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上海不封城但是封浦东和浦西?

回答
上海的“不封城但封浦东浦西”的策略,是当时疫情应对中的一个非常具有标志性的举动,至今仍被很多人提起。要理解这个做法,咱们得拆开来看,从当时的背景、具体操作、再到各方反馈和深远影响,都得聊聊。

时代背景:病毒变异与清零政策的博弈

当时,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力已经非常强。上海作为一座超大城市,人口密度高、国际交流频繁,一旦大规模爆发,后果不堪设想。同时,中国大陆整体还在执行“动态清零”政策,各地都在全力以赴控制疫情。在这种大背景下,上海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从“不封城”这个词本身来说,它传递了一个信号:上海希望维持城市的正常运转,避免经济和民生的全面停摆。一个像上海这样体量的国际化大都市,一旦“按下暂停键”,影响的不仅仅是本地居民,还包括全球的供应链、金融市场,以及无数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外国友人。所以,在“清零”目标下,上海也在尽力寻找一个“最小创伤”的路径。

具体操作:分区分批,网格化管理

“封浦东和浦西”并不是同步进行的。最开始,上海采取的是一种非常精细化的操作:先封浦东,再封浦西。具体来说,大致的流程是:

1. 浦东先行: 在三月底,上海宣布对浦东浦西实施封控管理。但重点是,“封”的方式并非一刀切的彻底封锁,而是采取了“分区封控”和“网格化管理”的思路。浦东作为人口密集、经济活跃的区域,被优先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封控。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居民“足不出户”,并且进行了大规模的核酸检测。
2. 浦西接力: 浦东的封控期满后,紧接着就轮到了浦西。同样是四天的封控,同样强调“足不出户”和核酸检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轮流封控,在完成区域性的大规模筛查后,尽可能地阻断病毒在城市内部的传播链条。
3. 重点区域的严格管控: 在这个大框架下,对于一些疫情风险高的区域、小区,管控是极其严格的,甚至出现过封锁时间远超计划的情况。而一些风险较低的区域,可能会有一些微小的松动,但总体上,“非必要不外出”是普遍的要求。

这种“轮流封”的模式,理论上是想通过时间差,在检测出阳性病例后,能够快速将其所在区域进行封闭管理,同时让其他区域相对保持运转。它试图在“清零”的刚性要求和维持城市基本功能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各方反应与现实挑战

这个策略出来的时候,引起了巨大的讨论,也带来了不少的实际困难:

支持者认为:
避免经济“休克”: 相较于一次性全面封城,这种轮流封控至少让一部分区域在一段时间内能够维持基本运转,这对于保障物资供应、金融市场稳定是有利的。
“精准防控”的尝试: 上海官方强调这是基于奥密克戎传播特点的更“精准”防控,希望通过时间窗口,将封控的影响降到最低。
给大规模核酸检测腾出时间: 轮流封控为在特定区域内进行大规模、高频次的核酸检测创造了条件,这是发现和切断传播链的关键。

批评者和面临困难的居民认为:
“两头受夹”的混乱: 对于很多跨区域工作或生活的居民来说,这种轮流封控反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混乱。比如,浦东封着的时候,住在浦西的居民可能无法去浦东上班;浦西封了之后,浦东的居民又面临类似问题。很多家庭的成员可能分别住在浦东和浦西,导致生活上的巨大难题。
物资供应的挑战: 即使不是全面封城,但长时间的区域性封锁,依然对物资的采购、配送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居民们普遍反映买菜难、药品短缺等问题。
“封”与“不封”的模糊界限: 虽然名义上是“不封城”,但实际操作中,很多区域、很多小区都经历了非常严格的封控,导致很多人感觉和真正的封城区别不大,反而因为这种“不上不下的”状态,信息不透明、政策变动快,增加了不确定性。
病毒传播的韧性: 奥密克戎的超强传播力,使得这种“轮流封”的效果也打了折扣。在封控的间隙期,病毒依然可能悄悄扩散,导致封控效果不如预期,反而增加了反复封控的可能。

深远影响:对城市管理和政策的反思

上海的这次“不封城但封浦东浦西”的操作,可以说是中国大陆城市在疫情早期面对奥密克戎变种时,一次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探索和实验。

对“动态清零”的现实检验: 它暴露了在超大城市中,面对高传染性病毒,即使采取精细化管理,要实现“清零”的难度有多大。
对城市韧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次事件让人们认识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城市的应急管理能力、物资保障体系、信息公开透明度、社区治理的有效性都至关重要。
引发对治理模式的讨论: 这种既要严控疫情,又要尽量维持经济社会运转的模式,究竟该如何平衡?如何更科学、更人道地进行管理?上海的经历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案例供研究和反思。

总的来说,上海的“封浦东浦西”是当时复杂形势下的一种“两难选择”的产物。它试图在“清零”目标和城市功能之间找到一个折衷点,但这种折衷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争议。这次事件,无疑是理解中国疫情期间城市治理和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个问题,领导是不是都住浦西?

