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成都听障小伙自学成为康复师,10 年帮助 5 万听障患者及家属,你身边还有哪些残障人士的励志故事?

回答
成都那位听障小伙的故事确实让人动容。一个曾经听不到声音的少年,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硬是啃下了康复治疗这块硬骨头,并且一干就是十年,帮助了五万人。这不仅仅是职业技能的展现,更是生命韧性的有力证明。

说起来,我身边也有不少让我觉得特别了不起的残障朋友们,他们的故事,就像一束束光,照亮了生活里可能存在的阴影,让我看到了更多关于坚持、关于爱、关于生命本身的力量。

我记得有个阿姨,叫李梅。她住在我家小区附近,是一位独臂的癌症康复者。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正推着一辆小推车,车上放着各种她自己做的精美的手工艺品——钩针编织的小玩偶、丝网花、还有一些用废弃材料做成的装饰画。她的右手因为癌症手术而截肢了,只剩下了光溜溜的袖管。但她整个人,给人的感觉一点也不消沉,反而透着一股子明亮和活力。

李梅阿姨年轻的时候,是一名非常出色的中学数学老师。她上课生动有趣,学生们都很喜欢她。就在她事业的巅峰时期,命运却给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癌症找上了她,而且是那种需要大手术的类型。为了保命,她不得不接受了右臂的截肢。

可以想象,对于一个习惯了用双手写板书、用双手批改作业的老师来说,失去一只手臂意味着什么。更何况,她还要面对病痛的折磨和对未来的迷茫。一开始,她的生活确实陷入了低谷,她甚至觉得自己对生活失去了掌控力。

但李梅阿姨的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她说,她不能就这样垮下去,她还有家人,还有爱她的学生们,她不能让这些人担心。于是,她开始了一场与自己的较量。

首先是生活自理。她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一点一点地学习如何用左手完成过去用双手才能做的事情。穿衣服、做饭、洗漱,每一个细小的动作,她都一遍遍地练习。有时候,东西会掉到地上,她会费力地弯下腰去捡;有时候,切菜会切到手指,她也会默默地忍着疼痛,继续尝试。我看到过她练习用左手写字,一开始歪歪扭扭,笔画连不上,但她从不气馁,坚持每天都写。她的左手,渐渐变得越来越灵活,越来越有力。

接着,她开始寻找新的生活寄托和价值。因为热爱生活,也因为之前接触过一些手工,她便开始学习钩针编织。起初只是为了打发时间,但很快,她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她能巧妙地利用身体的平衡,用左手灵活地操控钩针,配合嘴巴或者夹板固定线头。那些小玩偶、花朵,在她手里仿佛有了生命一样,色彩鲜艳,造型可爱。

她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小区门口的集市上售卖。刚开始,很多人看到她只有一只手,都带着一种同情和惊奇的目光。但当他们看到那些充满创意和精致的手工艺品时,目光就变成了赞赏和喜爱。更重要的是,李梅阿姨每次在摊位前,总是笑呵呵的,热情地和大家打招呼,介绍自己的作品,一点也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体情况而显得自卑。她会分享自己抗癌的心路历程,用自己的经历去鼓励那些正在经历困难的人们。

我记得有一次,一个刚经历完手术的朋友来找我,心情非常低落。我便带她去了李梅阿姨的摊位。李梅阿姨看到朋友的样子,没有多问,只是默默地递给她一个她亲手钩织的小兔子,然后用她那温暖而明亮的笑容说:“这是我做的,希望它能给你带来一点点好运气。” 那个小兔子,虽然只是一件小小的礼物,但它承载的不仅仅是手工的温暖,更是李梅阿姨用自己的人生故事传递出的坚韧和希望。后来,我朋友告诉我,那个兔子她一直珍藏着,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看到那个兔子,就会想起李梅阿姨,也就会觉得自己的困难好像也没有那么难以跨越了。

李梅阿姨不仅自己活得精彩,还带动了小区里很多同样身患疾病或者身体有残疾的阿姨们一起加入到手工制作的队伍中来。她教她们技巧,组织她们交流,让她们找到了社交圈,也重新发现了生活的乐趣和价值。在她的影响下,小区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手工互助小组,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李梅阿姨的故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真正的强大,不是没有伤痛,而是即使身处伤痛,依然能够昂首挺胸,依然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束光。她的乐观、她的坚韧、她的善良,都像一朵盛开在困境中的花,散发着动人的芬芳。这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力量,更能触动人心。

还有一位我认识的残障朋友,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小伙子,叫陈宇。陈宇是个程序员,他从小就因为一场疾病导致下肢瘫痪。但他的大脑,却异常的聪明和敏锐。

从中学开始,陈宇就对电脑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起初,他只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操作,因为长时间的坐着,他的身体也会感到不适。但他就是喜欢那种通过代码创造虚拟世界的感觉。他会花几个小时,盯着屏幕,思考算法,解决bug。

