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的大风,吹歪了。就事论事,这次是真的不赖平台,错在小哥。
看视频这位仁兄着急忙慌的态度,就知道是看见一车奶茶不怎么好送,一怒拔剑,开喷。
我还原一下事实,也说说小哥,也说说平台,也说说你我。
尽管我日常最爱揪住资本家,一顿侉骂,上瘾。
但在下还有一挺好的生活习惯:
遇事先按常理思考,觉得反常,那就想办法取证,最后再决定拳头照谁脸上招呼。
这个事,看视频,劳工方和平台方的劳资纠纷。问题是老问题,但不合常理啊!
我就琢磨了,现在但凡出门,赶上饭点,满大街乌泱乌泱的都是小电动车送外卖,外卖员都是年轻小伙匝居多。
那么照这个报酬这个工作量……满车满手都是奶茶,给5块,一天接10单这种大活儿,才赚50.一个月无休赚1500块钱封顶了。
哪个小伙匝愿意干这个?去流水线上拧螺丝一个月还有3000拿呢,这风里来雨里去的营生,谁伺候丫的啊!
因此推断,这事有妖。
尽管视频里头外卖员跟平台双方各执一词,但抱歉,我谁都不信。我只信我自己就地取证。
我看见这新闻时,正好是饭点,最简单最直观的办法,我中午点了个外卖,饿翁之意不在饭,单纯想问问给我送饭的小哥这种情况属实么。
小哥递给我外卖的当口,我采访了两句。人家说呵呵别听他胡咧咧,一个月玩着干4000多也是有的,这人估计喝大了,要不就是想出名。
我一听,心里有谱了,这哥们要么是想出位;也有可能是干的不开心,跟领导有仇什么的,来网上泄个愤?
当时顺手搜了搜,嘿嘿,果然当事人澄清的视频出来了。视频就不发了,留个图,原视频谁爱看去网上一搜就有。
简单说,配送费是9块多,这5块是额外补贴的性质,而且不是他一个人送的,公司另安排了一人帮他送,也给了一份钱。
这么一来,以正视听了就。
我在这不是说这哥们说谎话怎么怎么不好,也不是夸美团怎么怎么人性化,既然是生意嘛,里头就没好人也没坏人,都是买卖人。
买卖人从来不讲情绪,就看我给你做的,跟你给我的,划算与否。划算接着干,不划算拍拍屁股告辞,另谋高就。
打情绪拳的人,短时间内能爆发一波,赢点关注度,时间长了谁记得啊,现在信息流这么大,五分钟后就没人知道你是谁了……
关键这情绪拳不但打不出来一分钱,而且特别不睿智。活儿你全干了,钱没少给你,不说话落得个吃苦耐劳的好名声,没准下次提拔个组长班长,就是你。
一边干活一边骂街,这不是受累不讨好么亲,多傻啊……
我之前写过一个天天给我送货的狗东旗下大姐,电脑主机,几箱子牛奶,都是她吭吭爬楼给我送上来,我当时写她腰闪了住院。现在呢,人家出院以后,因为吃苦耐劳人性好,公司不让她送货,改去仓库坐班算是照顾老实人了。
这才是聪明人选的道儿。
至于美团而言,他在外卖这块儿的市场占有率超2/3,这老大位置坐着其实很扎屁股的,谁不想当老大?
他要真敢这样对外卖员,分分钟下边就兵变。没人跟他玩,还当个屁的业内龙头。毕竟劳动力市场双向选择,没谁跟公司签卖身契,压榨过头大伙早拎桶跑路了。
所以,就这个事论这个事的话,一眼就能看出来毛病出在哪。
就这个事论给你我涨的经验的话:
头一个,上班别动情绪,一上头就骂闲街,恐怕对前程不利。非得想骂,攒着,跟这公司彻底没关系以后再骂。尽管这也不是上策,但好过在人屋檐下低着头骂娘强,这只会挨揍挨的更凶。
二一个,看别人上班冒似受欺负了,先别动情绪,先梳理逻辑。资本是确实强势,资本也确实做过恶,但收雇方信口开河带节奏,我也早看过八百次了。
弱的未必等于善的。亘古不变。
各位回头看看这小哥签名写的月收入,就按下限算,拿计算器按一按,也会哑然失笑。哥们安心工作吧,平均一天二三百块还阔以的。
这二三百块钱的日均收入,在这个时代,买的来人力,买不了人心,问题出在哪?
这也许才是接下来该思考和解决的大事吧。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外卖小哥吐槽 1000 元订单配送费仅 5 元的视频中小哥并不是不满订单金额大而配送费过低,而是不满大额订单导致的货品过多,配送过程中增加的工作量与配送费严重不匹配的矛盾中产生的不满。
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觉得这样的配送费分配方式不合理,可惜资本不是人,是无情的吃人机器。、
然后问题来了美团称根据距离计算,配送费应该参考订单金额吗?
