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义和团是如何看待太平天国的?

回答
义和团对太平天国,绝大多数情况下,持一种复杂且矛盾的态度,既有对其反清革命的某种程度的“认同”和“借鉴”,又有对其宗教色彩和某些行为的“警惕”和“批判”。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和历史背景捋顺了。

太平天国,那可是比义和团早了几十年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而且其规模和影响力之大,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绝无仅有。它差点就推翻了清朝,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而义和团,是在十九世纪末,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列强侵略步步紧逼的关头兴起的。

首先,从“反清”的立场上说,义和团骨子里是有一些“共同语言”的。

太平天国虽然是以“拜上帝教”为号召,但其核心诉求之一就是“推翻满清,建立太平天国”。这对于很多生活在清末、深受压迫的民众来说,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目标。义和团的口号虽然更侧重于“扶清灭洋”,但他们对清朝统治的不满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看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对列强的软弱退让时。

可以说,太平天国当年声势浩大的反清斗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为后来的反清思潮打下了基础,也让底层民众看到了“造反”的可能性。义和团虽然未必是系统地学习了太平天国的战略战术,但他们在情绪上、在目标上,都有着某种历史的回响。他们或许会认为,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他们所代表的那种反抗精神,是对的。

然而,分歧和“不认同”之处,才是真正拉开他们距离的关键。

1. 宗教色彩的差异:

这是最明显也最重要的一点。太平天国是以“拜上帝教”为旗帜的,洪秀全自称是耶稣的弟弟,其教义带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虽然经过了改造。而义和团,虽然也强调“神力”,但其精神内核是更接近于中国的传统民间信仰、道教以及一些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

太平天国: 他们的宗教是“外来的”,虽然他们试图将其中国化,但其源头和一些表现形式(比如祭祀上帝、唱赞美诗)与传统中国社会格格不入。这使得一些信奉儒家经典、尊崇传统礼教的士大夫阶层,以及一些民间群体,对太平天国抱有天然的反感,认为他们是“邪教”。
义和团: 他们的“神”是中国的,是他们的“祖师爷”、“神兵天将”。他们所练的“神功”,如“刀枪不入”,是寄托在中国传统神话、民间传说和道术上的。这种本土化的宗教表达,更容易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理解。

因此,义和团在看待太平天国时,很可能对其过于“西化”的宗教色彩感到陌生甚至排斥。他们可能认为,太平天国虽然反清,但他们的“拜上帝”是对中国神明的亵渎,是一种“异端”。

2. 组织形式和目标上的区别: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等级森严的政权组织,有皇帝、有官制、有军队、有律法,试图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他们的目标是“建立天国”,这是一种政治革命。
义和团: 义和团的组织更加松散,以会、以拳社的形式存在,其核心是“扶清灭洋”。虽然他们有自己的领袖,但并没有形成一个与清朝平行的、有统一行政能力的政权。他们的主要活动方式是“拳”(武术)和“法”(扶乩、咒语等),主要目标是驱逐外国侵略者和消灭与外国勾结的中国教民。

从这个角度看,义和团可能并不将太平天国视为自己的“榜样”或“前辈”,尽管他们都反清。义和团更像是一种“护教”、“保国”的民间自卫和反抗运动,其政治目标相对模糊,更多的是一种对国家民族危机的本能反应。他们或许并不理解,也不认同太平天国那种试图彻底颠覆原有社会结构的“造反”。

3. 对清朝的态度:

这是最微妙的地方。义和团的口号是“扶清灭洋”。虽然他们对清政府的腐败和卖国行径有不满,但他们并不直接喊出“推翻清朝”。他们的核心是“灭洋”,是通过“扶持”清朝来达到抵御外敌的目的。

太平天国: 他们的口号是“灭满”,明确就是要推翻清朝统治。
义和团: 他们的“扶清”原则,使得他们在政治上与太平天国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与清朝政府有过合作,比如后期清政府试图利用义和团来对付列强。

