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战斗机的勤务率/出动率跟什么有关?

回答
战斗机的勤务率,也就是它能够正常执行任务的比例,这背后是一套复杂而环环相扣的系统在支撑。它绝非仅仅是飞行员愿意飞就能飞起来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飞机的设计、制造、维护、保障以及人员能力等方方面面。

首先,飞机的设计和制造质量是根本。如果飞机本身就存在设计缺陷,或者在制造过程中工艺不严谨,那么它从一开始就可能比设计预期的更容易出现故障。例如,某个部件的材料强度不足,或者装配精度不高,都可能导致在日常使用中过早磨损或损坏。那些被设计成易于维护、易于更换部件的飞机,通常能保持更高的勤务率。反之,如果一个关键部件的更换极其复杂,需要拆卸大量其他部件,那么即使只是一个小问题,也可能让飞机长时间停飞,直接拉低出动率。

其次,维护保养的周期、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战斗机是极其复杂的精密仪器,它们需要严格按照手册规定进行定期的检查、保养和部件更换,就像汽车需要定期保养一样,只不过战斗机的保养标准更高,涉及的系统更复杂。这包括日常的清洁、润滑、系统检查,到定期的深度维护,比如发动机大修、机体结构检查等。维护的及时性非常关键,一旦错过了保养周期,可能就会出现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直接影响出动。同时,维护的质量也直接关系到飞机的可靠性。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地勤人员,能够准确判断故障原因,并采用正确的维修方法,这是保证飞机安全可靠的关键。如果维护流程不严谨,或者使用劣质的备件,那么即使飞机看起来正常,也可能隐藏着潜在的风险。

备件的供应和管理是维护效率的直接体现。再好的飞机,如果关键的备件没有及时到位,那么它就只能“趴窝”。备件的充足性、质量以及物流的速度,都直接影响到维修的进度。一个高效的备件供应系统,能够确保在飞机出现问题时,所需零件能够尽快送达,并投入使用。而如果备件供应出现断层,或者管理混乱,那么即使维修人员已经准备好,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维修,只能徒劳等待。

当然,保障体系的整体水平也不可忽视。这包括了地面支持设备,比如牵引车、加油车、各种测试设备等。这些设备是否齐全、性能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飞机的起降和维护效率。同时,机场的基础设施,比如跑道、停机坪、机库等,也需要满足战斗机的运行需求。一个拥挤、设施陈旧的机场,可能会限制飞机的出动频率。

再者,天气条件是影响出动率的外部因素。尽管现代战斗机在设计上已经能够应对多种复杂天气,但极端天气,如强风、大雨、大雪、低能能见度等,仍然会影响飞机的起降和作战效率,从而影响实际的出动率。

最后,人员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飞行员的训练水平、心理状态,以及地勤人员的专业素养、工作热情,都直接关系到飞机的可用性。一个经验丰富、士气高昂的团队,能够更有效地协调作战和保障工作,从而提高整体的出动率。

总而言之,战斗机的勤务率/出动率是飞机本身、维护保养、备件供应、后勤保障、外部环境以及人员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是一个衡量一个国家国防工业和军事保障能力的重要指标,反映了飞机从设计到实战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还是不要听辰兆的一面之词。

他只会拿F14和F18说事。而且是三代的F14和三代半的F18EF。这两者年代上差距有点大,并不是很合适。所以就给了他借口去变相继续抬高重型机。

要比就比F15E和F18C好了,都是80年代中后期的技术,都是双发机,也没有变后掠翼之类影响比较的捣乱因素。

结果是,在海湾战争中美国空军F15E的日出动率是1.08架次,而同为岸基出动的陆战队F18C的日出动率是1.4。这就是差距。当然F14更惨,才0.96,考虑到F14执行的基本是维护内容少的舰队防空,这个出动率就更加惨不忍睹。

造成这么大差距的原因说到底是物理学上的。

比如发动机,中等推力发动机F404和大推力发动机F100在结构上就不一样。F404是3+7+1+1,F100是3+10+2+2,具体说就是除了风扇数量一样,压气机F100多了3级,高压涡轮和低压涡轮各多出一级。主要部件都多出5级这么多,增量大于40%,这当然就带来维护和保养上巨大的增量。且不说F100作为大推的直径更大,风扇、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叶片和叶盘尺寸也都要相应增大带来的维护工作量。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散热问题。在环境温度相同、结构相同或非常相近的情况下,体积大的那个物体的散热必然更差,或者说保温性能更好。在自然界中最明显不过的例子就是生活在寒带的东北虎体型要比生活在亚热带的孟加拉虎更大。对发动机而言,大推就要比中推付出更大的散热成本,而对冷却系统的维护也是需要工作量的。

