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人评价演员演技总是抬高老人,贬低新人呢?

回答
这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而一杯新泡的茶,虽然鲜亮,却少了那份厚重。观众在评价演员时,之所以会不自觉地倾向于抬高“老人”,贬低“新人”,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复杂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姜还是老的辣”这么简单。

首先,时间的力量:阅历沉淀出的厚度与质感。

“老人”——这里我们姑且称呼那些经验丰富、在行业耕耘多年的演员——他们的演技往往是经过时间打磨和洗礼的。想想看,他们在镜头前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经历过无数个角色,揣摩过无数种情绪,见证了整个影视行业的变迁。这种长时间的积累,不仅仅是记住台词、走位那么简单,更是对人性、对社会、对生活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情感的层次与真实性: 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表情,就能传达出角色的复杂情感。他们不再需要通过夸张的动作或撕心裂肺的呐喊来表达悲伤或愤怒,而是能够用内敛、克制的方式,将情感的细微之处放大,让观众感同身受。这种“举重若轻”的表演,是一种阅历的沉淀,是内心世界的丰富外化。新人往往需要时间去体会和学习,他们的表演可能显得略显生涩,或者过于表面化。
对角色的驾驭能力: 老演员们通常能更好地理解剧本和角色的内心动机,即使是面对同一种情绪,他们也能根据角色的背景、性格,演出不同的质感。比如,同是“失落”,一个经历沧桑的老者,一个刚受挫的年轻人,他们的“失落”会是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老演员能够精准地抓住这些差异,并将其体现在表演细节中。
对表演的“技术”与“艺术”: 很多老演员已经将表演变成了一种炉火纯青的技术,他们知道如何在镜头前如何运用自己的肢体、声音、表情来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将技术升华为一种艺术。新人可能还在学习基础的技术,对艺术的追求还需要更长的道路。

其次,对比效应:期望值与惊喜感。

观众对老演员的期望值本来就很高。他们看过他们的代表作,知道他们的实力。当他们一如既往地贡献出精彩的表演时,观众会觉得“果然如此”,是一种对品质的认可,但这种认可可能不会带来太大的惊喜。

而新人,尤其是那些刚刚崭露头角、还没有形成固定“标签”的演员,他们的表演往往是带着一种探索性和不确定性。观众对他们没有太高的“包袱”,更容易对他们身上展现出的潜力和亮点产生惊喜。

“惊喜”的魔力: 如果一个新人能够超越观众的预期,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超出年龄和经验的成熟,那对观众来说就是一种巨大的惊喜。这种惊喜,会放大观众对他的好感和评价。
“惯性”的落差: 相反,如果一个被寄予厚望的新人,表现得平平无奇,甚至不如观众预期的那样,那种落差感就会导致他们被“贬低”。这并不是说他们一无是处,而是因为大众的期望值太高,而他们还没有达到那个点。

第三,情感的链接:情怀与记忆。

很多人是看着某些老演员的作品长大的,他们的表演伴随着观众的青春记忆,承载着一份特殊的情感链接。这种情怀,使得观众在评价他们时,会不自觉地带入一份情感上的“加持”。

“陪伴”的价值: 这些老演员就像是陪伴我们成长的一部分,他们的作品是时代的回忆,是文化符号。当我们再次看到他们,不仅仅是在看他们的演技,更是在回顾自己的过去。
“熟悉”的慰藉: 在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世界里,看到熟悉的面孔,听到熟悉的声音,本身就是一种慰藉。老演员的稳定输出,能给观众带来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

