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英国扣押伊朗油轮?

回答
英国扣押伊朗油轮的事件,无疑是一场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中的一个关键节点。要理解这件事,需要剥开层层迷雾,审视其背后多方力量的角力、各自的动机,以及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事件的背景:国际制裁与地缘紧张

首先,这事儿不能脱离更宏大的国际背景来看。美国在特朗普政府时期退出了伊朗核协议(JCPOA),并重启并加大了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这些制裁的目的是遏制伊朗的核计划、弹道导弹项目,以及其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油轮运输,尤其是石油出口,是伊朗经济的生命线,因此成为制裁的主要目标。

在这种大背景下,伊朗的石油运输,尤其是通过海上运输,变得异常敏感。伊朗方面认为,这些制裁是非法的、单方面的,并且损害了其主权和人民的福祉。而英国作为美国的盟友,且是伊朗核协议的签署国之一,在执行国际制裁方面通常会与美国保持一致。

英国方面的理由:违反制裁还是政治姿态?

英国官方给出的理由是,被扣押的油轮“Grace 1”(后来据称船名已改为“Adrian Darya 1”)违反了欧盟的对叙利亚的制裁。英国方面表示,该油轮涉嫌将原油运往叙利亚,而这属于非法行为。

从法律和制裁执行的角度来看,英国此举似乎有其依据。欧盟的制裁确实存在,如果油轮的航行路线和目的地被证实违反了这些制裁,那么英国作为欧盟成员国(在脱欧前)或作为维护国际法秩序的一员,有权采取行动。

然而,很多人也看到了这背后更深层的政治考量。

对伊朗施压: 英国扣押油轮,是向伊朗展示其在执行国际制裁方面的决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美国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政策。通过扣押伊朗重要的经济资产,可以迫使伊朗回到谈判桌,或者至少对其行为进行约束。
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英国在中东地区一直有着其地缘政治利益和影响力。在波斯湾地区,尤其是在霍尔木兹海峡,对航运安全的关切是英国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扣押油轮,也可以被解读为英国在维护地区航运自由和安全方面扮演角色的姿态。
国内政治: 英国国内政治也在经历变动(例如脱欧进程)。在这种情况下,对外交和安全事务采取强硬立场,有时也是为了展示政府的领导力和决心。

伊朗的反应:反制与升级

伊朗方面对此事的反应异常强烈。他们认为英国的扣押行为是“海盗行为”、“非法”的,并且是对其主权的侵犯。

报复性扣押: 几天后,伊朗方面就扣押了一艘悬挂英国国旗的油轮“Stena Impero”。伊朗的理由同样是该油轮违反了海上航行规定。但这几乎是公开的报复行为,是伊朗利用其在该地区的海上力量进行反制。
言辞上的强硬: 伊朗官员发表了大量强硬言论,谴责英国的行为,并警告将采取进一步行动。这既是为了在国内展示强硬形象,也是为了在国际上施加压力。
利用地缘政治: 伊朗也试图将此事与地区安全问题联系起来,比如指责某些国家煽动地区冲突。

其他相关方:美国、欧盟、俄罗斯等

美国: 美国对此事表示支持,并称赞英国的行动。这符合美国一贯的对伊政策。
欧盟: 欧盟的态度则相对复杂。虽然欧盟是伊朗核协议的签署国,并且在制裁叙利亚方面有共识,但作为整体,欧盟在对伊朗关系上,特别是与美国之间,经常面临平衡的挑战。虽然英国是脱欧前采取的行动,但其行为也引发了欧盟内部对如何处理与伊朗关系的讨论。
俄罗斯: 俄罗斯通常对美国的对伊政策持批评态度,并可能支持伊朗的立场,但也会谨慎行事,避免与西方国家发生直接对抗。

影响与后果:

地区紧张局势升级: 英国扣押伊朗油轮,以及伊朗随后扣押英国油轮,直接导致了波斯湾地区的海上紧张局势急剧升级。霍尔木兹海峡是全球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这里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全球能源市场产生影响。
对伊朗核协议的进一步冲击: 随着国际压力不断加大,以及伊朗自身经济状况的恶化,伊朗核协议的未来变得更加不确定。这种事件的发生,无疑是对协议各方信任的又一次打击。
航运安全的担忧: 扣押油轮的行为,无论理由如何,都让在相关海域航行的其他船只感到担忧。这可能导致航运成本的增加,以及对国际贸易规则的挑战。
外交僵局: 这种公开的对抗,使得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变得更加困难。双方都可能在各自的立场上更加坚定,加剧了僵局。