我们做个假设,距离较远时,同样是1000的订单,同样是5元的配送费购买不同商品时,顾客、平台、商家和外卖小哥三方的获益情况
1、当用这1000元的购买一只手表时
顾客不想出门认可五元的跑腿费
商家扣除平台抽层还小赚一笔,还行
外卖小哥将表揣进怀里,小电驴在车流中见缝插针一阵突突,十分钟后送到顾客手中,五块钱到手感觉还行
平台躺着收钱:“微信、支付宝、邮支付.....到账100元”
2、当用这1000元的购买30杯奶茶时
顾客:虽然商家加价出售,但30杯奶茶才要5块钱配送费,感觉赚到了
商家:薄利多销,还行
外卖小哥被强制派单苦哈哈在车上身上、挂满奶茶,小电驴慢慢悠悠在车流中前进,三十分钟满头大汗将东西送达,这单亏大发了
平台躺着收钱:“微信、支付宝、邮支付.....到账200元”
2、当用这1000元的购买30袋十斤装水泥
顾客:我为什幺买水泥?
商家:薄利多销,还行
外卖小哥:我*******,提桶跑路
平台躺着收钱:“微信、支付宝、邮支付.....到账100元”
你看看,这都是人干的事吗,至少从上诉案例看出以距离计算配送费是有缺陷的,从都到尾只有平台是躺着赚钱的。
接触过绩效方案的同学都指导,越公平、越有激励作用的绩效分配方案都是多权重因素搭配的,对于跑腿业务的不仅要考虑配送距离,还有订单体积、订单重量、订单时间(是否高峰、白班夜班)、道路状况、天气因素等等。
平台能设计出更合理的方案不,答案是肯定的
为啥不优化呢?
资本只做最经济的选择
配送费可以考虑重量,但不该考虑金额。
举个例子:寄一张300元的游戏卡真的应该比寄一张50元的游戏卡收6倍快递费吗?两者重量是相同的。
50元一箱矿泉水,应该跟50元一份快餐一个配送费吗?
快递的标准从来都是按重量收费。不是按标的物价格。标的物价格相关的是保价范畴。。。(保价因素可以另外再考虑进去,本回答暂时不涉及价保。)
有人又辩称高价单餐品多。。。那完全可以按照「物件数量,体积,重量」进行规定,与价格有半毛钱关系?这么说,人家点一道100的高价菜只占一个盒子就必须比10元的平价菜多收费?
所以我的建议就是:你不要吐槽1000元订单,人家订单多少钱与你怎么送货真没关系。但你可以吐槽 80 杯奶茶配送费仅 5 元,或者满满一个集装箱配送费仅5元。这样的话,就体积,重量,数量说事,我是支持的。
距离补贴确实可以,重量补贴就要提着这么多东西去找一个秤来秤,然后各种拍照等等,有时候还不一定能通过,然后为了这一点补贴你要浪费差不多半小时时间,如果是高峰期的话,至少少送了几单。
我就不明白,平台点餐点一百份,平台都知道算好总价从不会漏算,那么为什么顾客点了那么多餐,系统已经知道是大单了,那么配送费为什么就不会自动增加上去呢?无非就是假装不知道,你找了,我就适当补给你,你不找,嘿嘿,我就省了。饿了么更hei,导航指引你从学校通过,实际很多学校外卖都不给送进去,更别说你从我这里经过,然后就是APP各种近路,根本就不能通过,不管你怎么反馈,站长假装不知道,平台装si,然后你爱送送,不送就扣钱。
除了配送方式会影响配送费用外,产品的种类和重量也会给配送费用造成影响。例如,快餐与生鲜配送的费用就大不相同。
现在有很多外卖平台。通常平台会向商家收取提成同时向消费者收取配送费。那么平台如何收取送货配送费?有以下几种方式:
1.专送收费模式
平台专送收费模式相当于商家提成+客户配送费,提成相对较高。
2.众包快送模式
需要骑手去抢单,这样就需求骑手不断盯着手机,哪怕是骑车,效率会有点低。
3.商家自行设置
每笔订单收取15%的服务费以及5元客户配送费,或者每笔订单18%的服务费以及4元客户配送费。
这一千块钱订单美团至少得扣商家200,给骑手五元配送费有点恶心人,还申请大额订单奖励?那不申请的就活该了呗。
表面上看是系统问题,实际上是资本家吸血。
其实,这个系统就是欺负老实人,如果你不申请大额订单补贴这个钱平台就给你吃了。如此大体量的平台,肯定有很多人疏忽或没有仔细看就不会申请这个大额订单补贴,自然平台就捡到(省到)很多钱。如此这么简单的配送费问题,不论是快递还是物流都是根据重量和体积来参考的计费的,距离只是一个很小的参考因素。所以这个配送费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如果平台有心的话,系统编程不难。
我当年在三里屯点过四千多块钱的外卖,好几个外卖员一起给送过来的。1000元的喜茶,得多重啊,况且货物撒漏的风险小哥全担,最后只有5元钱!太不合理了,欺人太甚!早就应该和重量挂钩,有次同事们一起点了60杯奶茶,全是750ml的,重90斤,配送员也是5元,我都觉得过分了,后来还是奶茶店老板仗义,让员工跟外卖小哥一起来送的!
而商家只是把矛盾转移给消费者和外卖小哥,真的绝了...
40年改革开放经济,是牺牲了普通劳动者利益成长起来的,看看那些资本在血雨腥风的样子。
当我们把所有的“掌声”都送给那些耀眼成功人士的时候,却总是忽略那些平凡的劳动者,其实那些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而努力的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正是有了这些千千万万个平凡的劳动者,才创造了今天我们美好的生活。
无论你是谁,无论你面对的是谁,请多一点包容和爱心!
祝好。
(鸽)----------------------------以下ans,各位大佬有兴趣了瞄一眼:
如何看待男子请求武汉政府「分配对象」被拒,婚恋难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了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