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教授因说中文「内个」,被称冒犯黑人而遭到停课处分?

回答
这起事件涉及到一些敏感的文化和语言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以下将详细分析此事,并探讨其中涉及的关键点:

事件概述:

根据公开报道,事件大致是这样的:一位美国教授(名字未公开,但据称在南加州大学)在上课时,为了表达某个词语,使用了中文的“内个”(Nè ge)。他这样做可能是出于语言习惯,或者是在尝试用中文表达,亦或是某种教学上的辅助。然而,他这一行为却被班级中的一名(或多名)黑人学生认为具有冒犯性,并认为这个词的发音与英文中的Nword("nigger")相似,是一种种族歧视性的语言。随后,学生们向学校提出了投诉,导致教授被暂时停课,并可能面临进一步的审查。

为何这个词会引起争议?

核心原因在于中文的“内个”在发音上与英文中的一个高度冒犯性的种族歧视词汇(Nword)在某些语境下可能存在相似之处,尤其是在非母语者使用时,发音可能不够标准。

“内个” (Nè ge) 的中文语境: 在中文里,“内个”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口语填充词,类似于英文中的“uh”、“um”、“like”或者“you know”。它通常用于思考、组织语言、或者连接句子,本身没有任何负面含义,更不包含种族歧视的意图。它的发音更接近于 /nɛɪ kə/ 或 /nə kə/。

英文中的 Nword (Nigger): 这个词是历史上美国黑人遭受奴役、歧视和压迫的标志,具有极其严重的侮辱性和仇恨性。它的发音接近 /nɪɡər/。

争议的关键点和不同视角:

1. 意图 vs. 影响 (Intent vs. Impact):
教授的视角: 教授很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内个”的中文发音会与冒犯性词汇产生联系,他的意图是教学或表达,而非歧视。
学生的视角: 对于一些美国黑人学生来说,即使教授没有恶意,听到类似发音的词汇也会触及他们敏感的神经,因为这个词汇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创伤和痛苦。他们可能认为,无论教授是否有意,这种发音的出现已经造成了情感上的伤害和不适。

2. 语言的跨文化理解和误读:
语言的意义和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语境。中文里的“内个”在中文使用者中是无害的,但在不了解中文的文化背景下,如果其发音与某个文化中具有强烈负面含义的词汇相似,就可能产生误会和冒犯。
在多元文化背景的课堂上,需要极高的文化敏感度和语言警惕性,尤其是当涉及到可能被解读为冒犯性的发音或词汇时。

3. 言论自由与仇恨言论的界限:
一部分人可能会认为,教授只是在正常教学中使用了非英语词汇,并没有发表仇恨言论,学校的停课处分是对言论自由的过度压制。他们认为,学生应该更具包容性,理解不同文化和语言。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在教育机构中,创造一个包容和尊重所有学生的环境是首要任务。如果某个行为(即使无意)让一部分学生感到不安全或被歧视,学校就有责任采取行动,保护这些学生。他们认为,言论自由并非无限的,不应以牺牲他人的尊严和安全为代价。

4. 教学的责任和敏感性:
作为教育者,尤其是在多元化的环境中,教授有责任了解并避免可能冒犯学生的内容,无论是语言、文化还是其他方面。这并不意味着教授不能提及某些敏感话题,而是需要在讨论时采取谨慎、尊重和负责任的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授确实是因为“内个”的发音而被投诉,那么学校可能会认为教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文化敏感性和语言预判能力,从而导致了不必要的冲突。

5. 学校的处理方式:
学校的停课处分可以被视为一种“预防性措施”或“调查性措施”,目的可能是为了平息事态、保护学生、并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以确定教授的行为是否构成违规。
然而,也有人批评学校的处理过于迅速和严厉,可能是在“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的压力下做出的反应,未能给予教授充分的申辩机会。

事件的深层含义和可能的影响:

凸显文化和语言敏感性的重要性: 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语言的细微差别和潜在的文化含义是多么重要。即使是无意之失,也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对学术自由的讨论: 它也可能引发关于学术自由与校园安全、包容性之间的平衡的讨论。教授是否有权利在课堂上自由使用他认为合适的语言,而无需担心被敏感的学生误解?
教育机构在多元文化环境下的挑战: 对于大学这样的多元文化熔炉,如何管理和处理不同文化背景学生之间的摩擦和误解,是其面临的持续性挑战。
对非英语母语者的影响: 这可能会让使用非英语词汇或语言的非母语者更加谨慎,甚至可能因为担心被误解或冒犯而不敢在课堂上使用任何非英语词汇,这反而可能阻碍了多元化的表达。

