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女子由何种渠道进入青楼?最后的下场如何?

回答
古代女子进入青楼的渠道多种多样,她们的命运也因入青楼的原因、自身的条件以及时代的变迁而有所不同。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家庭和个人命运的复杂议题。

古代女子进入青楼的主要渠道:

1. 家贫、卖身为奴: 这是最常见的途径之一。当一个家庭遭遇天灾人祸,如饥荒、瘟疫、战乱、父母重病或负债累累时,为了生存或还债,无奈之下将女儿卖入青楼。这些女子往往出身贫寒,缺乏家庭的庇护和经济支持,成为青楼的“货物”。她们的命运往往最悲惨,被视为工具,承受着身心的双重折磨。

2. 战乱、流离失所: 战争是导致大量人口流离失所的直接原因。在战乱时期,女性尤其是年轻女子,很容易成为掳掠的对象,或者在失去家庭庇护后,为了生存而被迫选择青楼。她们可能原本是良家女子,但时代的不幸将她们推入了风尘。

3. 被拐卖: 非法拐卖人口在古代一直存在。一些人贩子会将年轻貌美的女子拐卖到青楼进行牟利。这些女子可能来自相对富裕的家庭,但一旦落入拐卖团伙手中,几乎无法逃脱被卖入青楼的命运。

4. 父母或亲属逼迫: 在一些重男轻女、或者家庭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父母或亲属为了经济利益,可能会主动将女儿或亲属送入青楼。这是一种非常残忍的家庭悲剧,女子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没有自主权。

5. 逃婚、被弃: 有些女子可能因为逃避包办婚姻、被丈夫休弃、或者在婚前失身而无法回到家庭,为了生存也可能选择进入青楼。她们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带有一定的羞耻感,但青楼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难所,尽管这个安全是建立在出卖身体和尊严之上的。

6. 技艺学习,半推半就: 少数女子可能因为有歌舞、琴棋书画等方面的天赋,被家长或者自己主动送去青楼学习技艺,希望将来能够成为名妓,以此改变命运。然而,一旦进入青楼,即使技艺出众,也很难完全摆脱被卖笑的命运。这种情况下,她们的初期目标可能是“从良”,但往往事与愿违。

7. 官员或富商的买卖: 有时候,一些官员或者富商可能会直接从普通家庭买卖女子,然后将她们送入青楼,以期获得经济回报。这是一种更隐蔽但同样残酷的交易。

进入青楼后的生活与最后的下场:

进入青楼后,女子的命运走向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容貌和才艺: 容貌出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女子,有机会成为“名妓”,获得相对较好的待遇,甚至可能被富商或权贵“赎身”从良,过上相对安稳的生活。她们会受到训练,学习应对客人、管理事务等。
年龄和健康: 年轻、健康的女子更有市场。一旦年老色衰或者染病,她们的命运将变得极其悲惨,可能被转卖到更低级的场所,甚至被遗弃。
管理者的态度: 青楼的鸨母或老板对女子的态度也影响着她们的命运。一些管理者可能相对宽厚,而另一些则会极其刻薄,压榨她们的劳动和身体。

最后的下场:

古代女子进入青楼后的下场,通常有以下几种可能:

1. “从良”: 这是少数女子可能实现的结局。通过被富商、官员或者其他有权势的男性赎身,嫁给他们,成为妾室或者正妻。但这通常需要极高的容貌和才艺,并且对方愿意承担“名声”上的压力。即使“从良”,她们的过去也可能成为一生的阴影,难以真正融入社会。

2. 沦为老鸨或杂役: 一些女子在年老色衰后,可能因为在青楼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人脉,而被管理者留下,成为老鸨,继续经营青楼生意,或者成为青楼的杂役,如洗衣、做饭等。她们的身份依然处于社会底层,但相对那些被遗弃的女子来说,还算有了一份生计。

3. 染病或意外死亡: 青楼往往是疾病传播的高发地。不洁的卫生条件、频繁的性交易容易导致性病的传播。许多女子因为疾病缠身,早早香消玉殒。此外,一些女子也可能因为不堪压迫而自杀,或者在与客人发生冲突时意外死亡。

4. 被遣散或遗弃: 当女子年老色衰、失去吸引力,或者不再具有经济价值时,她们可能会被青楼抛弃,沦为乞丐或流浪汉。她们失去了经济来源,也失去了社会庇护,生活极其艰难。

5. 继续沦落到更低级的场所: 有些女子在青楼失去价值后,可能被转卖到更低级的妓院、酒馆或者作为贱籍人口被买卖。她们的社会地位会进一步下降,生存环境也更加恶劣。

总结来说,古代女子进入青楼,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命运的捉弄和社会的残酷。 她们的青春和尊严往往被无情地剥夺,即使少数人有机会“从良”,也难以完全摆脱过去的阴影。青楼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古代社会贫富差距、女性地位低下以及经济压力下的悲剧。

