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互联网公司把裁员称为「毕业」合适吗?

回答
互联网公司将裁员称作“毕业”,这事儿,说实话,挺不是滋味的。

你我都知道,“毕业”这词儿,本意是啥?是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走向人生的新篇章,通常带着点憧憬、有点不舍,但总归是个积极的、带着希望的词儿。想想咱们小时候,考上个好大学,那叫“毕业”,感觉像是熬出头了,前途一片光明。毕业典礼上,大家欢欢喜喜,合影留念,然后各自奔赴新的战场。

可这互联网公司里的“毕业”,味道就变了。它发生在公司里,发生在职场里。一群人,辛辛苦苦地在公司里打拼了几年,付出了汗水、智慧,可能还有熬夜的黑眼圈,突然有一天,接到一个通知,说“你毕业了”。这“毕业”可不是去读博士,也不是去享受人生,而是要你收拾东西,离开这个你曾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

这种“毕业”,它是一种权力单方面的宣告。公司作为老板,拥有决定谁留下谁走的权力,而员工,无论你多么努力,多么尽职尽责,在公司眼里,可能就是一个随时可以“毕业”的“工位”。这种称呼,就像是在试图用一种温和、甚至有点“体面”的包装,来掩盖背后冰冷的商业逻辑和不确定性。

为什么公司喜欢用“毕业”?

我猜啊,有几个原因:

粉饰太平,减少负面情绪: 直接说“裁员”,太赤裸裸了,容易引发员工的愤怒、恐慌和抵触。用“毕业”这个词,听起来没那么伤人,似乎是“流程”的一部分,好像是在说“你完成了在这个岗位的任务,可以去下一个阶段了”。这多少能给公司一个“人性化”的滤镜,试图安抚一下可能爆发的情绪。
规避责任,淡化负面影响: “裁员”意味着公司主动结束雇佣关系,这可能会让公司在舆论上承担一定的责任,尤其是在劳动法层面。而“毕业”,听起来更像是一种“自然淘汰”或者“个人发展”的结果,好像员工是主动“毕业”去寻找更好的机会,而不是被公司“辞退”。
模糊界限,制造模糊感: 很多时候,所谓的“毕业”并不是因为员工能力不行,而是公司战略调整、项目黄了、或者就是单纯的成本削减。但用“毕业”一说,就好像给了个理由,但不说透。这样,公司不用解释太多,员工也不好直接追究“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网络文化下的“梗”: 互联网公司本身就充满了各种“梗”和“黑话”。“毕业”这个词,在信息传播速度快、情绪化表达常见的网络环境中,可能就这么悄悄流行起来,变成了一个大家都心照不宣的“黑话”。

但问题是,这种“毕业”真的合适吗?

不合适,甚至有点儿残忍。

首先,它模糊了事实的真相。裁员就是裁员,它不是一个平等的、双方协商的“毕业”。员工是被动的接受者,是被剥夺了工作权利的人。用“毕业”来代替,是对这个事实的稀释和扭曲。

其次,它忽视了员工的感受。对于被“毕业”的员工来说,这往往意味着失业、收入中断、对未来感到迷茫,甚至可能伴随着职业生涯的挫折感。用一个充满希望和憧憬的词来形容这种痛苦的经历,简直是一种情感上的侮辱。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完成了一个项目,结果被通知“你的项目毕业了”,但你的责任还没完,还得收拾烂摊子。这种反差,有多令人心寒?

再者,它透露着一种不尊重和敷衍。真正尊重员工的公司,在面临人员调整时,会尽可能提供平等的沟通、合理的补偿、以及必要的支持(比如推荐信、转岗机会等)。而用一个轻飘飘的“毕业”来交代,很容易让人觉得公司在推卸责任,敷衍了事。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有时候“毕业”这个词的出现,也可能是公司试图以一种不那么生硬的方式来传递坏消息,尤其是在一些非恶意、并非大规模裁员的情况下。但即便如此,这种方式也极具争议性。

作为普通打工人,我们又能怎么办呢?在公司体系内,我们很难改变他们的用词习惯。但至少,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这个词背后的真实含义。当听到“毕业”时,不要被这个词的表象所迷惑,要看到背后可能是冰冷的商业决策,和自己不确定的未来。