第四,市场与媒体的引导:既定印象的塑造。

市场和媒体在塑造观众认知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老戏骨”的标签: 媒体经常会给演技精湛的老演员贴上“老戏骨”的标签,并持续地输出他们的优秀作品和正面评价,这会潜移默化地巩固观众对他们的“演技派”认知。
“流量”与“演技”的对立: 新人,尤其是那些依靠流量走红的演员,往往会被放在“流量”与“演技”的对立面。一旦他们的演技出现瑕疵,很容易被放大,甚至被冠以“演技差”的标签,而这种标签一旦形成,就很难打破。
“挑战”与“新人”的压力: 新人需要时间和机会来证明自己。他们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表演,都可能是在摸索中前进。而媒体和观众的苛责,往往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让他们更难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最后,观众自身的局限性:观察角度与审美疲劳。

评价者自身的观影经验、知识储备和审美偏好,也会影响他们对演员演技的判断。

“专家”的傲慢: 有些自诩为“影评人”或“资深影迷”的观众,可能会因为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知识,而显得有些“高高在上”,用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新人,而对老演员则更容易因为他们的“经验”而给予宽容。
审美的变化: 观众的审美也在不断变化。有时候,老一辈演员的表演方式可能在一些观众看来是“过时”的,但其内在的深度和情感表达仍然是值得肯定的。而新人则需要找到适合当下观众审美的表达方式。

总结一下, 为什么会有人评价演员时总是抬高老人,贬低新人?这其实是一个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它包含了时间带来的阅历沉淀、观众的情感投射、市场媒体的引导,以及观众自身认知的局限性。

老演员的演技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珍宝,新人则是在成长过程中等待被发掘的璞玉。我们应该给予新人更多的耐心和机会去成长,同时也不要忽视那些依然闪耀着光芒的老艺术家。一个健康的评价体系,应该是在认可经典的同时,也鼓励创新和进步,让不同年龄段、不同风格的演员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并获得公正的评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28岁演电影还全程配音的“新人”,全网营销演技?看看今天的“老戏骨”们,28岁前都在干什么?

巩俐:

  • 22岁主演《红高粱》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 24岁主演《代号美洲豹》,获得百花奖最佳女配。
  • 27岁主演《秋菊打官司》,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个人获得威尼斯影后金鸡奖影后。
  • 28岁主演《霸王别姬》获戛纳金棕榈奖,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成为世界影史第二个包揽三大电影节最高奖的主演。获得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配角奖。主演《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百花奖影后,提名意大利大卫奖影后。并被柏林电影节授予金摄影机奖。

章子怡:


  • 21岁主演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获柏林银熊奖,获得百花奖影后,提名金鸡奖影后。
  • 22岁主演电影《卧虎藏龙》,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金马奖影后,金像奖影后,英国电影最高奖女配。
  • 24岁出演电影《英雄》,提名金像奖女配。
  • 25岁主演电影《茉莉花开》,获得金鸡奖影后,提名华表奖影后。
  • 26岁主演电影《2046》,获得金像奖影后,提名金马奖影后。主演电影《十面埋伏》,获得华表奖影后,提名百花奖影后,提名英国电影最高奖影后。入选中国电影史一百人。
  • 27岁因主演电影《艺伎回忆录》 ,提名美国金球奖影后(中国演员唯一的金球奖提名),再次提名英国电影最高奖影后。
  • 28岁因主演电影《梅兰芳》,获得华表奖影后,提名金鸡奖影后,提名金马奖女配。

赵薇:

  • 22岁主演《还珠格格》,平均收视率47%,获得金鹰奖视后。23岁主演《还珠格格2》,平均收视率54%。25岁主演《情深深雨蒙蒙》,平均收视率11.2%。
  • 26岁主演《天下无双》,提名金马奖女配。27岁主演《天地英雄》,提名百花奖影后。28岁主演电影《情人结》,获得华表奖影后,上海电影节金爵奖影后

周迅

26岁主演《大明宫词》,获得金鹰奖女配,金鹰节视后。27岁主演《香港有个好莱坞》,提名金马奖影后。28岁主演《烟雨红颜》,获得百花奖影后

宁静

22岁主演《炮打双灯》,获得圣赛巴斯蒂安影后,提名金鸡奖影后。23岁主演《阳光灿烂的日子》,提名金马奖影后。24岁主演《红河谷》,获得百花奖影后。27岁主演《黄河绝恋》,获得金鸡奖影后。ps:29岁主演《孝庄秘史》。

