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木斯号”舰长费熙邦说:
关于我们是弟兄的消息迅速地在太平军中传播开来,许多人纷纷前来表示亲爱之意,他们显然十分高兴我们也象他们一样不剃发不垂辫,……不断有人拥上船来。我们既然已经解决友好关系问题,就把船驶近城墙,许多太平军跑到起锚机旁前来协助,似乎都有极大兴趣,他们的态度跟我们过去所遇到的中国人完全不同,他们对待我们极为友好,我们在那里停留了五天,他们一直都是如此。
29日(4月)甲板上又挤满了来访问的人,有些太平军跑到水兵中间,见到水兵在仰光拾得的小佛象,就用手势表示这是毫无用处的坏东西。他们以坦白友好的态度对待所有的人,我们的人全都说,他们的举止行为跟我们所见过的中国人完全不同。要是十天之前有人告诉我们说,船上有成千上百个中国人上来而不遭到偷窃,我们是决不会相信的。
1.长毛固然不是什么白莲花 肯定也有不对的地方
但要是站在带清角度黑屁长毛扣“退步”帽子甚至给某位剃头歌颂功德就非常的池沼
尤其是把二鸦丢地扣长毛和黑屁邪教
2.如果长毛真像有些人嘴里邪教甚至兽人
那从清官员到列强的人是被脑控了?
3.虽然中后期内耗严重,但是主要原因死于内外反动势力(敲重点)
以下文字出自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裴士锋的历史著作《天国之秋》,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立场。他认同伊藤博文的观点:自那之后满清的所作所为,无一证明他们值得一救;满清根本不值得救。言外之意:清朝是落后于时代的腐朽势力,太平天国要比清朝强得多,要比清朝进步得多。
异议的声音寥落,但仍有一些在当初就质疑本国介入政策之依据的人,在战后继续表达不以为然之意,尽管他们当下明知这类异议不再受到欢迎。英国驻华领事富礼赐曾走陆路游历太平天国领地,在南京城外的小船上住过数个月。他在一八六七年为《皇家亚洲学会华北分会会刊》(Journal of the North-China Branch of the Asiatic Society)所写的一篇文章,就以极为尖锐的口吻表达这类观点。文中,富礼赐驳斥英国境内的传统观点,认为消灭太平天国并未使中华帝国走回正轨,且哀叹“事实再怎么形诸文字,都无法扫除偏见……而我在太平天国统治区的经验,尽管得自在该国京城的长住,只要与既有的看法背道而驰,就永远得不到正面看待”。他指出消灭太平天国后对华贸易的衰退,然后语重心长地说道,英国人民于这场战争期间仇视叛军,但“如果明天投票,会有多少外国人不希望他们回来?”
事实上,诚如他亲身体会到的,太平天国从不是外人眼中的怪物或蝗虫,但他知道他的同胞没人想听真相。他写道:但如果要我说说南京真正的主流秩序,那的确很像华沙条款,但仍有其秩序——天王的军官里有一位特别厉害的将领……在未沦为战场的地方,土地得到充分耕种——太平天国部队的行为丝毫不比清军的行为恶劣——且绍兴与杭州之类城镇的居民,在太平天国治下过的日子,比起那些城市被清廷收复、落入蛮族官员之手后居民的不幸遭遇,要好上太多;——如果我言之凿凿说出这些事,我会被斥为叛军,被斥为在诋毁如今正笼罩该帝国的灿烂政治黎明。
