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宋江算不算是志大才疏?

回答
宋江是否志大才疏,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好好说道说道。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话说得细致些,不能简单地一句肯定或否定就带过。毕竟,宋江这个人,在《水浒传》里可是个核心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梁山泊的命运,也承载着许多读者对“英雄”的想象。

首先,咱们来看看“志大”。宋江的“志”,我认为是相当大的,而且目标明确。他最核心的志向,就是“替天行道”,响应当时的社会呼声,打着“忠义”的旗号。这可不是一般江湖好汉的简单想法,而是有着宏大的政治抱负的。他想做的,是成为一个能被朝廷认可、青史留名的忠臣义士,而不是单纯地占山为王,与民为敌。

为了实现这个“替天行道”的志,宋江做了什么?他首先做的就是笼络人心,把梁山泊打造成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组织。他善于用人,不论出身背景,只要有本事,他都能给个位置,让他们发挥所长。像林冲、武松、鲁智深这些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好汉,在宋江的手里,他们成了梁山的得力干将。他能把这些来自不同背景、性情各异的人聚在一起,并且让他们服从自己,这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说明他在人际交往、组织领导方面是有过人之处的。

更重要的是,他把梁山泊的口号从“杀人放火”变成了“替天行道”。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转变,也是他“志大”的体现。他试图将梁山的暴力行为合法化,并且赋予其正义的色彩。他还积极寻求招安,尽管这在很多读者看来是梁山好汉的悲剧结局,但在宋江看来,这是实现“替天行道”理想的唯一途径。他认为只有进入朝廷体系,才能真正“扫荡奸臣,扶保国家”,才能让梁山泊的功绩被朝廷承认,才能达到他“流芳百世”的目的。这种“忠君报国”的政治理想,在那个时代可是非常“大”的志向了。

那么,再来看看“才疏”。“才”,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看:治军、治政、军事谋略、个人武艺等等。

在治军方面,宋江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他能够让梁山泊上下一心,形成一种凝聚力,这已经是一种管理才能。他知道如何奖赏,如何激励,如何平衡各方势力。但是,在具体的战略层面,在应对朝廷围剿的时候,他的指挥调度能力似乎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很多时候,梁山的胜利更多依赖于其他头领的个人能力,比如吴用的计策,比如林冲的冲锋陷阵,比如鲁智深的勇猛。宋江本人在战场上的直接指挥能力,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展现。

在治政方面,梁山泊的内部治理,更多的是一种江湖式的朴素管理。宋江强调“义”,强调“兄弟”,这些在草莽英雄中是有效的,但要说能与正规的政治制度相比,那就差得远了。他对朝廷的官场运作、政治斗争的理解,显然是模糊的。他过于天真地认为,只要梁山泊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并且有战功,朝廷就会真心实意地招安,并且善待他们。他对高俅、蔡京这些奸臣的认识,也显得过于简单,以为只要除去他们,国家就能太平,这显然低估了官场的复杂性。

在军事谋略方面,宋江本人并非军事家。他更多地扮演着一个“总指挥”和“精神领袖”的角色。真正的军事战略和计谋,大多是由吴用等人制定的。宋江的军事决策,有时显得有些犹豫不决,甚至被动。比如在面对几次大的围剿时,他虽然提出了“坚守不出”的策略,但具体执行过程中,很多时候是依靠其他人的智慧和勇猛才化解危机的。

至于个人武艺,宋江的武艺在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中算不上顶尖,甚至可以说是中下游。他不像武松那样勇猛过人,也不像林冲那样枪法如神。他更多地是依靠智谋和“义气”来服人。

综合来看,宋江的“志”是大的,他想成为一个被认可的英雄,一个能为国家做贡献的忠臣。为了这个志向,他笼络人心,凝聚梁山,提出了“替天行道”的口号,并积极寻求招安。这显示了他不俗的组织能力和政治抱负。