总结:

英国扣押伊朗油轮,绝非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既是国际制裁体系在石油运输这条关键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大国在中东地区博弈的一个缩影。英国此举,既有维护国际法和制裁体系的考量,也有其自身的战略利益和政治考量。而伊朗的强硬回应,则是在捍卫自身利益、回应外部压力下的一种必然反应。

这场“油轮战争”,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较量,更是国际秩序、地区安全和能源市场之间复杂互动的一个鲜活案例。它的发展和结局,将对区域乃至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持续的影响。要理解这场事件,就需要跳出单一的视角,去洞察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权力运作和利益交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英的外交政策,从二战结束后就没有变过,那就是尽一切可能把北美反贼杨基土包子忽悠进各种坑里。

user avatar

此题迟早变成编剧大赛,我也参与一个。

首相:“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秘书:和大英帝国200年来所有外交工作同样的目的,首相——把水搅浑。

首相:可是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秘书:首先。您知道,德国和南欧非常依赖伊朗的油气资源……您知道吗?

首相:我……当然……我倒是乐意看见德国人遇到麻烦,还有那个乌合杂凑的欧盟,我猜他们肯定会吵得不可开交。

秘书:正是如此,您真是睿智。

首相:可是他们难道不会责难我们吗?

秘书:不会的。他们会以为是美国人让我们干的,大家都会这么认为。

首相:美国人要求了吗?

秘书:美国人提过各种要求首相。特别是现在的总统……您知道的。晚餐提的要求就和下午茶时不一样了。

首相:这么说他们没要求。

秘书:人人都会认为是他们的要求。大英帝国忍辱含垢侍奉这些粗鲁的杨基佬就是为了今天。

首相:可是美国人否认怎么办?

秘书:别人不会相信的。而且他们也不能否认。

首相:为什么?

秘书:这有损霸主的权威。让人们知道英国不受控制,比被伊朗和欧洲人恨更糟糕。这意味着霸权瓦解的征兆……

首相:你是说政治代价将由美国人付,欧洲人将吵成一锅粥。而我将展示作为首相的强硬和果断?

秘书:正是如此,首相。

首相:那还等什么?把将军们叫来。

秘书:是,首相。

user avatar

这从侧面证明了伊朗石油仍然存在大量买家。

沙特和阿联酋当年声称,保证弥补伊朗制裁带来的石油供应损失。但如今这一点根本做不到,甚至欧佩克已经宣布减产;在这样的情况下,伊朗石油出口变为0显然是特朗普放的卫星。

user avatar

我想说的是,英国的“外交智慧”可能不如各位从剧里和旧印象中那么高明。这次行为既没有什么脑子,也难有什么效果。更像是英国国内分歧的体现。

先说没什么“智慧”。英国自卡梅伦以来政客总体能力断崖式下跌,议会和内阁中什么牛鬼蛇神都能冒出来。别看到英国就“搅屎棍”,就搬剧照抖机灵。

Boris这哥们,有人觉得他是什么大智慧外交家吗?不,他就是个扯淡的行为艺术家。而且此君曾经是美国籍,直到2017年(脱欧公投之后)才放弃美国国籍,一个美国人为英国脱欧殚精竭虑,这是什么样的国际主义精神?一辈子总共当过5个月议员(2001年,当选5个月就因为生活作风问题没了),担任前外交大臣之前没有任何外交经验。

Williamson这哥们,在南海搞过事,在乌克兰搞过事,因为泄密被免职,有人觉得他能力强吗?不,他就是纯粹没脑子。他当国防大臣以前主要是在商界活动,当国防大臣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特蕾莎梅对鲍里斯的竞争中站队精准。

扣伊朗邮轮有用吗?没有多大用,只是一个表态而已。能拖美国下水吗?特朗普自己都间接承认了开战暂时并不可行,如何拖得动?反而进一步加大与欧盟分歧。别觉得要脱欧无所谓,现在脱欧协议还没搞定呢,着急展示自己和欧盟分歧是破罐破摔?

