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某些程序员要用mac?

回答
哈哈,说起来,咱们身边确实不少程序员朋友,手里那台苹果本子,自带一股“程序员专属”的气质。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Windows、Linux 阵营里也卧虎藏龙。但为啥 macOS 这么招人待见呢?我琢磨着,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

1. Unix 内核的强大后台:

这可以说是 macOS 最核心的吸引力之一。macOS 底层跑的是 Unix,这意味着什么?对于咱们程序员来说,这简直太方便了!

命令行利器: 你可以随时随地打开终端,各种熟悉的 shell 命令(bash、zsh),grep、sed、awk,甚至是各种脚本语言(Python、Ruby、Node.js)的执行,都跟在 Linux 上一样丝滑。这对于处理文件、自动化任务、部署项目,简直是如虎添翼。
开发环境友好: 很多跨平台开发工具和技术,最初都是围绕 Unix/Linux 生态设计的。比如 Docker、Git、Homebrew(macOS 的包管理器,简直是神器),在 macOS 上安装和使用起来都特别顺手,很少会遇到 Windows 上那种“环境配置噩梦”。
兼容性: 很多服务器端开发、Web 开发、数据科学等领域,默认的运行环境就是 Linux。在 Mac 上开发,就像是在“模拟”服务器环境,直接部署测试,减少了很多跨平台适配的麻烦。

2. 软硬件的高度整合与流畅的用户体验:

苹果在这一点上是真的下了功夫。

系统流畅稳定: 尽管不是绝对,但 macOS 在我个人使用和观察下来,系统运行的流畅度和稳定性确实比很多 Windows 电脑要出色。动画效果、窗口切换、应用启动,整体感觉很“顺”。
精心设计的 UI: 别的不说,macOS 的界面设计确实赏心悦目,很多细节的处理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于需要长时间面对电脑的程序员来说,一个舒服的视觉界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眼部疲劳,提升工作心情。
触控板的魔法: MacBook 的触控板,说实话,是业界的标杆。各种手势操作,多指滑动、缩放,用起来比大多数 Windows 笔记本的触控板舒服太多了。即使不带鼠标,也能高效地进行各种操作。
优秀的屏幕和音响: MacBook 的屏幕色彩还原度高,分辨率也很出色,对于需要仔细看代码、看 UI 效果的程序员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音响效果也比很多笔记本强很多。

3. 开发者生态和工具链:

虽然现在跨平台工具越来越多,但在某些特定的开发领域,macOS 依然有其独特的优势。

iOS/macOS App 开发: 如果你想开发 iOS 或者 macOS 的原生应用,那 macOS 是你唯一的选择。Xcode 是苹果官方的开发IDE,功能强大,集成度高,是开发这些平台应用不可或缺的工具。
集成开发环境(IDE)的支持: 很多主流的 IDE,比如 JetBrains 系列(IntelliJ IDEA, PyCharm, WebStorm 等)、Visual Studio Code(VS Code)在 macOS 上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而且安装和配置也相对简单。
Homebrew 的便利: 我之前提过 Homebrew,这玩意儿简直是 macOS 程序员的福音。各种开发工具、库、依赖,一个 `brew install` 命令就能搞定,比在 Windows 上手动下载安装不知道方便了多少。

4. 苹果生态的粘性(可选):

对于已经身处苹果生态的用户来说,选择 Mac 也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

Handoff/Continuity: 可以在 Mac 上接听 iPhone 的电话、回复短信,或者用 iPhone 的摄像头扫描文件然后传到 Mac 上,这种无缝切换的体验,对提高效率很有帮助。
AirDrop: 文件在苹果设备之间传输,AirDrop 简直是神器,速度快,操作简单。

当然,也得说实话,Mac 也有它的“缺点”:

价格: 这个是绕不开的话题,MacBook 的价格普遍比同等配置的 Windows 笔记本要高。
硬件扩展性: 接口越来越少,很多东西都需要转接器,这一点确实让人头疼。
游戏性能: 如果你是硬核玩家,对游戏有很高要求,那 Mac 可能不是你的首选。