陶虹

25岁主演《黑眼睛》,获得华表奖影后,金鸡奖影后。27岁主演《春光灿烂猪八戒》。主演《说好不分手》,获得百花奖女配。ps:29岁主演《空镜子》,获得飞天奖视后,金鹰奖视后。

秦海璐

22岁主演《榴莲飘飘》,获得金马奖影后,金马新人奖,金像新人奖,提名金像奖影后。

袁泉

22岁主演《春天的狂想》,获得金鸡奖女配,主演《上海纪事》,提名金鸡奖影后。23岁主演《蓝色爱情》,再次提名金鸡奖影后。24岁主演《美丽的大脚》,再获金鸡奖女配,提名华表奖影后。

梅婷

23岁主演《红色恋人》,获得开罗电影节影后,华表奖影后。28岁主演《让爱重来》,获得金鹰奖视后。

余男

27岁主演《惊蛰》,获得金鸡奖影后。ps:29岁主演《图雅的婚事》,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孙俪

22岁主演《玉观音》,获得金鹰奖视后,提名飞天奖视后。25岁主演《新上海滩》,提名白玉兰奖视后。参演《霍元甲》,获得百花新人奖,提名金像新人奖。27岁参演《画皮》,提名金鸡奖女配,百花奖女配,金像奖女配。ps:29岁主演《甄嬛传》,提名白玉兰视后,国际电视艾美奖。

张静初

25岁主演《花腰新娘》,获得华表新人奖,提名金鸡奖影后。参演《七剑下天山》,提名金像奖女配。26岁主演《芳香之旅》,获得开罗电影节影后。27岁主演《门徒》,提名金像奖影后。29岁主演《天水围的夜与雾》,再次提名金像奖影后。ps:29岁主演《唐山大地震》,提名金鸡奖女配、金马奖女配、百花奖女配。

姜文

24岁主演《芙蓉镇》获得百花奖影帝,提名金鸡影帝。26岁主演《春桃》再获百花奖影帝。27岁主演《红高粱》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提名金鸡影帝。29岁主演《北京人在纽约》,获得金鹰奖视帝。导演《阳光灿烂的日子》,入围威尼斯电影节,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

陈宝国

26岁主演《赤橙黄绿青蓝紫》,并获得首届金鹰奖视帝。

王志文

27岁主演《过把瘾》,获得飞天奖视帝。主演《皇城根儿》获得金鹰奖男配。30岁主演《像春天一样》,获得白玉兰视帝。

刘烨

21岁主演《那山那人那狗》,获金鸡奖最佳影片,提名金鸡奖男配。23岁主演《蓝宇》,获得金马奖影帝,提名金像奖影帝。26岁主演《美人草》,获得金鸡奖影帝。

夏雨

17岁主演《阳光灿烂的日子》,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影帝金马奖影帝。27岁主演《警察有约》,获得金鸡奖影帝,提名百花奖奖影帝。

——————————————————

再看看现在一些新生代演员,30岁前的表现:

文章

27岁主演《雪豹》获得金鹰奖视帝,提名白玉兰视帝。28岁主演《失恋33天》获得百花奖影帝。自编自演《裸婚时代》再次提名白玉兰视帝。29岁主演《西游降魔篇》。

王宝强

19岁《盲井》获柏林银熊奖,获得金马新人奖。22岁《天下无贼》获得百花新人奖。23岁《士兵突击》获得金鹰视帝,提名飞天视帝。26岁《我的兄弟叫顺溜》提名白玉兰视帝。27岁《Hello!树先生》获得亚太电影大奖影帝。