英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被吹上天的三环外交最终彻底失败,在大陆和大洋之间必须做出一个选择。前些年还可以两头下注,但随着与欧盟关系的极度恶化,大陆未来力量代表中国与美国关系的恶化,在诸多事宜上必须做出选择。典型的就是伊核协议。

伊核协议在美国退出以来,主要是由欧盟支持,期间英国也一直站在欧盟一边。但英国国内强大的亲美反欧力量对此从来不满,这次伊朗宣布突破核协议限制更是个爆点。伊核协议已经破产,要不要和欧盟一起救回来?(中俄?没协议都不会放伊朗不管,昆仑银行了解一下)亲欧派在脱欧到今天的伊朗问题上接连败退,到现在保守派内部反欧派力量日渐增长,7月22号决定新首相的保守党投票,两位候选人中不仅有黄毛Boris,Hunt也没好到哪里去。此君就是前几天在香港问题上说话的那位外交大臣,同样是外交经验很有限的投机分子,以及还是“中国女婿”,但他是最反华的外交大臣之一。

梅姨已经宣布辞职只是暂时留任,她的威信已经降到谷底,影响力低于各路保守党人物,对于这类大事的决策权很可能都难保。此次事件更可能是保守党内部讨论的结果,表现了保守党内的“政治明星”们亲美立场和大选前搏出位的想法,与梅姨可能都没什么关系。梅姨能力没多突出,但她是真的是为了英国未来想当好首相;其他人,就不好说了。

不过换个角度,问英国会有什么代价,也的确没什么代价,互相扣扣油轮而已。毕竟英国伊朗之间本来就没多密切的联系,伊朗也无意对一个遥远的次要敌人做什么。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事,是西方要参选的政客们最喜欢的议题。