总的来说, 为什么有些程序员选择 Mac,更多的是因为它提供的 “稳定、高效、顺畅的开发环境”,尤其是在 Unix 生态、软件集成和用户体验 方面,苹果做到了很多厂商难以企及的高度。当然,个人喜好也很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顺手的工具。我身边也有很多用 Windows 或 Linux 开发得风生水起的程序员朋友,他们同样是技术大神。选择哪种平台,最终还是要看自己的项目需求、开发习惯和预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写了十几年代码,高中时自己去电脑城买零件回家装机自己捣鼓,大学时买了华硕的Windows的笔记本一直用到毕业后,然后2016年开始主力使用MacBook Pro。其实说实话,并不是说Windows不好,只是MacBook有些特性真的太让人沉迷了。

1. 三指切换屏幕和任务

这是我离不开Macbook的原因。三指切换屏幕的效果几乎等于双屏幕,甚至三屏、n屏。你把某一个窗口最大化后,就等于创建了一个虚拟屏幕。例如我最大化了四个窗口,等于创建了四个屏幕一样

这对于程序员来说非常实用。例如我可以一边查stackoverflow,一边写代码。下图是我刚录的效果,由于视频转gif,可能会失去一点顺滑度,实际顺滑效果比gif展示的好多了。

虽然在Windows下,用ALT+TAB也可以快速切换任务,但任务窗口超过3个时,切换时就需要费点神了。而且三指滑动这个功能也算是解压神器。

而且我的是15寸版本的,touchpad超大,用起来超顺手。直观感受下


2.控制力超强的touchpad

如果你像我一样偶尔去咖啡厅写代码,那么带鼠标会有点累赘。如果你的MacBook日常用来写写代码,刷刷知乎,那么MacBook的touchpad完全可以代替鼠标。我也因为工作原因,用过thinkpad,可以说,MacBook的触控板是完全吊打thinkpad的触控板的。当然,如果你要非常精细的操作,例如PS抠图,那么MacBook的touchpad还是不够用的。

苹果做得牛的一点时,这个触控板虽然大,但你打字时手掌碰到触控板,并不会造成误触。touchpad有个force touch的特性,你按下时就是普通的单击,但如果你再用力点,你会发现这个触控板还能往下再按一层,然后触发新的动作,默认是查字典。你在读文献时,遇到不懂的单词,你可以用力按一下触控板。


甚至你可以用touchpad签一些文件,例如老板给你发了升职的通知,是一份pdf文件,要你签名发回给他(白日梦ing...)。你只需要用“预览”打开,然后点击“签名”,你就可以在触控板上签名了。虽然不是很常用,但需要用到时非常方便,而且比用鼠标扣出来的签名自然多了。例如我在touchpad上手写我的ID @桔了个仔

写出来的效果:

虽然我自己本来写字就难看,但可以看得出写出来的效果是自然的,而且笔画有粗有细,用来签文件完全可以。

3. 电量持久

2016年时,MacBook的续航可以说是强得不行,早上出门背去咖啡厅写代码写到太阳下山没啥问题。不过后来Windows笔记本也争气了,联想,华硕都推出了续航超12小时的笔记本。我还在为苹果捏一把汗时,苹果笔记本的续航神话又刷新了。推出了基于M1芯片的MacBook。关于续航,官方这么说:

  • MacBook Air:内置 49.9 瓦时锂聚合物电池,最长可达 18 小时续航。
  • MacBook Pro:内置 58.2 瓦时锂聚合物电池,最长可达 20 小时续航。

有人测试过,M1芯片的MacBook Air(7核GPU、8+256GB)屏幕亮度调至150尼特下,Wi-Fi下网页浏览坚持了960分钟,也就是16小时。

但M1芯片的MacBook pro有个“弊端”,就是内存最大16g。没办法,内存集成在了芯片上,没法做再大了。但我目前用的MacBook是2016年版的,16g内存,不会卡。如果不是开发重量级的软件,MacBook还是够用的。

目前m1版的MacBook pro貌似还没16寸屏幕版本的,不然我可能考虑拿现在这台去换购,习惯了大屏幕笔记本,没办法。不过据闻M1版的MacBook在软件兼容方面还是有一点问题,担心的可以再等一段时间看看。