然而,他的“才”与之相比,就显得有些不够用了。他在实际的军事指挥、政治洞察、以及对官场险恶的认识上,都存在明显的短板。他对招安后的期望,过于理想化,没有充分估计到朝廷的权力斗争和对草莽英雄的忌惮。他之所以能成为梁山泊的首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江湖声望以及“及时雨”的名号,再加上吴用等人的智谋辅助。

所以,用“志大才疏”来形容宋江,我认为是比较贴切的。他的志向是远大的,但支撑这个志向的才能,却有些不足。他就像一个怀揣着宏伟蓝图的企业家,但对市场的残酷竞争和人心的复杂变化,却没有足够的了解和应对能力。他的悲剧,与其说是“才疏”,不如说是他的志向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他自身能力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他想做的事情太大了,而他能做到的,却有限。

当然,这里也需要补充一点,就是《水浒传》毕竟是一部小说,作者施耐庵对人物的塑造是有其文学意图的。宋江的形象,也承载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英雄理想的复杂思考。所以,我们在评价他时,也需要考虑到这种文学创作的层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宋江还志大才疏,他这明显是志大才大又没有上升空间给逼成土匪头子的,吴用也同理。

水浒世界里当官的动不动就是高俅侄子、童贯门生、皇帝小舅子这些人,像林冲王进这种兢兢业业的公务员都给挤出官场,甚至逼的落草为寇。宋江做不得官,只能做个吏。关键是宋江其实不算是真底层出身啊,三阮这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赤贫才是真底层,宋江家应该是小地主,放到现在咋也是能买得起学区房的家庭。宋江,一远近闻名的做题家,热爱祖国,成绩优异;家庭重视教育,一路给他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明明是个山大的水平,结果山大名额全被权贵孩子占了,只能上个职业学校——这种人反社会也是社会逼出来的。

宋江就是太有才了,又没有正常的上升渠道,才走上条曲线救国的歪路。像三阮啊刘唐啊这些普通人,要么就是被老爷们压榨一辈子穷困潦倒,要是反抗那也只能是落草为寇杀人抢劫,上限也就如此。但是像宋江吴用这种真的有文化、有本事的人,他们要是反社会了,那能给大家玩个大的开开眼。宋江这种文能治国武能打仗,要能力有能力要格局有格局,做地方官百姓敬仰,做将军军纪严明战斗力爆表的,还是徽宗铁杆,忠君爱国之心没得说,这种人让他做一辈子小吏,不给他上升道路还有天理吗。吴用虽然道德水平平常,但人家实力也是真能打,这种有本事统帅管理万军的人让他做一辈子乡村教师还有天理吗。一个良好运行的社会就应该给这些人上升的机会,至少也得给个上升的希望让大家卷去。不给人家往上爬的机会,但是金子总会发光,人还是搞了通大事业,这会朝廷好在知道亡羊补牢了,诏安给招进来,结果宋江还被蔡京高俅因为私人恩怨弄死,真.时代的悲剧了。

user avatar

说反了吧!

宋江缺的不是才,恰恰是缺的志!

说他才大志短还差不多!

如果阎婆惜选择收了一锭金子息事宁人,宋江还会继续快快乐乐的做押司;

如果没有黄文炳告密,宋江甚至可以快快乐乐的在牢城营做个配军;

至少通过一次逃亡、一次发配,宋江也能认识到自己的能量远超出一个押司,但是他仍然是快快乐乐的过小日子。

宋江的大转变是题反诗被举报

在江州劫法场之后,宋江彻底被主流社会抛弃

他这才安安分分的做个土匪。

他当了土匪之后,他展现了很强的个人能力,把晁盖时代的梁山从防守型,转变成 进攻性,疯狂扩张,最后引起朝廷注意,而这一切,目的仅仅是为了——招安。

说白了,他最大的诉求无非是重新回到主流社会而已!

有人说他是官迷,可是朝廷最初给点条件相当苛刻,别说李逵,就连吴用都忍不了的时候,他都能忍!