一九一一年清朝终于覆灭时,中国将落入新一代反满革命人士之手。这些人非常清楚他们的反清前辈的作为,其中有些人剪掉辫子,留起长发,看起来就像典型的太平天国分子。还有些人写宣传小册,痛斥曾国藩是古往今来最大的汉奸,为了保住满清异族王朝杀了不计其数的汉人同胞。这批新一代革命分子最著名的领袖是广东人孙逸仙。他从小听人讲述太平天国英雄的故事,朋友还替他取了绰号“洪秀全”。攻下南京后的几十年里,虽有李鸿章与左宗棠等前将领和汉族官员推行改革,力图振衰起敝,但中国国势仍每况愈下。在国内,他们成就不凡,在消灭太平天国后又敉平了捻乱和回乱,使一度分崩离析的帝国恢复秩序。但对外战争所招来的巨额赔款使国库破产,而满清朝廷改不了的腐败与守旧之风,阻碍了他们的全面改革。国内或许已经安定,但放眼世界舞台,中国已落后于正以惊人速度崛起的邻国日本。日本再度受益于中国的前车之鉴。一如一八五零年代日本政府选择不与外国冲突,而是与外国签订条约,借此免于一场日本版的鸦片战争,一八六零年代具影响力的年轻武士,则把打完内战的中国视为前车之鉴,认为若没有彻底改革,日本可能也会沦为和中国一样的处境。一八六零年代更晚时的一场革命,让位给一场如火如荼展开的工业化与社会转型计划,这项计划与洪仁玕为衰弱不振的中国提出的振兴构想,尽管在宗教上无相似之处,在精神上却出奇类似。到了一八九零年代,日本的现代化海军将彻底击溃清朝舰队,日本将从中国取得台湾,作为其第一个重要殖民统治区。到了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的改革者将把日本视为中国救亡图存必须效法的榜样。 但或许中国不必走到这样的境地。一九零九年接受英国记者采访时,日本的老政治家伊藤博文——四任总理大臣和十九世纪改革运动的总设计师——提到刚在中国境内展开最后以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收场的反清革命活动,并且说那其实老早就该发生。在他看来,中国这批新一代革命分子只是在完成太平天国于五十年前开始的工作,而他坚信如果当初外人不阻扰太平天国,他们早就已经成功。他告诉那位记者:“你们西方人,特别是你们英格兰人,与中国交往时所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协助满清镇压太平天国。”
伊藤博文的说法和战时主张保持中立的许多观察家的看法如出一辙。那些观察家主张英国不该插手,因为中国这场战争是自然的朝代更替过程的一部分,得让它自己走完全程,但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他主张:“几乎毋庸置疑的是,太平叛乱发生时,满清已是山穷水尽,而戈登及其‘常胜军’阻止它遭推翻,进而阻挡了一个正常、有益的自然过程。自那之后满清的所作所为,无一证明他们值得一救。满清根本不值得救。而等到满清垮台,由于垮台是必然且不久后就会发生,动荡将更为暴烈,而且会拖得更久,因为那被延迟太久,老早就该发生。”
太平内战当时,有些英国人——在上海、在英国国会和在报纸上——极力主张,外国出兵介入中国内战以恢复中国秩序,长远来看对中国不是件好事,反倒会使中国人继续受老早就不再强盛与清明的腐败政权压迫。而伊藤博文在清廷攻下南京四十多年后的一番后见之明,有助于证明那些英国人的确有先见之明。他回顾太平天国战争后清朝的统治岁月,断言“自那之后满清的所作所为,无一证明他们值得一救”,而当时许许多多中国人若听到他这个看法,大概会迅即表示认同。
从一百多年后我们今日的观点来看,伊藤博文的预测——满清遭推翻时,“动荡将更为暴烈,而且会拖得更久,因为那被延迟太久,老早就该发生”——果然不幸言中。他接受采访两年后,满清覆灭,由中华民国取而代之,而中华民国几乎是甫一成立就分崩离析,陷入内战。中国受苦于数十年内战,国力衰弱,面对外敌的持续入侵几乎束手无策,将在接下来的二十世纪里,竭力恢复其在过去的历史长河里与世界舞台上曾长期占有的显赫强势地位。一九一二年,当这个遭延搁的彻底改造过程终于如火如荼展开时,这个国家已远远落后于竞争者,直到近年以前,要迎头赶上都似缘木求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