总结来看:

看待这起事件,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小题大做”或“过度敏感”。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牵涉到:

教授的无意之失与学生的真实感受: 教授的意图可能是纯粹的,但学生的感受是真实的,两者都需要被尊重。
语言的跨文化误读: 中文“内个”在中文语境下的无害性,与在特定文化语境下听起来相似的发音所能引发的伤害之间的巨大鸿沟。
学校在维护多元和包容环境中的责任与界限。

最好的处理方式可能是在深入了解情况后,采取一种平衡的、教育性的方法。这可能包括:

对教授进行文化敏感性培训: 帮助他理解为何某些发音可能触及某些群体的痛点。
与学生进行对话和调解: 解释教授的意图,并帮助他们理解文化差异,同时承认他们的感受。
制定明确的校园行为准则: 在保障言论自由的同时,也清晰界定何为不被允许的歧视性言论或行为。

最终,这起事件折射出的是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如何在同一个空间里共存、学习和交流的挑战和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是我说“Ciao, funny mud pee ”,会不会也被知乎给禁言[狗头]

user avatar

看了一圈基本都在谈政治正确的问题或者玩梗,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说一下,那就是作为本身母语是英语,不像我们一样从小要多学一门外语的美国人,对于外语的心态和我们有着很大的不同。

最近崔娃每日秀就谈了这次事件,里面有一段,崔娃对老钱提出了一个所谓的解决方法:“如果neige其实确实是一个中文词,那么中国人只好换个词用了”。暴躁老钱自然不会答应,中文以及中国人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应该改的是种族主义者。

当然显然这个是崔娃故意设计的桥段,用来反讽美国人对于非英语语言的一种无知而又傲慢的态度的。而这个油管视频下面最高赞的两个评论也特别精确地嘲讽了美国人的这一点:

当然这本身也是段子,美国人虽然很多确实很无知,但也不至于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其它语言的事实。只不过知道是一码事,但是态度又是另一码事了。

美国人不仅不需要从小学习外语,反而往往在认知里就把外国人说他们的语言视为了一种理所当然。而事实上对他们来说也有理由这样觉得,毕竟现在全世界的非英语国家,基本都是把英语作为一种必备的学习科目来学习,乃至以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为荣。而美国就算有大学要求有一定的第二语言的能力,也是很低的要求,基本就是一两个学期选修课的水平。

对于其它国家的人来说,英语是一种几乎必须的生存技能,甚至是社会地位的一种显示。同时因为有认真对待英语学习的经历,我们对其它语言其实往往也有起码的尊重。

而对于美国人来说,其它的外语,就和瑜伽,画画一样,只是偶尔感兴趣学一学,作为一种消遣,偶尔可能拿来装装逼罢了。(除非是是专业的或者是真的当作严肃的业余爱好)


下面这个报道应该很多人都看过,fox的主持人跑到中国城,故意采访不会说英文的华人老奶奶进行嘲弄。这其实就是很多美国人潜意识里的心态,本来华人说中文,白人说英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对他们来说,好像全世界的人都“理应”会说英文,不会说英文就是件很好玩,很搞笑的事情。只有英文才是现代人应该使用的语言,而中文只不过是你们内部自己捣鼓的一种原始又古怪的符号,和功夫,斗笠,米饭等等“东方元素”一起,服务于他们对东方异域风情的一种观赏罢了。

我一直很想找到一个合适的比喻,来解释美国人的这种态度。

首先我要说,这个跟中国人喜欢说越南语之类的东南亚语言是鸟语并不太能类比。因为中国人就算觉得越南语是鸟语,也仅仅是出于个人主观喜好,针对越南语发音难听的一种嘲笑,并不会怀疑越南语本身作为一种语言,和其它语言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更不会觉得越南人就应该会说中文。而且还有一点很重要:当中国人说越南语像鸟语时,其实隐含着中国人对越南语的一种陌生感,因为没怎么听过,所以会用 “鸟语”来形容这种语言听起来很怪,很奇异。但美国人对中文不一样,中文在美国的存在感并不低,美国人日常生活中是免不了接触中文的,中文对他们来说绝对不是什么陌生的语言,相反,他们很习惯于接触中文。

