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义和团是如何看待太平天国的?

回答
义和团对太平天国,绝大多数情况下,持一种复杂且矛盾的态度,既有对其反清革命的某种程度的“认同”和“借鉴”,又有对其宗教色彩和某些行为的“警惕”和“批判”。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和历史背景捋顺了。

太平天国,那可是比义和团早了几十年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而且其规模和影响力之大,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绝无仅有。它差点就推翻了清朝,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而义和团,是在十九世纪末,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列强侵略步步紧逼的关头兴起的。

首先,从“反清”的立场上说,义和团骨子里是有一些“共同语言”的。

太平天国虽然是以“拜上帝教”为号召,但其核心诉求之一就是“推翻满清,建立太平天国”。这对于很多生活在清末、深受压迫的民众来说,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目标。义和团的口号虽然更侧重于“扶清灭洋”,但他们对清朝统治的不满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看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对列强的软弱退让时。

可以说,太平天国当年声势浩大的反清斗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为后来的反清思潮打下了基础,也让底层民众看到了“造反”的可能性。义和团虽然未必是系统地学习了太平天国的战略战术,但他们在情绪上、在目标上,都有着某种历史的回响。他们或许会认为,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他们所代表的那种反抗精神,是对的。

然而,分歧和“不认同”之处,才是真正拉开他们距离的关键。

1. 宗教色彩的差异:

这是最明显也最重要的一点。太平天国是以“拜上帝教”为旗帜的,洪秀全自称是耶稣的弟弟,其教义带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虽然经过了改造。而义和团,虽然也强调“神力”,但其精神内核是更接近于中国的传统民间信仰、道教以及一些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

太平天国: 他们的宗教是“外来的”,虽然他们试图将其中国化,但其源头和一些表现形式(比如祭祀上帝、唱赞美诗)与传统中国社会格格不入。这使得一些信奉儒家经典、尊崇传统礼教的士大夫阶层,以及一些民间群体,对太平天国抱有天然的反感,认为他们是“邪教”。
义和团: 他们的“神”是中国的,是他们的“祖师爷”、“神兵天将”。他们所练的“神功”,如“刀枪不入”,是寄托在中国传统神话、民间传说和道术上的。这种本土化的宗教表达,更容易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理解。

因此,义和团在看待太平天国时,很可能对其过于“西化”的宗教色彩感到陌生甚至排斥。他们可能认为,太平天国虽然反清,但他们的“拜上帝”是对中国神明的亵渎,是一种“异端”。

2. 组织形式和目标上的区别: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等级森严的政权组织,有皇帝、有官制、有军队、有律法,试图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他们的目标是“建立天国”,这是一种政治革命。
义和团: 义和团的组织更加松散,以会、以拳社的形式存在,其核心是“扶清灭洋”。虽然他们有自己的领袖,但并没有形成一个与清朝平行的、有统一行政能力的政权。他们的主要活动方式是“拳”(武术)和“法”(扶乩、咒语等),主要目标是驱逐外国侵略者和消灭与外国勾结的中国教民。

从这个角度看,义和团可能并不将太平天国视为自己的“榜样”或“前辈”,尽管他们都反清。义和团更像是一种“护教”、“保国”的民间自卫和反抗运动,其政治目标相对模糊,更多的是一种对国家民族危机的本能反应。他们或许并不理解,也不认同太平天国那种试图彻底颠覆原有社会结构的“造反”。

3. 对清朝的态度:

这是最微妙的地方。义和团的口号是“扶清灭洋”。虽然他们对清政府的腐败和卖国行径有不满,但他们并不直接喊出“推翻清朝”。他们的核心是“灭洋”,是通过“扶持”清朝来达到抵御外敌的目的。

太平天国: 他们的口号是“灭满”,明确就是要推翻清朝统治。
义和团: 他们的“扶清”原则,使得他们在政治上与太平天国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与清朝政府有过合作,比如后期清政府试图利用义和团来对付列强。

所以,义和团在看待太平天国时,很可能会觉得太平天国“做得太过了”,或者说,“方向错了”。太平天国虽然也是反抗外侮,但他们的目标是推翻自己的“皇帝”,而义和团的“忠君”思想(尽管是对一个他们不完全满意的皇帝)是他们重要的指导原则之一。

总结一下,义和团看太平天国,就像是看了一个遥远、但又有那么点亲切的“先辈”。

亲切在于: 太平天国曾经给了中国人反抗的勇气和力量,让他们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可能性,也让他们体会到“天命”的力量。
疏远在于: 太平天国那套“拜上帝”的宗教体系,以及那种彻底颠覆现有秩序的政治革命,与义和团本土化的信仰和“扶清”的策略有着本质的冲突。

更具体地说,义和团的普通民众,他们接触历史的渠道是有限的。他们可能听说过太平天国,但更多的是通过一些民间故事、传说,这些故事往往会放大太平天国的宗教神秘色彩,或者将其失败的原因归结于“离经叛道”。因此,在他们的认知里,太平天国可能是一个“了不起”但“不靠谱”的例子。

