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宋江既然饶了黄文烨,为何又杀黄文炳全家?

回答
宋江这个人啊,读过《水浒传》的都知道,他身上那股子仁义和江湖义气那是没得说,讲究个“替天行道”。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在对待黄文炳和他全家这事儿上,却显得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可以说是有那么点“双标”。

话说这黄文炳,是个什么样的人?那是个员外,家境殷实,可为人极其刻薄,尤其对那些在他看来是“草莽英雄”的人,更是瞧不上眼,常常口出恶语,冷嘲热讽。他这个人呢,脑子也转得快,见识也广,而且他有个“才”,就是会写文章,尤其擅长挖苦人。

当时,黄文炳因为自己的儿子黄信(就是那个后来被宋江他们逼上梁山的好汉)做官,加上自己有些钱财,在当地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可他这个人,就是仗着自己有点本事,还有个做官的儿子,就看不起那些在江湖上打拼的。

那黄文炳跟宋江的梁子是怎么结下的呢?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宋江还在郓城县做押司,名声在外,虽然也有些江湖上的朋友,但总体来说,还是个官府里的人。后来,因为一些事情,宋江不得不逃亡江湖。在这个过程中,他经过一家村子,这村子正好就是黄文炳家附近。

黄文炳这个人,听闻宋江的名头,再加上他本身就对官府捕快、江湖好汉没什么好感,就趁宋江经过的时候,写了一篇《题西湖诗》来讽刺宋江。这诗里头,把宋江比作了“无用”之人,还骂他是“贼”。这可真是把宋江给得罪得不轻。

宋江这人,虽然讲究仁义,但他也有他的“底线”,被人这么赤裸裸地侮辱和诽谤,而且还可能影响他的名声,这怎么能忍?当时,宋江的朋友们都劝他要报复,可宋江毕竟是有官职在身,也还顾忌着一些东西,所以当时他只是忍了。

后来,事情起了波折,宋江被逼得走投无路,最终上了梁山。上了梁山之后,宋江的地位越来越高,势力也越来越大。这时候,他再遇黄文炳,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首先来说说“饶了黄文烨”这件事。黄文烨是黄文炳的儿子,也是个读书人。在黄文炳写诗讽刺宋江的事情之后,黄文烨也跟着附和,说了不少对宋江不敬的话。可以说,黄文烨跟他的父亲一样,都是宋江的“眼中钉”。

然而,后来梁山人马攻破了黄文炳所在的村子,抓住了黄文炳父子。这个时候,黄文炳写那首讽刺宋江的诗,还有他跟儿子一起说过的话,都被翻了出来。按理说,黄文炳是罪大恶极,宋江有充分的理由报复。

但是,宋江却做了一个让很多人意外的举动:他饶过了黄文烨。为什么呢?这倒是有几种说法,也比较符合宋江的性格。

一种说法是,宋江虽然讲究兄弟情义,但骨子里还是带着一些文人的“心软”。黄文烨毕竟是个读书人,年轻,而且他对宋江的敌意可能并没有那么深重,更多的是被他父亲影响。宋江在江湖上闯荡,也知道“好汉不杀读书人”的说法,可能也有一点“惜才”的意思,或者说觉得罪不至死,留他一条命,也算是给黄信(黄文炳的另一个儿子,当时还在官场)留条后路,毕竟黄信后来还想着招安呢。

还有一种说法是,宋江当时是梁山泊的领袖,他要顾及梁山泊的声望和形象。如果他滥杀无辜,尤其是滥杀一个读书人,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非议,不利于他日后笼络人心和招安。他可能觉得,教训一下黄文烨,让他知道厉害,比直接杀了他更有策略。

更重要的是,宋江当时可能还想着黄信这条线。黄信是梁山泊一个重要的将领,如果宋江杀了黄文炳一家,那黄信肯定跟梁山没完没了,这不利于梁山的整体部署和未来的计划。所以,饶了黄文烨,也算是给黄信留点面子,或者说是一种策略上的考量。

那么,为什么最后又杀了黄文炳全家呢?这才是最让人不解的地方,也正是宋江性格中复杂和矛盾的一面体现。

关键点在于,“黄文炳全家”这个说法。在《水浒传》原著中,宋江并没有“全家杀尽”的做法。被杀的主要是黄文炳本人。在攻破黄家庄时,黄文炳因为之前写诗讽刺宋江,加上言语顽劣,被众好汉合力抓住。宋江念他年老,本来是想饶他一命的,但黄文炳却不知死活,继续口出狂言,辱骂宋江和梁山好汉。