所以中文对美国人不是鸟语,那是什么呢?很遗憾的是,最后我发现,我能找到的最贴切的比喻,听起来相当难听,相当过分,乃至相当残酷:很多美国人看待中文,不像看鸟语,而是像人类看待狗叫一样。

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平时都习惯于听到狗叫,都知道狗是怎么叫的,也知道狗和狗之间会互相叫唤,但我们并不会去在意这些叫唤是什么意思,而我们自己在跟狗交流的时候,往往会对它们说人话,我们知道它们并不能听懂,但我们又总觉得狗就应该听得懂人话,总想说人话逗它们。我们偶尔也会学一学狗叫,只是纯粹出于一种好玩取乐的心理。

这其实也就是我在看上面这个福克斯新闻视频时的感受,这位主持人一本正经用英文嘲弄华人老奶奶的时候,就跟b站上那些宠物博主拍视频的时候跟猫狗说话一样,对它们说一堆人话逗它们,看它们的反应,然后拍视频以取乐,后期还要配一些字好像宠物听懂了他们的人话一样。


我自己也有过一次类似的经历。

我目前在美国读书,照理周围的同学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肯定也接触过不少中国同学,种族歧视在美国高校里也是绝对的禁忌。至少学生肯定不会有明面上的种族歧视的。

然而有一回,我想翻以前大学学的一个公式,刚好我的电脑里有当时本科的中文教材电子版,我就打开想找一下。接着,我就看到了我的白人同学看到我的中文教科书时震惊的样子。显然他从来没见过用中文写的夹杂有各种科学公式的出版物,在他以前的认知里,代表着现代与先进的科学知识可能只能用英语来表达。中文怎么能写量子力学?他无法理解。对他来说中文可能只应该出现在中餐馆的菜单里,或者作为一种乱七八糟的装饰性符号出现在好莱坞电影里。

他当时说了句话:“looks like science is written in Chinese”,不知道各位能不能体会到其中的讽刺意味。还是用狗来打比方,这就有点类似于你去动物园看动物表演,看到狗居然会算加减乘除,然后感叹了一句“狗原来这么聪明”。

前段时间还有个新闻,是特朗普警告美国人如果他连任失败,美国未来都得学中文。在我们看来这个警告有点喜感或者无厘头,这个问题下面自然也都是玩梗的回答。但是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这个警告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是真的有杀伤力。对他们来说,不得不学习中文,在心理上真的是一个无法接受的事情。就像我们平时自己学狗叫觉得好玩,但突然有天跟人比赛,输了要你学狗叫,你就不太愿意输一样,这对很多美国人来说是一种羞辱。

然而这正是地球上所有非英语国家人的处境: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得不学习英语的世界。


当然,回到这个新闻,这次事件发生在USC的语言文化类课程上面,我相信课堂里的同学对其它民族的语言其实都是有一定的认知与敬畏的。教授的离职肯定还是主要是政治正确的因素。我只是由这次事件想到这么多而已。说的也都是我个人有限的生活经验里得到的非常非常非常主观的看法而已,想到哪写到哪,希望能和网友有一些讨论。

user avatar

2025年。广州天河又一城,一个美国白人游客在买奶茶和鸡蛋仔。

游客:我要这个,还有果个。

店员:榴莲芝士鸡蛋仔同埋冻柠茶一杯系咪?

游客:sorry,I don't speak cantonese,我只会说普通话。

店员:哈哈,你刚才不是说还有 果个 么,我以为你会广东话。

游客:因为普通话的果个在美国是禁词。

店员:为什么?

游客:因为这个词是黑人的蔑称,所以老师教普通话单词 那个 的时候,就用广东话果个代替了。

话音刚落游客被一脚踢飞,店员面前站着一个黑哥,用流利的粤语说道:

“我最憎你d白人系我d背后闹我d内个了!得罪咗黑人仲想走!?冇咁容易!荷里活十八黑人!啊啊啊啊啊”

游客被美国跟过来的十八黑人拿着板凳打到妈都认不出来了。

桌上的榴莲芝士鸡蛋仔冒出一丝淡淡的香味。


(b站和公众号都叫黄医湿,欢迎关注)

user avatar

怪不得懂王之前用全国学中文来警告全美人民

你想想美国全国都学中文了,满大街的“那个”“内个”,种族歧视味岂不是直接拉满,非裔美国人能受得了这个?

