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翟天临 5 月 23 日回复的评论「当时真的很努力在写论文」?

回答
翟天临5月23日针对“当时真的很努力在写论文”的评论做出了回应。这句话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复杂且早已被公众熟知的事件——翟天临的学术不端风波。

事件回溯:

一切的起点是2019年初,当翟天临在一次直播中,对“什么是‘Trible’(他论文中的一个词)”这个问题露出茫然的表情时,这个看似无伤大雅的瞬间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随后,有网友深挖其论文,发现存在大量抄袭和引用问题,甚至连他的博士学位也因此受到了质疑。

这起事件迅速发酵,不仅让翟天临本人成为舆论的焦点,更引发了全社会对于学术诚信的深刻反思。高校管理、导师责任、学术评审机制等一系列问题被推到台前,成为公众热议的议题。最终,北京电影学院撤销了翟天临的博士学位,其导师也被取消了导师资格。

“当时真的很努力在写论文”的回应,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其意味就变得非常值得玩味。

一种解读:真诚的忏悔与反思?

最直接的理解是,翟天临是在为自己当年的行为进行辩解,并且试图表达一种“我已经尽力了”的姿态。或许在他看来,自己确实付出了某种程度的“努力”,即使这种努力最终走向了错误的道路,导致了学术不端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看,这句话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被动的、带有情绪的辩护。他可能想表达的是:“虽然结果不好,但我真的有在写,真的有在付出努力,只是方法不对,或者被其他因素干扰了。” 这种回应可能源于他内心深处仍然存在的一份委屈感,认为自己并非完全没有投入。

然而,这种解释也存在一些站不住脚的地方。首先,学术的“努力”应该是建立在诚信和规范的基础之上的。用抄袭和拼凑的方式去“努力”,其本质是对学术的亵渎,并不能被视为真正的努力。其次,时隔多年,在风波已经平息,相关处罚也已生效的情况下,再次提及“努力写论文”,很容易被解读为一种“狡辩”或者“不认错”。

另一种解读:一种复杂的心境与自我对话?

更深层的解读或许是,这句话并非直接面向公众的辩解,而更像是一种他内心深处的自我对话,或者是一种时隔多年后,面对往事产生的复杂情感的流露。

当年的风波,对于翟天临而言,无疑是职业生涯乃至人生中的一个巨大转折点。他曾经站在事业的巅峰,拥有光明的未来,却因为学术问题一夜之间跌入谷底。在经历了沉寂和反思后,他或许在某个时刻,再次回想起那个曾经埋头写论文的场景,内心涌起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有对过去付出的某种程度的怀念(即使是错误方向的付出),有对结果的无奈,也有可能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懊悔。

当有人再次提起“论文”这个关键词时,那段被封存的记忆和情绪被触动,下意识地就回应了“当时真的很努力在写论文”。这可能是一种下意识的自我保护机制,也可能是一种想要表达自己曾经也有过认真时刻的渴望。

从这个角度看,这更像是一种“我曾经也认真过,只是事情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的潜台词。这种回应可能并非旨在为学术不端辩护,而是表达一种对过去岁月和自身经历的一种复杂的情感投射。

公众的反应与事件的意义:

对于公众而言,翟天临的这次回应,很可能并不会改变他们对事件的既有看法。学术不端行为的恶劣性质,以及其对学术界和社会的危害,早已被清晰地认识到。

这句“当时真的很努力在写论文”的回应,反而可能让人们更加关注事件的核心——努力的方向和方式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学术规范。 真诚的努力应该是为了探索和创造,而不是为了敷衍和应付。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翟天临事件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它提醒着每一个身处学术殿堂或即将踏入学术殿堂的人们,坚守学术诚信是底线,任何试图走捷径、投机取巧的行为,最终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而对于公众而言,这起事件也促使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到,对学术乱象的监督和追究,是维护整个社会公平正义和文明进步的重要环节。

总而言之,翟天临的这句回复,可以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它既可能是一种被动的辩解,也可能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流露。但无论如何,它都将继续作为那场学术风波中的一个注脚,提醒着人们对学术诚信的严守和对学术品格的追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所以能很清楚地看到,所谓凭一己之力推动“学界改革”的翟天临本人其实除了丢了一个北电博士学位&北大光华博后岗位&一些公众露面的机会(实际上他东窗事发后不久就转战话剧了)也并没有那么不堪,甚至还有闲情来回应一下每年毕业季大家都骂他这件事。