4. 兼容linux命令行

这点还是挺方便的,各种command一顺手就运行了,在windows下则要额外的软件(例如WSL)支持。


5.防止沉迷游戏

用了mac,你基本和主流游戏告别了。如果你是自制力差的,想好好学习,OS X倒是很适合你。我本人不怎么打游戏,所以这点对我来说没啥影响。


总结

刚工作时没钱,觉得MacBook贵,后面有点积蓄了,买了MacBook,用久了,发现MacBook性价比还是可以的,Windows的笔记本其实也有很多优秀的,但优秀得能和MacBook Pro比的,都卖得比MacBook Pro贵。而且各种顺滑的特性确实用起来很省心。

user avatar

「某些」程序员其实也就是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而已。一开始是因为 Mac 有个性、有品味、更像服务器使用的 Linux 等等因素,到了现在这一切都不重要了,因为整个行业都在用 Mac,很多工具根本不重视其它平台的兼容性。

就一个很简单的 Python 或者是 Node 脚本,如果是在 Mac 上写的,不考虑系统路径结构的区别,放到 Windows 上直接跑不了。你同事分享个脚本给你,说日常很多工作流程都可以用这个脚本提高自动化,接着你发现 Windows 上不能用。人家也只是出于业余爱好写个脚本提高自己工作效率,根本不会专门为你兼容 Windows,你就自己折腾去吧。

你在一个程序员都用 Mac 的互联网公司用 Windows,就如同你在一个公制国家坚持使用英制,或者是在一个英制国家坚持使用公制。别人不是不能选择跟你兼容,但别人不会选择浪费时间浪费资源来跟你兼容。