所以懂王才是真正的反种族歧视斗士!MAGA!

user avatar

好家伙,得亏这个教授不是音乐老师

童鞋们,今天教大家一首歌~这个歌是这么唱的

你是内内个内内,内个内个内内,内内个内内,内个内个内内,阳光彩虹小白马

滴滴哒滴滴哒

我是内内个内内,内个内个内内,内内个内内,内个内个内内,阳光彩虹小白马

滴滴哒滴滴哒,滴滴哒滴哒滴滴哒滴哒,滴滴哒滴滴哒,滴滴哒滴哒滴滴哒滴哒,滴滴哒滴滴哒嘿

你是内内个内内,内个内个内内,内内个内内内个内个内个内,内内个内内内个内个内内,内内个内内内个内个内个内,内内个内内内个内个内内,内内个内内内个内个内个内,内内个内内内个内个内内

一曲唱完,骨灰扬没。大老师成为美国公敌

user avatar

什么样的国家才会因言获罪,这国怎,定体问,这才是最原汁原味的文字狱呀!而且老美这文字狱倒是别致,还tm跨语种执法!

我帮这位被停课的教授提供一个思路,既然大家都是少数族裔,何不请华人帮忙?接着举报黑人呗,他们这是滥用举报,不尊重汉语!

其实这集我看过,最早听说这个梗还是姚明的更衣室误会事件,当时初到NBA的大姚由于英语不流利,会在交谈的过程中夹杂中文。

有一次在更衣室说话时,姚明大脑一时短路,说出了中文的“那个那个”,这一发音立刻引起了黑人队友的误解,被误认为是种族歧视,险些引发冲突……





万万没想到,这尼玛都2020年了,段子居然在现实中上演了,老梗成真,魔幻世界!

大姚:还好我退役的早呀!万幸万幸!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如果这事都能闹这么大,内个叫大张伟的内个《阳光彩虹小白马》和内个《果汁分你一半》致死量简直超标好吗!

https://www.zhihu.com/video/1285211756306886656 https://www.zhihu.com/video/1285211821365325824

以前江湖传说是个北京孩子都打过大张伟,原因找到了,北京孩子们是在反种族歧视呢!这是黑命贵运动全球化的先兆!这边建议黑人老哥们里应外合跨国执法,清君侧,诛张伟,效仿帝吧出征,挂上梯子出征中文互联网为自己讨回公道!冲!

文化输出靠张伟 成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285955844064743424
user avatar

一件神奇的事 明明写作【那个】在口语中我们习惯说成【内个】


看来西方文化圈的人有内个PTSD

user avatar

黑人要的不是尊重,是双标,是特权。

黑人之间说“Negro、nigger”就一点事都没有。

褒义贬义还是中性,全凭肤色。

厉害了。

评论区有人可说黑人说nigger和我们吐槽自己是一样的。

偷换概念玩的很溜啊,这能一样吗?

一个是侮辱,一个是自嘲。

侮辱就是侮辱,是客观存在,跟是谁的说没关系。

比如“chink,chingchong”,日本人对我说,我会暴起;

法国人对我说,我会暴起;

美国人对我说,我会暴起;

印第安人对我说,我会暴起;

被一个中国人说,我也会暴起。

反过来,你会愿意叫你的同胞“chink,chingchong”?

中国人自己会叫自己东亚病夫?

但黑人之间互骂N-Word随意之极。

脖子以上全是水?才会自己侮辱自己?

还有一点,这个美国教授本意并非侮辱黑人,只是说了一个音节相近的词。

类比一下,就是有个教授上课讲了“请客”这个词,被中国留学生举报丢掉工作。

说到工作,疫情期间,大家免不了频繁求职,可以上猎聘提交简历,助你升职加薪。

尼格买提去美国岂不是活不过两秒?

(倪大红:有人叫我倪哥)

再说一遍,黑人要的不是尊重,是双标,是特权。

user avatar

处在美国生物链低端其实也可以生存,毕竟还有双向26车道和1美元炸鸡。

怕的是没有这个自觉性,比如说,不觉得自己在别人的土地上说出这种词是有冒犯嫌疑的。

你要是在中国爱怎么说怎么说,何况我们对黑人没有道德债务,但是到美国就是不行,就好像你不会欢迎外国人到了中国不尊重中国文化道德传统一样。

所以这次事情应该怎么处理?