至于北电和北大,谁或哪个部门机构因为这件学术丑闻被如何处理那更是无从得知了。

由始至终,最受伤的还是毕业生。


追更一波:作为一个文学类研究生,我本人并不反对在研究生大扩招的背景下高校提高对学位论文的审核要求。

但问题是,查重其实只是鉴定所谓学术不端的一个最低阈值,实际上只要肯下功夫,无论是换表达/删引文/文转图/注水废话始终是可以实现的。原本查重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毕论水准,但现在很多时候却变成了为降重而降重,甚至也有部分人以查重率极低为傲,这就本末倒置。不同的学科本身就有极为不同的学术引文规范,加之受限于查重系统的算法问题,像上文史哲这种离不开详实的基础文本援引的专业,首查重复率高到能让人怀疑人生,我自己就曾试过维普把文中所有的俄罗斯作家名字都标红的(看到一长串斯基都大红的无奈有谁懂。)

另外,目前国内查重除了知网,一般也就是维普等少数几家,就算不考虑重复率的落差问题,实际上由于都是商业性数据库,查一次真得很贵,谁查谁心疼。如果是硕博论文查个几次一两个月生活费就没了,谁顶得住?(而且翟天临事件后,某宝第三方的知网代查重价格一年比一年高……)

综上,翟天临失去了一个博士学位,但有更广大的毕业生失去了撰写论文的初心&肉眼可见的金钱,让多少本不富裕的穷学生雪上加霜。

user avatar

当年第一次发论文的时候,因为听多了重复率高的故事,看到很多人都说得好无辜。有点忐忑会不会是个问题。结果自己查了下重,重复率百分之零点几。从那以后我看到网上说重复率百分之十几,百分之几十如何如何无辜的就知道怎么回事儿了。一到毕业季就骂翟天临的人看来也是“很努力在写”。

