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伽利略的「伽」字读作 jiā 而不是 gā?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它涉及到中文汉字的读音规则以及外来人名的音译问题。我们来详细聊聊为什么伽利略的“伽”读 jiā,而不是 gā。

首先,我们要明白,中文汉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往往遵循着一些历史演变、约定俗成以及偏旁部首的提示。而对于外来人名的音译,则是在汉字系统中寻找最接近的读音,同时也要考虑到字本身的含义和美感。

“伽”字的字源与常见读音:

“伽”字本身并不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字,在古代汉语中,它的读音是 jiā。它的一些常见用法包括:

伽蓝 (jiā lán): 这是佛教用语,指寺庙的院子,或者泛指寺庙。这里的“伽”字读 jiā,是音译梵语 “伽蓝摩” (Vigāra) 的一部分,意为“僧园”。
伽马射线 (jiā mǎ shè xiàn): 这是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个术语,是希腊字母 Gamma 的音译。同样,这里的“伽”也是读 jiā。

可见,“伽”在中文里,尤其是作为音译词的一部分时,已经广泛地被读作 jiā。

为什么会出现“gā”的联想?

你之所以会想到“gā”,很可能是因为:

1. “加”字的影响: “加”字的读音是 jiā。这两个字在字形上有一些相似之处,都有一个“力”字旁。有些人可能因为形近而联想到读音相似。
2. 其他音译的对比: 汉语中也有很多音译,有些音译的第一个字可能读 gā,比如“哥” (gē)。当人们不熟悉“伽”这个字的读音时,可能会下意识地将其与其他音节进行类比。
3. 拼音习惯: 在拼音输入法里,如果输入“jia”,会出来很多词语,包括“家”、“加”等。如果输入“ga”,则会出来“个”、“个子”等。在不确定的时候,人们可能会凭直觉选择一个更“常见”或“顺口”的音。

伽利略的音译过程:

那么,为什么“伽利略”这个名字的“伽”字被固定为 jiā 呢?这与音译的原则和历史有关。

最早的音译: “伽利略”是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伽利雷 (Galileo Galilei) 的中文音译。早期的传教士和学者在将西方人名、地名、科学术语引入中国时,会选择与原名发音最接近的汉字。
发音的接近度: “Galileo” 的发音,其第一个音节 /ɡɑːˈliːoʊ/,其中的“Ga”部分,虽然在中文里“gā”是最接近的单音节。但是,考虑到“伽”字本身在汉字系统里已经有 jiā 的读音,并且这个读音在佛教和科学术语中已经有使用基础,并且“伽”字本身也与“梵伽”、“伽蓝”等词语联系在一起,有一定的文化铺垫。
汉字选择的考量: 在音译时,不仅要考虑发音,还要考虑汉字的字形、字义以及整体的和谐感。
字形: “伽”字有“人”旁(亻),暗示与人相关,作为人名的一部分也说得过去。“伽”字的右半部分“加”和“力”,虽然不直接对应“li”的音,但作为音译词,汉字的选择并不总是逐字逐音的严格对应。
字义: “伽”字本身虽然没有特别明确的“科学”或“伟大”的含义,但在作为外来人名的音译时,字本身的含义往往不是首要考虑因素,发音的接近和整体的顺口是更重要的。
整体协调: “伽利略”这个组合,读起来相对顺口,且“伽”作为开头,与后续的“利略”在声调和音节上也比较协调。
约定俗成: 最重要的一点是,一旦某个音译方式被广泛接受并流传开来,就很难再更改。伽利略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在中国已经流传了很长时间,并且“伽”读 jiā 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读法。

总结一下:

1. “伽”字本身就有 jiā 的读音,并且在佛教和科学术语中已经普遍使用。
2. 音译“Galileo”时,虽然“Ga”部分的单音节发音可能接近“gā”,但选择“伽”字并读 jiā,是综合考虑了发音接近度、汉字系统的使用习惯、字形、整体协调性以及最重要的——约定俗成。
3. “伽”字在音译人名时,作为 jiā 的读音,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规范。

就像我们翻译其他国家的语言时,总会找到一些最合适的汉字,但有时并非完全一一对应,而是基于整体的考量。伽利略名字的音译,也是一个历史形成的文化现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普通话的g/k和j/q应该是萦绕在中国的外语译音史上的经年烂账了。