由当地华人社团或者政党(如果有这类组织的话)出面,在媒体上投钱,向黑人群体说Sorry,澄清这不是美华的普遍用语,解释文化差异,表态支持政治正确,寻求谅解和共识。


当然,如果这个事情让当地老中们就此觉得应该支持川皇,那我也不会感到惊讶的。

如果高华们能混到加州都容不下,我还要为你们鼓掌呢。



另外,加州是美国最后的(相对的)净土,是美国灯塔的余晖之地。

如果未来美国疫情平息,中国学子还坚持要去美国求学,那么只建议去加州,这样至少未来几年的人身安全应该还是有保障的。

前提是美国疫情明年能平息……

user avatar

内个。。。段子成真了

据两家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南加州大学商学院的一名教授,近日因为在课堂上讲解不同国家的讲话习惯时,提到中国人在说话时常常会使用“那个那个”一词。

谁知因为这个中文词语的发音与英文中对黑人极具侮辱性的“黑鬼”(N**ger)一词发音近似,结果这名教授竟然遭人举报,被停了课……

从报道了此事的美国保守派媒体《国家评论》(National Review)给出的视频来看,这位名叫格雷格·帕顿(Greg Patton)的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上月在网上进行授课时,提到许多国家的人在沟通对话时,都会在他们的口语中加入“填充词”。


之后,帕顿便开始用中文举例,称中国人在说话时经常会大量使用“那个那个”这种填充词,就像美国人在说话时会大量使用“like”和“urm”一样。

下面这段视频,就是当时帕顿在说中国人经常在说话时会使用“那个那个”填充词的场景。他还专门用中文念出了“那个那个”这个词:


然而,由于他的发音并不是标准普通话的“Na Ge Na Ge”,而是更口语化的“Nei Ge Nei Ge”(“内个内个”),据《国家评论》的报道,一些黑人学生便认为该教授是在故意用这个与英文中“黑鬼”(N**ger)近似的发音来侮辱他们,并向学校举报了此事。

这些举报帕顿的黑人学生表示他们曾在中国生活过,或学习过中文课程,所以他们“可以确认那个中文词的发音,和帕顿教授在课堂上的发音是不同的”。

他们还称帕顿的这种做法,尤其他还在课上重复了三次这个词的情况,对他们的“精神健康”造成了损害,特别是在美国的种族主义问题已经导致多名黑人死亡,全社会忍无可忍的情况下。

这些黑人学生因此认为,帕顿这种人已经不适合再给黑人学生当老师。


这些黑人学生的投诉也立刻引起了校方的高度重视。

根据《国家评论》的报道,帕顿所在的美国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的院长吉尔菲·盖瑞特(Geoff Garrett)就已经在一份学校内部的邮件中,就帕顿“使用了一个与英语中种族侮辱行词语发音类似的词语”的情况,而向受影响的学生们致歉,称他理解帕顿的做法给这些学生造成了很深的伤痛和不满。

该院长还表示,校方将会立刻安排一些新的讲师取代帕顿剩余的授课工作。


之后,帕顿也在一份邮件中就此事表达了歉意,但也解释说他并没有侮辱黑人学生的意思。

他说,他讲授这门课已经有10年的历史了,而他之所以会用到那个如今引起黑人学生不满的中文例子,是因为“前些年有一些国际留学生曾向他讲述了这种情况”。

他还称他之前在上海待过一段时间,当时听中国人就是把“那个”读成“内个”,所以他也就这么读了过来。

他强调他在课上讲述这个案例只是为了呈现更多国际化的内容,从而增强学生们在国际化职场的沟通能力,他在发出“内个”的发音时,也完全没有把这个词和“黑鬼”一词联系到一起的意思。

但帕顿也承认,他如今意识到了一些例子可能会在一些学生中产生不好的反响,并表示这是他做得不对的地方。


最后,学校官方在一份发给媒体的邮件中也确认了这一事件的存在,并称帕顿已经同意“暂停”教学工作,从而更好的反思此次事件,并为其下一步的安排做准备。

但从境外的社交网站上对于此事的评论来看,不少华人学生认为这事很荒诞

。比如在境外视频网站Youtube上一则“曝光”帕顿说“内个内个”,并要求开除他的视频下面,有疑似华人学生的人就留言表示,这个教授说的分明是另一种语言,而且中国人在数千年前发明这种语言的时候,也不会想到过这个词的发音和如今侮辱黑人的英语词近似。