他最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做了官,他也没说有多大野心在官场中去爬升、去斗,而是老老实实的做官,直到被人害死。

从书中看,除了征方腊,剧情杀之外,宋江要做的事情 ,绝大部分是可以做成的,他不缺才,你要说他智谋和武功如何如何,可他既不是军事又不是战将,他的才是用来笼络和战略指挥方面的。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也就杨志和志大靠点边,他是一心往上爬,一心要当官,很有“志”,而且他也不算才疏,他那个算倒霉,被主角团 惦记上了,肯定没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宋江是否志大才疏,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好好说道说道。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话说得细致些,不能简单地一句肯定或否定就带过。毕竟,宋江这个人,在《水浒传》里可是个核心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梁山泊的命运,也承载着许多读者对“英雄”的想象。首先,咱们来看看“志大”。宋江的“志”,我认为是相当大的,而且目标.............
  • 回答
    “文不如清,武不如宋”这句话,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种客观评价,不如说是一种充满辩证意味的概括,它点出了某些朝代或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其文化与军事发展上可能存在的某种“偏科”现象。要找到完全符合这一描述的朝代或国家,本身就颇具挑战性,因为历史的评价往往是多维度、多面向的,很难用简单的“不如”来一概而论.............
  • 回答
    宋蒙战争,这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生死较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很多人认为,从一开始,南宋就站在了必败的悬崖边,其结局似乎早已注定,是一场无解的死局。然而,细致分析南宋在整个战争中的表现,以及它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我们不难发现,即使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南宋也并非没有“活路”,至少可以争取到.............
  • 回答
    关于宋朝是否是实质上延续时间最长的中国君主专制王朝,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虽然从建国到灭亡的年限来看,它并非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君主制朝代,但从“实质上延续”这个角度审视,宋朝展现出了一些独特的、使其在某种意义上“长寿”的特质。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君主专制王朝”的定义。它指的是由一位君主拥有至高无上.............
  • 回答
    宋江之所以能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小吏,一跃成为声名显赫、受人崇拜的梁山首领,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他自身特质、人脉经营、时事造化以及《水浒传》这部小说的艺术塑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地为您剖析:一、 先天的品质与后天的努力:宋江的个人魅力1. “孝义”的名声是基础: 宋江最早在郓城县只是一.............
  • 回答
    宋江希望招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与他个人的出身、价值观以及梁山泊发展的现实困境紧密相连。如果不招安,梁山泊的道路将非常坎坷,甚至是走向灭亡。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两个方面: 宋江为什么一直希望招安?宋江的招安情结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他内心深处价值观、梁山泊发展需求以及时代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 1. 出身.............
  • 回答
    如果宋江真的一心走向称帝之路,梁山泊那帮性情各异、能力不一的兄弟们,他们的官职安排,我猜想会是这样一番景象,充满了江湖豪情与朝堂算计的复杂交织。首先,毫无疑问,吴用会是那个最得力的文臣,称得上是梁山的大脑。他当个丞相是板上钉钉的事。毕竟,他运筹帷幄,智谋过人,从“智取生辰纲”到“三打祝家庄”,再到后.............
  • 回答
    在《水浒传》原著中,宋江被毒死后,梁山泊确实有几位手握重兵的好汉,但他们未能为宋江报仇,原因并非简单的无能为力,而是 错综复杂的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核心在于权力的真空、政治的考量、现实的无奈以及梁山内部的离心离德。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和各位好汉的处境:当时梁山泊掌握重兵的三位好汉:1. 卢.............
  • 回答
    《水浒传》中的各位好汉,虽然在小说中被描绘成义薄云天、替天行道的英雄,但若放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审视,他们的行为无疑触犯了多项法律条文。以下将选取宋江、武松、鲁智深、林冲四位具有代表性的主角,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详细分析他们可能面临的罪名和刑罚。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个理论性的法律分析,基于小说情节进行.............