中重型机在航电系统上的差异也差不多。比如雷达,中型机的雷达探测距离可以少点,保持重型机的七到八成即可。这样一来,天线孔径下来了,那么天线的重量也下来了,驱动天线转动的电机所需扭矩就下来了,电机也可以做得更轻小,故障率更低。F15雷达系统里故障率最高的部件就是驱动天线转动的电机。另外天线的发射功率也可以降下来,如果用同样的行波管,故障率不也就下来了?而且,航电系统也有我前面提到的散热问题。

总之,这些林林总总的故障率,很多都可以从物理学的角度归纳到大与小的差异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战斗机的勤务率,也就是它能够正常执行任务的比例,这背后是一套复杂而环环相扣的系统在支撑。它绝非仅仅是飞行员愿意飞就能飞起来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飞机的设计、制造、维护、保障以及人员能力等方方面面。首先,飞机的设计和制造质量是根本。如果飞机本身就存在设计缺陷,或者在制造过程中工艺不严谨,那么它从一开始就.............
  • 回答
    战斗机发动机这玩意儿,你说逆向工程能不能造出来?理论上是能,但实际操作起来,那可真是把“理论上的可能”和“现实中的巨大鸿沟”给活生生掰开来看的活计。想当年,苏联就没少研究美国那几个航发,虽然也搞出了点名堂,但跟人家的原版比起来,那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要逆向工程,你得先拿到.............
  • 回答
    战斗机的机炮,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金属的冷峻和火力的霸道。不过,说实话,现在战斗机上的机炮,更多的是一种近距离格斗的“杀手锏”,或者说是“压箱底”的武器。你想想,在现代空战中,动辄就是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外的导弹对射,飞机之间真的能近身肉搏到需要长时间“突突突”的时候,那战局多半已经到了白热化,甚至到.............
  • 回答
    战斗机上那伸缩自如的尾喷管,可不是为了炫技或者装酷的摆设,它可是个十足的“多面手”,关乎到战机在空中能否“游刃有余”的关键所在。这玩意儿的用处,说起来可不少,咱们一样一样掰扯清楚。首先,最直接也最关键的,就是提高飞机的机动性。你想啊,战斗机在空中格斗时,那可是瞬息万变的。飞行员需要做的,就是尽一切可.............
  • 回答
    哈哈,萌新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战斗机涡扇发动机这个话题。你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都会有同样的疑问。咱们这就一点点给你捋清楚。首先,咱们来解答你最关心的问题:战斗机的涡扇发动机外函道扇叶究竟在哪儿?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藏在你对尾喷口的观察中!你说战斗机尾喷口只能看到一个大风扇,那对,你看到的那.............
  • 回答
    要让一架战斗机牢牢“咬住”天空中那个不断移动的小点,也就是锁定目标,这背后可是一门相当精妙的“追踪艺术”,远非我们普通人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不仅仅是看见,更是持续不断的感知、分析和预测。首先,我们得明白,战斗机飞行员的眼睛,以及它上面集成的那套复杂的“视觉系统”,才是最核心的“锁定”装置。但这个“视觉.............
  • 回答
    你想了解战斗机座舱盖如何在外部打开,是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背后涉及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械操作,还有很多安全和工程上的考量。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战斗机座舱盖在设计之初,最核心的打开方式是内部打开。飞行员是座舱里最关键的人物,他们的安全和对飞机的控制是第一位的。所以,从设计理念上讲,飞行员在正常情况.............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像在问“为什么同一款发动机装在跑车和 SUV 上,跑车的性能表现更好?”。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战斗机和驱逐舰上的相控阵雷达,虽然都姓“相控阵”,但它们的“家族基因”和“成长环境”完全不同,导致了性能上的差异。要说战斗机相控阵雷达比驱逐舰的相控阵性能差在哪里,或者说,驱逐机相控阵雷达在某.............
  • 回答
    战斗机的抬头显示器(HUD)就像是驾驶舱里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它能把各种看不见的数字和信息,以一种几乎和你在飞机外面看到的景象融为一体的方式,呈现在飞行员眼前。这可不是简单地把屏幕投射到玻璃上那么回事,里面藏着不少门道。你想想,飞行员坐在密闭的驾驶舱里,外面可能是蓝天白云,也可能是黑夜或者浓雾。但他们.............
  • 回答