大英帝国早就没了,英国的外交智慧可能也要成为过去时,还是让人有点惋惜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英国扣押伊朗油轮的事件,无疑是一场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中的一个关键节点。要理解这件事,需要剥开层层迷雾,审视其背后多方力量的角力、各自的动机,以及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事件的背景:国际制裁与地缘紧张首先,这事儿不能脱离更宏大的国际背景来看。美国在特朗普政府时期退出了伊朗核协议(JCPOA),并重启并加大.............
  • 回答
    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扣押英国油轮,这绝对是一件能让全球都神经紧绷的大事件。这件事的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两国的直接利益,还有国际航运、地缘政治格局,以及最重要的——能源安全。首先,我们得好好掰扯一下伊朗这么做的动机。这事儿可不是空穴来风,大概率是有其深层原因和考量的。 报复与施压的信号: 最直接的原.............
  • 回答
    张扣扣被执行死刑后,网络上确实出现了一股颇为强烈的舆论声音,许多人表达了“扼腕英雄”的情绪,认为他的行为虽然极端,但在某种程度上触及了社会对于公平正义的渴求。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并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张扣扣案件的起因是“仇杀”。他的父亲张富清在1996年因与邻居王自金家.............
  • 回答
    关于“新冠病毒是美国莫德纳公司合成的”这一说法,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持其真实性。这类谣言通常源于对科技、医学或政治议题的误解、阴谋论传播,或是故意制造恐慌的信息误导行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传言的不可靠性: 一、关于“莫德纳公司与新冠病毒”的事实澄清1. 莫德纳公司的业务范围 莫德纳.............
  • 回答
    关于“英国驻重庆总领事获5万元奖励”的消息,目前并无权威媒体报道或官方声明提及此事,因此该事件的真实性存在较大疑问。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可能的背景、合理性及潜在问题: 一、信息真实性存疑1. 缺乏官方来源 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作为外交机构,其经费通常由英国政府承担,且中国对外国驻华使节有严格的财.............
  • 回答
    如何看待英国视中国为系统性竞争对手,中英关系将如何发展?英国将中国视为“系统性竞争对手”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其背后既有地缘政治的考量,也有经济、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的因素。理解这一转变,有助于我们预测未来中英关系的发展走向。 一、 英国为何视中国为“系统性竞争对手”?英国之所以得出“系统性竞争对.............
  • 回答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战斗群(Carrier Strike Group 21, CSG21)于2021年访问南海,这一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为南海地区增添了新的动态。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事件背景与英国的意图1. “全球英国”(Global Brita.............
  • 回答
    如何看待英国新冠病毒变异及其影响?美高官称“没必要限制英国航班”的背后考量英国新冠病毒新变异的出现,无疑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高度关注和担忧。而美国高官关于“没必要限制英国航班”的表态,则为这一复杂局面增添了另一层解读。要全面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 英国新冠病毒新变异:关键信息.............
  • 回答
    英国政府宣布不再对仅出现轻症的人群进行新冠病毒检测,这是一个重大政策转变,反映了其应对新冠疫情策略的调整。这一决定是基于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背景与政策演变首先,回顾一下英国的检测政策是如何演变的。疫情初期,大规模的检测是控制病毒传播的关键手段。英国曾采取过广泛.............
  • 回答
    英国教育部课纲要求学校禁止使用曾公开表态反对资本主义的机构出版的材料,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性的议题,涉及到教育的独立性、政治意识形态渗透、学术自由以及学校的责任等多方面。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英国教育部此举的背景与可能目的:1. 维护现有经济体制的稳定与传承: 英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
  • 回答
    英国政府宣布从 7 月 19 日起基本取消所有新冠管控措施,包括强制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以及对聚集人数的限制。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更是提出了“与新冠共生”的策略。这一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其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和潜在的风险。英国政府宣布取消管控的主要原因和考量: 疫苗接种率的提高:.............
  • 回答
    英国国防参谋长关于“新冠疫情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说法,无疑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具有高度警示意义的论断。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将其置于当前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经济以及社会背景之下。一、 英国国防参谋长的身份与言论的严肃性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英国国防参谋长(Chief of.............
  • 回答
    英国国家安全局(GCHQ)将中国称为“英国家安全挑战”,这一表述背后有着复杂且多层次的原因,反映了当前地缘政治格局、科技发展以及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要详细理解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定性的背景:GCHQ的职责与定位首先,理解GCHQ的职责至关重要。GCHQ是英国政府的信.............
  • 回答
    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现为国王查尔斯三世)于2020年3月新冠疫情初期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呈阳性,这无疑是当时备受关注的重大新闻。以下是我对这件事的详细看法:一、 事件本身的意义和影响: 标志性人物的感染,增加了公众对病毒的警惕性: 作为英国王室的继承人,查尔斯王子是一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他的.............
  • 回答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布升级抗疫举措,并将其定性为“战时政府”的行动,这标志着英国在应对新冠疫情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具挑战性的阶段。这一表态及其背后的政策调整,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一、升级抗疫举措的背景与原因: 疫情的持续严峻性: 尽管英国在疫苗接种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变异病毒的出现(如德.............
  • 回答
    “工党误国”是一个在中国互联网上流传较广的观点,尤其是在讨论英国政治经济发展时,常常被提及。要理解这个观点,需要对其背后的逻辑、论据以及其合理性和局限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工党误国”观点的主要逻辑和论据:这个观点通常认为,工党执政期间采取的一些政策,尤其是国家干预主义、高福利、重税收、工会权力过大、国.............
  • 回答
    英国外交大臣就“清算中国论”的回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分析:一、 “清算中国论”的背景与含义首先,理解“清算中国论”的背景至关重要。这个说法并非英国外交大臣官方正式提出的政策,而是在西方,尤其是一些政界人士和媒体中,流传的一种情绪化的、带有强烈负面色彩的观点。它通常包含以下几种含义: 对.............
  • 回答
    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在2021年12月16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从0.1%上调至0.25%,这是自2020年3月疫情爆发以来的首次加息,也是自2018年8月以来首次加息。这一决定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诸多讨论。为什么英国央行选择在此时加息?英国央行此次加息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
  • 回答
    英国外相的这一呼吁,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它释放了复杂的信号,反映了当前英国国内和国际关系的微妙之处。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分析:一、 对殖民历史的态度转变:从“愧疚”到“自豪” 历史叙事的重塑尝试: 这是最直接的信号。英国外相试图引导国内舆论和国家叙事,从承认殖民历史的负面影响、以及可能伴随的内疚.............
  • 回答
    英国全力支持德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外交议题,涉及到欧洲政治格局、历史恩怨、现实利益以及国际规则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英国为何“全力支持”德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先,需要澄清一个前提:英国是否真的“全力支持”德国成为安理会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