还有疑似华人学生的人表示,这件事对于这个教授以及华人学生才是不公平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境内,一些熟悉美国社会及其“禁词”的中国网民,其实一直都对国人讲话是爱说“内个内个”,甚至有的歌曲中还包含大量的“内个内个”而表示过“担忧”,认为一旦这种表述方式遇到不懂中文和中国文化的美国人,就可能会产生强烈的误会。

只是之前许多中国网民是以一种“调侃”的心态去看待这种担忧的,认为美国社会不至于那样。可帕顿的遭遇却说明,这种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

user avatar

历史真是细思极恐:电视节目里讨论,六岁孩子说要“杀死中国每个人”反而可以播出,只因为这个主意“有趣“;大学课堂里教授举例说,使用外国词语要当心发音没准会涉嫌歧视,结果就被公开控歧视非裔。两件事都上了新闻,前者有争议但最终被忽略,后者一露头就成大事件。

自然想追问美国民众和政府一个问题: 电视上公开播出“杀死中国每一个人”的“笑话”(?),和小范围网课里提到一个可能被非洲裔误解的外国词语,美国民众认为哪一个更不正确,更需要反对?!!!

美国老牌大电视台,组织小孩子讨论美国如何解决国债问题,一个小孩说,可以“杀死中国的每一个人”,美国就不用还债,主持人笑着点评这是个“有趣的主意”,节目顺利录制和剪接完,直接播出。

当地华人率先在电视台外抗议,然后更多人跑到白宫网站请愿,要让电视节目主持人停职。-- 有杠精说,电视娱乐节目开个玩笑怎么了?但是,至少十万人签名表达不满,还能说这只不过是家庭节目的玩笑吗?

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回应说,电视台道歉就够了,因为这才能保护言论自由(原文附后)。

好一个保护言论自由!

而一个网课里,教授再三交代上下文的情况下,仅仅因为举例外国词语读音被投诉歧视非裔。吊诡的是,这种局面正是教授举例提醒学生们要避免的情况。

结果,大学立刻让教授停职,相关人士、机构全部道歉,且大小报纸、网络言论,无人敢对这位教授表示同情。

对比再想想看,美国政客、美国人民,在新闻、网站、社交媒体上,发表过多少对中国人的仇恨语言?特别是最近一年来,美国高官周游列国,组织世界同盟,公开宣布中国是最大”敌人“,要求惩罚中国导致了肺炎疫情。这些攻击没有一点种族歧视的色彩吗?----美国社会都公认这些仇中言论已经导致了大量对亚洲脸孔的袭击。那些认为美国仇恨中国只是因为反共的人,没有看到种族因素,那也未免过于天真


试问,同样充满种族主义色彩的攻击言论,这些美国政客、个人、媒体和社交网络,他们敢公开针对任何一个非洲裔、某宗教团体成员吗?


但这些对中国人的攻击,在如今的美国社会无人在意,借用美国政府的用词,叫做“主流民众mainstream”,没有人觉得不正常;少数人有异议也不敢站出来表明同情中国的立场。只要跟中国有点关系,一切政治不正确都可以忽视,都可以是”预防式的战争“,preemptive war。当年无端出兵伊拉克就是这个理由,翻译成中文就是”莫须有“。

这说明的才是美国的实际情形。



附录

因为这件事我才特意核对了那条著名的新闻:美国电视节目讨论美国该如何逃逃避卖给中国的天量国债,一个六岁孩子说,杀死所有中国人!主持人接口说,这是个有趣的主意。

华人发起白宫请愿要求白宫介入,白宫回复说没有必要,因为电视台和主持人都已经道歉,而杀死中国人的说法也不反应美国主流看法。

这个答复现在读起来多么滑稽!杀死所有中国人不是美国主流社会或者主要或者大众(mainstream)看法!!!!( the comments “do not reflect mainstream views of China in the United States.”)

白宫接着解释了原因:“听到人们和自己意见不同,难免有些糟心。但是美国作为一个国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护言论自由“.... (所以不会关掉电视栏目)”。“It may be upsetting when people say things we might personally disagree with, but the principle of protected free spee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who we are as a nation,” the White House said. ”

等着看有没有人敢在白宫网站给这个商学院教授请愿吧,他的言论自由如何被保护我们拭目以待。


附路透社关于白宫回复的新闻全文:

reuters.com/article/us-

WASHINGTON (Reuters) - The White House has weighed in on a petition calling for the government to crack down on “Jimmy Kimmel Live,” a television talk show that sparked a furor in China in October with a joke about killing Chinese people to avoid paying down U.S. debt to the country.

