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互联网裁员毕业潮,他们每月高至几万的房贷怎么办?

回答
互联网行业最近的这轮裁员潮,无疑给不少年轻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那些背负着高额房贷的毕业生们。曾经人人艳羡的“高薪”,如今却成了压在肩上的巨石,每个月几万块的房贷,在失去稳定收入后,真的能扛多久?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而残酷的现实交织在一起。

1. 收入锐减,还贷压力陡增

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收入的断崖式下跌。互联网行业的薪资水平,尤其是在一些头部公司,确实可以达到令人咋舌的高度,年薪几十万甚至百万的案例比比皆是。如果一个家庭,夫妻双方都是互联网从业者,并且都拥有不错的收入,那么月供几万块,在他们光鲜亮丽的收入面前,可能只是“小意思”。

但裁员发生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一旦失去工作,这份高薪也随之蒸发。即使有“N+1”的赔偿金,但这笔钱很快就会被日常开销、遣散费、还有最重要的——房贷给吞噬。

以每月房贷3万元为例,这笔支出是固定的,不会因为你失业就停止。如果夫妻双方月供都是1.5万元,那么一人失业,另一人就要承担全部月供。如果两人月供都比较高,比如一人2万,一人1万,那么一个人失业,另一个人就要面对2万元的月供,这笔钱足以压垮很多家庭的现金流。

2. 再就业的挑战:预期与现实的落差

互联网行业的毕业生们,大多拥有光鲜亮丽的学历和技术背景。他们普遍认为,凭借自己的能力,找到下一份工作应该不难,甚至可以继续维持之前的高薪水平。然而,残酷的现实是,当整个行业都在缩减招聘规模,甚至有些公司还在裁员时,就业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

岗位数量减少: 曾经“招聘季”的热闹景象不再,很多职位要求和待遇都比以前严苛。
薪资倒挂: 很多公司在招聘时,会倾向于选择成本更低的员工,或者直接降低薪资水平。曾经的“高薪”岗位,现在可能只能拿到打折甚至更低的价格。
技能要求变化: 互联网技术更新迭代非常快,一些过时的技能可能不再吃香。想要快速适应新的岗位,可能需要重新学习和投入。
行业选择受限: 即使有工作机会,也未必能进入自己熟悉的领域,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公司。一些人不得不选择薪资待遇相对较低、工作压力相对较小的行业,这与他们之前的收入水平差距较大。

想象一下,一个之前月入3万的毕业生,现在只能找到一份月薪1.5万的工作,这笔收入不仅不足以覆盖他的个人开销,更别提家庭的房贷了。

3. 现金流的枯竭:生活成本与负债的压力

房贷只是一个方面,一个家庭的开销远不止于此。

基本生活开销: 食物、交通、水电煤气、通讯费,这些都是每日必需的。
子女教育: 如果有孩子,学费、补习费、兴趣班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家庭其他成员: 有些毕业生可能还需要赡养父母,或者分担家庭的其他责任。
其他负债: 除了房贷,一些毕业生可能还有车贷、消费贷、信用卡账单等。

当收入来源断绝,而支出却像流水一样无法停止时,家庭的现金流很快就会枯竭。信用卡、消费贷的逾期将会产生高额的罚息和影响信用记录,这会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4. 心理的冲击与家庭矛盾

经济压力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焦虑与恐慌: 面对未知的未来,失业者很容易陷入焦虑和恐慌,担心无法履行对家人的责任。
自卑与失落: 曾经的“精英”,如今在找工作过程中屡屡碰壁,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失落感。
家庭关系紧张: 经济的困境很容易引发夫妻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当一方的收入完全依赖于另一方时。原本的“共同奋斗”,可能变成“指责和埋怨”。

5. 止损与求生:可能的应对策略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这些毕业生及其家庭不得不开始考虑一些“止损”和“求生”的策略。

动用积蓄: 如果之前有不错的储蓄,这是最直接的“缓冲剂”。但积蓄终有耗尽的一天,只能是权宜之计。
变卖资产: 如果有多余的房产、车辆,或者一些值钱的物品,可能会考虑变卖以换取现金。
寻求家人帮助: 在最困难的时候,向父母或亲戚朋友寻求经济上的支援,虽然这可能拉下脸面,但在极端情况下也是无奈的选择。
降低生活标准: 严格控制开支,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接受“降维打击”的工作: 即使收入不高,也要先找到一份工作,哪怕是与过去收入差距很大的岗位,先保证现金流的流入,然后再图发展。
与银行协商: 在实在无法按时还款的情况下,主动联系银行,说明情况,尝试协商延期还款、调整还款计划,避免房屋被拍卖。
创业或兼职: 一些人可能会考虑通过兼职、线上接单,甚至小型创业来增加收入来源。