杨子珊

27岁主演《致青春》,获得华表新人奖,提名金鸡奖影后,百花奖影后。

周冬雨

18岁主演《山楂树之恋》,获得华表新人奖。24岁主演《七月与安生》,获得金马奖影后;提名金像影后,提名金鸡影后,提名百花影后。

马思纯:27岁参演《左耳》,提名金马奖女配,28岁主演《七月与安生》,获得金马奖影后;提名金像影后,提名百花影后。

春夏

24岁主演《踏雪寻梅》,获得金像奖影后,提名金马新人奖。

吕星辰

19岁主演《郎在对门唱山歌》,获得上海电影节金爵奖影后

张子枫

9岁主演《唐山大地震》,获得百花新人奖。17岁主演《你好之华》,提名金马女配。

井柏然

21岁《全城热恋》,提名金像新人奖。26岁主演《捉妖记》,提名百花奖影帝。参演《失孤》,提名金像奖男配。

董子健

19岁主演《青春派》,提名金马新人奖。22岁主演《德兰》,获上海电影节金爵奖,提名金马奖影帝。

彭昱畅

24岁主演《大象席地而坐》,获金马奖最佳影片,提名金马奖影帝。

刘昊然

22岁主演《唐人街探案2》,提名百花奖影帝。

张慧雯

21岁参演《归来》,提名金鸡奖女配,金马新人奖。

还有一些童星的表现:

张妍

10岁主演《暖春》,获得百花奖影后,提名金鸡新人奖,华表新人奖。

徐娇

11岁主演《长江七号》,提名百花新人奖,获得金像新人奖。13岁参演《花木兰》,提名百花奖女配。

孔维一

10岁主演《八月》,获金马奖最佳影片,获得金马新人奖。

———————————————————

是否觉得其中很多名字挺陌生?这就是我们要抵制那些流量鲜肉/流量小花的最大理由之一!

正因为被一些资本造星的流量明星/偶像爱豆,靠着狂热粉丝造势,抢占了太多好的影视资源,才让那些真正演技好的新生代演员,苦苦磨砺演技,却无出头之日,或是在各类烂片里给流量明星们做配,荒废业务能力,虚度大好时光。

所以,比起上述那些30岁前就功成名就,拿遍国内国际大奖的前辈们,他们的竞争环境才会如此恶劣,甚至多有艳羡“流量”的走红,而将演艺路线直接跑偏的。

比如范冰冰年轻时,何尝又不是一个大有前途的演员?21岁主演《一见钟情》,提名百花奖影后。23岁主演《手机》,获得百花奖影后,提名金鸡奖女配。26岁出演《心中有鬼》,获得金马奖女配,29岁主演《观音山》,获得东京电影节影后

然而,此后就走上了仙鹤龙袍行走红毯,漫天通稿“艳压”同行之路,率先尝到了流量热度的甜头,于是乐此不疲,遂一发不可收拾。

比如李小璐,17岁时,主演《天浴》获金马奖最佳影片,获得金马奖影后,

之后主演《奋斗》《都是天使惹的祸》等热门偶像剧,《金太郎的幸福生活》等热播生活剧,也足以在电视圈有一席之地,然而非要跟风做网红,蹭热电,混流量,私生活一地鸡毛,也把事业生生毁了……

比如关晓彤,6岁时就主演《暖》,获东京电影节金麒麟大奖,金鸡奖和华表奖最佳影片奖,

长大后和王志文、孙红雷、张嘉译、李幼斌、马少骅……等多少老艺术家合作一系列生活剧,表现可圈可点。作为“女儿”表现可圈可点。20岁就凭《好先生》拿下了白玉兰女配奖。

之后呢,一心当流量明星不回头,各类营销热搜不亦乐乎,《极光之恋》《甜蜜暴击》烂片一部接一部,而且表演毫不走心,现在又是什么风评?