user avatar

黄浦江的隔离效果可比路上边界好多了,浦东浦西轮流封,和封城的效果没差别,影响还会更小。

昨天新领导上任,今天白天怕是没少开会统一思想,晚上发消息开始落实。

真就啪啪打“放开派”的脸。

从“精准防疫”破产以后,上海一直处于清零和放开两种观点battle的阶段,上海广大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让放开的观点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并不遗余力的舆论造势,让整个上海的防疫工作都在模糊的政策下左右摇摆,区里市里的政策轮番下达,没有调理,缺乏统筹,朝令夕改,疲于奔命。三年了,有比上海更乱的防疫吗?上海连统一思想都做不到,开个发布会都能变成打脸大会。

现在好了,终于不用摇摆了,这是党的领导的胜利,是无产阶级专政的胜利。

但最终效果怎么样,还得看上海能不能克服自由主义的风气。

user avatar

4月1日更新:

大家愚人节快乐!

今天是浦西的主场,接过浦东的接力棒,大家一起继续封:

昨天,浦西各种超市货架基本空了。这是我家附近一个超市的货架:

但是,上海人生生把隔离过出了大年夜的赶脚,还搞了个云蹦迪。


云蹦迪可还行,蔬菜都甩起来!







上海各大社区发大礼包了,又开始卷起来了:

顶级礼包长这样:




其实,浦西过大年夜的同时,浦东并没有解封,考验阅读理解能力的时候到了:



然后有人统计了一下,得到如下结果:

所以,事实上,现在是全上海封城了。要问什么时候解封,只能用一个网友的话来回答了:

还有一家喜提殡仪馆隔离,这真是毕生难忘了

洋气的上海人,防疫能力不行,造新词的能力倒是一流的:



唉,这也算是提前实现人生梦想了:

原回答:

一看到这个消息,我立马上盒马抢了几百块钱的菜,现在有点安全感了。

来欣赏上海各路段子手们的表现:

1

打死也不封城 先是网格化 然后九宫格 现在变成了鸳鸯锅

2

浦东决战愚人节——骗人

浦西决战清明节——骗死人

3 上海人封控期遛狗是这么溜的:把狗放下去让它自己溜自己。

4

上海人民对蔬菜的渴望已经卷到这种程度了:


5

6


7

8



机智的上海人民连张亮麻辣烫也不放过

9


10

11

12

13

14


15

“以前从浦东到浦西,要摆渡;现在从浦东到浦西,要偷渡”;