这个时候,黄文炳的“嘴贱”就成了他的催命符。他不仅不认错,反而变本加厉地骂宋江是“强盗”、“贼”,还说宋江是“罪大恶极”。这种态度,对于宋江这样一个极其看重江湖名声和“替天行道”的人来说,是万万不能容忍的。

宋江虽然平日里温和,但骨子里是极要面子,也是极记仇的。黄文炳的口出狂言,直接触犯了宋江的“龙鳞”。而且,当时在场的还有梁山的众多好汉,宋江如果不能给黄文炳一个严厉的教训,岂不是显得他宋江无能,梁山好汉都是“吃素”的?

所以,在黄文炳极其顽劣的态度下,宋江最终是“剐”了黄文炳。这个“剐”字,在古代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刑罚,意味着将人凌迟处死。可见宋江心中的怒火有多大。

至于说“黄文炳全家”,这可能是一个误读或者夸大。在小说中,并没有详细描写黄文炳还有多少家人,有没有妻子儿女。但可以肯定的是,最主要的冲突和杀戮对象是黄文炳本人。黄文炳因为其恶劣的态度和长期的“嘴欠”,最终自食恶果。

总结一下,宋江饶了黄文烨,而最后杀黄文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交织在一起:

黄文烨与黄文炳态度上的区别: 黄文炳是罪魁祸首,而且至死不悔,口出狂言,彻底激怒了宋江。黄文烨可能表现得没有那么顽劣,或者宋江出于策略考虑,暂时饶了他。
宋江的面子和声誉: 宋江极其看重自己在江湖上的名声和梁山泊的威望。黄文炳的辱骂,尤其是当着众兄弟的面,让宋江无法容忍。
策略和人情: 宋江可能还在考虑黄信这层关系,或者为日后的招安做铺垫,所以对黄文烨留了一手。而黄文炳则完全是咎由自取,他的死是对其他嘲讽宋江之人的一个震慑。
“嘴贱”的代价: 在江湖世界里,口舌之争往往也是生死之争。黄文炳的“嘴贱”是他最大的弱点,也是最终导致他悲惨结局的根本原因。

所以,与其说是宋江“双标”,不如说是他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江湖规则下,做出了一个当时对他来说“最有利”或者“最符合逻辑”的选择。只是这种选择,在旁观者看来,确实显得有些冷酷无情,也暴露了他性格中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一面。这才是宋江这个人物,最真实也最令人玩味的地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黄文烨只是一把钥匙,甚至不是一把必须有的钥匙,而不是一个【角色】。所以这个人在原著里只是被人提到,根本就没有出场,说得直白一点,他的本体和全部意义就是“间壁大官人家失火,搬来箱笼寄顿则个”一句话。

既然这个人连场都没出,甚至根本不存在,那么也就无所谓饶不饶了。如果你拍影视,打算拍智擒黄文炳,那么黄文烨可以被提一句,甚至给一两个镜头。如果你不打算拍智擒,那么这个人物就应该拿掉。新水浒是既不拍智擒,又让黄文烨出场,还给了台词,这就是迷惑操作了

user avatar

你被人往死里整过吗?


不着急回答,先好好想想。


你有为了自保在屎尿堆里打滚装傻吗?


你没有,宋江有。


牌头引众人到抄事房里,只见宋江披散头发,倒在尿屎坑里滚。


你知道这是什么感觉吗?


尿屎秽污全不顾,口里胡言乱语,浑身臭粪不可当。


你有严刑拷打过吗?打得要死不活的感觉。


你没有,宋江有。


唤过牢子狱卒,把宋江捆翻,一连打上五十下,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开肉绽,鲜血淋漓。”


你有戴过几十斤的死囚枷,想翻个身做不到的绝望吗?


你没有,宋江有。


将一面二十五斤死囚枷枷了,推放大牢里收禁。宋江吃打得两腿走不动,当厅钉了,直押赴死囚牢里来。


你有过得知自己判死刑,数着日期等死的崩溃吗?


你没有,宋江有。


一面写下犯由牌,教来日押赴市曹,斩首施行。自古谋逆之人,决不待时,斩了宋江、戴宗,免致后患。


你有过生活不爽喝点酒,因为发了俩朋友圈吐槽,不但被人大规模引战网曝,最后还被人诬陷下狱,结果以危害国家安全罪判枪决的经历吗?