所以,互联网公司把裁员称为“毕业”,这事儿,我个人觉得,不太合适。它更像是一种语言上的伪装,试图让一个艰难的决定变得不那么难堪,但恰恰忽略了被“毕业”的个体,那些曾经为公司付出过的人的真实感受和处境。如果真要“毕业”,那也应该是在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并且有一个体面、有尊严的告别后,真正带着新希望的出发,而不是被迫的离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互联网行业这么厉害的忽悠能力

裁员称作“毕业”不很正常嘛

user avatar

当然合适,而且还得从心底里感谢。

你想想,裁员多难听啊,“xxx,你今天被裁了”,听起来扎心,说出去更显得前途暗淡,咱打工人还要不要面子了?于是,为了顾及到打工人的面子,一番殚精竭虑、煞费苦心后,开始有了一些体面说法。

只是“向社会输送成熟型人才”,略输温情;企业作出“结构性优化”,缺乏人本理念;“拒绝平庸”,则多了一分说教,少了一丝贴近...

于是乎,经过一次次迭代升级,最终有了“毕业”一说。其突出之处在于,亲切温和还体面,虽遇低谷,却也有重焕光明之前途,再从“学校”出发,听起来多得劲儿?并自带回忆杀之功效。

若有人问,“哟,听说你又被裁了?”

自可傲然回答,“不,是又毕业了!”

