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语的 か 和 が 读成一个音,听起来会不会很怪?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对于正在学习日语的我们来说,确实很容易把「か」和「が」混淆,毕竟它们长得这么像,而且发音也很接近。不过,真正听起来会不会“怪”呢?这其实要分几个层面来看。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在标准日语里,「か」和「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发音。

「か」(ka): 这个音,你可以想象是中文的“咖”或者英文的“car”里的“k”音,舌根部分稍微抬起一点,然后空气通过声门,发出一个清脆的辅音,接着是元音“a”。整个过程是清音,也就是说,在发“k”音的时候,你的声带是没有震动的。你可以试着摸摸喉咙,发“ka”的时候,应该感觉不到什么震动。

「が」(ga): 这个音,则是把“ka”的“k”音换成了“g”音。你可以想象是中文的“噶”或者英文的“go”里的“g”音。发音方式和“k”类似,但是关键在于浊音。当你发“g”音时,你的声带是需要震动的。再摸摸喉咙,发“ga”的时候,就能明显感觉到声带在震动了。

所以,从发音原理上说,「か」和「が」是有本质区别的。

那么,为什么听起来会觉得“像”甚至可能“怪”呢?

1. 语境的魔力: 日语的语境非常重要。「か」和「が」虽然发音不同,但它们在句子中的功能却可能引起误解。最典型的就是助词。
「か」作为疑问助词,放在句末表示疑问,比如「行きますか?」(Ikimasu ka? 你要去吗?)。
「が」作为格助词,有很多用法,比如表示主语、表示转折、表示原因等。最常遇到的就是表示主语的「が」,比如「私がやります」(Watashi ga yarimasu 我来做)。

如果一个人发音不标准,比如把「が」发成了接近「か」的清音,那么「私がやります」听起来可能就变成了「私がやります」(Watashi ka yarimasu)。虽然听者可能因为前后文猜测是“我”,但如果听得多了,或者对方语速稍快,就会觉得有点别扭,甚至听不懂。尤其是在一些需要清晰表达身份或强调语气的场合,这种混淆就会变得很明显。

2. 母语者的细微感知: 对于日本人来说,他们从小就在这种清晰的语音环境中长大,对于清浊音的辨别能力是非常强的。即使是发音非常接近的词,他们也能通过微妙的声带震动差异和语境来区分。所以,如果一个外国人在说日语时,把「か」和「が」经常混淆,日本人是很容易听出来的,并且会觉得“怪”。这种“怪”可能是因为发音不地道,也可能是因为听起来费劲。

3. 学习者的挑战: 对于我们学习者来说,辨别和发出清浊音是学习日语的一个难点。很多亚洲语言的清浊音系统和日语不同,所以一开始很容易把它们混淆。当我们自己感觉“像”的时候,很可能就是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准确发音的技巧。

那么,听起来会不会“怪”?

如果只是偶尔一两个词发音不准,并且语境可以弥补,那么可能不会觉得“非常怪”,但肯定会觉得“不地道”或“听起来有点别扭”。 就像我们说普通话时,如果有人把“ji”和“qi”混在一起说,听者虽然可能懂,但会觉得这个人的普通话不太标准。

如果频繁地把「か」和「が」混淆,尤其是把「が」发成「か」,那么听起来就会非常奇怪,甚至导致沟通障碍。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说「彼は行きますか?」(Kare wa ikimasu ka? 他要去吗?),但他却含糊地说成了「彼は行きますが?」(Kare wa ikimasu ga?),意思就完全变了,变成了“他要去,但是……”。这时候“怪”就不仅仅是发音问题,而是意思的误解了。

总结一下:

「か」和「が」在发音上是有区别的(清音 vs. 浊音),这是日语语音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发音不准确,把它们混为一谈,对于母语者来说,听起来会很不舒服,觉得“奇怪”或“不地道”,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误解。所以,对于学习者来说,认真区分和练习这两个发音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语言技巧的提升,也是对日语这种语言本身的尊重。

别担心,大部分学习者一开始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多听多练,慢慢就能分辨和掌握了!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来看一个英文单词:google,大多数中国人会把它读成普通话发音“孤狗”(也就是单身狗的意思哈哈哈哈哈哈哈)

在这个回答中,我们不去考虑oo le的准确度,只讨论g的读法,或者说,只考虑goo这个音,不考虑在单词或句子中的读法。。。总之我们只考虑语音学。

英语的goo这个音,国际音标标记为/gu:/,日语读グ,汉语普通话一脸懵逼只好读个接近的“孤”(这时一位潮汕人路过说读“牛”不读“龟”)

那么英语的koo怎么读?汉语普通话非常骄傲读“哭”,日语读“哭”也可以读“孤”(看所在位置),印度英语口音一般都读“孤”(神奇)

汉语普通话读出了“孤”问这是什么,英国人听了一会,问“你读的是koo吧?”日本人印度人都赞同。

问题来了,上面这个“孤”,汉语普通话人,日本人,印度人,都有各自对应不同的单词啊!!!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呢,虽然在我们国家看来是大多数,但从全世界语种来看却是很神奇的存在,你们中国人居然不会读浊音?