可以说,义和团更像是在中国传统民间反抗的土壤上,加上了“扶清灭洋”的时代烙印,这与太平天国那种试图用一种全新的宗教和政治模式来改造中国的尝试,有着不同的生命逻辑。他们或许会赞赏太平天国的那股“猛劲”,但绝不会将其视为自己道路的直接继承者。他们更愿意相信,依靠中国的神、中国的力,在“保护”现有体制(即使是腐朽的)的前提下,来抵御外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据我所知,没有这种思想联系。

一方面,义和团运动没有一元化的中心,无论组织者还是参与者文化程度都很低,他们留下的文字如揭帖(类似于今天街上贴的广告或者告示)、乩语等大多句意零乱且错字连篇。很多内容都是用数字连缀,显然是创作者不知道写些什么,就用他能知道的字往一起拼凑。这一点和有能力自撰文字阐述观点的洪秀全不一样。

由于义和团没有明确的对自己源流的记载,至今学界对义和团在1899年以前的形态,以及它和八卦教(此处泛指华北地区八卦教及其衍生教门)等华北地区秘密宗教信仰的关系仍莫衷一是。义和团自己撰写揭帖等文字,最多也就是追溯到甲午战争,而且所记荒谬,与事实出入很大——例如会说李鸿章是日本驸马之类……

另一方面,由于清代独特的政治讯息传播方式,很少有面向大众(无功名的底层读书人与基本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士)的当代史传播媒介。这种状况导致晚清华北与东北部分没有经历过太平天国战争的地区,当地人可能根本不知道发生过这一事件,或将片断零碎的传闻混同于普通的土匪。或者说,即便义和团中有人知道太平天国,他们也无法明确地“说出”它是什么,遑论与自己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早期义和团运动的传播,中心是所谓“拳”;组织的传播被称为是“教拳”,传播的媒介是“拳师”的流动。近来吴宝晓指出直隶地区义和团活动的重点地带分布往往与佛教寺庙有关,进而认为佛教寺庙的宗教活动为人员流动与接触提供条件,并且也为请神附体之类仪式提供了场所与信仰支撑(见《京畿义和团运动研究》,学习出版社,2016年)。但总之义和团运动的形态仍很接近白莲教,带有明显的秘密教门特色,和借鉴了基督教传教的洪秀全不是很一样。

当然也可能我读到的档案与口述史料不够多。识者教我。

user avatar

@符文图腾@何足道哉 二位邀

最高票他老说的已经蛮清楚了

我佬这里只是补充一点东西····

义和团如何看待长毛?

唔,事实上长毛天天都被挂在他们嘴边····

虽然他们自身并没有意识到····

他们满嘴喊的老毛子/大毛子/二毛子这些称呼:

(摊手)