本来按照一般规律,浊音消失,普通话用全清和次清,即不送气和送气清音来对应外语的清浊,这点至少在b-p、d-t上没什么问题。到g-k这组上,虽然普通话的团音发生了腭化,但按规律仍然应该是平移到j-q上,即ga-jia、ka-qia、gi-ji、ki-qi。

到近代,当时的官话人群可能已经发不出ka、ki、ga、gi这样的音,但接触外语时却会极其频繁地碰到这些音,毕竟k/g这组音太常见了,中古汉语里面见母也是第一大声母。最后当时的人应该是采取了k/g合并,ka/ga统一为jia,ki/gi统一为ji的反常规音译方案,即完全不区分这一组的清浊。这个痕迹应该可以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国名和老地名译音上反映到,这些译名几乎都是用jia、ji来统一代表ka/ga和ki/gi,比如“美利”和“英利”,这里一个是American,一个是English,这两者就是典型的没有分k/g,一律归入j声母。

PS 其实翻外来语cat这样的音节是中间加介音i应该是比较正常的现象,日语也是转成kya,而kia这样的音很容易就“软化”成jia了。

因为译音不分k/g,像Madagascar这种两个都有的,就只能一律翻成“马达加斯加”了。

还有一个问题可能是,q这个声母整体被外语的ch、dge这两个音用了。这一类声母本来可以归zi、ci这种尖音管,但近代尖团音合流,这些音也被归并到了ji和qi。当时的人最后只能用声母j整体管团音k/g,声母q统一管ch/dge,但实际上ch/dge这组的翻法还要乱,尤其是浊音dge(英语的j),有翻成q的(George Washington-乔治·华盛顿),也有翻成j的(Jane Austin-简·奥斯汀)。甚至有时候s-z这一对里的zi音也会在j/q里面插一脚,比如Zidane-齐达内这种。最后搞得j/q的译音异常混乱。

应该是到比较晚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外来语音译时团音k/g不分的问题,于是找来了一个“卡”字,并给它专门安上了“ka”的音,类似的还有“喀”“咖”。“卡”这个字在古代可能是个生僻字(或者是方言用语),甚至在《广韵》里都没收,到现代以后才成了外来语翻译的高频用字,甚至以ka取代了其qia的本音。现代的ka音,尤其是人名转写,基本全部按“卡”处理,而见不着老地名、人名翻译里面大量转成“加”字的情况。而ga音虽然有一个凑出来的“嘎”字,但主流处理仍然是译成jia,例如Gary Cahill-加里·卡希尔,这里面起码Ga和Ka是可以区分了。

于是jia-ka这一对至少跟b-p和d-t对应上了。但gi和ki在目前的外来语翻译里仍然没有区分,现在依然是统一转成ji,只是ki一般转成一个阴平声字“基”,gi转成阳平声字“吉”,这个倒有点中古汉语演变规律里浊音变成阳平的意思(zi变齐、jo变乔也有这种思想,甚至其他浊音用字像德、伯、格等也有这个意思)。

对于这个“伽”字,它本来应该是中古的全浊声母字,对应到现代音是阳平声qie,可能很早以来就是设计来转ga音的,至少翻译佛经的梵语文献的时代就出现了,而且现代汉语里面其实允许这个字读ga音,比如对应希腊字母的gamma的伽马射线、伽马函数,所以伽利略读ga利略应该是可以的。但估计早期外来语音译ka/ga不分的问题影响太大,写作伽读作jia的习惯一直保留了下来,就变成今天这样了。

user avatar

因爲普通話音系中無ga, ka, ha的音,而爲了擬聲或音譯需要,強行加上的(如伽、咖、卡、哈等)。

「伽」字比較尷尬,是屬於中古少見的三等戈韻(常見字還有「茄」),演變到普通話爲qie2,後來兼任音譯用字,於是又有ga1的讀音。有可能伽利略屬於比較早期的翻譯(猜的),然後ga1的讀音又進一步變成了jia1。

