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清楚 “部分职业女性” 到底是怎么想的,毕竟这个标签下的人群,直觉感觉,远没细分到可以拿出来作为整体说事儿的程度。
我仅能表达我的个人态度:
作为一个支持男女平权的人,我支持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家庭角色分工淡化,支持男性和女性在社会家庭角色选择上免受歧视和非议的自由。但与此同时,在女性真正获得可以保证这种选择自由的权利的权力之前,我确实认为,每一个主动选择当全职家庭主妇的人,都是在给女性获得此权力拖后腿没错 — 这更像是一个中性陈述,或建设性期待,而并非对作此选择的具体女性的指责。
我说一个我朋友夫妇的故事吧。(只是个例而已,就算抛砖引玉吧)。
这对夫妻是我们一起进入一个银行的应届生。 他们之间也是彼此这么认识的,所以他们恋爱,结婚,生子我还是比较清楚的。 而且因为我们都是一届应届生,我也不算是丈夫或者妻子的朋友,两个人都算吧。
妻子是麻省毕业,丈夫是普林斯顿毕业。 两个人又同时成为交易员,可是说是精英组合了。 妻子在三年后去了一家对冲基金,丈夫还是留在了银行。 因为和他们夫妻比较熟,我也知道大概截止到2012年,妻子大概一年不到50万美金,丈夫少一点,但是也是30万出头。 他们当初想得就是妻子进买方(压力大,风险大,回报大)而丈夫留在卖方(尽量稳定发展事业)。
本来他们想得是请全职住家保姆,然后各自回去上班。 可是在12年年底,纽约发生了一起保姆杀死孩子的事件(在纽约的朋友应该有印象),这时候妻子正好怀着孩子,她吓坏了说什么也不肯请保姆。 她说就算几率再怎么小,一旦发生的后果是她无法承受的。 所以她决定辞职自己带孩子。 丈夫也同意了,表示从那时候起工资除去家庭开支打入共同账户,剩下的一分为二,一半给妻子个人账户,当作她的零花钱。 丈夫跟我说他妻子决定辞职的时候他还是比较开心的,毕竟出了这种新闻,谁也不敢赌,而且对冲基金压力大,平时两个人就都没什么时间相聚(家务他们都是请人做), 平时除了周末,也就一两天才能一起吃个晚饭。 他们这些年也存了不少钱,既然经济上没有后顾之忧,自然想生活质量好一些。
他们就这样平安无事的过了好几年。爸爸在银行工作优异(他是我们那届应届生唯一一个还留在有原银行的人),早早升到了总监而且年薪已经60多万美金了,而且一下班就回家陪老婆孩子,每周六他会亲自带孩子给妈妈放一天假。妈妈天天忙孩子,看一堆早教书,亲自给孩子启蒙。 空余时间就研究一些美食。 记得当初刚认识她的时候,她连饺子都不会包,到现在我每次去纽约她都能做一桌美食招待。 从哪方面来看,这都是一对让人羡慕的夫妻。
到了2017年,他们的孩子已经上了幼儿园,而且还有一堆课外活动,也就是说从早8点到晚6点就是妻子一个人在家了。 他们想过再要一个,但是决定还是不要了。 我个人猜测(毕竟他们没跟我说原因而这种私人问题我也不会问),他们两个都是从小移民的,而父母在美国站稳后都再要了一个,所以他们底下都有一个年龄相差很大的妹妹,可能是在青少年时期他们父母过度关心妹妹让他们觉得再要一个对长子不公平?