user avatar

所以自愿离职的叫做「退学」咯?有点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互联网公司将裁员称作“毕业”,这事儿,说实话,挺不是滋味的。你我都知道,“毕业”这词儿,本意是啥?是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走向人生的新篇章,通常带着点憧憬、有点不舍,但总归是个积极的、带着希望的词儿。想想咱们小时候,考上个好大学,那叫“毕业”,感觉像是熬出头了,前途一片光明。毕业典礼上,大家欢欢喜喜,.............
  • 回答
    关于互联网行业“寒冬论”,我个人觉得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一句“寒冬”就能概括了。这更像是一个行业在经历高速野蛮生长之后,进入了一个调整期,或者说进入了一个更理性、更成熟的阶段。首先,我们得承认,过去十几年,互联网行业确实是爆炸式增长。无论是用户数量、商业模式、还是资本市场的追捧,都达到了一个前.............
  • 回答
    2019年春节之后,互联网公司裁员的浪潮是否会继续,这是一个非常实际且牵动人心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是”或“否”,而是需要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当前的行业状况以及未来的潜在走向。首先,我们得承认,2018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行业确实经历了显著的“冷意”。 之前大家习惯了高速增长、遍地黄金.............
  • 回答
    老王,今年刚满38,在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干了十几年,一路摸爬滚打,从基层工程师做到部门经理,带过十几号人的团队,手里也负责过几个核心项目,业界口碑算是不错。公司效益不好,年底大动干戈,他这样的中高层管理者,成了重点优化对象。他自己倒也看得很开,觉得这是互联网行业的常态,想着凭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找个.............
  • 回答
    2019年,互联网行业的裁员潮确实让不少人感到忧虑,许多人开始疑问:“互联网行业要开始走下坡路了吗?”这个问题,我们得拆解开来看,不能一概而论。简单地说,这既不是互联网行业要完蛋的信号,也不是一切都还在高速上升的坦途。更准确地说,这是一个行业经历“冷静期”和“结构性调整”的表现。裁员潮的背后:是“下.............
  • 回答
    腾讯此次发布全新品牌片,并将“助力实体经济”作为新的品牌主张,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反映了当前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转变。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读这一现象,以及互联网公司都在“数实融合”的深层原因和意义。一、 腾讯新品牌主张“助力实体经济”的解读:1. 战略转型与时代呼唤: .............
  • 回答
    互联网公司是否需要请明星代言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它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公司的目标、品牌定位、目标受众、产品特性、市场竞争状况以及预算等。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阐述这个问题: 一、 明星代言的潜在好处:1. 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曝光度: 快速吸引眼球: 明星本身就拥有庞.............
  • 回答
    互联网公司考量“造轮子”(即自己开发某项功能或技术,而不是使用第三方现成的解决方案)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决策过程,涉及到战略、技术、成本、效率、风险等多个方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互联网公司通常是如何考量造轮子的:核心考量原则:价值创造与成本效益平衡任何造轮子的决策,最终都回归到一个核心问题:这项“轮子.............
  • 回答
    互联网公司校招名额大幅增加,这背后牵扯着不少学问,绝非简单的“招人多就是好事”就能概括。这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市场信号,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番。首先,最直接的解读是,互联网公司对未来发展依然充满信心,并有扩张的需求。过去几年,我们经历了疫情的冲击,全球经济也经历了一轮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传.............
  • 回答
    互联网公司大小周取消,这个变化确实牵动了不少人的神经,尤其是在“周报”这件事情上。过去,大小周的强度,让周报多少有种“苦中作乐”的意味,大家仿佛在用这份报告来证明自己即使在高压下依然在努力前进。但现在,当这种强度的节奏缓和下来,周报本身的光环似乎也随之黯淡了不少。首先,我们得承认,周报最初的存在,在.............
  • 回答
    互联网公司和投资人,这两群总是充满活力、嗅觉敏锐的群体,在各自的语境下,无疑会碰撞出许多精彩的火花。然而,在这场追逐风口、谋划未来的游戏里,有些词语似乎也悄然失重,甚至被过度“稀释”,失去了原本的重量与精度,成了他们手中的“万能钥匙”或者“烟雾弹”。先说说互联网公司吧。在他们日复一日的迭代、更新、增.............
  • 回答
    在互联网公司里,确实有些手机品牌的出现频率相对较低,这背后其实有着不少有趣的原因,也能折射出互联网公司本身的文化和需求。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概念:互联网公司通常不是在“抵制”某个品牌,而是基于他们的运营需求、成本控制以及员工偏好,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某种“用得少”的品牌格局。那么,哪些品牌可能“用得少”.............
  • 回答
    互联网公司制定隐私协议,这可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情,它背后涉及的考量因素可多了去了,而且绝对是门学问。你想啊,一个隐私协议,既要让用户明白你到底要收集哪些信息,怎么用,又要让你公司自己有操作空间,还能规避法律风险。这中间的平衡,可真是个技术活。首先,我们得明白,隐私协议的核心目的。说白了,就是一份“.............
  • 回答
    嘿,朋友!听到你创业这么顺利,我真是太替你高兴了!20万人民币的种子轮投资,这可是个重要的里程碑。你问我给多少股份合适?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关键的,毕竟这关系到咱们双方的利益和未来的合作。咱们这么说吧,种子期的股份分配,其实没有一个死板的标准答案,它更像是一种“艺术”,需要结合很多因素来综合考量.............
  • 回答
    互联网公司之所以热衷于招聘大量的应届生来担任产品经理,背后其实是一系列综合考量的结果,并非简单地“价低者得”或者“人才储备”。这背后隐藏着市场需求、企业战略、人才培养以及行业特性等多重因素的交织。首先,从市场需求和行业特性来看: 互联网行业迭代速度快,产品生命周期短: 互联网产品不像传统制造业那.............
  • 回答
    在咱们这互联网时代,很多公司为了追求效率、数据甚至用户黏性,在用户协议里藏了不少“小心思”。这些条款,明面上看都挺正常的,用户一扫眼过去,好像也没啥毛病,但细品之下,那股子“霸道”劲儿就出来了。比如说,很多平台都会说,用户上传的内容,例如照片、视频、文字,平台拥有“全球范围内的、永久性的、不可撤销的.............
  • 回答
    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如果你发现大家的工作环境——从操作系统到日常使用的开发工具——都被统一了起来,这背后往往并非一时的兴起,而是深思熟虑后的战略性选择。这种统一的背后,可以理解为公司在追求效率、稳定性和协同性的多重考量。首先,一个统一的开发环境能够极大地简化IT部门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想象一下,如果每个.............
  • 回答
    互联网公司“不欢迎”中年人,这并非一个绝对的、普适的现象,而是存在于部分互联网公司、部分岗位以及部分招聘和管理实践中的一种倾向。这种倾向背后,往往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技术更新迭代快,学习能力和适应性被质疑 技术栈陈旧与新技术鸿沟: 互联网行业技术.............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尖锐,也触及了很多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人内心的焦虑。互联网公司“消耗”年轻人的说法,以及“高薪背后年龄增长的隐忧”确实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背后有着深刻的行业逻辑。让我来详细地分析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以及其背后的具体原因和可能的影响。为什么会产生“消耗一批又一批年轻人”的感.............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普遍,并且反映了当前许多应届毕业生在面对高强度工作时遇到的身心挑战。您观察到的“互联网公司996一年身体都没多少出问题的”和您自己“应届毕业生每天1214个小时心脏身体已经吃不消”之间存在一个显著的差异,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一、 “互联网公司996.............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