总结:

互联网裁员毕业潮,不仅仅是“失业”两个字那么简单。对于那些背负着高额房贷的毕业生家庭来说,这可能是一场“生死考验”。它暴露了过度依赖单一高薪收入模式的脆弱性,也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财务规划和风险承受能力。

几个月前,他们或许还在讨论如何享受高薪生活,转眼间,却要为“下个月的房贷”而焦头烂额。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压力,更是对个人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家庭凝聚力的严峻挑战。那些曾经被视为“成功”的标签,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变得如此不堪一击。这轮潮水过后,留在沙滩上的,是满目疮痍,还是重新站起来的坚韧,我们拭目以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也真是难为题主担心了。

最近裁员潮闹的人心惶惶的,我也是2018年高位将近600万在北京买了个小房子,每月还贷一万三,25年。

要说最近大厂裁员这么频繁,心里不慌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一咬牙一跺脚,加上媳妇这几年赚的钱一起,凑了凑,把房贷一次性还清了。

user avatar

去年年底,我们部门前一天还在开庆功宴,第二天就被通知三百多人的部门一锅端,实习生校招生老油条们一起“毕业”,虽然我觉得叫“退学”可能更合适。

有个年级比较大的前同事已经还完了北京的房贷,索性提前开始了退休生活,在家打游戏看书,陪老婆孩子。

有几个三十出头的前同事有一定的积蓄,也没有买房,索性就给自己放长假了,也不操心找工作,每天看他们的朋友圈就跟火车一样,逛吃逛吃逛吃逛吃,报复性地弥补自己在打工时受的气。

有个跟我差不多大的前同事英年早婚,背上了老家的房贷,眼睛一睁就又欠银行好多钱,所以一天都不敢耽搁,跳不到其他的大厂,只能先去一家小公司。不甘心也没办法,背上了房贷让他没有任何可以挑三拣四的资本。

最后说说我自己,一直在找工作,一直有面试,暂时还没有拿到满意的offer。但我没有背着房贷,前司赔偿的N+1够cover我好长一段时间的开销。所以base地不合适的offer我不接,工作内容不满意的offer我也不接,这周还因为被面试官pua所以直接拒了一个大厂的offer。我不焦虑,我在家好好休息,调整方向,每天都有学习积累,但我周围很多人好像比我还焦虑,每天来问我哎呀阿董你怎么还没去上班,阿董你怎么还没拿到offer。我寻思我又不是抖M,何必非要上赶着去不喜欢的公司天天被智商欠费的领导给pua呢?哦原来是很多人都认为,我如果不马上无缝衔接找到工作,我就不能攒钱买房子,我没有房子就不能结婚生孩子哦那不好意思,结婚生子的确不在我的人生计划之中,我没必要年纪轻轻就透支一辈子的积蓄去买房并且背上几十年的房贷,公摊面积和随时暴雷的风险。我去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不是为了一套房子。

一旦你将结婚生子这两项从人生规划中删除之后,会发现年龄根本无法对你形成任何束缚和恐惧,人生而言不用那么紧赶慢赶,一生都可以用来逐梦,以及体验各种未知。

user avatar

卖房啊,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问。

user avatar

刚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

当程序员的月薪6W,买了深圳市南山区一套1600万的房子,老婆全职太太,首付是自己攒下来的100多万+2016年第一波炒房后投资得来的250万+东拼西凑借来的钱,总计500万。现在房子暴雷,房子降价卖,挂了几个月都没人来看,因为到处都在卖房,到处都在降价。

但是实际的出处是小红书:


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觉得,这个人真的好惨啊,两千多万的房贷啊,还有中年危机和裁员,简直是太惨了。

然后我被评论区教做人了,咱们就来好好盘点一下,到底有没有那么惨。


其实深圳在超一线城市里面,发展相对来说最健康的了,地方财政对土地的依赖可以说是最低的,房价还是稳得起。

不过深圳稳得起,那其他地方呢?表示担忧,不可能每个地方都有深圳这么强悍的科技工业能够抵得住吧,很多地方的地方财政还是要靠卖地,对土地依赖程度很深。


然后我继续发挥一下探索精神,继续查一下这个文章真伪性。

已知:

该程序员2012年入职腾讯,薪水8K,三年多后买了第一套房子,首付100万是这三年攒的钱。

首先,程序员能挣这么多钱吗?