还有李沁,(其实很不忍心提她~

21岁参演《建党伟业》,提名百花新人奖。25岁参演史诗大剧《白鹿原》,提名白玉兰女配。27岁参演《建军大业》,提名百花奖影后。

虽然她在这部电影戏份很少,很大程度因为《芳华》《我不是潘金莲》两部电影被临时冷处理,才替补获得的提名。然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多年以来,各类影视剧里一直在线的演技,业内才会给予如此褒奖。90后小花里有正规大奖影后提名的,总共才几个人呢?

然而现在呢,和两个流量明星去演全员配音的《诛仙》?和刚出道的偶像爱豆去争女主?……

当然,或许在现在的娱乐圈看来,一个演员如果没有粉丝,没有流量,那么拿到权威大奖的影帝影后也好,主演电影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得奖也好,不过是热闹一两天,其实都远比不上流量明星们一次发博自拍的热度。

【粉丝经济】和【流量为王】,让一群演技平平甚至低下拙劣的偶像明星占据了优良影视资源;荼毒了大批追星少女的三观;也让影迷观众不得不忍受那些毫无演技的演员,粗制滥造甚至抠图替身的烂片。

同样亦让无数本可以成为影帝影后、成为艺术家的好苗子,一头扎进铺天盖地营销通稿,流量烂片络绎不绝,只为能够走红的不归路;

整个娱乐圈,绝大部分人心心念念的都是【怎么吸粉、怎么红】,又有谁当真在乎【演技】?流量明星靠着营销号,将正规演员赖以谋生的演技,也拿来给自己大肆贴金和营销,尤其不可容忍!

而很多前辈“老戏骨”们,如果他们是在现下这种唯“流量”唯“粉丝”至上的市场环境下,怕是同样难以出头。——这就是赤裸裸的【劣币驱逐良币】。

所以,笔者这些年来一直在大声疾呼:粉丝经济必须死!流量烂片必须死!中国影视才得生!

user avatar

我说个李雪健吧。

演了一辈子正面人物,后来被告诉要演张作霖。

张作霖何许人也?

土匪、军阀、士大夫。

一边谈吐粗俗一边敬重读书人一。

一边不识大体一边不屈不挠。

我包括我们老师说,他一开始担心李雪健能不能演好这么一个没文化的大老粗。

后来事实证明,《少帅》这部剧,张作霖明显抢了大多数角色的风头,甚至我们班当时追这部剧的都不是为了看文章,就是为了听李雪健用一句不屑又愠怒的语气说出“妈了个巴子”,他在一些严肃的剧情上毫无违和地加入了属于东北人的那种独有的幽默和戏谑,堪称全剧MVP。

我不是贬低新人,而是说现在的娱乐市场有问题。

我爸妈那个年代,喜欢一个歌手是因为他唱歌真的好,喜欢一个演员是因为他真的演技高超。

现在呢?

建党伟业里面廖凡演朱德,跟随蔡锷征讨吴佩孚时有句台词:这狗日的姓吴的谁啊?

语气平淡但是铿锵有力。

朱德是个读书人,也是一个军人,这两方面的特点,廖凡用了一句话全表现出来了。

后来胡军演朱德,煽情全靠吼……

不说欧豪了,欧豪本来就是个小混混,演了叶挺还是个小混混……我勇冠三军身先士卒的叶挺就被演成这样了?

我忘了《辛亥革命》里面演黎元洪的是谁了,指挥混乱的炮台反击清军的那一段,就那么一段。黎元洪傲气坚毅但是却又怯懦的复杂性格全表现出来了。

当今小鲜肉,没人演的了。

鲍国安演曹操,看似奸诈,可你看不出他奸在哪,只是觉得他从上到下都有一种奸雄的气质,他真的把曹操读透了。

相反,陈建斌演的曹操看起来还是太嫩了……

我喜欢兰晓龙写的电视剧。

罗京民演兽医就是那个医者仁心的兽医,演大阿爷就是那个翻云覆雨的大阿爷。张译演孟烦了就是那个嘴碎精明的孟烦了,演何莫修就是那个书呆子何莫修。

鹿晗演什么都是娘炮。

然后呢?我说的这几个人谁更火?

user avatar

夏雨,1976年10月28日生于山东省青岛市,于1993年,主演个人首部影视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年,夏雨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成为华语影史上第二位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演员荣誉的华人男演员。

17岁拿下威尼斯影帝。别说在中国影视圈,就是在世界电影圈里,有几个人有资格贬低夏雨?