  • 回答
    宋江这个人啊,读过《水浒传》的都知道,他身上那股子仁义和江湖义气那是没得说,讲究个“替天行道”。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在对待黄文炳和他全家这事儿上,却显得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可以说是有那么点“双标”。话说这黄文炳,是个什么样的人?那是个员外,家境殷实,可为人极其刻薄,尤其对那些在他看来是“草莽英雄.............
  • 回答
    宋江和岳飞,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响当当的名字,一个以江湖义气、替天行道闻名,一个以精忠报国、收复失地青史留名。很多人都会好奇,这两位传奇人物,究竟差了多少岁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捋一捋他们的生卒年代。 宋江,这位梁山泊的及时雨,关于他的生平记载,尤其是确切的生卒年份,其实有点模糊。正史中对宋江.............
  • 回答
    宋江和刘备,这两位在中国古典小说中鼎鼎有名的人物,都曾身居绿林豪杰之列,最终又都走向了招安或建立国家之路。然而,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你会发现,尽管他们身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他们的出身、行事风格、以及最终的命运走向,却有着天壤之别的差异。这就像是两碗看似相似的酒,一碗是陈年的女儿红,温润醇厚,回甘悠长.............
  • 回答
    在讨论宋江和刘备谁的人格魅力更大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定论,因为“人格魅力”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主观且多维度的概念。两位都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响当当的人物,一个是在《水浒传》中“及时雨”宋江,另一个则是《三国演义》中的“仁德之君”刘备。他们各自展现出了不同于常人的特质,吸引了不同类型的追随者,也.............
  • 回答
    宋江杀死李逵,在《水浒传》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也是引起读者巨大争议和感慨的地方。要详细解释宋江为何要杀李逵,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包括故事的背景、宋江的动机、李逵的性格以及情节的必然性。核心原因:为了宋江自身和梁山泊的“大局”最直接、最核心的原因是:宋江认为必须杀死李逵,才能保全自己、保全梁.............
  • 回答
    宋江选择招安的下场,从他个人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知晓、预感,并且最终成为了他生命结束的悲剧。然而,这个“知道”并非是百分之百的预见,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权衡、对现实的判断、以及最终无奈的接受。要详细讲述宋江知道他选择招安下场的程度,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1. 对招安本身负面后果的“认知”: 自.............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因为它触及到了《水浒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以及梁山好汉们复杂的内心世界。宋江提出“军校”可领钱回家,这本身就体现了他的招安意图,并且试图以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来筛选队伍。然而,不愿意走的“三五千人”背后,其心理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 一、 对“军校”.............
  • 回答
    宋江之所以一心只想招安,并非一个简单的“想要招安”就能概括的,其中包含了极其复杂的心理动机、现实考量以及历史背景。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的个人经历、时代背景、梁山集团的内部构成以及他对自身命运的思考。一、 宋江的个人成长与价值观塑造: 出身与早期经历: 宋江并非出身草莽,而是出身于一个.............
  • 回答
    宋江逼反秦明,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头梳理。当初秦明这个人,在江湖上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称“轰天雷”,性子直,武艺高强,是个响当当的好汉。他本来在黄河水泊做军师,跟宋江算是同门师兄弟,关系也还不错。那宋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心思缜密,遇事儿总能算计到前头,而且也善于笼络人心。他想上梁山泊,把梁山变成自己的.............
  • 回答
    说宋江对女色不感兴趣,这恐怕得从几个层面来细究,否则很容易被当成是“假话”。毕竟,宋江的“风流”事迹,尤其是在《水浒传》中,可不是一般的少。但他最终能成为梁山泊的“及时雨”,并且在招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背后确实隐藏着他个人性格和处境的一些特殊之处,让他在面对女色时,显得有些“超脱”,或者说,他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得从《水浒传》里扈三娘的身世和宋江当时所处的境况来好好说道说道。这桩婚事,可不是一时兴起,里面门道不少。话说那扈三娘,可是个了不得的角色。她是扈家庄的千金大小姐,长得是“一丈青,剑眉星目,齿白唇红,貌似天仙”,而且武艺高强,使一双日月乾坤宝剑,出场就擒了梁山几位好汉,可见不是寻常女子。后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