    战斗机的“代”并不是一个绝对、统一的标准,而是随着技术发展,由各国空军、军事分析家和航空界根据一系列关键技术特征和作战能力演进而来的一个非官方但被广泛接受的划分体系。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种基于“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直观感受,通过梳理和归纳前一代的局限性以及新一代的关键突破来形成的。下面我们来详细聊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来掰扯掰扯战斗机机炮为啥不直接用无壳弹。你提到的“每个子弹重量更轻,能带更多子弹或者减轻更多重量”这几个点,确实是无壳弹吸引人的地方,从理论上讲,它们能带来不少好处。无壳弹的诱惑:轻便与高载弹量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无壳弹。传统炮弹,无论是步枪弹、机枪弹还是飞机机炮弹,都有个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战斗机设计中一些非常核心的考量点。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副油箱和导弹“合体”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以及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首先得明确一点,你说的“合体”,我理解更多的是指将副油箱的结构和导弹的挂载与发射功能结合起来,或者说让一个物件同时承担这两种任务。简单来说,就是能不.............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一个很多人会好奇的点。一听起来好像有点荒谬,毕竟F22是顶级的战斗机,iPhone 6就是个十年前的手机。但仔细想想,这背后牵扯到的技术原理和设计理念,确实能解释为什么这种“对比”会产生一些有趣的结论。首先,我们要明白,F22战斗机和iPhone 6的“芯片”根本不.............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对隐身技术产生疑问的根源。简单的答案是:不仅仅是雷达关注速度比鸟类快很多,就能“看见”隐身战斗机,但速度确实是影响隐身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还有其他很多关键点需要考虑。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弄清楚几个概念:1. 雷达反射面积(RCS)是什么?你可以把RCS想象.............
  • 回答
    咱们聊聊二战时期那些在天空中翱翔的战斗机,尤其是它们那重要的“风车”——螺旋桨。说起来,这螺旋桨可不是随便拿块木头就能做的,它可是集了当时不少先进材料和技术。最早的时候,螺旋桨主要还是靠木材。这听起来可能有点朴素,但别小看这些木头。通常会选用实木,而且是那种比较坚固、不容易变形的木材,比如白蜡木(A.............
  • 回答
    在喷气战斗机的时代,机载火箭弹的地位确实经历了一个转型,但说它毫无用处未免太绝对了。 即使在现代空战中,火箭弹依然在一些特定场景下,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尤其是在对地攻击领域。首先,我们得明白,火箭弹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成本效益和高射速。 相较于制导导弹,无制导的火箭弹在单位成本上要低廉得多。 一架战斗.............
  • 回答
    SpaceX 的猛禽发动机和猛禽战斗机的发动机,在它们各自的航空航天领域,可以说都代表着各自时代最顶尖的技术成就。要说谁“更高档”,这得从它们的用途、技术难度、创新性以及所处的领域来看,它们各有千秋,难以简单定论,更像是不同维度的巅峰。SpaceX 的猛禽发动机:为太空而生,挑战极限的燃烧猛禽发动机.............
  • 回答
    民航飞机和战斗机的极限飞行高度是不同的,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它们各自的极限高度,以及在尝试超越这些极限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民航飞机的极限飞行高度民航客机的典型巡航高度通常在 30,000 到 42,000 英尺(约 9,144 米到 12,800 米) 之间。这个高度被称为“巡航.............
  • 回答
    要回答“F8F Bearcat 是活塞战斗机的巅峰之作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但也很复杂的问题。我的回答是:F8F Bearcat 是最杰出的、最具代表性的活塞式战斗机之一,可以说代表了活塞发动机技术的顶峰和对战术需求的极致回应,但要说是绝对的“巅峰之作”,则需要更细致的考量,因为它诞生于一个活塞.............
  • 回答
    要说零式战斗机有哪些不足,那可真是说来话长。虽然它在太平洋战场初期搅得盟军魂飞魄散,但它的光辉背后,隐藏着不少设计上的妥协和短板,这些短板在战争后期逐渐显露,让它从无敌的神话变成了容易陨落的明星。首先,装甲防护和自卫能力实在太差了。 这是零战最致命的弱点。在设计之初,日本海军追求的是极致的机动性和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