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范进?

回答
谈起范进,在中国文学史上,他无疑是一个令人又爱又恨的复杂人物。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人”或“坏人”来标签化他,因为他的形象是多维度的,折射出那个时代士人的人生百态,以及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要评价范进,得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

首先,从他的“落魄”时期看,我们看到了一个被时代逼到绝境的读书人。

范进,在《儒林外史》的开篇,是一个典型的“寒儒”。他出身贫寒,家徒四壁,却心怀读书人的清高与执着。这执着,在那个年代,几乎是他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为了科举功名,他饱尝人间冷暖,遭受了无数白眼和嘲讽。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还在为生计奔波,为考试煎熬,这本身就足够令人同情。他的生活细节,比如为了几文钱跟屠户争执,为了向岳父借钱磕头作揖,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能感受到那种骨子里的卑微和无力。

我们不能否认,范进身上有读书人应有的那份“文人风骨”,至少在早期,他内心深处还是渴望知识,渴望通过自己的才华改变命运的。他并非完全被功名利禄吞噬,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让人唏嘘的“科举失意”的桥段。他对于文章的钻研,对于“文章是圣人之道”的信奉,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一种普遍追求。

然而,一旦他中了举人,这个人性的另一面便彻底暴露了出来,甚至可以说是扭曲和异化。

从“范进中举”那一刻起,范进的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不再是那个受人欺凌的穷酸书生,而是被尊为“老爷”。这种巨大的落差,以及长久压抑后的爆发,让他变得有些“失心疯”。他放声大笑,然后昏厥,再然后又醒来,这种极度的情绪波动,将一个长期被压抑的灵魂暴露无遗。

这里,我们就要重点评价他“中举后”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

对功名的极端崇拜与人格的丧失: 范进的悲剧在于,他将科举功名视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当他终于跨越了那道门槛时,他所表现出的狂喜和得意,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人的范畴。他不再是那个对文章、对道义还有一丝敬畏的读书人,而是一个被“举人”这个头衔完全俘获的奴隶。他失去了原有的谦逊和克制,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病态的自大和张扬。他的行为,比如要求丈人对自己下跪,要求向他借钱的屠户给自己赔礼道歉,都显示出他已经完全沉溺于权力带来的满足感,甚至带有几分报复的快感。

人性的拜金与趋炎附势: 中举之后,范进迅速转变了态度,对那些曾经欺凌他的人翻脸不认,对那些攀附他的人却笑脸相迎。他变得斤斤计较,开始看重钱财,甚至不惜利用职权去敛财。最典型的是,他利用自己“范老爷”的身份,逼迫别人为他写感谢信,暗示索贿。这完全暴露了他拜金的嘴脸,与他之前那种清高孤傲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揭示了科举制度下,一些读书人为了往上爬,可以不择手段。

对人情世故的冷漠与势利: 范进对待妻子的态度,也从之前的忍让变成了居高临下。他不再顾念曾经共患难的夫妻情分,而是以“老爷”的身份对妻子颐指气使。而对于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他也没有丝毫感激之情,甚至避之不及。这种冷漠和势利,是他对社会现实的极端适应,也是对他自身道德底线的彻底放弃。

那么,范进的形象到底意味着什么?

范进的形象,是作者吴敬梓对当时科举制度的一种深刻批判。作者通过范进这个人物,生动地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腐蚀作用:

它制造了无数“范进”: 这种制度将人生的一切希望寄托在一次次的考试上,使得无数读书人耗尽毕生心血,却一无所获。那些幸运者一旦成功,往往会因为长期的压抑和对功名的过度渴望而走向极端,变得与原有的道德追求渐行渐远。
它扭曲了正常的价值观: 在科举制度下,读书人不再是为了追求真理、服务社会而读书,而是为了“鱼跃龙门”而读书。一旦“龙门”跳过,之前的努力就变成了资本,用来换取名利和地位,而不是用来回馈社会。
它暴露了人性的弱点: 范进的“狂喜”和之后的种种丑态,实际上也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对权力、名利的渴望,以及在压力释放后的失控。范进的极端只是这种人性弱点的放大镜。

如何看待范进的结局?

