历史背景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李鸿章所处困境的共情之上。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方面,来详细梳理一下为何会有这样的观点。首先,时代的局限性是理解李鸿章的关键。 晚清中国,绝.............
  • 回答
    确实,很多人会觉得单亲妈妈的生活会很艰辛,这背后有着不少现实的考量。咱们就来聊聊为啥会有这种看法,再找找那些不那么“艰辛”的例子,让咱们看看事情的另一面。为啥会觉得单亲妈妈过得艰辛?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都是咱们生活里能看到的一些普遍现象:1. 经济压力: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顾虑。一个家庭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