这时候妻子准备重返职场,可是五年过去了,金融界已经发生了和很大的变化。 不要说是她辞职之前的工作,就是银行前台工作,也不愿意招一个离开了市场五年的人。 妻子找了数月,最好的工作也只是风险管理一类的,年薪也不过十万出头。 这个时候丈夫明确表示了反对妻子找工作,觉得反正她赚不到什么钱,不如把精力放在家庭上,管管孩子功课之类的。 如果实在无聊就做个义工或者当个老师,这样还有个寒暑假可以陪孩子。 妻子却觉得孩子整天都不在家她也无事可干,而且离开金融这么多年她还是想回来,觉得这样才有成就感。最终,妻子选择一份风险管理的工作,希望将来有转到前台的机会。
之后就是家庭的生活水平下降一大截。 丈夫晚上要下班接孩子,不能再随意加班,而且还要照顾孩子很准备晚餐。妻子工作开始忙碌,而有些忽略了家庭。 丈夫觉得妻子没事找事,家里又不缺钱何必如此,妻子觉得丈夫对自己缺乏支持和耐心。 孩子到了假期,他们终究决定请了一个全职保姆去,可是并没有缓解家庭纷争。 丈夫跟我抱怨说妻子天天加班,每天他下班根本不能休息,晚饭质量也大大下降。 他根本不懂为什么妻子非要出去工作,明明他赚得不少而且两个人这些年也存了不少钱。 现在就算两个人都失业孩子的教育基金也都存出来了,为什么要把家弄得忙忙碌碌冷冷清清,让他晚上回家再也没有了温馨的感觉。 妻子跟我抱怨说丈夫不了解她,她为家庭放弃了自己的事业,现在孩子上学了她想重新拾起那份动力,丈夫确只看她今天能赚到的钱可有可无,而忽视了她当初放弃了非常好的事业前景,如果她没有放弃,她今天赚得不会比他丈夫少,但是丈夫觉得她的事业可有可无,对她缺乏尊重。
去年年底,他们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没有什么出轨,第三者的原则性问题,就是双方争吵不断而不愿意再这样继续下去。 是丈夫通知我的,本来说是一家三口来参加我今年年初的婚礼,但是因为新离婚,他们决定由妻子带孩子来英国,而我下次到纽约的时候我们再聚。 他很冷静,也没有跟我多说什么,只是说最近想要静一静,而且很抱歉来不了了,但是不愿意在这么近的时候就和他前妻一起参加活动。 我在婚礼上跟妻子聊了聊,她也很平静,说孩子还是两个人一起监护,还是那位保姆接送孩子,然后两个人还是很忙。 妻子最近跳到了一家共同基金做 财产方面,他们没细说,我只知道两个人一起买的房子留给了妻子,然后丈夫支付一定的赡养费,他们是和平分手,并没有上法院。
妻子离婚后跟我说,她最后悔的事就是当初一时冲动选择了放弃自己的事业。 她劝我千万不要像她一样把生活的主动权拱手相让。 她说开始两三年也的确很好,可是就是日积月累中丈夫对她的尊重一天天减少。 孩子刚出生丈夫还会坚持夜里起来,但是慢慢就变得孩子病了觉得就对妻子不高兴。 从开始和妻子一起忙碌,到最后看着妻子忙家务自己看电视而心安理得。 从他们一开始会对讨论市场和给彼此交易主意,到丈夫下班面对妻子对于市场的问题直接说我说了你也不懂。 很难说丈夫有什么错,他的工作压力也不小,回到家中自然希望,妻子既然是家庭主妇,那照顾孩子,做一些家务(他们还是请清洁工的)也是份内之事。 但是从妻子的角度,一分非常平等的关系渐渐的变成了一段她附庸别人的关系,对于一个曾经在花街比较成功的人也是很难接受的。
他们的故事让我非常有感触。 我是从他们恋爱到离婚都和他们夫妻交情非常不错的。 我记得当时在纽约,我有一阵子天天陪妻子打网球,因为丈夫喜欢而妻子想进步快一些,好让丈夫打得过瘾。 我记得丈夫为了给妻子买钻戒,拉着我一天走了十余家珠宝店。 他们两个人谁都不是那种不讲道理,或者贪得无厌的人。 当初他们结婚,我们这帮朋友都为他们高兴,觉得是天作之合。 到今天这样,我还是挺难过的。 希望他们两个人如果静下来还能回到一起吧。(几率不大,毕竟两个人都比较有主见而决断力)。
回到问题本身。 纽约州对全职妈妈非常宽容的法律下,美国整体文化比较崇尚个性化而不认为父母需要为孩子牺牲,而妻子用自己的实力证明的自己经济能力并不输给丈夫。 她在全职这几年中尚且难以保证自己在家庭中的话语权。 我觉得任何人全职最好还是慎重。人心善变,我认识这个丈夫的时候,他并不是一个大男子主义。在妻子选了风险高的职业的时候,他也愿意给妻子一份后盾。 可是几年后,他打电话让我劝妻子别出去工作了,那份对妻子事业的不屑让我都非常吃惊。 一个人,对自己挚爱之人为了家庭牺牲自己事业后,都能渐渐的不再尊重配偶。 哪一个陌生人,对于这份职业的缺乏尊重,那就在正常不过了不是吗?