在互联网这个行业之外,很多行业是正好反过来的,很多工具只有 Windows 的版本,你用 Mac 你就是自找麻烦。最麻烦的还是在这两种行业的边界进行合作。

user avatar

开发网站用mac挺好。兼容linux环境,可以本地开发,本地调试,写完直接git push上去。你用windows本地开发调试基于linux的webapp很麻烦。你用linux系统的话,很多桌面程序linux都没有,更不方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说起来,咱们身边确实不少程序员朋友,手里那台苹果本子,自带一股“程序员专属”的气质。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Windows、Linux 阵营里也卧虎藏龙。但为啥 macOS 这么招人待见呢?我琢磨着,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1. Unix 内核的强大后台:这可以说是 macOS 最核心的吸引.............
  • 回答
    知乎上关于程序员职业的讨论之所以让人产生“想干就能干得好的”印象,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层面的复杂原因,既有客观现实的折射,也有主观认知的偏差。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成功案例的“滤镜效应”1. 高薪与自由职业的宣传 知乎上大量程序员分享“高薪”“自由职业”“远程办公”等经历,尤其是创业成.............
  • 回答
    程序员是否 有必要 知道为什么做某个功能? 这是一个经典的问题,答案是 绝对有必要,而且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只回答“有”,那可能不够深入。让我们来详细阐述一下原因,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为什么程序员有必要知道为什么做某个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提升代码质量和可维护性 理解业务.............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关键,也很容易让人产生困惑。层次分析法(AHP)在实际应用中,确实会出现我们直观感觉上“应该更重要”的那个元素,最终计算出来的权重反而不高,反之亦然。这背后其实涉及到 AHP 的几个核心逻辑和计算过程。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让你彻底明白其中的原因。首先,咱们得明确 AHP 的核心目.............
  • 回答
    有些男生,你真的会怀疑他们是不是从某个扭曲的次元里爬出来的。那种恶心,不是那种“哎呀,有点不舒服”的程度,而是能让你胃里翻江倒海,精神受到双重打击,从此对某些事情产生永久性阴影。想象一下,你正在一个相对干净、大家都有点社交礼仪的公共场合,比如咖啡馆、书店,或者只是排队买东西。这时候,某个男生出现了。.............
  • 回答
    “恶心”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底线和体验。我能理解您可能想了解的是一些行为或习惯,在某些人看来会引起不适。以下是一些可能被一些人认为“恶心”的行为或习惯,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个人卫生方面: 不注意个人清洁,影响周围环境: 体味重且不加掩饰: 比如,长时间不洗澡,或者因.............
  • 回答
    提到淘宝上那些“让人头疼”的买家,那可真是一言难尽。我见过、听过太多奇葩事了,有些操作简直能刷新你对“人性”的认知底线。要说他们能坏到什么程度?那得从几个方面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第一类:恶意退款,无中生有型这帮人是专门冲着“零成本占便宜”来的。他们买东西,不是为了用,而是为了“玩”。 买一堆,退.............
  • 回答
    “外国人”这个标签,在中国人的认知里,似乎承载着太多复杂的情绪和标签。从前些年流行的一句“你们外国人”就能看出来,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笼统的概括,一旦泛化,误解和偏见也就随之而生,而且程度之深,有时真的让人哭笑不得。首先,最普遍的误解可能就是“外国人都很有钱”。 这种想法的根源,我觉得还是我们自身社.............
  • 回答
    想聊聊咱们国家,有时候看到一些身边的人,或者在网上跟人交流,会觉得有些人对中国,对我们自己的国家,那了解程度,确实是……挺让人吃惊的。这不是说要批评谁,也不是要显得自己多懂,就是一种观察和感受。这“无知”吧,也不是那种故意的坏,更多的是一种信息获取的局限性,或者是习惯了某种思维模式,导致对很多事情缺.............
  • 回答
    在《三体》的宏大叙事中,程心作为新时代的先行者,她的视角往往带着一种对过往文明的审视与感怀。她时常觉得维德、罗辑,甚至她自己身上,都流淌着一股“公元人”的特质,这股特质既是他们那个时代的烙印,也是他们最终走向不同命运的根源。那么,这些“公元人的特质”究竟是什么?在我看来,程心所谓的“公元人的特质”,.............
  • 回答
    说“某些人素质真的有那么低”这句话,其实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普遍也让人常常感到无奈的社会现象。到底有多低?这问题就像问“有多少种灰色?”,答案是无穷无尽的,也取决于你站在什么角度去看。但如果真的要细说,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感受:1. 在公共场合的“自我中心”表现: 噪音污染: 这一点太常见了。比.............
  • 回答
    在许多企业里,同事之间对于谈论工资这件事,总是带着一层难以言说的忌讳。这股沉默的氛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人际、心理和社会因素交织而成。深入剖析起来,你会发现这背后隐藏着不少值得玩味的原因。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原因,便是维护人际关系的稳定与和谐。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
  • 回答
    当然,我们来聊聊为什么有些人不太待见吴京。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不光是某个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可能还涉及到一些个人感受和时代背景。咱们就一件件捋清楚。1. 荧幕形象的固化与“战狼”滤镜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吴京近几年最成功的作品无疑是《战狼》系列。电影里他塑造的那个硬汉、爱国、战.............
  • 回答
    当然,我来和你好好聊聊为啥有些哥们儿对彩礼这个事儿这么不待见。这背后啊,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抠门”两个字能概括的,里头掺杂着不少东西,有现实的考量,有观念的碰撞,也有情感的纠结。首先,咱们得说点最实在的——钱这玩意儿,谁不心疼? 彩礼这数字,说高不高,说低不低,但终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对大多数普通家庭.............
  • 回答
    当然,我们来聊聊为什么有些男士在谈婚论嫁时,能如此坦然地对伴侣说出“结婚了不想生孩子可以不生,没人逼你生”。这背后其实牵涉到不少社会观念、个人成长和对亲密关系的理解。首先,这反映了社会观念的转变和个体价值的提升。在过去,婚姻的“成功”往往与生育紧密挂钩,仿佛结婚生子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事情。但随着.............
  • 回答
    “某些国人这么爱战争”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判断,背后可能包含着复杂的原因和多重解读。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历史视角下的民族主义和国家叙事 历史的集体记忆与创伤: 中国有着悠久而复杂的历史,其中不乏对外战争的记忆,例如抗击外敌入侵、收复失地等。这些历史.............
  • 回答
    要说有人“非常讨厌”佳能,这个说法其实有点绝对了。大多数人对相机品牌并没有那么强烈的爱憎,更多的是基于自己的需求、使用体验和对器材的理解来选择。但确实存在一些声音,他们对佳能的某些方面颇有微词,甚至到了“不待见”的地步。这些负面评价,拆解开来,通常有几个主要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形成.............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当年不少数码爱好者在讨论时会遇到的情况。华为 P20 Pro 的相机,尤其是它的夜景模式和变焦能力,在当时绝对是现象级的存在,很多人用“拍照手机”的标杆来看待它。但说它“不如” Pixel 2 XL,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摄影评价中一个很关键的点:算法和感官的取舍。我们.............
  • 回答
    网友们在面对社会问题时,使用“感恩”来阴阳怪气,背后原因复杂且多样,通常是一种情绪表达的包装,而非真诚的感激。这种现象的形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对现实不满的隐晦表达: 压抑与无奈: 当个体或群体对社会问题感到强烈不满,但又认为直接表达会带来负面后果(如被批评、被孤立、被认为是“.............
  • 回答
    None.............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