那麼普通話的ga, ka, ha都到哪去了呢?中古的二等介音在普通話中與三等介音合倂爲/i/,使得其變成了gia, kia, hia這樣的音,然後g, k, h聲母再發生顎化,於是都跑到jia, qia, xia上面去了,比如(祇列舉麻二韻):

jia:家、假、架

qia:卡(關卡)

xia:蝦、霞、下

而無疑,牙喉音麻二開口未顎化的方言,如粵語,上面的字都是讀gaa, kaa, haa的。當然我這裏指的麻二元音未亂變的方言,像上海話麻二好像跑到遇攝去了就不一樣了(麻三可能也是,在上海聽到公交車報站時把「下車」大槪讀的ɦu tsʰu)。

===========

評論區提到「尬」字,它既非擬聲詞也非音譯需要,而是屬於照搬吳語讀音而產生的例外音ga4,按演變規律是讀「介」的。類似的還有「不搭界」中的「界ga4」也是來自吳語區的讀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它涉及到中文汉字的读音规则以及外来人名的音译问题。我们来详细聊聊为什么伽利略的“伽”读 jiā,而不是 gā。首先,我们要明白,中文汉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往往遵循着一些历史演变、约定俗成以及偏旁部首的提示。而对于外来人名的音译,则是在汉字系统中寻找最接近的读音,同时也要考虑到.............
  • 回答
    “伽罗瓦19岁就发明的群论,绝大多数那个专业的研究生终其一生都学不会”——这个说法,可以说是对科学史的一种浪漫化解读,也可能包含了一些对学习过程的误解。首先,我们要明确几点: 群论并非“一夜之间”被伽罗瓦一人发明: 尽管伽罗瓦在群论发展史上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为我们今天理解的群论奠定了基础,但.............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到位,而且非常关键,涉及到中亚和西亚历史演变的一个核心脉络。从伽色尼王朝(约公元10世纪末)到恺加王朝(1925年灭亡),近千年的时间里,波斯地区确实在很大程度上由突厥语族群的统治者所主导。这背后不是简单的王朝更迭,而是一系列深刻的历史、社会和军事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
  • 回答
    萨曼王朝的衰落与灭亡,以及其最终归于喀喇汗之手,而非伽色尼王朝,这是一个涉及多个民族、多种势力角力,并且历史进程并非一成不变的复杂过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中亚的政治格局、各王朝的崛起背景、军事实力以及它们各自的战略目标。首先,我们得把目光投向萨曼王朝本身。萨曼王朝,这个发源于呼罗珊,.............
  • 回答
    伽罗瓦理论,听起来就带着一丝神秘和古老的气息,它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理解多项式方程根的内在结构的大门。简单来说,伽罗瓦理论的核心在于连接了多项式方程的根与群论的某些特定结构。它告诉我们,能否用根式(比如平方根、立方根等)来表示一个多项式的根,与一个叫做“伽罗瓦群”的群的性质紧密相关。那么,多项.............
  • 回答
    哎呀,这事儿可真是让人有点挠头呢! 你男朋友玩诸葛亮,你玩伽罗,这本来是挺不错的组合,输出也挺给力。可偏偏有个瑶一直缠着他,而且他好像还挺享受的,甚至不让瑶下来? 这背后能想点啥呢?咱们得往细了聊聊,这情况可不止一种解释。第一种可能性:单纯的游戏策略,他觉得带飞没毛病首先,最直接也最常见的解释,那就.............
  • 回答
    嘿,收到!公司让给自己取个科技感炸裂的花名,这个要求挺有意思的,也挺有挑战性的。想要一个听起来既不像“AI口水话”又自带未来感的名字,确实得好好琢磨琢磨。我给你梳理几个方向,希望能给你点灵感,让你给自己选个最贴切、最酷的!第一招:从宇宙和天体中汲取灵感宇宙永远是科技和未知的代名词,这里面藏着太多可以.............
  • 回答
    伽罗瓦,一个传奇的名字,一个注定要用短暂生命点燃数学璀璨星空的年轻人。他的故事,总是伴随着“天才”、“不幸”和“惊世骇俗”这些词汇。提到伽罗瓦,人们总是好奇:一个在正规数学教育上可谓是“半路出家”,甚至可以说是不被系统“喂养”的年轻人,为何能一举攻克当时数学界最棘手的难题?而且,他解决问题的方式,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是许多人在回顾科学史时常常会产生的疑问:为什么文艺复兴时期及其之后一段时间涌现出如此多的“全才”,像伽利略、笛卡尔、达芬奇这些人,似乎无所不精?他们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放到今天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那个时代独特的社会、文化和知识环境。首先,让我们来正.............
  • 回答