所以大部分中国人读的英文字母都很特别,只是相互之间就见怪不怪了。比如B D G这些都是浊音字母,并不是和普通话发音一样读“碧地鸡”的,你读对了吗?

汉语八大方言,其中只有闽吴两个包含了浊音,所以其他方言为母语的人如果不是特意练习都不能准确读出浊音。(经大家指正,其他方言或次方言还有一些有浊音的,但是闽吴的浊音比较系统和突出,所以这里才这么写)

某些可以归位一组的辅音,分别可以读出清音/浊音/不送气清音这三类,用英语单词来举例:

pie p读清音,单词可用普通话读为“派”

buy b读浊音,闽吴方言都有这个发音的字,普通话没有

spy p读不送气清音,这种情况叫不完全爆破,后面py可用普通话读为“拜”

同理还有 g/k d/t 等音素都有这些读音,不会读的人好好去练英语发音吧。

回到日语上来,虽然か和が分别是清音和浊音,但是,在某些位置会把清音读成不送气清音(某个日语教材说的),也就是把“卡”读成“嘎”,比如わたし中的た会读成“嗒”,不过要注意的是,都是清音。

而浊音一直都是读浊音没有变化,反倒是因为读快了不好分辨而和清音混读了,导致有些单词里面的某个字母读清音也可以读浊音也可以(忘记有神马例子了,知道的告诉我一下)。

世界上大多数语言实际上是没有区分清音是否送气,都是看成一个相同读音,比如香港人名字是用英文发音拼写粤语,“关”粤语读音和普通话一样“GUAN”,但是身份证写的英文是“KWAN”,会和“宽”混淆。假如潮汕人吴某要求香港按照潮汕话给他生成姓名,那么他可以姓“GO”,是不是超有感觉!

