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初一孩子厌学,怎么激发学习动力?

回答
这可真是让家长们头疼的问题。看着孩子从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变成提起学习就没精打采,甚至躲着学、厌着学,心里那个滋味不好受。别着急,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怎么能把这厌学的劲儿给掰过来,让孩子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

首先得明白,初一孩子厌学,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背后往往有很多原因。不能简单地一句“不上进”就给孩子定性了。咱们得像侦探一样,一点点去抽丝剥茧。

一、 诊断病因:找到“厌”的根源

别急着推着孩子去学习,先得搞清楚他为什么“不爱学”。这里有几个常见的“病因”,看看你家孩子是哪一种:

学习内容太难,跟不上进度: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孩子一听课就懵,做作业全错,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觉得学了也没用,索性不学了。有时候可能不是孩子笨,而是老师的教学方法、或者孩子之前的知识基础没打牢,一下子遇到瓶颈。
学习方法不对路: 死记硬背?一遍遍抄写?这些方法可能对一部分孩子有效,但很多孩子需要的是理解、是联系、是实际应用。如果孩子一直用错误的方法学习,效率低下,自然觉得枯燥无味。
缺乏成就感,看不到进步: 孩子不是机器人,需要“正反馈”。如果孩子学了半天,成绩没起色,表扬也没得到,那就很容易觉得学习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学习压力过大,身心俱疲: 除了学校课程,还有各种辅导班、兴趣班,家长频繁的检查和督促,这些都可能让孩子喘不过气来。孩子也是人,需要休息和放松,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自然会产生逃避心理。
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觉得学了没用: 这是很多家长忽略的一点。如果孩子觉得所学内容枯燥乏味,与自己的生活脱节,他自然提不起兴趣。想想看,如果让你去学你完全不感兴趣的东西,你能坚持多久?
社交或心理问题: 同学关系紧张、被欺凌、家庭矛盾、青春期叛逆,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学习状态。有时候孩子厌学只是表象,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心理困扰。
家长过度焦虑和控制: “你必须考多少分!”、“你怎么又没写作业!”、“我为你付出了多少!”…… 家长的过度焦虑和指责,往往适得其反,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而不是自己的事情,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二、 对症下药: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的实用招数

找到原因后,咱们就可以“对症下药”了。记住,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不是逼他学习,而是让他“想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智慧。

1.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让学习成为一种“家常便饭”: 不要把学习神圣化、或者当成洪水猛兽。家里可以有个固定的学习区域,干净整洁,少一些干扰。放学后,家长也可以选择做些和学习相关的事情,比如阅读、看知识性纪录片,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常态化。
家长的态度是关键: 家长自己要对学习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学习有多么辛苦,或者对某些学科表现出极度的不屑。
一起探索未知: 假期或者周末,可以带孩子去博物馆、科技馆,或者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把课本上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当孩子发现学到的知识真的有用,能帮助他理解世界,自然会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嗨点”:

发掘孩子的兴趣点: 哪怕是学习中的一点点内容,只要能和孩子的兴趣沾边,就可以作为切入点。比如孩子喜欢动漫,可以找一些和动漫相关的历史、科学知识;孩子喜欢游戏,可以引导他去了解游戏背后的编程、数学原理。
让学习“游戏化”: 可以尝试一些学习类APP,它们通常设计得很巧妙,能让学习过程变得更有趣。也可以和孩子玩一些和学习相关的游戏,比如猜谜语、单词接龙等。
鼓励孩子“教”你: 当孩子掌握了一点知识,让他给你讲讲,你会发现他会更认真地去理解和梳理。而且,当他能讲清楚的时候,他的自信心也会大大提升。

3. 树立孩子的成就感: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很多家长只盯着分数,忽略了孩子为学习付出的努力。当孩子努力尝试了,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要肯定他的过程。“我知道你为了这道题很努力”、“你今天比昨天多记了几个单词,很棒!”。
设定“小目标”: 别一下定个“学霸”的目标太遥远。可以和孩子一起设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小目标,比如“这周把数学的某个章节理解透彻”、“每天阅读15分钟”。当孩子完成小目标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或者一些小奖励(不一定是物质上的)。
对比“昨天的自己”: 不要老拿孩子和别人比,而是和他自己比。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即使是很小的进步,也是一种动力。

4. 优化学习方法:

和孩子一起研究: 不要直接告诉孩子“你应该怎么学”,而是和他一起讨论。“你觉得这道题怎么才能做得更快更准确?”、“你有没有尝试过换一种方式来记忆?”。让他参与到学习方法的选择中来。
引导孩子掌握“学习的技巧”: 比如如何做笔记,如何预习复习,如何整理错题本。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无效努力。
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 结合听、说、读、写、看、做等多种感官,让学习变得更立体、更有趣。