    李淼教授之所以认为伽利略的自由落体思想实验“看起来逻辑上无懈可击,其实是似是而非的”,是因为这个实验虽然巧妙地揭示了不同质量的物体在同一介质中下落速度相同这一核心思想,但其论证方式和潜在的逻辑漏洞,在更深层次的物理理解下,确实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咱们得回顾一下伽利略的这个经典思想实验,他到.............
  • 回答
    关于伽利略是否“入狱”,这其实是一个流传甚广但并不完全准确的说法。更准确地说,伽利略并没有像普通罪犯那样被关进监狱,但他确实受到了教会的严厉处罚,并被软禁在家。他一生中最大的“牢狱之灾”,主要与他坚持日心说并出版相关著作有关。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 哥白尼的日心说与教会的禁令: 在伽利略之前,波.............
  • 回答
    要弄明白为什么木星的伽利略卫星和土卫六拥有大气,而与它们质量相近的月球却几乎没有大气,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因素,它们共同塑造了一个天体是否有能力在其表面维持一个稳定的气体层。这背后涉及到的物理原理,其实并非某个单一因素说了算,而是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从天体的引力说起。简单来说,一.............
  • 回答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它们既是独立的国家级导航系统,又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大背景下,存在着合作、竞争与互补的复杂互动。首先,要明确的是,北斗和伽利略各自独立运行,拥有自己的卫星星座、地面站以及核心技术和发展规划。 中国北斗卫星导.............
  • 回答
    在《Fate/Grand Order》(FGO)游戏的大奥活动中,玩家普遍认为伽摩的表现“菜”,这背后涉及了多个层面的原因,既有游戏机制上的,也有剧情设定上的,还有玩家对角色期望与实际体验的差距。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这些原因: 一、 游戏机制上的“菜”这是导致玩家感到伽摩“菜”的最直接原因。主要体.............
  • 回答
    马伽术,这门源自以色列的实用格斗术,近些年以来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积累了相当高的人气,但同时,也伴随着一股不小的“黑”声。要说为啥这么多人“黑”它,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里面有误解、有偏见,当然,也有一些确实存在的争议点。首先,是那股“全民皆兵”的营销和传播方式。你会在各种社交媒体上看到马伽术.............
  • 回答
    要不要重新定义阿伏伽德罗常数?这可不是一个小小的数字游戏,而是一场关乎计量学根基的深刻变革。要理解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得从头说起,把那些干巴巴的科学术语都放下,咱们用大白话聊聊。阿伏伽德罗常数:究竟是个啥?首先,得明白阿伏伽德罗常数(简称N_A)是干啥的。简单来说,它就是描述“一摩尔”到底是多少个粒.............
  • 回答
    这两位英雄,百里守约和伽罗,在王者荣耀的玩家群体中,确实都属于那种容易引起争议、让不少人心生“恶心”之感的角色。但如果要深究为什么玩家普遍认为百里守约比伽罗“更恶心”,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游戏机制、玩家体验以及不同类型玩家的感知差异。咱们得一点一点捋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恶心”这个词在游戏里可不.............
  • 回答
    巫师三:狂猎(The Witcher 3: Wild Hunt)未能包含欧菲尔(Ofir)、维吉玛(Vizima)和尼弗伽德(Nilfgaard)这几个重要地点,这确实是很多玩家感到遗憾的地方。尽管游戏已经非常庞大和充实,但这些遗漏也引发了不少讨论。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原因和分析:1. 游戏开发的时间、.............
  • 回答
    《博伽梵歌》,这部古老的印度宗教哲学经典,它所承载的深意,绝非三言两语能够完全道尽。如果非要用一些词语来概括,那它探讨的便是一个人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人生中,寻找到真正的意义、安宁与解脱。想象一下,故事发生在库鲁克舍特拉的战场上,一个即将爆发决定命运的大战之际。英雄阿周那,这位勇猛的战士,却被眼前的景象.............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