你没有,宋江有。


造成这一切的人叫黄文炳。


只恨黄文炳那厮搜根剔齿,几番唆毒,要害我们。这冤仇如何不报?”


几块钱闹翻了还能搞出灭门惨案来,你都被人往死里整的不成人样了,你还搁这说我就找罪魁祸首报仇呢?


不灭个门,无穷之恨怎么消除?


再说了,你弄死黄文炳一个,抓住了是死;你弄死他们一家,抓住了还是一死。


杀一个是死,杀一百个也是死,为啥不搞灭门?


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是这一死。


黄文烨跟黄文炳已经分家了,宋江干嘛去找黄文烨的麻烦?


黄文炳一家被干掉确实惨,但他们也不全是无辜的,但凡家里头有个明事理的,也不至于让黄文烨整天跟着生气。


小人在他那里做生活,却听得黄通判回家来说这件事:‘蔡九知府已被瞒过了,却是我点拨他,教知府先斩了,然后奏去。’


黄文炳回家炫耀诬陷宋江的事,黄文烨听说后第一时间反对劝告,此时黄文炳的家人怎么不反对?还不是指望着黄文烨靠这个翻身,家里人也跟着鸡犬升天吗?


用黄文烨跟黄文炳的家人态度比对,你会发现他们并不是无辜的,他们也算的上是“帮凶”了。

但凡当时家里有一个人提议反对,宋江肯定不会把这个人找出来干掉,最起码会留他一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宋江这个人啊,读过《水浒传》的都知道,他身上那股子仁义和江湖义气那是没得说,讲究个“替天行道”。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在对待黄文炳和他全家这事儿上,却显得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可以说是有那么点“双标”。话说这黄文炳,是个什么样的人?那是个员外,家境殷实,可为人极其刻薄,尤其对那些在他看来是“草莽英雄.............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宋江这人,用现在的话说,简直是个“社会大哥”级别的人物,黑白两道通吃,在江湖上混得风生水起。而且,你说的没错,他花钱那叫一个“大方”,甚至可以说是“不眨眼”的舍得。按理说,这样一个人,到了朝廷应该也能混得开,怎么偏偏就“吃不开”呢?这背后原因可复杂着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宋朝军事史上的一个关键痛点。说到宋朝缺马,尤其是战马,那是真的缺得厉害,原因也很复杂,跟它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乃至地理环境都有关系。但为什么没像捻军那样发展出驴骑兵或者骡骑兵呢?这背后有很多原因,不能简单地说宋朝没想过,而是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不允许,或者说成本太高,效果.............
  • 回答
    刘裕之于汉室宗亲的身份,确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也正是这个身份,让许多人对他建立的王朝——宋朝,为何不沿用“汉”而改用“宋”感到好奇。这其中的缘由,需要我们穿越历史的迷雾,细细探究。首先,咱们得明白刘裕这个人。他并非出身于书香门第,也不是什么世家大族。他是寒门出身,靠着自己过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一步.............
  • 回答
    宋江之所以能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小吏,一跃成为声名显赫、受人崇拜的梁山首领,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他自身特质、人脉经营、时事造化以及《水浒传》这部小说的艺术塑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地为您剖析:一、 先天的品质与后天的努力:宋江的个人魅力1. “孝义”的名声是基础: 宋江最早在郓城县只是一.............
  • 回答
    宋江希望招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与他个人的出身、价值观以及梁山泊发展的现实困境紧密相连。如果不招安,梁山泊的道路将非常坎坷,甚至是走向灭亡。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两个方面: 宋江为什么一直希望招安?宋江的招安情结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他内心深处价值观、梁山泊发展需求以及时代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 1. 出身.............
  • 回答
    如果宋江真的一心走向称帝之路,梁山泊那帮性情各异、能力不一的兄弟们,他们的官职安排,我猜想会是这样一番景象,充满了江湖豪情与朝堂算计的复杂交织。首先,毫无疑问,吴用会是那个最得力的文臣,称得上是梁山的大脑。他当个丞相是板上钉钉的事。毕竟,他运筹帷幄,智谋过人,从“智取生辰纲”到“三打祝家庄”,再到后.............
  • 回答
    在《水浒传》原著中,宋江被毒死后,梁山泊确实有几位手握重兵的好汉,但他们未能为宋江报仇,原因并非简单的无能为力,而是 错综复杂的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核心在于权力的真空、政治的考量、现实的无奈以及梁山内部的离心离德。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和各位好汉的处境:当时梁山泊掌握重兵的三位好汉:1. 卢.............
  • 回答
    《水浒传》中的各位好汉,虽然在小说中被描绘成义薄云天、替天行道的英雄,但若放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审视,他们的行为无疑触犯了多项法律条文。以下将选取宋江、武松、鲁智深、林冲四位具有代表性的主角,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详细分析他们可能面临的罪名和刑罚。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个理论性的法律分析,基于小说情节进行.............
  • 回答