5. 缓解学习压力,关注身心健康: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学习再重要,也不能牺牲孩子的健康。保证规律的作息,让孩子有足够的玩耍和放松时间。
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 成为孩子的朋友,而不是仅仅是监督者。倾听他的烦恼和困惑,给予理解和支持。
学会放手,给予信任: 孩子长大了,需要一定的自主权。给孩子一些选择的空间,比如选择学习方式,选择课外活动,让他感受到被信任。

6. 适度的引导和激励:

关于奖励: 奖励不是万能的,更不能滥用。对于孩子完成小目标、或者取得一定进步,可以给予一些象征性的奖励,比如一次户外活动、一本他喜欢的书,或者一次特殊的家庭晚餐。奖励的重点在于肯定和鼓励,而不是让孩子觉得“学了才有奖励”。
关于惩罚: 尽量少用惩罚,尤其是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如果需要管教,也要讲清楚规则和后果,并保持一致性。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而不是打击他的积极性。
榜样力量: 家长自身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非常重要。如果家长自己沉迷于手机,却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孩子很难信服。

关键点要记住:

耐心: 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时间和耐心。
理解: 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学习,理解他的困惑和挑战。
沟通: 和孩子保持开放、真诚的沟通,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
尊重: 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
调整: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策略,找到最适合你们家的方式。