所以,义和团在看待太平天国时,很可能会觉得太平天国“做得太过了”,或者说,“方向错了”。太平天国虽然也是反抗外侮,但他们的目标是推翻自己的“皇帝”,而义和团的“忠君”思想(尽管是对一个他们不完全满意的皇帝)是他们重要的指导原则之一。

总结一下,义和团看太平天国,就像是看了一个遥远、但又有那么点亲切的“先辈”。

亲切在于: 太平天国曾经给了中国人反抗的勇气和力量,让他们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可能性,也让他们体会到“天命”的力量。
疏远在于: 太平天国那套“拜上帝”的宗教体系,以及那种彻底颠覆现有秩序的政治革命,与义和团本土化的信仰和“扶清”的策略有着本质的冲突。

更具体地说,义和团的普通民众,他们接触历史的渠道是有限的。他们可能听说过太平天国,但更多的是通过一些民间故事、传说,这些故事往往会放大太平天国的宗教神秘色彩,或者将其失败的原因归结于“离经叛道”。因此,在他们的认知里,太平天国可能是一个“了不起”但“不靠谱”的例子。

可以说,义和团更像是在中国传统民间反抗的土壤上,加上了“扶清灭洋”的时代烙印,这与太平天国那种试图用一种全新的宗教和政治模式来改造中国的尝试,有着不同的生命逻辑。他们或许会赞赏太平天国的那股“猛劲”,但绝不会将其视为自己道路的直接继承者。他们更愿意相信,依靠中国的神、中国的力,在“保护”现有体制(即使是腐朽的)的前提下,来抵御外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据我所知,没有这种思想联系。

一方面,义和团运动没有一元化的中心,无论组织者还是参与者文化程度都很低,他们留下的文字如揭帖(类似于今天街上贴的广告或者告示)、乩语等大多句意零乱且错字连篇。很多内容都是用数字连缀,显然是创作者不知道写些什么,就用他能知道的字往一起拼凑。这一点和有能力自撰文字阐述观点的洪秀全不一样。

由于义和团没有明确的对自己源流的记载,至今学界对义和团在1899年以前的形态,以及它和八卦教(此处泛指华北地区八卦教及其衍生教门)等华北地区秘密宗教信仰的关系仍莫衷一是。义和团自己撰写揭帖等文字,最多也就是追溯到甲午战争,而且所记荒谬,与事实出入很大——例如会说李鸿章是日本驸马之类……

另一方面,由于清代独特的政治讯息传播方式,很少有面向大众(无功名的底层读书人与基本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士)的当代史传播媒介。这种状况导致晚清华北与东北部分没有经历过太平天国战争的地区,当地人可能根本不知道发生过这一事件,或将片断零碎的传闻混同于普通的土匪。或者说,即便义和团中有人知道太平天国,他们也无法明确地“说出”它是什么,遑论与自己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早期义和团运动的传播,中心是所谓“拳”;组织的传播被称为是“教拳”,传播的媒介是“拳师”的流动。近来吴宝晓指出直隶地区义和团活动的重点地带分布往往与佛教寺庙有关,进而认为佛教寺庙的宗教活动为人员流动与接触提供条件,并且也为请神附体之类仪式提供了场所与信仰支撑(见《京畿义和团运动研究》,学习出版社,2016年)。但总之义和团运动的形态仍很接近白莲教,带有明显的秘密教门特色,和借鉴了基督教传教的洪秀全不是很一样。

当然也可能我读到的档案与口述史料不够多。识者教我。

user avatar

@符文图腾@何足道哉 二位邀

最高票他老说的已经蛮清楚了

我佬这里只是补充一点东西····

义和团如何看待长毛?

唔,事实上长毛天天都被挂在他们嘴边····

虽然他们自身并没有意识到····

他们满嘴喊的老毛子/大毛子/二毛子这些称呼:

(摊手)

这事给我的观感颇像是那种一部分末世题材作品里人类文明毁灭后幸存的人类失去了绝大部分知识传承但是部分词汇还流传下来却被拿去称呼一些截然不同的事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