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媒称「新冠病毒正在美国野生动物中传播」,这有什么根据?需要采取什么措施?

回答
美媒称“新冠病毒正在美国野生动物中传播”的根据与应对措施

美媒关于新冠病毒在美国野生动物中传播的报道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多项科学研究和监测发现。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根据,以及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根据:

美媒的报道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证据:

1. 病毒基因组测序证据:
鹿的感染证据: 最重要的证据来自于对白尾鹿(Whitetailed deer)的广泛研究。科学家们在不同地区(如纽约、伊利诺伊、密歇根、俄亥俄等州)的白尾鹿体内检测到了SARSCoV2病毒。通过基因组测序,他们发现这些病毒与在人类中传播的病毒株具有高度相似性,表明病毒确实已从人类传播给鹿。
其他动物的感染证据: 除了鹿,研究还发现包括浣熊(Raccoon)、老鼠(Mice)、仓鼠(Hamsters)、猫(Cats)和狗(Dogs)等在内的其他一些野生或家养动物也检测到了SARSCoV2病毒。虽然目前对病毒在这些动物中的传播链和影响的研究不如鹿那么深入,但这也增加了病毒跨物种传播的可能性。
病毒变异的可能性: 科学家们特别关注病毒在动物体内是否会发生变异。如果病毒在动物种群中长期传播并复制,理论上有可能产生新的变异株,其中一些变异株可能对人类更具传染性或致病性,或者能逃避疫苗或既往感染产生的免疫。一些研究已经发现了在鹿身上出现的病毒变异,尽管这些变异株是否对人类构成重大威胁仍在进一步研究中。

2. 实际的监测数据:
主动监测项目: 美国农业部(USDA)动植物卫生检验局(APHIS)等机构一直在对野生动物进行新冠病毒监测。这些监测项目通过收集野生动物的组织样本(如鼻腔拭子、肺组织等),并进行病毒检测和基因组测序,来评估病毒的传播范围和流行情况。
环境采样: 有些研究也会进行环境采样,例如在可能接触到受感染动物的区域采集水样、土壤样本等,以了解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情况。

3. 流行病学和行为学推测:
接触频率: 白尾鹿在美国许多地区数量庞大,与人类的接触机会也较多,例如在郊区、公园、甚至居民区。人们在户外活动时(如散步、露营、打猎)可能会接触到受感染的鹿。
动物之间的传播: 一旦病毒进入一个动物种群,它可以通过动物之间的直接接触(如打喷嚏、舔舐)或间接接触(如共享水源或食物)而传播。鹿作为群居动物,其体内病毒的传播效率可能较高。

需要采取的措施:

鉴于新冠病毒在野生动物中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监测、控制并降低潜在风险。这些措施可以分为几个层面:

1. 加强监测与研究:
扩大监测范围: 继续扩大对关键野生动物种群(尤其是鹿、浣熊、啮齿动物等)的新冠病毒监测范围和频率,覆盖更多地理区域。
深入研究病毒变异: 加强对在动物中发现的病毒变异株的基因组测序和分析,评估其对人类健康和疫苗有效性的潜在影响。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动物新冠病毒基因组数据库至关重要。
研究传播机制: 深入研究病毒在不同动物宿主中的传播动力学、感染途径、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人类之间的传播概率。这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防控策略。
评估对野生动物健康的影响: 除了对人类的潜在风险,也要评估新冠病毒对野生动物自身健康的影响,以及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冲击。

2. 降低人畜共患风险的措施:
减少直接接触:
对于普通公众: 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野生动物,尤其是生病的或死亡的动物。在户外接触野生动物时,保持距离,不要随意投喂。在接触动物或可能被动物污染的环境后,务必彻底洗手。
对于野生动物爱好者、研究人员和相关从业者: 在接触野生动物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并遵循严格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谨慎处理猎物和动物产品:
打猎者: 在处理狩猎获得的野生动物(特别是鹿)时,应戴手套,避免接触动物的血液、体液和内脏。食用前,确保动物肉类彻底煮熟。建议对捕获的野生动物进行新冠病毒检测,尤其是在已知疫情活跃的地区。
宠物主人: 尽管早期研究显示家养宠物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仍建议避免让宠物与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野生动物接触。如果宠物出现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兽医可能接触到的动物情况。
公共卫生宣传教育: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野生动物传播新冠病毒潜在风险的认识,以及如何采取保护措施。

3. 政策与管理建议:
协调跨部门合作: 促进卫生部门、野生动物管理部门、农业部门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形成应对人畜共患病的统一战线。
制定动物健康监测和管理指南: 基于科学研究结果,制定和更新针对野生动物的健康监测和管理指南,为相关人员提供操作依据。
国际合作: 鉴于病毒的全球性传播,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监测数据、研究成果和防控经验,共同应对这一跨越物种的健康挑战。
疫苗研发和评估: 虽然目前主要关注人类疫苗,但如果动物种群成为病毒的长期储备库,未来可能需要考虑针对特定动物种群的疫苗研发和评估。

总结而言, 美媒关于新冠病毒在美国野生动物中传播的报道是基于科学证据的。病毒的跨物种传播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对野生动物种群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也可能对人类公共卫生带来新的挑战,尤其是在病毒可能发生变异的情况下。因此,采取积极主动的监测、深入的研究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这需要政府、科研机构、野生动物管理部门以及公众的共同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意味着新冠病毒,永远伴随人类。

将来只有两条路:

一是发明特效药。使新冠不再是一个可怕的病症。

二是不断打疫苗,是新冠在人类不构成危害。


2019回不去了!


