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靖国神社“参观即参拜”问题?普通游客是否可以通过参观来了解日本如何卑鄙地粉饰战争?

回答


靖国神社是日本供奉二战期间死亡军人的场所,但其中供奉的包括14名二战甲级战犯(如东条英机、山本五十六等),这一事实使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关于“参观即参拜”的问题,以及普通游客是否能通过参观了解日本如何粉饰战争,需要从历史背景、政治立场和道德伦理等多角度分析:



一、靖国神社的性质与历史争议
1. 供奉对象的争议性
靖国神社供奉的14名甲级战犯是日本在二战期间发动侵略战争的直接责任人,他们曾参与屠杀中国平民、强迫劳工、进行细菌战等战争罪行。日本政府长期以“历史问题”为由拒绝将这些战犯从神社中移除,导致神社成为日本对战争罪行的象征性场所。

2. “参拜”与“参观”的法律定义
日本法律将进入神社内供奉战犯的区域定义为“参拜”,而非单纯的“参观”。根据日本《国家象征法》,参拜靖国神社被视为对战争罪行的“供奉”,因此日本政府长期禁止外国游客进入神社内供奉战犯的区域,但允许在神社外的“参拜道”行走。这种法律划分使得“参观”与“参拜”在本质上存在区别。

3.实在国际社会的普遍立场
中国、韩国、朝鲜等国家及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靖国神社是日本对二战历史的粉饰工具,其供奉战犯的行为与日本的侵略战争本质相违背。联合国和多个国际组织多次批评日本政府对历史问题的回避态度。



二、普通游客能否通过参观了解日本对战争的粉饰?
1. 参观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客观视角:靖国神社的建筑、供奉仪式和相关历史资料可能被解读为对战争的美化。例如,神社内供奉的“神灵”与二战期间的战争行为并无直接关联,但其供奉对象(战犯)与日本的侵略战争存在历史联系。
主观体验:游客可能因文化差异或信息不对称,误以为靖国神社是日本对战争的“纪念场所”,而忽视其供奉战犯的性质。这种认知偏差可能被日本政府或部分民众利用,作为“历史问题”争议的焦点。

2. 日本政府的宣传与引导
日本政府在靖国神社的宣传中强调“历史的复杂性”,试图淡化战争罪行。例如,神社内设有“历史资料馆”,但内容多聚焦于战后日本的和平发展,而非战争的侵略性。
部分日本民众可能通过参观神社,将战争记忆与“民族复兴”或“国家荣誉”联系起来,从而对战争罪行进行“合理化”解释。

3. 普通游客的局限性
信息不对称:普通游客可能缺乏对日本历史的深入了解,无法区分靖国神社的“纪念功能”与供奉战犯的争议性。
文化误解:日本的神道信仰与西方的“国家神道”概念存在差异,游客可能将神社的“供奉”理解为对战争的“尊重”,而非对战争罪行的美化。



三、道德与历史伦理的争议
1. 对战争受害者的不敬
靖国神社供奉的战犯与日本的侵略战争直接相关,其供奉行为被国际社会视为对战争受害者(如中国、朝鲜、东南亚国家)的不敬。游客若在神社内参拜,可能被解读为对战争罪行的“默许”或“美化”。

2. 历史问题的复杂性
日本政府长期回避对战争责任的承认,将靖国神社的供奉行为与“历史问题”挂钩。普通游客若仅凭参观了解历史,可能无法全面理解日本对战争责任的回避态度,甚至可能被误导为“历史的多样性”。

3. 国际社会的反对与制裁
中国、韩国等国家多次要求日本政府停止供奉战犯,并禁止外国游客进入神社内供奉战犯的区域。日本政府对此的回应通常以“历史问题”为由,导致靖国神社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四、普通游客的建议与反思
1. 避免参观靖国神社
从道德和历史伦理角度,普通游客应避免参观靖国神社,尤其是其供奉战犯的区域。
日本政府的法律禁止外国游客进入神社内供奉战犯的区域,但部分游客可能因文化好奇或信息不足而进入,这可能被视为对战争罪行的“默许”。

2. 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历史
阅读日本历史书籍(如《日本史》《二战史》)、观看纪录片(如《日本的战争与和平》)或参观相关纪念馆(如中国抗战纪念馆),更客观地了解日本的侵略历史。
参加历史学术讲座或与历史学者交流,避免被片面信息误导。

3. 反思历史与道德责任
靖国神社的争议反映了日本对历史问题的回避态度,普通游客应反思历史的复杂性,避免将历史简化为“民族荣誉”或“国家象征”。
历史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层面的承认与和解,而非个人的“参观”或“参拜”。



五、结论
靖国神社的“参观即参拜”问题本质上是日本对二战历史问题的回避与粉饰。普通游客若仅凭参观了解日本的历史,可能因信息不对称或文化误解,误以为神社是日本对战争的“纪念场所”,而忽视其供奉战犯的争议性。因此,普通游客应避免参观靖国神社,转而通过更客观的历史资料了解日本的侵略历史及其对战争罪行的回避态度。历史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层面的反思与和解,而非个人的“参观”或“参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教员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显然,实地参观过靖国神社的人比没参观过的人更有资格批判靖国神社。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是不去调查敌营,怎能知彼?