    宋江是否志大才疏,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好好说道说道。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话说得细致些,不能简单地一句肯定或否定就带过。毕竟,宋江这个人,在《水浒传》里可是个核心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梁山泊的命运,也承载着许多读者对“英雄”的想象。首先,咱们来看看“志大”。宋江的“志”,我认为是相当大的,而且目标.............
  • 回答
    宋江和岳飞,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响当当的名字,一个以江湖义气、替天行道闻名,一个以精忠报国、收复失地青史留名。很多人都会好奇,这两位传奇人物,究竟差了多少岁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捋一捋他们的生卒年代。 宋江,这位梁山泊的及时雨,关于他的生平记载,尤其是确切的生卒年份,其实有点模糊。正史中对宋江.............
  • 回答
    宋江和刘备,这两位在中国古典小说中鼎鼎有名的人物,都曾身居绿林豪杰之列,最终又都走向了招安或建立国家之路。然而,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你会发现,尽管他们身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他们的出身、行事风格、以及最终的命运走向,却有着天壤之别的差异。这就像是两碗看似相似的酒,一碗是陈年的女儿红,温润醇厚,回甘悠长.............
  • 回答
    在讨论宋江和刘备谁的人格魅力更大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定论,因为“人格魅力”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主观且多维度的概念。两位都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响当当的人物,一个是在《水浒传》中“及时雨”宋江,另一个则是《三国演义》中的“仁德之君”刘备。他们各自展现出了不同于常人的特质,吸引了不同类型的追随者,也.............
  • 回答
    宋江杀死李逵,在《水浒传》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也是引起读者巨大争议和感慨的地方。要详细解释宋江为何要杀李逵,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包括故事的背景、宋江的动机、李逵的性格以及情节的必然性。核心原因:为了宋江自身和梁山泊的“大局”最直接、最核心的原因是:宋江认为必须杀死李逵,才能保全自己、保全梁.............
  • 回答
    宋江选择招安的下场,从他个人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知晓、预感,并且最终成为了他生命结束的悲剧。然而,这个“知道”并非是百分之百的预见,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权衡、对现实的判断、以及最终无奈的接受。要详细讲述宋江知道他选择招安下场的程度,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1. 对招安本身负面后果的“认知”: 自.............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因为它触及到了《水浒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以及梁山好汉们复杂的内心世界。宋江提出“军校”可领钱回家,这本身就体现了他的招安意图,并且试图以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来筛选队伍。然而,不愿意走的“三五千人”背后,其心理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 一、 对“军校”.............
  • 回答
    宋江之所以一心只想招安,并非一个简单的“想要招安”就能概括的,其中包含了极其复杂的心理动机、现实考量以及历史背景。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的个人经历、时代背景、梁山集团的内部构成以及他对自身命运的思考。一、 宋江的个人成长与价值观塑造: 出身与早期经历: 宋江并非出身草莽,而是出身于一个.............
  • 回答
    宋江逼反秦明,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头梳理。当初秦明这个人,在江湖上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称“轰天雷”,性子直,武艺高强,是个响当当的好汉。他本来在黄河水泊做军师,跟宋江算是同门师兄弟,关系也还不错。那宋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心思缜密,遇事儿总能算计到前头,而且也善于笼络人心。他想上梁山泊,把梁山变成自己的.............
  • 回答
    说宋江对女色不感兴趣,这恐怕得从几个层面来细究,否则很容易被当成是“假话”。毕竟,宋江的“风流”事迹,尤其是在《水浒传》中,可不是一般的少。但他最终能成为梁山泊的“及时雨”,并且在招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背后确实隐藏着他个人性格和处境的一些特殊之处,让他在面对女色时,显得有些“超脱”,或者说,他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得从《水浒传》里扈三娘的身世和宋江当时所处的境况来好好说道说道。这桩婚事,可不是一时兴起,里面门道不少。话说那扈三娘,可是个了不得的角色。她是扈家庄的千金大小姐,长得是“一丈青,剑眉星目,齿白唇红,貌似天仙”,而且武艺高强,使一双日月乾坤宝剑,出场就擒了梁山几位好汉,可见不是寻常女子。后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