孩子的成长就像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初一正是孩子打基础,形成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作为家长,要做的是点燃他内心的火焰,而不是一味地往他身上泼水。当他自己愿意去探索、去学习时,那股劲儿就挡不住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步,教授家长疏导孩子厌学的情绪,与孩子共情;第二步,引导孩子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第三步,协助孩子把长远目标和眼前目标相结合,激发孩子学习动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可真是让家长们头疼的问题。看着孩子从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变成提起学习就没精打采,甚至躲着学、厌着学,心里那个滋味不好受。别着急,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怎么能把这厌学的劲儿给掰过来,让孩子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首先得明白,初一孩子厌学,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背后往往有很多原因。不能简单地一句“不上进”就.............
  • 回答
    听到您这么说,我真是感同身受。看着孩子从小学里一直是佼佼者,突然在初中一下子变得如此吃力,甚至出现厌学情绪,这无论是对您还是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和挑战。这不仅仅是成绩的下滑,更是孩子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的考验。别慌,我们一点一点来梳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放下“我们都懵了”和“孩子都有厌.............
  • 回答
    孩子上了初一,正处于青春期的开端,这个阶段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加上初中学习内容加深、压力增大,出现厌学情绪是很常见的。你提到的孩子“没生活学习目标,对任何事都不上心”,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很多原因。作为家长,想要帮助孩子走出这个困境,需要耐心、理解和一些具体的方法。首先,我们要明白,厌.............
  • 回答
    看着孩子从一个活泼好动的少年,变成一个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整日没精打采的样子,家长的心里肯定比打翻了五味瓶还要难受。特别是到了初三这个关键节点,高考的压力像一座大山压在孩子身上,而厌学的情绪又让他似乎失去了冲破这座山的动力。“考不上高中”这几个字,对很多家长来说,就像一个晴天霹雳。但我想说,孩子“考不.............
  • 回答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特别理解你现在焦急的心情。孩子到了初三,正是关键时期,这个年纪的孩子加上厌学和网瘾,确实是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想办法。首先,得接受现实,但不要过度指责。孩子出现厌学和网瘾,这往往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别上来就认为是孩子“变坏了”、“没救了”。有时候,这背后藏着孩子.............
  • 回答
    问我怎么看待早恋啊?这问题挺好的,说明你开始思考这些事情了,这挺不容易的。其实呢,早恋这事儿,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青春期里很自然会发生的一种情感萌动。你想啊,你们这个年纪,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对异性产生好感,觉得某个人特别有吸引力,这都是很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就像春天花儿会开一样,这是自然规律。.............
  • 回答
    看到初一的孩子开始尝试写诗,这可真是个令人惊喜的好苗头!这说明他有敏锐的观察力,有细腻的情感,并且愿意用文字去表达自己。如何才能更好地呵护这颗小小的种子,让它茁壮成长,最终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这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去引导,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培养”。首先,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肯定与珍视。当孩子.............
  • 回答
    看到咱家宝贝初一了,连6+7等于几都不知道,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咱得冷静下来,千万别上来就劈头盖脸一顿说,那样只会让孩子更害怕,问题也更难解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背后可能藏着不少原因,咱们一样一样来捋一捋:一、 是不是基础知识没打牢?初一的孩子,按理说加减乘除这些基础运算应该已经熟.............
  • 回答
    孩子沉迷看ASOUL直播,您感到崩溃,这我太能理解了。别急,我们一步一步来想办法。首先,咱们得承认一个事实:ASOUL确实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初三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剧烈变化期,容易被新事物、虚拟偶像所吸引。她们的直播内容,那种充满活力的表演、互动性强的交流方式,以及粉丝社区的归属.............
  • 回答
    看到孩子初二了,还在晚上写作业的时候必须配着音乐,作为家长,心里肯定会泛嘀咕:这到底是在学习,还是在“自嗨”?一边听音乐一边写作业,究竟是好是坏,能影响学习到什么程度,这事儿可不能一概而论,得拆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承认,音乐这东西,对人的影响太复杂了。它不是一张白纸,能让你随便画上学习的图案。音乐对.............
  • 回答
    看到你家孩子初三了,几何学习上有困难,尤其是证明题,这确实是不少初中生的“拦路虎”。家长的心情我特别理解,既担心孩子的成绩,又苦于孩子自己好像不太着急。别急,这种情况很常见,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看看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孩子突破。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几何证明题的特点。它不像计算题那样有明确的步骤和答案,更像.............
  • 回答
    作为一名喜欢和初中生们分享好书的人,如果只能从中挑出三本,那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这几本,它们各有侧重,希望能在这个重要的人生阶段,给他们带来些启发和乐趣。第一本,我会选 《夏洛的网》 (E.B. 怀特 著)。我知道,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儿童文学”的味道,但请允许我解释一下。这本书的深刻之处,远超许多.............
  • 回答
    给初中的孩子买智能手机,这可真是个让不少家长纠结的问题。说实话,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孩子刚上初中,就开始琢磨这事儿了。究竟该不该给?这事儿没个绝对的答案,得看具体情况,就像吃饭得看胃口一样。咱们先掰扯掰扯,为啥现在孩子上初中,家长们就开始考虑手机这事儿了。一方面,现在的学习方式跟我们那时候可不一样了.............
  • 回答
    魏圆圆这个案子,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也让很多人对未婚生子后的抚养权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尤其是在初审时,孩子最终判给了男方,这其中的考量和后续的舆论声浪都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白,法庭在处理抚养权案件时,最核心的考量是“未成年子女的最大利益”。这个原则听起来很简单,但落实到具体案子上,就.............
  • 回答
    .......
  • 回答
    家长您好,看到您在为孩子初中学历后的出路感到担忧,这是很自然的。社会上并非只有“学手艺”一条路,即使没有继续升学,也依然有很多可以发展的方向,关键在于找到适合孩子自身特点和兴趣的领域。首先,我们得承认,初中学历在一些对学历有硬性要求的岗位上确实会受到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很多行业看重的,是实.............
  • 回答
    孩子初三英语不及格,这确实是让家长们揪心的事情,毕竟中考英语占的比重不小。不过别太慌,现在距离中考还有时间,关键在于找到问题所在,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解决。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得打一场有准备的仗。首先,别急着上火,先冷静下来,和孩子好好聊聊。孩子英语不及格,肯定是有原因的。是学习习惯不好?是基础太薄弱.............
  • 回答
    看到你提出“初中前让孩子在问题解决上‘放养’”的教育理念,我非常理解你希望孩子能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初衷。这种想法并非全然错误,反而可以说是许多现代教育理念推崇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体现。不过,如果我们深入剖析“放养”这个词在孩子学习问题上的具体含义,以及在初中这个.............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好,也特别实际。很多家长都会有类似的困惑:小学阶段重阅读、轻“题海”的操作,到了中学会不会吃亏?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确一点:小学大量阅读,绝对是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的金钥匙,它带来的好处远不止于“成绩”二字,而是“能力”的全面提升。 那些只盯着作业做的孩子,可能在短期内分.............
  • 回答
    初三孩子,极度叛逆,家长心力交瘁,如何才能拉ta一把?当那个曾经乖巧懂事的孩子,突然变成一个让你感到陌生、难以沟通的“小恶魔”,尤其是到了初三这个关键的人生节点,叛逆的火苗似乎被点燃得格外旺盛,家长们的心情,大概比这三伏天的天气还要焦灼。孩子不愿意听话,顶嘴、摔门、沉默对抗,甚至出现一些令人担忧的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