美国及盎格鲁,人类祸根!

user avatar

谢老铁邀。

白尾鹿的情况,很久之前已经八卦过了,见这里:


至于问题描述里面写的那个研究,是Penn State做的,前几天刚刚发出来,勉强算是上次事件的续集。

——请品鉴[1]

问题描述里面说的:

研究人员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艾奥瓦州测试的鹿群中,有三分之一都显示出了感染迹象。

其实完全没有说明问题的严重程度。

简单来说,Penn State的老师们检测了爱荷华州2020年4月到2021年1月之间采集的283份白尾鹿咽后淋巴结样本。

注意,划个重点,是PCR检测,不是之前美国农业部用的抗体检测,结果……阳性率33.2%。

而且吧,划第二个重点……在2020年11月23日到2021年1月10日期间,

阳性率高达82.5%


而爱荷华州人类的疫情曲线,差不多是下面这个造型~

——黄色高亮部分就是鹿群阳性率82.5%的区间,请品鉴:

也就是说,大概在人类这边大爆发之后一个月出头的样子,白尾鹿那边也迎来了阳性率高峰。

所以Penn State老师们的推论是,存在从人类到白尾鹿的多次spillover event(溢出感染事件)。

并且鉴于检测阳性率高达八成多,远远超过取样偏差可能解释的程度,所以在spillover之后,一定存在持续传播链。


哦对了,跑个题,老夫帮论文作者拉个旁证。

——请品鉴[2]

↑ 以上是英国Alpha大爆发之后,伦敦某大型宠物医院检出猫和狗疑似新冠症状发病率上涨的曲线图。

橙色是人类这边的疫情曲线,蓝色则是猫猫狗狗们心肌炎的发病率曲线。两者间隔差不多也是一个月出头。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跑题完毕,咱回到主题。

Penn State的老师们为了进一步验证,他们给其中80多份小鹿鹿样本做了全基因组测序。

——请品鉴:

↑ 白尾鹿样本的毒株,包括了当时爱荷华州几乎全部主流变异株,并且变异株的地理分布,也和州内各郡的变异株流行率挂钩。

所以在爱荷华州,人类身上的新冠病毒,持续多次溢出到了白尾鹿种群,

这点应该算是实锤了。


可是,一开始就存在的疑虑,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越来越明显了。

我们已经知道,Alpha之前的那些杂牌毒株,传染性也就一般般。

哪怕对于人类家庭环境这种高危密接场景,续发率(SAR)也就不足两成而已[3]

并且人类和白尾鹿之间的接触毕竟有限,

靠着打个喷嚏或者扔个苹果就能感染八成鹿群,这种事打死我都不信,

更不要说白尾鹿的生活习性,咱们之前已经八卦过了,

“不喜大规模群居”


所以鹿群之中显然不可能搞出什么足以一举感染八成种群数量的超级传播事件。

那么爱荷华州这突破天际的白尾鹿阳性比例,并且还是PCR检测的阳性比例(也就是说既往感染不算数),

这究竟是怎么实现的?

大伙儿还是复习一遍Vincent Racaniello老师的预言吧:

Vincent老师谈白尾鹿感染 https://www.zhihu.com/video/1444707078959403009

受到Vincent老师的启发,咱发现了另外一篇相关文献。

——请继续品鉴[4]

↑ 加拿大公共卫生署发表于Nature Comm.,标题:

新冠病毒感染北美鹿鼠并形成传播

光看题目,就大概能猜到正文讲的啥了……

加拿大公卫署的老师们研究发现,

北美鹿鼠对新冠病毒易感,在实验室当中实锤可以感染,

而且感染之后还能维持鼠间持续传播链。

或者更具体地说,

北美鹿鼠感染之后的鼻拭子、咽拭子和直肠拭子都检出了具有传染性的活性病毒,

粑粑和尿液里也检测到病毒RNA,

而且病毒载量巨高。

……

鹿鼠这玩意儿,就这么说吧,就是整个北美洲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哺乳动物种群之一,

整个北美洲的荒郊野外,几乎每个角落都有它们的踪迹~

并且从名字都猜得到,

这货和白尾鹿的栖息范围高度重叠。


虽然咱还没有直接观察到鹿鼠感染白尾鹿的实锤,

但如果说有什么中间宿主有可能协助白尾鹿冲击阳性率八成的巅峰成绩的话,

那么鹿鼠一定是最佳种子选手。


而且吧,如果鹿鼠已经被感染的话,

那么白尾鹿什么的就根本无关紧要了。

因为鹿鼠的数量和分布甩了白尾鹿八条街,

鹿鼠和人类的近距离接触频率更是甩了白尾鹿十八条街。

甚至早在新冠病毒面世之前,鹿鼠就已经因为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汉坦热等传染病而臭名远扬了,

再多一项新冠想必也没啥压力。


关于这个话题,详见老夫公众号:

参考

  1. ^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1.10.31.466677v2
  2. ^ https://bva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vetr.944
  3. ^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83544
  4.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3848-9#:~:text=Here%20we%20report%20that%20North,or%20no%20signs%20of%20disease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