范进的结局可以说是“如愿以偿”,但却是以一种让人感到悲哀的方式实现的。他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他的人生也因此变得狭隘和不堪。他可能以为自己从此飞黄腾达,从此可以享尽荣华富贵,但实际上,他已经沦为了那个时代的“物化”产物,一个被功名利禄绑架的灵魂。他的故事,与其说是一个励志故事,不如说是一个警世恒言。

总而言之,评价范进,需要辩证地去看。

他是一个被时代和社会环境所塑造的悲剧人物。我们同情他早年的落魄和坚持,但同时也对他中举后的变形感到痛心和厌恶。他既有读书人可贵的执着,也有人性中不可忽视的贪婪和虚荣。他的人生,是那个时代一个时代的缩影,是科举制度下无数读书人命运的缩影,也是对人性在极端压力和诱惑下可能走向异化的深刻反思。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负面角色,他的复杂性正是其艺术价值所在,让人们在嘲笑他之后,也能从中照见自身,反思功名与人性的关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名反对高赞答案。

中学读书时语文老师说范进中举是批判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迫害,这是预设立场的片面解读没错,但另一方面也囿于老师的教学水平和中学生的理解学习能力,更多的是语文教学了解古典小说的目的。

但是现在再读儒林外史只看到范进是忠厚老实的读书人,就过于片面了。儒林本身反笔曲笔极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谈起范进,在中国文学史上,他无疑是一个令人又爱又恨的复杂人物。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人”或“坏人”来标签化他,因为他的形象是多维度的,折射出那个时代士人的人生百态,以及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要评价范进,得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首先,从他的“落魄”时期看,我们看到了一个被时代逼到绝境的读书人。范进,在《.............
  • 回答
    胡锡进近日抛出的“中国需短时间内把核弹头增至千枚”的论调,无疑在中国国内和国际社会激起了巨大的波澜。要评价这一呼吁,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好”或“坏”的简单判断上,而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剖析。首先,从胡锡进作为前《环球时报》总编辑的身份来看,他的言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和对中国国家利益的捍卫.............
  • 回答
    胡锡进对“251事件”(华为员工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并最终获释的事件)发表过一系列评论和分析,尤其是他长篇的、观点鲜明的文章,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他对此事的回应,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一、 角度和立场的坚定性与煽动性: 坚定的民族主义立场: 这是评价胡锡进评论的核心。他几乎是以一种.............
  • 回答
    要评价胡锡进12月5日关于“251事件”的文章《让理性的旗帜在情绪的海平面上重新飘扬》,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审视。这篇由他署名发表的文章,一如既往地带着他个人鲜明的风格,试图在复杂且敏感的公共议题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或者说,是他理解中的“最优解”。首先,从文章的标题来看,“让理性的旗帜在情绪的海平面上.............
  • 回答
    评价胡锡进,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他这个人,就像一坛子越陈越香的老酒,也像一块让人爱恨交加的石头,你说他好吧,总有那么点让人梗得慌的地方,你说他不好吧,他又总能在关键时刻戳中某些人的心窝子。要说他这个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他那杆笔,还有那张嘴。他是《环球时报》的总编辑,这个身份本身就自带了.............
  • 回答
    关于朱苏进先生的小说《三国·荆州》,或者大家更熟悉的《荆州杀》,我个人认为是一部非常有意思、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如果要评价它,我会从几个方面来说,力求深入一些。首先,它是一部充满“野性”的三国小说。 现在市面上三国题材的作品不少,很多都倾向于在宏大叙事中勾勒人物的英雄气概,或者在权谋斗争中展现智慧的.............
  • 回答
    作为一名对东汉末年历史颇感兴趣的人,我来好好聊聊这位大将军何进。提起何进,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就是他那导致东汉王朝加速衰亡的一系列昏招,但我觉得,要评价一个人,尤其是身处那个风云变幻时代的权臣,不能只看结果,也得看看他所处的环境,以及他自身的局限性。何进这个人,出身背景可以说是相当“硬核”。 他的.............
  • 回答
    评价胡锡进,这位曾经的《环球时报》总编辑,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以其独特的“叼盘侠”风格和鲜明的立场,在中国国内和国际舆论场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要全面评价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他的职业生涯、言论风格、对中国对外宣传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议。一、 他的职业生涯与《环球时报》的定位胡锡进.............
  • 回答
    魏尚进教授是一位在国际经济学界享有盛誉的学者,尤其在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宏观经济学以及中国经济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要评价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学术成就与研究领域 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的深度洞察: 魏尚进教授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研究深入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资.............