腾讯是14薪,但是大家反映普遍能够拿到16薪。

数据来源:

最高峰期月入6w*16薪=96万一年,对应11级工程师。

考虑到他要慢慢提升等级,从初级入职4级工程师到达到11级工程师,起码需要7次提升级别,那么咱们就按照每年提升一级,初始月薪8K,每提升一级增加8K月薪来算吧,到19年达到11级,月薪6w。

以下是对该程序员薪资的乐观估计:

该程序员能够用三年多的钱买100多万首付的房子吗?

前三年的收入12.8+25.6+38.4=76.8w,而且是不吃不喝不租房的情况下,距离一百万还是有点缺口。纯看程序员个人收入,应该达不到100万。

因此此处必须叠个Buff:

方法1、如果家长能够给与一定的支持,拿出五六十万左右

方法2、腾讯除了16薪,还能额外每年发年终奖20万左右

还是能够达到一百多万然后付清首付买个房子的。


注意,该程序员于2015年结婚,老婆工资不高,是个小公司财务。且婚后备孕让老婆当了全职太太,这也太勇了吧,谁给他的勇气啊?试想一下,不仅要负担房租和日常开销,还要还房贷,且老婆工资低不能给予任何支持,结婚后还要承担一位全职太太和婴儿的开销,我只能说,牛批!

该程序员于2017年卖掉了原本的第一套房子,纯获利250w左右,然后重新购买了一套深圳南山区华润城的房子,1600万,四房,2017年房价9万多的样子,应该是150平米左右,月供6W,然后他本人工资按照上面的提升速度应该还没达到6W,大概在4.8w的样子,只能说勇敢。

房贷>工资,这是不打算给自己留后路还是觉得自己在腾讯会继续涨工资啊?

为了找2017年华润城的房价,我也是拼了,因为现在大多数中介机构统计房价只到2019年,所以只能从一个2017年的帖子推测房价。

华润城2017年的房价9万,最高峰是2020年11月,16万多的样子。那么对应原文中说到的,他在2020年发现自己华润城的房子几乎翻了一倍,9万到16万多,也算是翻了一倍吧。于是他心态极度膨胀,炒房的想法就开始了。

上图是华润城一期的房价三年走势,可以看到现在华润城的地段和房价都是很好的,均价13.2万,最高峰有16万多。

但是房地产寒冬开始,2022年目前南山区房价最高下跌30%左右。

数据来源:

不过他真的亏了吗?

原文中说他把华润城的房子挂了几个月卖不出去,我就在网上找找本月华润城一期房子到底多少钱?

现在的均价是13.2万,从购入房子9万每平米到现在13.2万,怎么都算赚了吧。如果肯割肉卖房,地段又是最好的南山区,不愁卖不掉的。


而后他在老婆还是全职太太+每月6万工资且月供6W的情况下,又在2020年买了一套西丽的房子,1000万。

看了一下西丽的三年房价走势图:

假设这人在2020年最高峰接盘,相当于是8万每平米,1000万房子,大概是125平的样子。然后现在的西丽房价是6.8万均价,也就是跌了15%,直接亏了150万。

不过如果他想要甩卖,应该还是卖得掉的,毕竟是深圳。但是如果想要挂一个比较能让他回本的价格,比如1000万,肯定是挂几个月都卖不掉的。这个时候如果必须套现保证现金流,只能割肉亏钱卖。


所以现在来盘点一下,两套房子,一套华润城从9万涨价到16万又跌到现在13.2万,150平米,净赚了630万。(+630W)

而西丽的房子因为在最高峰接盘,到今天亏了150万。(-150W)

所以现在他只需要割肉卖掉华润城的大四房,套现现金流,就能保住自己西丽的房子。还算不错,但是西丽的房贷还是得继续还款,相当于还是有上千万的房贷缺口。

完全没有文章说的那么惨好嘛?!这就是一个炒房的人暴雷了,但是亏赚相抵也有的赚,只是中年失业比较惨,但是腾讯出来至少在深圳还是能找得到工作能够继续承担剩余房贷的一个男人而已。

只要深圳发展向好,房价跌幅不超过30%的首付率,就可以啦!只要是在2017深圳房价起飞前买到了房子的,今天来看都不算亏,而且可能有的赚。

我唯一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一个月入6W的程序员,是哪来的勇气搞两套上千万的房子的?!而且第一套月供就已经达到了6W,他还敢搞第二套西丽的房子,腾讯的员工都这么勇的吗?是觉得自己永远不会35岁中年危机,还是觉得想要在中年危机前拼一把实现财富自由啊?