而有些人想办法污名化去靖国神社调查的人,让群众脱离调查和实践,以便于他们对群众洗脑,让群众跟着他们的口号走。尽管靖国神社的确是供奉战犯的地方,但他们的这种行为其心可诛。今天对靖国神社说“参观即参拜”,明天浏览辱华人物的推特就可能变成“浏览即点赞”,等到所有的人都被他们所谓的“爱国主义”绑架,不敢去调查求真的时候,他们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编造谣言,指哪儿打哪了。

user avatar

我们先看看“参观即参拜”的说法到底是怎么来的,源头就在这块牌子:

不需要懂日语,看汉字部分就明白了——不允许以参拜以外的目的进入。很多人将此理解为“只要进入了,那就一定是以参拜为目的”,这一点,至少韩国人全昶汉是不同意的(2015年靖国神社爆炸案),参个球的拜,老子就是进去丢大爆竹的。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日本人立了条规矩,不参拜你不能进来,否则就是擅闯,被发现了会被驱逐,甚至逮捕。仅仅进入该处,并不代表就是参拜,但如果有人要穿一身倭寇气质的衣服进去,作仰慕状,拍照时还满脸幸福感,一副我回到了我的精神母国的样子,那就是求锤得锤了。比如贾斯丁比伯,就连英国人也说他脑子有坑。

最后我建议大家别拿日本人的规定太当回事,我是支持大家进去比个中指,留点排泄物,甚至放把火的。就算日本人真的立了块“参观即参拜”的牌子又如何?难不成他们在牌子上写一句“进入靖国神社两万公里范围内,即视为参拜”,我们就得全体搬去火星吗?(地球直径12756公里)

user avatar

当然应该抵制。

一参观和参拜的界限是什么?没有跪下来就叫参观,跪下来就叫参拜嘛?那我还可以说我表面上是参观,但我内心已经参拜了,那怎么办,或者我表面上虽然在参拜,但我内心事实上没有办在参观,你怎么区分?所以首先你说这个话的前提就不成立,因为参观和参拜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第二,国家和中国人民没有义务去区分,你到底是在参观还是参拜。去靖国神社的行为不管是参观还是参拜,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那些感情被伤害的中国人民为什么要去区分你所谓的参观和参拜之间的细微差别且不说第1条我们已经说过了两者之间的差别非常的模糊。

所以你强调两者的细微差别根本就没有意义,我们打一个不甚恰当的比方,一个男人一脚踹开房门,发现自己的老婆和别的男人衣冠不整的在一个房间里。那你觉得有没有可能这个女的正在和另外一个男的学外语呢?这个男的应不应该区分他们到底是在学外语还是躺在同一个床上,盖着被子畅聊人生,还是在干别的什么,这很重要吗?

第三,看到很多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参观了那个地方,更清楚的了解了日本人的文化和传承,才能更好的对付他们。拜托参观靖国神社并不是了解日本人的必要措施,你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其实也可以。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去了解日本人的这个层面,或者说你要更好的与日本人竞争,了解靖国神社里面供的是什么,并不是必要的。哪怕你认为是必要的全国人民其他人并没有义务,同样认为他必要。

第四。退一万步讲某些人的行为。不光是因为靖国神社,更因为没事乱发微博。有些事情你干了没有人知道,但你偏不甘寂寞,到处宣扬这就不合适了,更不用说某些人是公众人物自带流量。

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你真的去干了,其实没有人知道,谈不上该不该抵制。但如果你大肆宣传彰显自己去了,特意告诉别人,那就怪不得大家骂你了

user avatar

中国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进靖国神社应该由中国人说了算,本子神社门口那个参观即参拜的牌子就是擦屁股都嫌硬的厕纸。

user avatar

声明:我就是个科普的,只对该问题负责,不参与回答外任何争论,且本回答禁止转载,请勿将此用于知乎外平台。


首先事情是这样的。

首先在日本,有很大一部分神社/寺庙都是“禁止参拜目的以外的无许可入境”,否则就是“建筑物侵入”的罪名。


下面这图大概意思就是2013年有个日本人想去各神社拍摄绘马,但是觉得自己非参拜目的,问律师会不会构成建筑物侵入……

律师的回答要钱,虽然每个月330日但是我不想给。


当然,这个非参拜目的其实管得很松,主要还是为了防盗之类的。你入境不洗手,不去正殿单纯地散步、爬山锻炼身体、拍照、看风景之类的其实都没人去管你心诚不诚。所以像上文那个人我觉得问都不用问直接去拍就OK了……

当然像“在神社境内无许可停车”、偷赛钱箱的钱之类的事情就比较恶劣了。


  但是我想说的一点是,你可以从我的图里看出,“这并不是某社特有的、短时间的规定”



好了然后回到话题,某社的上榜,事实上是和它在国际关系及日本社会关系中的特殊地位造成的。


顺便一说,牌子的内容是:

禁止非参拜目的无许可的入境以及以下(原文为左边)行为
·派发传单、小册子等
·使用旗帜、横幅的宣传活动
·贩卖物品
·其它影响其它参拜者的行为。

看懂了吗?所以并不是“参观=参拜”,而是你不带参拜目的参拜进去了,你是“建筑物侵入”而已。你怀着“锻炼身体目的”神社/寺庙爬山也是“建筑物侵入”,本质是一样的。



问题在哪里呢?问题在于,部分日本人不仅经常非参拜目的入园,而且还“派发传单、小册子”+“使用旗帜、横幅”+“集会”,怎么看都是恶劣无比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