孤狗党可能很难明白浊音,毕竟没法用已知的普通话音素来表示,并且很难用文字的方式表明g到底是什么g,所以……

下面引用一个文章来说明一下:NTNT:【福利】听遍四十种汉语方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对于正在学习日语的我们来说,确实很容易把「か」和「が」混淆,毕竟它们长得这么像,而且发音也很接近。不过,真正听起来会不会“怪”呢?这其实要分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在标准日语里,「か」和「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发音。 「か」(ka): 这个音,你可以想象是中文的“咖”.............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日语中“オス”(osu)和“メス”(mesu)这两个词,它们分别表示“雄性”和“雌性”。要说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源自同一个词根的关联,答案是:不存在直接的词源学关联。 这两个词来自不同的语源,各自独立地发展成为表达性别区分的词汇。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不妨从它们的来源和使用场景来深入剖.............
  • 回答
    确实,在日企工作,很多时候处理不好与上司的关系,确实会让人头疼。特别是语言方面,总觉得隔着一层,不那么顺畅。你提到的「×をお願いできますと幸いです」这个说法,它确实包含“请求”的意思,但具体来说,它更侧重于一种客气、委婉的请求方式,与“依頼(いらい)”这个词相比,它表达的“请托”的语气要柔和得多。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日语表达中一个很有趣的层面:礼貌语的构成和实际用法。简单来说,日语中“不用谢”不是“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せん”,是因为“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せん”这个说法本身就不符合日语中表示感谢和回应感谢的习惯和逻辑。我们来一点点拆解开看:1. 理解“ありがとう”和“ございます”.............
  • 回答
    明白了,咱们就用大白话聊聊日语里“即将体+ている”这个用法,力求让它听起来就像咱们平常聊天一样,一点AI痕迹都没有。你问的这个“即将体+ている”,其实是用来表达一个正在进行、并且这个动作即将要发生,或者说正处在将要发生的状态。听起来有点绕,咱们来拆解一下。首先,咱们得明白“即将体”。日语里有不少词形.............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日语里很多以“しゅう (shuu)”、“きゅう (kyuu)”、“ちゅう (chuu)”、“しょう (shou)”、“きょう (kyou)”或“ちょう (chou)”结尾的汉字,看着就感觉有点“撞脸”了。这背后其实藏着日本语言发展和汉字引入的不少故事,咱们今天就来好.............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日语中的「せねば」这个词。首先,关于它的意思,简单来说,「せねば」确实可以表达“必须”或“不得不做”的含义。但如果我们想更深入地理解它,就需要拆解一下它的构成和使用的语境了。我们先来看看它的构成。。「せねば」是从动词「する」(做)的未然形「し」加上助动词「ない」(否定助动词),再变成.............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关于“竜が我が敵を喰らう”的疑问。这句话的“我”(われ)确实是古日语的用法。现代日语中,表示第一人称的“我”已经极少使用,更多的是“私”(わたし)、“僕”(ぼく)或“俺”(おれ)等。在古日语中,“我”(われ)是相当常见且正式的第一人称代词。语法分析:我们来逐字逐句地拆解这句话:.............
  • 回答
    《悠哉日常大王》这个译名,特别是里面那个“大王”二字,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起源。它背后隐藏的不是什么宏大的战略布局,也不是什么刻意的卖弄,反而更像是一场充满生活气息、甚至是带点儿无厘头式的“误会”与“巧合”。咱们先说说日文原名《のんのんびより》(Non Non Biyori)。这个名字本身就很有韵味,.............
  • 回答
    在日语中,我们确实可以使用汉字“故”来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起点,但这并非像“から”(から)那样普遍和直接的用法。它更多地带有历史、原因或追溯的意味,而且使用场景相对特定,需要根据上下文仔细体会。我们先从“から”说起。“から”这个假名词非常灵活,用在表示时间、地点、原因、原因等多个场合。例如: 时间起.............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与您一起探讨日语动词ます形在句子中的作用。您提的这个问题非常核心,了解了它,就能更深入地理解日语的表达方式。您问“为什么日语句中会出现动词ます形?”,这其实是在问:ます形在日语句子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它有什么样的功能,使得它如此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学习和使用中?打个比方,如果把日语句子.............
  • 回答
    你好!看到你的留考成绩,真是为你高兴!21年11月的日语315分,记述45分,文综145分,这个分数在留考中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日语单科分数很高,这对于申请日本大学非常有优势。关于你提到的帝京大学外国语学部英语课程,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帝京大学外国语学部英语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帝京大学外国语学部英语课.............
  • 回答
    说起“试胆”,大家脑子里浮现的画面是不是都差不多?漆黑的夜晚,古老的宅邸,阴森的森林,还有一群小伙伴们壮着胆子,在恐惧与好奇的边缘探险。汉语里直接就叫“试胆”,意思明明白白,就是试试自己的胆子够不够大。那么,到了日语这里,就变成了“肝試し”(きもだめし,kimodameshi)。这俩词虽然描述的是同.............
  • 回答
    日本声优为何“奔赴中国”赚钱?出场费悬殊背后的多重因素与深层解读日本媒体报道的“日本声优因出场费相差悬殊纷纷奔赴中国赚钱”的现象,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当前中日文化交流背景下,由多种经济、产业、市场因素交织作用而成的复杂图景。深入剖析这一现象,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解读: 一、 根本原因:巨大的出场.............
  • 回答
    日媒关于“甘当美国小弟不符日本利益,应制定主体战略”的论调,触及了日本在国际关系中长期以来扮演的角色以及面向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观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日本“甘当美国小弟”的背景与现状: 历史原因: 二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在美国的占领和主导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
  • 回答
    这则新闻报道了日本奥委会会计部长在地铁站被撞身亡的事件,并提及了警方的初步判断为自杀,同时也引出了对东京奥运会能否继续举办的担忧。以下将根据已知信息,尽可能详细地阐述事件本身以及可能引发的联想和问题。事件本身: 谁: 日本奥委会(JOC)的会计部长。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姓名并未在此新闻中提及,这在.............
  • 回答
    在日麻(立直麻将)的实战中,记手摸切(也称之为“摸牌记打”或“牌山记打”)是非常有必要且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并且越到高级的水平,其重要性越凸显。 它的存在并非可有可无,而是构成高水平玩家和普通玩家之间巨大鸿沟的关键因素之一。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为什么记手摸切有必要,以及它在实战中的具体应用和重要性。 为.............
  • 回答
    “断子绝孙式发展模式”这个说法比较极端,但它触及了日韩两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结构性问题,特别是与人口、社会福利、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关联。如果要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种说法可能包含的深层含义:1. 低生育率与人口老龄化: 核心症结这是最直接也最被提及的“断子绝孙”的体现。日韩两.............
  • 回答
    这则日媒报道「韩方抱怨冬奥村食物不好吃让记者惊讶,『日本选手觉得好吃』」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插曲,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和思考:一、 文化差异与个人口味的凸显 最直接的解读是文化和口味的差异。 韩国和日本的饮食文化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显著的不同。韩国菜肴通常口味比较浓郁,喜欢用辣椒、大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