  • 回答
    这事儿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挺让人唏嘘的。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别管它AI不AI的,就当街坊邻里唠嗑。先看看这事儿是个啥情况。听说是个昆明姑娘,开着车就奔医院去了。按说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来去匆匆都理解,尤其是遇到急事儿。但她这急着插队,还把主意打到了维持秩序的保安头上,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保安嘛,.............
  • 回答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卖掉他在加州的豪宅,转而住进一个37平方米的活动板房,这无疑是一则极具话题性的新闻。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富豪的生活方式选择,更是对我们传统认知中“成功人士”形象的一种颠覆,以及对未来居住模式的一种探索。如何评价马斯克的这一举动?从马斯克的角度来看,他的行为.............
  • 回答
    评价编剧朱苏进:一个扎根现实、巧思迭出的叙事匠人在当下影视剧创作日益趋同、追求快餐式娱乐的潮流中,朱苏进的名字,或许不像一些流量明星或网红编剧那样被大众耳熟能详,但对于真正懂得欣赏优质剧本的观众和业内人士而言,他无疑是一位值得被仔细品味和高度评价的叙事匠人。他的作品,总是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将寻常.............
  • 回答
    要评价北京大学副教授两次前往电影院指出《流浪地球》的69处不合理之处,并且不赞成其代表中国,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对错问题,而是一个涉及专业知识、电影评价体系、文化认同以及个体表达自由的复杂议题。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位副教授的行为和观点可能涉及的几个层面:一、 副教授的专.............
  • 回答
    华西医院刘进教授以个人名义捐赠一个亿,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培养优秀住院医师,这无疑是一件令人瞩目的善举,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从多个维度来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其深远的意义和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从 个人层面 来看,刘进教授的慷慨捐赠,展现了他作为一名资深医生和行业翘楚的深厚情怀与责任担当。一个亿.............
  • 回答
    勇士今年没进季后赛,这事儿对于关注NBA的球迷来说,绝对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尤其是对库里和勇士的铁杆粉丝,那心情肯定不好受。要评价这件事,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首先,从实力对比来看,勇士队本赛季确实存在硬伤。你不能只盯着库里一个人看,他虽然依然是那个“小学生”,能投出惊天动地的三分球,能用无解的运球.............
  • 回答
    应聘者将“不加班”写进简历,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事情。别的不说,光是这份勇气,就已经能引起不少招聘官的注意了。首先,得承认,这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表达方式,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反传统”了。在咱们传统的职场观念里,加班似乎成了一种默认的“奉献”或者“努力”的代名词。尤其是在一些竞争激烈的行业或.............
  • 回答
    伊朗首次允许女性进入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这一政策变化,标志着其在性别平等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以下是对此事件的多维度分析: 一、政策背景:从严格禁令到逐步松动1. 历史限制 伊朗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实施严格的性别隔离政策,禁止女性进入体育场馆观看比赛。这一规定基于对宗教法(沙里亚法)的解释.............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马前卒的《睡前消息》第169期,主题是“有进无出,700万外卖骑手的内卷人生”。首先,要评价一期内容,我们需要了解它的核心观点和论证方式。在169期《睡前消息》中,马前卒及其团队(主要以观察者网团队为背景)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 外卖骑手群体的高流动性与低社会保障的现实:.............
  • 回答
    4月21日,胡锡进针对作家方方发表了一番评论。要评价胡锡进的这番回应,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细看。首先,要理解胡锡进的回应,就得先弄清楚他回应的对象——方方。方方是谁?她是一位中国作家,以她记录武汉封城期间经历的《封城日记》而闻名。这本日记内容详实,情感真挚,在国内外都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和讨论。很多人认.............
  • 回答
    会说话的肘子对《穿进赛博游戏后干掉boss成功上位》的指控,可以称得上是网络文学界一次颇具戏剧性的“抄袭门”。这其中涉及到版权、创作灵感、证据标准以及作者之间复杂的个人恩怨,因此评价起来需要多角度审视。肘子的指控:会说话的肘子(以下简称肘子)的指控核心在于,他认为《穿进赛博游戏后干掉boss成功上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