More than 105,000 people signed on to a White House petition calling for an apology after the show, broadcast on ABC, included a segment where Kimmel asked a group of children how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pay back the $1.3 trillion it owes to China,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

A 6-year-old said, “Kill everyone in China.” Kimmel replied: “That’s an interesting idea.”

Afterwards, Chinese-American groups protested outside the California headquarters of ABC, which is owned by Walt Disney Co, and the Chinese Foreign Ministry complained. ABC and Kimmel apologized for the segment.

The White House, which accepts petitions and responds to the most popular ones, noted that ABC and Kimmel have “already apologized independently” and said that the comments “do not reflect mainstream views of China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president has stated publicly, the United States welcomes the continuing peaceful rise of China," the White House said in its official response to the petition.

However, the White House also noted that the U.S. Constitution protects free speech and that the federal government cannot force ABC to “cut the show” as the petition had requested.

It may be upsetting when people say things we might personally disagree with, but the principle of protected free spee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who we are as a nation,” the White House said.

user avatar

这个……美国人应该也教东亚历史吧……

那就绕不开明清近代的一个关键机构“内阁”,这怎么办?

这个“内阁大学士”是谁?美国不允许有这么牛逼的人存在!

user avatar

一边压榨黑人,一边又把黑人的政治正确无限拔高。这感觉是给黑人身上抹黑,好让压榨变得合理。甚至这波仇恨拉的,可能会让屠杀都变得合理。

简化一下,就是农场主把农夫甲队打了一顿,说打你是因为农夫乙队告状了。而且你们农夫甲队不能说乙队任何一句坏话。

但农场主是甲队里出来的,还一直干着欺负乙队的事。

你说农场主他要干什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起事件涉及到一些敏感的文化和语言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以下将详细分析此事,并探讨其中涉及的关键点:事件概述:根据公开报道,事件大致是这样的:一位美国教授(名字未公开,但据称在南加州大学)在上课时,为了表达某个词语,使用了中文的“内个”(Nè ge)。他这样做可能是出于语言习惯,或者是在尝试用.............
  • 回答
    对于美国教授刊文“新冠疫情证明美国不怕死人,比中国强大得多”这一观点,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是一种极具争议性和煽动性的观点,其背后可能包含复杂的动机和论证逻辑。一、 观点本身及其解读的争议性 “不怕死人”的解读: 字面解读的危险性: 如果仅仅从字.............
  • 回答
    美国教授的论文为殖民主义辩护的现象,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话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以下将从历史背景、理论辩护、学术界反应、现实影响以及更深层次的伦理考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历史背景与殖民主义的演变首先,理解“殖民主义辩护”需要回顾殖民主义的历史。殖民主义并非单一的事件,而是涵盖了从早.............
  • 回答
    关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的成正东教授被捕,并在关押五个月后确诊新冠,最终被校方解职切割的事件,这背后牵扯出了一系列令人深思的问题,值得我们仔细梳理和探讨。首先,这起事件的核心是一次突如其来的、且充满了未知因素的逮捕。成正东教授,作为一名学者,其学术背景和在德州.............
  • 回答
    复旦大学重点实验室多篇论文被指控抄袭,这在中国学术界乃至国际学术界都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学术诚信的严肃性及其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事件的来龙去脉:事情的起源通常是一位或多位敏锐的学者或学术打假人士,通过仔细比对复旦大学相关实验室发表的论文与美国教授(具体是谁,论文发表在哪些.............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聊聊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蒂莫西·斯奈德(Timothy Snyder)教授关于呼吁美国民众警惕特朗普的言论。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因为斯奈德教授在学术界和公共领域都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他的声音往往能引起不少关注。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斯奈德教授是何许人也。他是一位享誉国际的东欧史专家,尤其是对2.............
  • 回答
    关于某些教授在美国修理工年赚1530万美元的说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真实的,但需要非常详细地解读和补充很多重要的信息,才能全面理解这个现象。它既不是一个普遍情况,也不是一个没有门槛的职业。我们来详细分解一下: 1.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真的可以年赚1530万美元吗?是的,确实存在一部分美国修理工能够.............
  • 回答