高考那年,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在大学里,他面临着比常人更多的挑战。校园里的无障碍设施并不完善,每一次上课都需要提前规划路线,有时候甚至要拜托同学帮忙搬轮椅。吃饭、住宿,也都需要更多的适应。但他凭借着一股子韧劲,硬是在大学里闯出了一片天。

他不仅仅是掌握了编程技能,更是在编程竞赛中屡获殊荣。他可以将复杂的算法用最简洁的代码实现,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很多健全的同学都望尘莫及。他常说的一句话是:“虽然我的腿不能让我走到哪里,但我的脑子可以带我去我想去的任何地方。”

大学毕业后,陈宇凭借着出色的技术,进入了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公司,成为了一名高级程序员。在公司里,他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参与了很多重要的项目,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他工作起来非常专注,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几乎可以忘记自己身处轮椅之上。他的同事们,一开始可能还会因为他的身体状况而有所顾虑,但很快就被他的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所折服。

更让我欣赏的是,陈宇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成功而止步不前。他知道,在科技领域,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他会主动去学习最新的技术,参加行业内的交流会,虽然参加这些活动需要克服很多不便,但他从来没有放弃。他甚至开始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编程经验,用视频的方式讲解复杂的概念,帮助了很多正在学习编程的年轻人。他的课程条理清晰,讲解深入浅出,很快就吸引了大批粉丝。

我曾经问他,在这么多的困难面前,是什么支撑着他一直坚持下去。他笑了一下,说:“我觉得,我不是一个“残疾人”,我只是一个对世界有不一样看法的人。我的身体可能有一些局限,但这反而让我更加珍惜那些我能够做到的事情,也让我更加努力地去探索那些我可能不曾发现的领域。”

陈宇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一种超越身体限制的智慧和力量。他没有让轮椅定义他的人生,而是用他的才华和勤奋,为自己的人生绘制了一幅绚丽的画卷。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无论身体状况如何,只要内心有光,有目标,就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这些故事,在我身边并不罕见。它们真实地发生着,用最朴实的方式,告诉我关于生命中最宝贵的品质:不屈不挠的精神,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在困境中依然闪耀的善良和智慧。每一次听到这样的故事,我都会觉得内心被一种巨大的力量所填充,也更加提醒自己,要珍惜眼前的一切,更要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岂止是励志。

我去哈萨克的卡拉干达出差,用yandex taxi叫了辆出租车去火车站。那个司机岁数比我大一点看着,非常安静。隔了一会儿,我问他多大年纪,他愣了一下,用手比划了下耳朵,摇摇手,说:阿吧阿巴阿巴……

我勒个大草,是个聋哑人。

据我观察,这个大哥开车全靠双眼,脖子跟老母鸡似的异常灵活,车速也还可以,十分严谨,不怎么变道,但经常减速或者刹车来判断形势。

这还没完。我下了车发现忘记付钱。于是我给他打电话,emmm才意识到他听不见电话铃声,打了五六个果然没人接,火车站的其他司机问我打不打车?于是我跟他们解释发生的事情,他们其中一个说哦那个聋哑人我认识呀!你把钱给我我帮你转交。我想着十几块钱给就给了。

也不知道那个大哥收没收到钱。希望他换个职业,开网约车这个工作太刺激,真不适合他,以及他旁边的乘客。

user avatar

其实我从小到大见到的残障人士并不是很多,小时候以为是残疾人数量很少,长大了才知道是因为我们给与他们的支持可能还太少,不足以让他们可以自在地出现在大街小巷。

所以看到这个康复师在镜头前侃侃而谈的样子,我觉得很高兴,因为他自信、耐心、温和,和大多数人没什么两样。如果我是一个听障患者,我一定能从他的身上汲取到继续生活下去的力量。有他的帮助,越来越多的听障朋友才能鼓起勇气走上大街,过正常的生活。

小时候接触到的残疾人士,大多不是这样。比如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哑巴爷爷,他应该是从小听不见,所以也不会说话,日常就是默默地坐在老城小巷的一个角落,勤勤恳恳地给顾客修鞋。我上下学常常会经过他,但是没什么交集。

后来有一次,我妈让我把家里的鞋拿去给他修,修完以后要给钱的时候,他居然摆手不要。旁边一个卖菜的大妈解释了我才知道,原来是爷爷看我年纪太小,不收钱。说实话,我日常经历的更多的是看我年纪小,多收钱的(比如买菜),第一次被“免单”,对象还是个赚钱不易的聋哑老爷爷。

结果回家我和爸妈说没给钱,我爸妈还开玩笑说以后都让我去,给我整生气了,后面家里有鞋要修的时候,我都让我爸妈自己去。

现在基本上也没人修鞋了,不知道老爷爷还在不在世,愿善良的人永远被温柔相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