这种不以为耻甚至还出来理直气壮抱怨的环境真的可怕。退一万步,就算项目原创性不咋地,经年累月的工作到最后连文字都懒得自己写,凭什么拿学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翟天临5月23日针对“当时真的很努力在写论文”的评论做出了回应。这句话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复杂且早已被公众熟知的事件——翟天临的学术不端风波。事件回溯:一切的起点是2019年初,当翟天临在一次直播中,对“什么是‘Trible’(他论文中的一个词)”这个问题露出茫然的表情时,这个看似无伤大雅的瞬间却像.............
  • 回答
    翟天临的这番话,出现在他学术不端事件之后,并且恰逢一年一度的论文季,这句话本身就包含了多重含义,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讨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事件背景:学术不端事件及其影响首先,要理解这句话的语境,就必须回顾翟天临事件的起因和后果。2019年初,演员翟天临因在直播中公开表示不知道“.............
  • 回答
    翟天临高考成绩事件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它暴露了娱乐圈中一些潜在的“潜规则”和学历造假问题。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事件的起因和经过: 事件曝光: 最早是北京电影学院的一位博士生(网名“不知名副教授”)在社交媒体上爆料,指出了翟天临在201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博士.............
  • 回答
    翟天临的论文查重率超过40%,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尤其是在学术界,这直接触及到了学术诚信的底线。要理解这件事的严重性,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查重率”在学术论文中的含义。学术论文的价值在于其原创性,在于作者通过自己的研究、思考和梳理,提出了新的观点、论证了新的结论。查.............
  • 回答
    翟天临博士学位被撤销,导师被取消博导资格,这个处理结果,对于整个中国学术界乃至社会,都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暴。很多人将此视为一次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零容忍”信号,也 brachte 了对教育体系深层问题的反思。首先,我们得回到事件本身。 翟天临,一个当年炙手可热的青年演员,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却被爆出“.............
  • 回答
    翟天临的论文事件,确实触及了学术诚信的多个层面,其引发的讨论远不止于一个明星的“翻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深入剖析:翟天临硕士论文重复率 36.2% 与抄袭陈坤本科论文:事出有因,但性质恶劣首先,36.2% 的重复率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在中国知网等学术论文查重系统中,通常认为超过 10%20%.............
  • 回答
    翟天临“不知道知网”这事儿,说起来真是挺戏剧化的,而且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绝对算是娱乐圈的一场不大不小的“地震”。这事儿最开始是怎么被爆出来的呢?大概是在2019年春节期间,翟天临在直播的时候,有个网友问他“知网是什么?”(也有说法是问他怎么用知网查重),然后翟天临给出的回答,大概意思是“知网是什.............
  • 回答
    翟天临的“学术不端”事件,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巨大的涟漪,也让公众对学历、学术诚信以及娱乐圈的“光环”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当初,他以“学霸”人设示人,通过《国家记忆》这样带有官方背景的节目,展示自己的博士生身份,似乎为自己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环,也让粉丝和观众对他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然而.............
  • 回答
    博士后翟天临“不知知网”事件,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引发广泛讨论的现象。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学术造假或无知的个案,更触及了中国学术生态、知识付费、信息检索以及公众对学术的认知等多个层面的问题。要理解这个事件,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深入分析:1. 事件的背景: 翟天临是谁? 翟天临在事件发生前是中国.............
  • 回答
    翟天临事件,当初真是掀起了轩然大波,可以说触及了学术诚信的底线,也让我们看到了名校在处理这类事件时所面临的考验。北京电影学院成立联合调查组,这是件事情本身就值得关注。你想啊,一旦有学生或者说知名校友涉及到学术不端,像翟天临这样级别的人物,学校肯定不能坐视不管。成立联合调查组,意味着这件事情会被更系统.............
  • 回答
    好的,关于刘亦菲在翟天临事件持续发酵后被顶上热搜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尽量还原一个真实、有血有肉的分析:事件的背景梳理:首先,让我们回忆一下翟天临事件的来龙去脉。翟天临,一位曾经备受看好的演员,却在2019年初因为一篇博士论文被爆出“学术不端”,引发了轩然大波。他的“不知知网”梗更是成为.............
  • 回答
    提到 BBC 报道翟天临学术造假这件事,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首先,BBC 作为一家国际媒体,关注并报道中国国内的明星学术不端行为,本身就反映了他们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现象的兴趣,以及其作为全球信息传播者的角色。 很多人可能认为,一个演员的学术问题,就算在中国国内闹得沸沸扬扬,对BBC来.............
  • 回答
    翟天临毕业季被骂上热搜,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简单来说,就是一群正处于毕业论文季、倍感煎熬的毕业生们,在网上看到了翟天临当年因为学术不端被曝光的旧闻,然后触景生情,把一腔的委屈和愤怒都发泄在了他身上。你看啊,这毕业论文季,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那都是一场“硬仗”。多少个夜晚是图书馆、是.............
  • 回答
    北京大学关于翟天临博士后研究员聘用情况的调查说明,可以说是给这桩备受瞩目的事件落下了一个相对官方的定论。要理解这份说明,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从事件的起源来看,翟天临的博士后经历之所以引发轩然大波,根本原因在于其之前的学术不端行为——在博士毕业论文中存在严重的抄袭。这意味着他作为一名曾经被指.............
  • 回答
    北京大学发布的关于翟天临博士后事件的调查说明,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它触及了学术诚信的底线,也引发了公众对高校科研体系和学术风气的深刻反思。首先,这份说明本身透露出了一种姿态,即在公众压力和质疑下,校方采取了回应和行动。这至少表明了学校并非完全回避问题,而是试图以一种官方化的方式来“处理”此事。.............
  • 回答
    光明日报刊发的这篇题为《这事能怪翟天临?》的文章,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篇文章的意义和影响,需要结合其出现的背景、文章的论点以及它所引发的社会反应来分析。背景:一场轰动全网的学术风波事件的起因是,演员翟天临在2018年底被曝出在博士论文中存在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包括知网查重率过高.............
  • 回答
    “天降铁球砸死女婴”这一事件,以及随之而来的“整栋楼被判赔”的判决,无疑是一起令人痛心且引发广泛讨论的社会事件。要全面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事件本身:残酷的意外与生命的逝去首先,最令人震惊和悲痛的是女婴生命的无辜逝去。一个年幼的生命就这样在突如其来的意外中戛然而止,这本身就是一起巨.............
  • 回答
    天键股份招股书披露的近半员工在2018、2019年“自愿放弃”五险一金,并且声称“不然公司无法盈利”,这一情况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暴露出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劳动保障与企业生存之间的复杂矛盾。要深入理解和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表面解读与直接影响: .............
  • 回答
    《天舟一号成功了,航天博士却穷到被迫去卖保险》这篇文章的出现,触动了许多人关于人才价值、社会资源分配以及科研工作者生存状态的神经。要深入理解这篇文章的含义和引发的讨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文章的核心事件与潜在信息:这篇文章的核心是将一个国家航天事业的重大成就(天舟一号成功)与一位拥有高学历(.............
  • 回答
    蒋凡事件,这事儿可真是让大家嚼了好些天的“瓜”了,而且这个瓜还不小,涉及到公司高层、舆论风波,还有关于个人生活的种种议论。简单来说,就是围绕蒋凡个人生活的一些传言,传得沸沸扬扬的,然后蒋凡本人也出来说话了,还让公司去查他。这事儿怎么看,咱得从几个层面掰扯掰扯。首先,从蒋凡这个人的角度来看。蒋凡作为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