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好事情,只是希望能够加强居委会和街道的人力配备。
说真的,以个位数的人力对应少则千、多则万的居民数量,且以上海城区的老龄化程度,其中相当比例可能是全天在社区附近的老年人,有时确实捉襟见肘。
另外,智能化节约人力的水平还要提高。经历过连续敲几百户居民家门的事儿,懂的。
自动报警后谁上门盘查?
警察?物业?
失踪不超过24小时不立案的规定要改了?
老年人去儿女家住个三五天怎么办?先递交申请或通告?
几次上门发现是乌龙后,物业有这个恒心?
物业凭什么给自己增加一项负担?
没有及时上门查证却又发生了事故,又是谁的责任?
社区要真有心、或有余力为孤独老人服务,有一百种更好的办法。
记得以前国家要求不得再批地建高尔夫球场。于是某超一线大城市说,雾霾严重啊,要建“井”字型两横两纵的大型排风通道。怎么建?就是在城市高楼大厦中间留出“井”字型的南北东西的大型草坪地。这样,气流就可以顺畅地贯穿整个城市,带走雾霾。
计划很好吧?最后呢?这些草坪绿地成了高尔夫球场了。
都是好项目。
政委说今年因为疫情,各地财政自由度都提高了。。。
我知道你邀我啥意思= =
该夸还是得夸哈,这绝对算是现代化赛博仁政。
上海在这方面还是走在了全国最前列。
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尤其是独居老人,生活问题的确需要重视,一旦处理不好,说难听点自己在家臭了都没人知道,我倒是不太在乎身后事,但对于在乎的人来说,这样挺没尊严的。这个新举措往好处想是能避免老人出意外,往坏处想,也是在真出了意外之后能有尊严的走完最后一程。
不过这么一弄的就辛苦居委会工作人员了,遇上个像我这样的一放假睡觉睡一圈的,估计每个礼拜都要触发一次报警……误报警问题还是得想办法处理。
另外我觉得吧,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如果老家里有独居老人的话,其实可以给老人买个智能手环/applewatch、再弄个网络摄像头什么的,效果也挺好。
此处应该有带货位,忍住了= =
我觉得独居年轻人也需要,比如我。
我的床板掀开,底下是两个大柜子那种,可以放东西。
前两天我从底下拿褥子,看着那个还算大的空间,脑子里突然灵光乍现
"这底下完全可以藏个人啊!"
我脑子里瞬间脑补了好几种具体情形,包括但不限制于隔壁老王抓包,以及包养小三败露等各种剧情,鬼使神差的我就打算试一下。
然后我就躺在了右边那个空间里,蜷缩着腿,扣上了床板,由于是突发奇想,所以也没拿手机。
万万没想到啊!这玩意在里面它
推!不!开!
推!不!开!
第一是因为空间狭小,侧身躺着,手和脚都使不上力气,第二也是因为我躺的那个方向是杠杆力矩最短的地方,根本就推不动!
里面一片黑暗,四周什么都看不到,狭窄的空间根本舒展不开,整个人陷入了极度的绝望。
我用尽了了全身的力气,完全没有任何希望,那一刻,我想了很多,想到我英雄一世,最后居然走的这么窝囊,被活活闷死在床下,穿出去别人会怎么想?
想到了我的父母,怎么找都找不到自己亲儿子的那种焦虑;想到我的伙计,借出去的千把块钱成了死账,一定很难过;还有我另一个伙计,欠了我千把块钱突然不用还,一定很开心吧,想到他得意的样子,我恨不得用靴子使劲的踹他的屁股……
等等,屁股?
我突然想到了除了手脚之外另一个可以发力的地方,我压着底下的被子,一点一点翻过身,然后像一直蜣螂一样,用下半身发力,使劲一下,把床板顶开了……
所以,独居年轻人有时也很危险,另外,也敬告所有闲的蛋疼的年轻人,不要尝试,不要尝试,不要尝试!
将老王或者小三藏在类似位置的人,一定不要忘了把人放出去,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灵活的。
最后,认真点说,独居老人的智能水表只是第一步,甚至于只能起到一个"报丧"的作用,未来还是期望有更好的科技报警装置,能够进步到几分钟内示警,可以避免很多悲剧。
这是个好事!
这个新闻刚出来的时候,一个公司同事就跟我感慨:她母亲是前段时间人口普查的时候才知道,她们家隔壁的一个老邻居已经去世小半年了........还有一个他们家的一个独居的亲戚,是负责抄水表的人多次上门没人回应,联系了物业等部门之后才发现,已经在家去世多日了.......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了,独居老人的数量会越来越多..........
前段时间报道的“独居老人将价值300万房产赠送给水果摊主”的事件,也能从侧面反映出“独居老人”的困境!
像事件中“水果摊主”这样的人能有多少?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独居老人”该怎么办?恐怕只有指望社会的关爱了!
所以,真心的希望,以后像题目里针对“独居老人”的关爱计划能越来越多.........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