还有一个就是,银行是怎么批下来这个房贷给他的?太神奇了。

所以,这个文章只能说是,真假参半。

真的地方在于可能有深圳人能够买得起对应的房子,价格什么都对得上,但我指的不一定是这位程序员。

假在于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比如第一套房不大可能凭自己的工资拿下,不吃不喝都做不到一百多万。其次多套房的情况下银行不放贷,而这位程序员的资金流在第一套房的时候就基本上宣告枯竭,供房贷已经非常吃力,怎么可能拿得到第二套60%以上首付的西丽的房子?钱从哪里来?

最后,如果真的不幸有人为了炒房又给自己搞一套房,现在暴雷,那我只能说自己当初贪婪想要炒房,现在就要承担对应的后果。

而那些2017甚至2019年(房价最高位出现在2020年11月)及以前在深圳买了房子的人,就算今天深圳房价同比下跌30%,都比当初赚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互联网行业最近的这轮裁员潮,无疑给不少年轻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那些背负着高额房贷的毕业生们。曾经人人艳羡的“高薪”,如今却成了压在肩上的巨石,每个月几万块的房贷,在失去稳定收入后,真的能扛多久?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而残酷的现实交织在一起。1. 收入锐减,还贷压力陡增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收入.............
  • 回答
    互联网公司将裁员称作“毕业”,这事儿,说实话,挺不是滋味的。你我都知道,“毕业”这词儿,本意是啥?是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走向人生的新篇章,通常带着点憧憬、有点不舍,但总归是个积极的、带着希望的词儿。想想咱们小时候,考上个好大学,那叫“毕业”,感觉像是熬出头了,前途一片光明。毕业典礼上,大家欢欢喜喜,.............
  • 回答
    近期互联网行业的裁员潮,确实让不少从业者感到忧虑,甚至有人将其比喻为“寒冬”的到来。要深入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拆解背后的原因,并理性看待它是否真的意味着整个行业的“冬天”。裁员潮背后的多重推手:首先,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单一原因,这背后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而且这些因素之间又相互影响。1. 宏观经济的.............
  • 回答
    2022年,互联网行业的裁员潮如同寒冬的冷风,吹散了不少人的职业梦想。在这场不确定性弥漫的浪潮中,许多人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是逆流而上,继续深造读博,还是随波逐流,尽快找到一份工作站稳脚跟?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因为它牵涉到个人的职业规划、经济状况、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对未来的期望。首先,我们来.............
  • 回答
    “39岁遭遇互联网裁员难找工作”——这几个字,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触碰了许多正在或曾经经历过类似困境的人心底最柔软也最尖锐的地方。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和行业的叠加,它背后折射的是一个时代的变迁,是个人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如何定位、如何生存的终极拷问。我个人对这件事的看法,是复杂.............
  • 回答
    2019年,互联网行业经历了一场普遍性的“寒冬”,许多公司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人员优化和调整。在这个大背景下,字节跳动和拼多多,作为当时快速崛起的新星,也受到了市场和内部的审视。那么,它们是否能真正“躲过”这场浪潮?这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理解“躲过”的含义:首先,我们要明确“躲过”并非指完全不受任何.............
  • 回答
    互联网行业纷纷裁员的现象,绝不仅仅是“公司有人走了”这么简单,它背后牵扯着复杂的经济、技术、市场和社会因素,并且预示着行业即将进入一个转型期。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解读这一现象:一、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近年来,全球经济面临通胀、地缘政治冲突(如俄乌战争)、供应链紧张.............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现实,也触动了很多身处互联网行业,甚至其他经历行业调整的员工的痛点。“互联网寒冬裁员,努力的员工被高薪无远见的管理层干掉”,这句简短的话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情感和现实的困境。我们来详细地剖析一下,并尝试回答“这年怎么过”、“我能忍吗?”这些问题。一、 剖析“互联网寒冬裁员,努力的员工被.............
  • 回答