16

这张图绝了

17

18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上海的“不封城但封浦东浦西”的策略,是当时疫情应对中的一个非常具有标志性的举动,至今仍被很多人提起。要理解这个做法,咱们得拆开来看,从当时的背景、具体操作、再到各方反馈和深远影响,都得聊聊。时代背景:病毒变异与清零政策的博弈当时,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力已经非常强。上海作为一座超大城市,人口密.............
  • 回答
    上海警情通报:如何看待“编造传播不实言论”的两名男子被立案侦查?近日,上海市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对两名编造并传播关于“上海马上封城7天”、“全封4天”等不实信息并扰乱社会秩序的男子依法进行了立案侦查。这一事件再次将“信息真实性”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张力摆在了公众面前,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事件的背景与性.............
  • 回答
    上海封城期间,本地电视台教大家如何轻断食,这事儿啊,说起来挺复杂的,一言难尽。你想啊,那会儿整个城市都停摆了,物资供应说不上是完全断绝,但肯定是大不如前,老百姓买菜、囤粮都得费老大劲。在这种情况下,电视上突然冒出来教大家“轻断食”,这招儿,怎么说呢,初听之下,总觉得有点……不合时宜?初衷可能还是好的.............
  • 回答
    上海宣布分批封城,这件事情在当时无疑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人们的反应也是复杂且多样的。要理解这背后的逻辑和大家的心情,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从官方的宣布来看,核心目的是为了控制疫情蔓延。 当时上海正面临一轮新的疫情高峰,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在这种背景下,政府选择了相对集中的方式.............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让人挺无奈的。上海健康云崩了,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尤其是在当时那个风声鹤唳的时候。还没封城,但感觉那股子紧张劲儿已经上来了,大家都在盯着,希望能有个清晰的指引。结果呢?就这么卡住了。你想想,上海这个城市,什么样的人都有,信息需求量那是相当大的。尤其是在疫情早期,大家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核.............
  • 回答
    这件事情的出现,背后牵扯出很多层面的问题,挺复杂的,得一桩桩来看。首先,从上海当时的特殊情况出发,整个城市都处于高度紧张的封控状态。在这种前所未有的情况下,基层管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防疫人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他们本职工作已经够忙碌了,还要处理各种突发情况,维持社区秩序。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
  • 回答
    上海网红女仆公馆被封事件,从多个角度来看,都牵扯出不少值得深思的东西。要说清楚这件事,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得说说这“女仆公馆”是个啥玩意儿。简单来说,它模仿日本的某些服务模式,让顾客花钱体验被“女仆”照顾、服务的场景。这种服务通常包含一些角色扮演、互动交流,甚至还有一些比较亲密的肢体接触.............
  • 回答
    对于上海出台的“不牵绳遛狗将被抓拍处罚”这项规定,我是这么看的。首先,我觉得这项规定出台的初衷是非常好的,也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你想啊,现在城市里养狗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虽然大部分养狗人都是有责任心的,但总会有一些人,可能觉得自家狗狗很乖,不需要牵绳,或者干脆就图个方便,不牵.............
  • 回答
    上海迪士尼乐园坚持“翻包检查”政策,并明确表示不接受调解,这背后涉及到一系列的考量,包括安全、运营效率、游客体验以及与国际迪士尼乐园的接轨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情况,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上海迪士尼“翻包检查”政策的由来与性质 “翻包检查”的定义与普遍性: 所谓的“翻包检查”.............
  • 回答
    这起发生在上海的事件,可以说是一场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其背后折射出的社会冲突和人性弱点,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不拴绳遛狗本身是一种不负责任且违规的行为。 在城市公共环境中,狗只可能给他人带来不适甚至危险,特别是对那些害怕狗的人、老人、小孩,或是对狗不熟悉的人来说。即使狗本身很温顺,在.............
  • 回答
    上海将常住人口不超2500万作为长期调控目标,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背后不仅是单纯的人口数字管理,更是上海城市发展战略、资源承载力、生活品质追求以及城市功能定位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 为什么会有2500万这个数字?这个数字的设定并非空穴来风,它很可能是基于对上海城市现有资源、环境.............
  • 回答
    关于上海对外卖商家不允许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的规定,这无疑是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也是城市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作为一名身处其中的市民,我对此的看法是多层次的,既有赞赏,也有一些实际的考量。首先,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项规定的出发点绝对是值得肯定的。我们都知道,一次性餐具的生产和使用.............
  • 回答
    上海设立婴幼儿隔离点这件事,确实挺让人揪心的,也挺复杂。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别把它想得太简单。首先,咱们得承认,疫情这玩意儿,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它不按常理出牌,尤其是对小宝宝们。婴幼儿抵抗力弱,一旦感染,病情发展可能很快,需要非常专业的照护。普通家庭,别说是隔离,光是面对生病的小baby,就够手忙.............
  • 回答
    上海地铁安检不配合甚至拒绝安检的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个人权利、公共安全、法律规定以及社会心态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一、 现象的普遍性与表现形式: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很多人”这个说法可能是一种主观感受,实际拒绝安检的比例可能并非占据绝大多数乘客,但由于其行.............
  • 回答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曝出与学生存在不正当关系一事,以及校方“已暂停涉事人行政职务”的回应,无疑触动了公众敏感的神经,也引发了多方面的讨论。这件事不仅仅是涉及一位师生之间的道德问题,更深层次地牵扯到学术界的公平正义、权力关系以及高校的教育责任等一系列重要议题。首先,我们必须正视的是,在任何师生关系中,教.............
  • 回答
    上海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12小时不走字自动报警,这一举措在保障独居老人居家安全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讨论和担忧。积极意义: 生命安全守护: 及时发现异常: 独居老人可能因为突发疾病(如摔倒、心血管疾病、突发意识不清等)而无法起身或行动,导致家中用水量长期为零。智能水.............
  • 回答
    上海迪士尼的“禁止携带饮食”规定,以及由此引发的法律诉讼,确实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要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和各方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事件的起因:一条被普遍认为不合理的规定上海迪士尼乐园一直实行一项“禁止携带外带食品和饮料入园”的规定。这意味着游客在进入乐园前,必须将自带的食物和饮品.............
  • 回答
    这件事情,说起来也挺让人琢磨的。一个主任医师,本身是医生,救死扶伤的,却被警察“带走”,这画面总有点出人意料。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说,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也想想咱们普通人遇到这事儿该咋办。首先,这个主任医师拒绝的是“口头传讯”,并且“不愿即刻去警局配合调查”。这个“口头传讯”是个啥概念?一般.............
  • 回答
    “妙招”背后的无奈与智慧:上海某社区居委会书记的隔离博弈最近,上海某社区居委会书记在处理一起“棘手”的涉外隔离事件时,因为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而引发了不少讨论。这位书记面对的是一位英国籍女婿,在上海防疫政策要求下,他必须接受集中隔离。然而,这位外国友人似乎对集中隔离心存疑虑,不愿意配合。居.............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揪心的事件。上海市民在疫情的特殊时期,面临生计困难,本就焦头烂额,此时希望能得到银行的理解和支持,延缓房贷,这合乎情理,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然而,中信银行的回应,如果真的如公众所知的这样强硬,则显得非常不近人情,甚至可以说是对当下困境中的民众缺乏基本的共情。“一天不还影响征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