    关于复旦大学教授陈平被困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情况,目前公开信息较为有限,且存在一定的信息模糊性。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说明: 一、事件背景与信息核实1. 陈平教授的身份 陈平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系教授,长期从事中美关系、国际政治等领域研究,曾参与多项国际学术合作项目。其学术背景和专业领.............
  • 回答
    这件事说起来,真是让人唏嘘。涉及到悉尼大学数学系的教授 Williamson,还有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这本来是学术界响当当的名字,但牵扯出来的学术不端事件,却像一盆冷水泼下来,让人不禁思考学术诚信的边界到底在哪里。简单来说,这事儿的核心是 Williamson 教授在他申请 NSF 的研究.............
  • 回答
    王冬龄的超级狂草,这可不是寻常的笔墨游戏,那是一场与宣纸和墨汁进行的搏斗,也是一位艺术家对文字、情感和生命力进行的极致表达。提起王冬龄,如果你对中国当代书法界稍有了解,一定绕不开他那如同疾风骤雨般的超级狂草。这四个字,不仅仅是风格的标签,更像是一种力量的概括,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波。首先,我们得说说这“.............
  • 回答
    拜登政府提出的六万亿美元预算方案,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大规模的财政支出,全面推动美国在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保健这三大关键领域的现代化和发展。这笔数目不菲的资金,无疑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其影响深远,值得我们细致地审视。基础设施建设:重塑美国经济的基石基础设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
  • 回答
    2017年11月5日,美国得克萨斯州萨瑟兰泉(Sutherland Springs)第一浸信会教堂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美的枪击案,至少造成26人死亡,其中包括多名儿童。这起事件是美国现代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教堂枪击案之一,再次将美国社会关于枪支管制、宗教场所安全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的讨论推向了风口浪尖。事件经.............
  • 回答
    2017年11月5日(美国时间),美国德克萨斯州萨瑟兰斯普林斯第一浸信会教堂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枪击案,造成26人死亡(包括袭击者本人),另有20人受伤。这起事件震惊了美国乃至世界,再次将美国国内枪支暴力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事件的发生经过:当天上午,阳光明媚,教堂里挤满了正在进行礼拜的教友。袭击者凯.............
  • 回答
    骆家辉先生作为前美国驻华大使,在国会骚乱事件后抛出“轮到美国被‘教育’了,中国正嘲笑我们”的论调,这番话无疑是颇具深意且极具冲击力的。要理解其言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首先,骆家辉先生的身份赋予了他的话语特殊的权重。他曾长期在中国工作,熟悉中国的政治运作和社会心态。他的言论不只是一个普通美国公民.............
  • 回答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蓝翔”那熟悉的广告词,还有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挖掘机、烹饪视频,再结合中美在职业教育上的实际情况,这确实是个值得好好掰扯掰扯的话题。简单来说,中西方在职业教育的理念、模式、社会认可度等方面,存在着天壤之别。至于去美国开“蓝翔技校”会不会赚钱,这事儿可不是一拍脑袋就.............
  • 回答
    郑渊洁之女郑亚飞被六所美国名校同时录取的消息,无疑在教育界、特别是关注素质教育的群体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郑渊洁的家庭教育理念与实践首先,郑渊洁作为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童话作家,其家庭教育理念一直备受关注。他曾多次公开表示不赞成传统的应试教育,并推.............
  • 回答
    新东方,这盘“洋棋”怎么下?新东方,这个名字在中国教育界如雷贯耳。曾经以“改变命运”的口号,在中国大地掀起留学热潮,也为无数家庭铺就了通往国际的道路。然而,随着国内“双减”政策的落地,曾经辉煌的教培行业一夜之间进入了寒冬。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东方选择将目光投向海外,在美国开设中文线上课程,这无疑是一次.............
  • 回答
    美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关于“当前美国数学教育存在种族歧视,加剧社会不平等,应根据学生族裔等背景进行调整”的说法,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议题。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NCTM的立场和论证基础:首先,需要明确NCTM作为美国数学教育领域的权威机构,其提出这样的论点.............
  • 回答
    教育部提出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到两项艺术特长,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提议,它将艺术教育的价值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长期以来,艺术教育在许多人的认知中似乎是“锦上添花”的学科,或者仅仅是少数有天赋孩子的专属领域。然而,此次政策导向清晰地表明,艺术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而是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塑造的重要.............
  • 回答
    “油画侠”公开表示,他所教授的油画技法不比列宾美术学院差,这个说法一出来,便在艺术圈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要评价这句话,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细细道来,不能光听表面文章。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油画侠”是谁,以及他的教学体系是怎样的。如果“油画侠”本身是一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拥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