菜就是菜。别拿年轻当借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而一杯新泡的茶,虽然鲜亮,却少了那份厚重。观众在评价演员时,之所以会不自觉地倾向于抬高“老人”,贬低“新人”,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复杂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姜还是老的辣”这么简单。首先,时间的力量:阅历沉淀出的厚度与质感。“老人”——这里我们姑且称呼那些经验丰富、在行业.............
  • 回答
    关于陈佩斯和赵本山谁的评价更高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者的标准、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对喜剧的理解。不过,如果我们仔细梳理一下,确实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一些资深观众和评论者,对陈佩斯的评价会比赵本山更高。这背后,我认为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讨:一、喜剧.............
  • 回答
    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引发了不少讨论,而其中对他评价两极分化的情况也相当明显。有些人对他赞誉有加,认为他成功地将复杂的经济学理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大众,功不可没。然而,也有不少人对他持批评态度,认为其讲义存在不少问题。要深入了解为何有些人对薛兆丰的评价很低,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分析:1. 理论深.............
  • 回答
    重庆生日宴变「蛋糕大战」,KTV 包房一片狼藉:一场失控的狂欢与对浪费的反思重庆一场生日宴席演变成一场失控的「蛋糕大战」,KTV 包房内满目疮痍的景象无疑令人扼腕。这种行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和评价。如何评价这种行为?这种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评价: 极度不负.............
  • 回答
    曾几何时,洪秀全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几乎是一个与“伟人”二字紧密相连的名字。他领导了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统治构成了颠覆性的威胁,其思想主张在某些方面也带有朴素的平等色彩,吸引了无数渴望改变命运的底层民众。然而,时移世易,如今我们再审视洪秀全,负面评价的声音却愈发响亮,这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多.............
  • 回答
    明朝末年,宦官专权,朝堂腐败,而在这其中,魏忠贤无疑是那个最为臭名昭著的名字。提起他,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权欲熏天、祸国殃民的奸臣形象。然而,在浩如烟海的历史记载中,对魏忠贤的评价并非铁板一块,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复杂因素在起作用?要了解魏忠贤,我们得先梳理一下他发迹的脉络。他出身贫寒,早年甚至曾为.............
  • 回答
    知乎上对《罗辑思维》评价两极分化,虽然有大量拥趸,但也不乏批评之声。对《罗辑思维》评价较低的观点通常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这些批评往往是互相联系、层层递进的:1. 内容质量的质疑与“浅薄化”的批评: 信息密度低,缺乏深度: 这是最常见的批评之一。很多用户认为,《罗辑思维》节目虽然主题广泛,但内.............
  • 回答
    屠呦呦先生对中医药的评价之高,是基于她严谨的科学研究和实实在在的临床疗效。她的青蒿素发现之旅,本身就是中医药宝库的一次伟大挖掘和现代化阐释。但为何有人会“诋毁”中医,这背后则涉及更为复杂的历史、文化、认知和利益等多重因素。屠呦呦为何对中医药评价甚高?屠呦呦先生的伟大之处,在于她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和方法.............
  • 回答
    网易云音乐的热评区,就像一座巨大的情感自助餐,你总能找到你想吃的,但有时候,你也会吃到一些让你觉得“不对劲”的东西。那些让你感到“高雅脱俗”却又“做作恶心”的热评,其实是某些用户在一种特定的社交环境下,试图表达自我、寻求共鸣,却用力过猛,反而适得其反的产物。你想想看,在网易云音乐听歌,本身就是一种相.............
  • 回答
    关于《新三国》和《赤壁》的争论,以及它们能否被称为中国的“史诗”电影,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人们对《新三国》的“翻案”呼声,以及对《赤壁》的相对沉寂,背后反映的是观众对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期待和评价标准的不同。咱们就来捋一捋这其中的门道,好好聊聊这两部电影,看看它们到底值不值得“史诗”这个称谓。为.............