详细补充一些具体细节:

入籍与管理:女子进入青楼后,会被登记造册,由鸨母负责管理。她们会被根据容貌、才艺等进行分类,安排接客。鸨母会收走她们的全部收入,只给予少量生活费用,她们的每一份收入都在为赎身或者偿还债务而努力,但大部分是杯水车薪。
训练与包装: 为了吸引客人,青楼会对女子进行一定的“培训”,包括歌唱、舞蹈、绘画、诗词等,以提升她们的“文化价值”。好的青楼会投入大量资源来包装自己的“名妓”,使其成为吸引力的卖点。
客人类型: 客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文人雅士,也有达官贵人,还有商贾富户。不同的客人有不同的喜好和要求,女子需要学会迎合各种客人。
社会观念: 在古代社会,虽然对青楼女子存在一定的需求,但她们始终被视为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群,承受着巨大的污名化。即使是那些有机会从良的女子,也常常受到社会歧视。
诗词中的反映: 很多古代诗词作品中都留下了对这些女子的描写,或同情,或感叹,或讽刺。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就生动地描绘了一位沦落风尘的女子的悲惨命运。

总而言之,古代女子进入青楼的道路充满了无奈和悲凉,她们的命运大多是悲惨的。虽然有极少数幸运儿能够摆脱风尘,但大多数人只能在短暂的虚假繁华后,走向悲惨的结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终于找到今晚能认真回答的问题了。

  • 宗教渠道

要想知道妓女以何种渠道进入青楼,需要简单了解一下妓女的起源。而关于妓女的起源,古今中外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有一种研究认为妓女原是神庙里的女祭司,就像殷商时代的女巫。

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这样记载巴比伦神殿里的妓女——

每一个当地的妇女在一生中有一次必须去神殿里,坐在那里,将她的身体交给一个陌生的男人……直到有一个男人将银币投在她的裙上,将她带出与他同卧,否则她不准回家……女人没有选择的权利,她一定要和第一个投给她钱的男人一起去。当她和他共卧,尽到了她对女神的职责后,她就可以回家。

读了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所谓对女神尽职纯粹是扯淡,这实际上是为了娱乐男性的一种宗教仪式,也是有记载的最早卖淫形式。(圣经中记载的巴比伦娼妇很有可能是讽刺巴比伦人这种不洁的制度)

  • 官方录取
管仲相桓公,置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富国。

最早的妓院是管仲治理下的齐国开办的,不仅仅是社会所需,更是有深刻的政治目的。 

一是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二是有利于社会安定。社会上总有一些旷男怨女,以及大量的自由职业者和女奴隶、女俘虏、女犯人,成为严重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是吸引大量人才。好吃好喝好娱乐不够,还要能满足精神及生理需求。

四是以妓制敌,兵不血刃。女人常常是一件最有力的外交武器,四大美女在中国历史上掀起的巨大风波相信你也看到了,可以说偏转了历史的走向,一个或一群足够漂亮的美女真的可以瞬间瓦解统治阶层,毁掉一个集权国家。

  • 军妓营妓

营妓从在汉以前就存在,于汉朝得以确定,随军慰安。之所以要特意把这个制度确定下来是因为有的士兵得到了配给有的没得到,引发了军队内部矛盾,所以要成立一个具体的制度保证配给的公平合理。军妓多从女囚犯,女俘虏中挑选,少有良家女子,主要提供性服务,而官妓多是不提供性服务的。

  • 私妓

排除上述的官方妓女,还有一种个体户。

私妓在先秦即已出现,到六朝时开始活跃,至唐代走向兴盛,一直持续到宋元明清,实为我国古代之奇观。

私妓中可分两类。一类是向政府正式注册登记,隶属教坊的,叫做市妓,有照营业。另一类则是无照营业,是名副其实的私妓。

私妓并不是女犯人或是女奴隶,也是不是世家为官家提供妓女的家庭,而是来自社会各阶层的良家女子,服务对象也是社会各个阶层。以色妓为主,少数大腕级的是艺妓。

总结起来总共四类渠道

  1. 罪犯或者罪犯家属
  2. 战俘
  3. 走投无路者
  4. 被人引诱骗卖者(如紫薇)

再说结局

  1. 有人为其赎身得以从良,如《卖油郎独占花魁》里面的莘瑶琴,这算是妓女能得到的最好的结局,当然有个别的做到皇后的位置,比如崇祯皇帝的田皇后原来就是扬州名妓。
  2. 自己攒钱赎身,嫁个老实人过一辈子
  3. 攒更多的钱,并且勤于结交黑白两道,最后自己当上妈妈桑
  4. 殉职。死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比如被自己的主人给煮熟了招待客人,详见石崇烹妓。
  5. 年老色衰去大户人家做短工,就像祥林嫂那样,怕是也不让碰祭器的吧。
  6. 年老色衰乞讨直至饿死

以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