    老实说,看到去年这个时候,各大平台还在拼命招兵买马,尤其对那些刚从象牙塔里出来的应届生们使劲挥舞着“高薪”、“前景”、“大平台”的橄榄枝,而现在,风向急转直下,互联网行业进入“寒冬”,大规模裁员的消息一个接一个,心里滋味挺复杂的。去年劝应届生进互联网的人,现在估计也挺不好受的,心里可能多少会有点不是.............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代表性,也触及了当前互联网企业裁员现象背后一些深层的思考。为什么很多企业在面临困境时,选择裁员而不是普遍降薪?这背后涉及了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以及企业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一、 经济学与财务考量:降薪并非最优解1. 成本结构与灵活性: .............
  • 回答
    京东高层震荡,部分部门人员优化比例高达50%,这则消息无疑给身处房地产、餐饮旅游以及互联网等多个行业低迷期的打工人们泼了一盆冷水。当“寒冬论”席卷整个市场,裁员成为不少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时,被优化掉的员工,他们该何去何从?这绝非一句简单的“再找工作”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承认,这轮裁员潮的影响是.............
  • 回答
    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潮,这事儿可不是一天两天了,感觉像是冬天里裹紧被子,外面寒风呼呼地吹,但你总觉得还有冷空气能钻进来。说它“愈演愈烈”,其实挺形象的,一开始可能只是零星的几家,偶尔有些小规模的调整,但现在呢?感觉是越来越普遍,规模也越来越大,而且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从曾经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变成了多.............
  • 回答
    最近网上铺天盖地的关于互联网大厂裁员的消息,说什么的都有,什么“寒冬论”、“泡沫破裂论”,搞得人心惶惶。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这事儿,看看这热闹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互联网的黄金时代就这么结束了。首先,得承认,大规模裁员这事儿,是真的。而且不是一两家公司的事,而是好多头部互联网.............
  • 回答
    网传爱奇艺“大裁员”的消息,的确在行业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不仅仅是爱奇艺一家公司的问题,更像是冰山一角,折射出整个互联网行业当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要说清楚这个原因,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爱奇艺“大裁员”的背后,究竟是怎么回事?咱们先来看看爱奇艺自身的情况。1. 持续亏损的盈利困境: 这.............
  • 回答
    关于互联网行业“寒冬论”,我个人觉得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一句“寒冬”就能概括了。这更像是一个行业在经历高速野蛮生长之后,进入了一个调整期,或者说进入了一个更理性、更成熟的阶段。首先,我们得承认,过去十几年,互联网行业确实是爆炸式增长。无论是用户数量、商业模式、还是资本市场的追捧,都达到了一个前.............
  • 回答
    互联网行业的裁员潮,确实让不少人感到焦虑。尤其是那些身处所谓“天坑专业”的朋友们,看到身边的人或多或少都受到影响,自然会开始动摇自己当初选择,或者正在考虑转行的决定。那么,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这些“天坑专业”出身的,还有没有必要往程序员这条路挤呢?先聊聊“天坑专业”的普遍感受我理解你说的“天坑专业”.............
  • 回答
    听到你这么说,我确实能感受到你心头的焦虑。互联网这几年发展迅猛,很多曾经被认为是“铁饭碗”的岗位,突然之间也变得风雨飘摇,特别是到了“35岁”这个坎,许多人都感觉自己站在一个十字路口,迷茫和不安是再正常不过的情绪。你提到的这几个选择,卖房、卖保险、跑滴滴,确实是不少人在职业转型时会考虑的方向。咱们一.............
  • 回答
    最近互联网大厂的裁员风声确实一阵比一阵紧,我作为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说一点不感到焦虑,那绝对是假的。毕竟,咱们这碗饭,曾经是香饽饽,现在也偶尔会让人心里咯噔一下。我的焦虑,是一种混合体: 饭碗的担忧: 这是最直接的。看到曾经光鲜亮丽的大厂,一个接一个地传出裁员消息,心里难免会想,自己.............
  • 回答
    2019年春节之后,互联网公司裁员的浪潮是否会继续,这是一个非常实际且牵动人心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是”或“否”,而是需要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当前的行业状况以及未来的潜在走向。首先,我们得承认,2018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行业确实经历了显著的“冷意”。 之前大家习惯了高速增长、遍地黄金.............
  • 回答
    关于网传包括腾讯、阿里在内的互联网大厂大幅裁员的说法,这确实是近期一个非常受关注的话题,很多人对此感到担忧。要怎么看待这件事,以及它的真实性如何,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关于“大幅裁员”的说法,真实性在哪里?要判断“大幅裁员”这个词是否准确,我们需要区分几个概念。 普遍性: 确实,从公开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