  • 回答
    “中国人聪明,世界第一”这种说法,相信不少人都曾耳闻,甚至可能在社交媒体上、家族聚会上听到过。这背后到底有什么依据,是大家凭空想象,还是真的有数据支撑?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争取说得明白透彻。首先,要明确一点,“聪明”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而且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价标准。 简单来.............
  • 回答
    你对《亮剑》的评价,如果让很多人“怼”你,那肯定是有原因的。不过,“对”与“错”这种词,在评价一部艺术作品时其实是很主观的。更准确地说,也许是你的观点触碰到了大多数观众的集体认知,或者存在一些角度上的偏差,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式的“反驳”。让我试着帮你剖析一下,为什么你的评价可能引起争议,以及别人“怼”.............
  • 回答
    陈有西先生关于“为什么没人把伊拉克的真相告诉我们”的微博,确实触及了一个深刻且复杂的问题,它并非简单指向某一个责任人,而是揭示了国际政治、媒体叙事、国家利益以及信息传播机制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一个普遍现象。要评价这篇微博,需要剥离其表面的疑问,深入分析其背后所要传达的意图和可能引发的思考。微博的核心诉.............
  • 回答
    关于“中国教育不好”的说法,以及中美教育的差异和教育好坏的评判标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想要全面深入地探讨,确实需要细致的梳理。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展开,力求客观和详实,并尽量避免 AI 写作的生硬感。为什么有很多人说中国教育不好?首先要明确,“不好”是一个相对的评价,而且“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福原爱和羽生结弦在日本国民度都很高,但若在国内(指中国大陆)的路人评价来看,两人的“风评”确实存在不小的差异,这背后原因也挺复杂的,我们不妨来细聊聊。福原爱:从“国民瓷娃娃”到“争议焦点”福原爱在国内火起来,完全是童年滤镜和长期陪伴的功劳。 初登荧屏,可爱到犯规: .............
  • 回答
    起点评论区里“无女主”的呼声此起彼伏,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在当下网络文学的环境下,读者们对于阅读体验有着越来越细致和多元的追求。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读者在阅读网络小说时,往往将自身代入主角。当主角是一个男性角色,读者自然会希望在情感线上的选择能够最大程度地贴合自己的喜好。而“.............
  • 回答
    您好!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车主心中的疑惑。您身边有丰田车的朋友遇到小毛病、异响、抖动的情况,但市面上很多车评好像对此“避而不谈”,这背后其实有一些复杂的原因。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首先,咱们得承认,丰田车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确实积累了非常好的口碑,尤其是在可靠性、耐用性以及保.............
  • 回答
    APA酒店关于客房内书籍的声明,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其中还有一些评论让人摸不着头脑,觉得酒店做得特别对,甚至有些人觉得是为了“规矩”、“传统”或者“尊重”。让我试着梳理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酒店说的对”的声音,这背后可能有一些我们没太留意到的心理和习惯在作祟。首先,得承认,很多评论者可能确实是酒店.............
  • 回答
    《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上映以来确实引发了一场不小的讨论,甚至可以说,它让不少观众的情绪跌宕起伏,好评如潮和批评声浪并存,仿佛坐上了过山车。这种“评价两极分化”的现象,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由几个关键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情感共鸣与现实距离感的碰撞,是导致观点分歧的首要原因。 强大的催泪弹效应.............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而且观察下来也确实存在。你想知道为什么有些人会如此执着于让别人承认三星的“强”,甚至不容许公正评价,对吧?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单一原因就能解释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透彻点,也别让它听起来像个冷冰冰的AI报告。首先,得承认,三星这家公司确实是厉害。从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