这事给我的观感颇像是那种一部分末世题材作品里人类文明毁灭后幸存的人类失去了绝大部分知识传承但是部分词汇还流传下来却被拿去称呼一些截然不同的事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义和团对太平天国,绝大多数情况下,持一种复杂且矛盾的态度,既有对其反清革命的某种程度的“认同”和“借鉴”,又有对其宗教色彩和某些行为的“警惕”和“批判”。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和历史背景捋顺了。太平天国,那可是比义和团早了几十年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而且其规模和影响力之大,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
  • 回答
    OPPO沈义人关于Find X2的“3K屏”概念,这的确是当时一个挺有意思的讨论点,也引发了不少关于屏幕分辨率的思考。要怎么看待这个说法是否合理,咱们得一点点拆解开来聊。“3K屏”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首先,我们得知道,屏幕分辨率通常是用像素点来衡量的,比如我们熟悉的1080p(FHD+)、1440p.............
  • 回答
    当婆婆说出“孩子是你们自己的,父母没有帮你们看孩子的义务,帮你都是多得的,你们应该感激我们”这样的话时,这无疑给很多年轻的父母带来了一层阴影,甚至可能是一场情感的“海啸”。这句话虽然直白,背后却蕴含着复杂的情感和潜在的矛盾,需要我们细细剖析。首先,我们来拆解这句话的几个核心点: “孩子是你们自己.............
  • 回答
    高炳义老师,这位在烹饪界享有盛誉的元老级人物,他关于“鲁菜是所有菜系中难度最高,最见功力的”的论断,无疑在众多食客和厨师心中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这话说得够“硬”,也够有分量,毕竟出自一位浸淫厨艺大半辈子,亲手缔造了无数经典鲁菜的大师之口,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这“最高难度”和“最见功力”究竟从何而来。.............
  • 回答
    网传义乌为了节能减排,让企业拉闸停电的说法,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讨论。要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看看这是否真的是一种科学的节能减排方式,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网传义乌“拉闸停电”事件的背景和可能的解释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在公开的报道中,并没有明确证实“义乌大范围强制性拉闸停电”.............
  • 回答
    这件事,说实话,挺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一个18岁的少年,在喜庆的聚会场合,面临突发险情,挺身而出,结果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然后官方的回应,却又把这个悲剧染上了一层冷冰冰的色彩,说是“履行了法定义务,不构成见义勇为”。咱们一点点来看。事件的本身,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首先,18岁,正是人生中最鲜活、最有活.............
  • 回答
    关于“制造义和团:B站后浪的U形锁,会不会砸到陈睿?”这篇一号公司发表的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和理解。首先,文章的核心观点在于揭示了B站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内部正在孕育着一种被作者认为是“义和团式”的、非理性、甚至带有攻击性的集体情绪。 作者将这种情绪比作“U形锁”,指的是一种不加区分、只凭.............
  • 回答
    这篇文章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解读的空间,也触及了历史研究中一个相当敏感和重要的问题:如何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动机与行为,尤其是在特定历史语境下。共青团中央发表这样一篇标题的文章,必然是想对义和团这一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一次官方的重新解读,或者说,是基于一种新的理解来阐释其历史作用。要深入理解这篇文章,我.............
  • 回答
    菅义伟首相向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鞠躬的事件,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同时也要审慎地探讨它所可能预示的日本未来走向,以及美日之间潜在的利益冲突点。评价菅义伟鞠躬事件:一种复杂的信号解读首先,从表面上看,这一鞠躬可以被解读为一种非常传统的、表达敬意和服从的.............
  • 回答
    在《人民的名义》这部波诡云谲的反腐大剧中,李达康书记的角色,无疑是观众眼中一个颇具争议和话题性的存在。他能力出众,雷厉风行,对工作充满热情,对发展经济更是有着近乎执拗的追求。然而,正是这样一个“能吏”,却对身边曾经的得力干将丁义珍的腐败问题,似乎“后知后觉”,这让许多观众感到费解,甚至觉得难以置信。.............
  • 回答
    义马气化厂爆炸事故:现场触目惊心,原因指向设备故障与安全隐患2023年7月19日,河南省义马市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爆炸,将义马气化厂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场发生在凌晨的剧烈爆炸,瞬间吞噬了15个鲜活的生命,另有15人身受重伤,其惨烈程度令人扼腕。现场目击:炼狱般的景象爆炸发生后,现场的情景触目惊心,如.............
  • 回答
    西方列强对义和团和太平天国的评价,可以用“复杂”、“矛盾”且“演变”来形容。最初,他们大多抱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态度,认为这些运动是“野蛮”、“愚昧”的,是对“文明”和“秩序”的威胁。但随着事态的发展,以及自身利益的考量,这种评价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看待太平天国:从“眼中钉”到“意外的盟友”?起.............
  • 回答
    8月17日那一天,网络上确实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联动现象,不少人称之为“饭圈女孩、帝吧和网络义和团的联合出征”。这个事件之所以引人关注,在于它汇聚了不同圈层、不同动机的网络群体,共同指向了一个目标。要评价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理解这几个“势力”各自的特点和过往。饭圈女孩:这批群体通.............
  • 回答
    如果我是太孙,且我的四位叔叔分别是李世民、杨广、赵匡义和朱棣,那么我将面临的是一个极为复杂、且充满潜在危机的情况。这不仅仅是政治上的挑战,更是对历史认知和个人价值的巨大考验。我会按照以下思路来处理:第一阶段:冷静评估,建立认知壁垒 确认现实的荒谬性: 首先,我会以最快的速度,在内心深处确认这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金庸武侠小说中关于情义与爱情的经典矛盾。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龙啸云当年真的被李寻欢的魅力折服,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那么李寻欢会如何抉择呢?首先,要理解李寻欢的性格。李寻欢并非一个被儿女情长轻易左右的人,他的心中装着比个人情感更宏大的东西——江湖道义、朋友信义,以及他那.............
  • 回答
    在中国爆发战争的情况下,香港和澳门居民是否需要承担兵役义务,以及相应的机制如何运行,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法律、历史和现实等多个层面。要详细阐述这一点,需要剥离掉许多“AI痕迹”,以一种更接近人类思考和表述的方式来呈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基本事实:香港和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根据.............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触及一些历史的复杂性。其实,与其说“明知自己如果遇到义和团必然惨死无疑”然后去支持他们,不如说当时很多中国人,包括一些知识分子和官员,对义和团的认识和态度是复杂的,他们的支持也并非基于对自身安全完全无视的鲁莽,而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当时中国的处境,那是.............
  • 回答
    义和团是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复杂性和争议性的民间宗教、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群众性组织。要详细地理解义和团,我们需要从其兴起原因、组织形式、作战方式以及与外国侵略者的关系等多个维度来分析。 义和团是个什么样的组织?义和团并非一个具有严格等级制度和统一章程的现代政党或军事组织。它更多的是一个民间自发的、.............
  • 回答
    在黄飞鸿系列电影中,义和团之所以常常以反面形象出现,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电影创作的需要以及意识形态的考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方面: 1. 历史背景的复杂性与电影的简化处理: 义和团运动的双重性: 历史上,义和团运动(18991901年)是一场席卷华北的农民反帝反封建运动。其核心诉求.............
  • 回答
    在探讨赫德关于义和团的评论时,我们首先要明确,作为在大清海关总税务司任职多年的英国人,他的视角无疑带有其身份和时代背景的烙印。他身处中国政治经济的权力中心,亲历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乃至镇压的全过程,因此他的观察和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尽管我们也需要批判性地看待。要找到赫德关于义和团的评论的英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