更新,这次放在前面:
我发现我的回复出了bug,为了不浪费大家时间线,我在此做统一回复。
我朋友圈里有几个微商,我一直没舍得删,因为觉得看热闹特别有意思。
微商,特别是女微商,特别喜欢说两句话,一句是“我不是微商。”,另一句是“我是有事业的独立女性,女人都应该做独立女性。”
她们特别喜欢po的一种朋友圈就是,某某宝妈一开始特别犹豫不敢买她家的产品,说老公不给钱,后来一咬牙一跺脚说“买了!他(老公)一个月抽烟的钱都不止这个数。”配的文案是“女人就要硬气一点,对自己好一点。”这肯定是全职太太吧,还是手里没有一分闲钱,买个几百块微商护肤品还要请示老公的那种。你老公一个月烟钱就不少,那是人家自己赚的钱,有啥问题,你把老公给你的菜钱眯下来一部分,或者是撒泼打滚从老公那里要来钱拿来买你的护肤品算什么硬气,真那么硬气咋不自己赚钱。
当然后面人家微商还有大招,真正要做自己的女王肯定是要搞钱的,那怎么搞,入伙嘛,跟我一起卖产品,喜提玛莎拉蒂。
最可怕的是这其实真的不全都是伪造的朋友圈。其中一个微商甚至还开了个公众号,讲“女性独立”的,底下一群宝妈写“姐你说的太对了,说道我心坎儿里去了。”
我作为职业女性,不歧视那种帮着夫家打天下的富太太。人家不仅能把小孩教育出来,还能在背后帮夫家指点江山,能耐估计比我大,不歧视我就不错了。我就歧视这种活在微商朋友圈里的全职太太,人生“硬气”的表现就是死皮赖脸问老公要钱买微商产品,“独立”的表现就是加盟微商品牌。每天兢兢业业地护肤生怕哪天色衰而爱驰,以“牢牢抓住男人的心”为生活中级纲领。这种全职太太我是真真切切看不起的。
其实你拿微商常见文案问问自己就分辨得出来了(这可都是我现扒的微商文案):
“男人从来没有为了你戒烟戒酒,你凭什么要为了他戒掉你的美?”他做什么不需要是为了我,我做什么也不需要是为了他。
“肌肤就是女人的名片!”不好意思我的名片上印的是xx工程师。(或者是xx先生家里真正的操盘手也行,反正肯定不会是我的肌肤)
“女人舍不得花老公的钱投资到自己身上,那自然会有别的女人帮你花。”我投资我自己的钱在我自己身上,如果有别的女人勾走我老公,那这种肯定是烂男人,送她就好了,多大点事儿啊。
你有这个底气去这么回答这个问题,那么注定你不会被大多数人歧视的,或者说你也有底气根本不care这种歧视。
不过我们还需要面对一个现实,在目前的中国社会,这种拿肌肤当名片的全职太太才是多数,也无怪乎职业女性会看不起了。
另:我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部分全职太太会把自己的全职形容为为了孩子的牺牲,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想法。首先,所有母亲都需要为孩子付出。我妈作为职业女性,为了我拒绝所有出差,放弃了无数个晋升的机会。在我上寄宿高中之后,她还写出了获奖的论文,可见她的能力不应当几十年都在基层岗位上的。这算不算牺牲呢?其次,为了小孩而牺牲这种说法,会给孩子多大压力,做父母的未必知道,但是有过这种经历的小孩清楚的很。自我感动是没有必要的,你的选择只是你自己的选择而已,如果有可能的话,拜托有这种想法的妈妈,不管全职与否,不要跟自己的小孩这么说。
我也说了我不歧视那种帮夫家打天下,稳坐江山的全职太太,她们不歧视我就不错了。而更多的家庭其实是什么情况呢?本来就没钱,一个人赚的钱远远不够,另一个人还有全职呆在家里,美其名曰为了孩子。所谓全职太太,相夫教子,自古以来都一直是有钱人家才能干得了的。哪怕是封建社会,农民家的媳妇儿也是要下地干活的,背着孩子去种田,割猪草。倘若这个媳妇儿突然说: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我决定不下地了,你猜丈夫会怎么说?“有病吧你,饭都吃不饱了。”在全家生活质量都保证不了的情况下去全职,真的算对孩子好?你的孩子将来对艺术这种烧钱的专业有兴趣了,想出国留学了,或者最简单的,成绩不好需要请知名家教了,结果你老公赚的钱不够,你要怎么给小孩说?“妈妈的时间都牺牲来陪伴你了,现在你已经有高质量的陪伴了,这些就算了吧。”这算是对小孩好?
综上所述,我瞧不起的就是这种,明明家里还需要两个人赚钱的时候,自己全职了。其实只是因为形势所迫,却觉得自己是在为了孩子而牺牲而沉浸在自我感动里。且没有理财意识,只知道伸手要钱不知道拿钱生钱。智商情商又不足以在家里有话语权,遭到老公和公婆的排挤。最后看到朋友圈里的微商了,深以为然,一开始先把老公给的生活费咪下来一部分去买产品,后来入伙,然后就又开始觉得自己“独立”了,是“靠自己的大女人”了,转头还瞧不起职业妇女,觉得不能陪孩子,瞧不起被老公抛弃的全职太太,觉得她们“不独立”的那一类。可能我上文用微商举得例子不够浅显,在此特地说明。如果不是这一类的话,大可不必对号入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