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华人的成就在世界上瞩目耀眼,影响巨大。日韩人是否会因为华人取得的成就,而同是东亚黄种人而感到骄傲?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民族认同、文化联系、历史背景以及现代社会动态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探讨日韩人是否会因为华人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骄傲,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一、 民族认同与文化联系的根基:

地理上的邻近与文化上的影响: 中国、日本、韩国都同属东亚地区,在历史上长期处于相互影响和交流的状态。汉字、儒家思想、佛教等文化元素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东亚的文化景观。这种深刻的文化联系构成了日韩人对“东亚”这个概念的认同基础。
“黄种人”这一概念的复杂性: 虽然从生物学上来看,东亚人可能被归类为“黄种人”,但这种分类在文化和社会认同上并非绝对。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民族国家的概念日益巩固的背景下,个体更倾向于以国籍和民族身份来定义自己,而非笼统的种族概念。因此,“同是东亚黄种人”这个前提,在引发骄傲感方面可能不如“同属东亚文化圈”或“同属于历史上曾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区域”来得直接。

二、 对华人成就的认知与情感反应:

成就的多样性与感知: 华人在世界上的成就可以体现在多个领域:
经济: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华为、腾讯等科技企业的崛起,以及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地位,这些 are very visible.
科技: 在人工智能、航天科技、高铁等领域的进步也备受关注。
文化: 中国电影、音乐、文学作品在国际上的传播,以及中华美食、传统文化(如中医、武术)的吸引力。
体育: 运动员在国际赛事的出色表现。
学术: 在科学、工程、人文等领域的华人学者和科学家。
情感反应的差异性:
潜在的骄傲感: 一部分日韩人,尤其是那些对东亚文化有较深认同感,或者对中国的发展持积极态度的人,可能会因为同属东亚人而对华人的成就产生一种间接的、微妙的骄傲。这种骄傲可能不是直接的“我的同胞取得了成就”,而是“我们这个文化圈/地理区域的成员取得了成就,这证明了我们东亚人的智慧和能力”。
竞争意识与民族自豪感: 然而,更普遍的情况是,日本和韩国都有非常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他们为自己国家的成就感到骄傲,并且在很多领域与中国存在竞争关系。例如,在科技创新、汽车制造、文化输出等方面,日本和韩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显著的成就。当看到中国在某些领域取得突破时,一些日韩人可能会更多地将其视为竞争对手的进步,而非自身的骄傲来源。
警惕与担忧: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尤其是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崛起,一些日韩人也可能伴随着一定程度的警惕或担忧,尤其是在历史遗留问题、领土争端等敏感话题上。这种情绪可能会冲淡或抵消潜在的骄傲感。
个体差异: 必须强调,个体感受存在巨大差异。有些日韩人可能对中国的发展非常感兴趣,并从中获得启发;有些则可能对其知之甚少或漠不关心;还有些可能持有负面看法。年龄、教育程度、生活经历、政治立场等都会影响其看法。

三、 历史与现实的复杂交织:

历史上的宗主国与被宗主国关系: 历史上,中国长期扮演着东亚文化中心的角色,对日本和韩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关系既是文化交流的源泉,也可能在现代民族主义情绪下转化为复杂的心理。一些人可能会觉得,中国现在的成就“理所当然”,或者将其视为过去影响力的延续,但这并不一定转化为“为中国成就而骄傲”。
现代民族国家的独立与强大: 日本和韩国都经历了近代化的过程,建立了强大的民族国家,并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认同和国家叙事。他们为自己国家在二战后的经济奇迹、技术创新、流行文化(如日韩电视剧、动漫、Kpop)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自豪。这种强烈的国家认同,往往会压倒或并置于更广泛的文化认同感上。
“日本第一”或“韩国第一”的心态: 在很多领域,日本和韩国都有着世界级的品牌和技术,例如日本的精密机械和汽车工业,韩国的电子产品和娱乐产业。在这些领域,他们更有可能将自己视为领先者,而非与中国并列或受其影响。

四、 华人成就的性质与对日韩的影响:

“挑战者”还是“引领者”? 如果华人成就是基于模仿或追赶,日韩可能会持观望态度。但如果华人成就是创新性的、开创性的,并且在某些领域超越了日韩,那么日韩人可能会产生更复杂的情感,其中既有对自身失落的某种焦虑,也可能包含对“东亚共同体”实力增长的模糊认同。
正面还是负面影响? 如果华人的成就是以对环境造成破坏、劳工权益缺失等负面方式实现,那么日韩人很可能不会感到骄傲,反而会对此持批评态度。反之,如果成就伴随着对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那么更容易赢得尊重。

五、 结论:骄傲感存在的可能性与限制

总的来说,日韩人因为华人取得的成就而同是东亚黄种人而感到骄傲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这种骄傲感并不普遍,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普遍存在的是文化上的亲近感和对东亚整体发展的关注,而非直接的民族骄傲。
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是主导因素,使得日韩人更倾向于为自己国家的成就而骄傲。
与中国的竞争关系、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对中国崛起方式的认知,都会影响日韩人对华人成就的情感反应。
个体差异是决定性的。

与其说是一种“骄傲”,不如说是一种“区域性自豪感”或“对东亚群体整体实力提升的某种认同”。 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感混合体,其中包含着文化联系、区域竞争、国家认同以及个体价值判断的微妙平衡。 简单地说,他们更可能为“我们东亚人中有厉害的人物和强大的国家”而感到某种共鸣或肯定,但这种共鸣往往不会转化为直接的“我为他们的成就感到骄傲”。

更精确的说法可能是:部分日韩人会因为华人(尤其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卓越表现,而对东亚作为整体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有所提升感到某种程度的认同或积极的看法,但这通常不会直接转化为“我为华人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的感情,而更多地是夹杂着对自身民族国家成就的自豪以及可能存在的区域竞争意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们也从来没有因为这几十年日韩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骄傲啊,何必抱有幻想。

日本、韩国的仇中、反中是无需质疑的,他们不会接受任何「中国的成就」。

所谓「同是东亚人」的这种泛亚主义在当地已经少有市场,也许有几个特例,但肯定不是社会主流,并不会认同中国。

「中国的影响就是中国的,与我无关」

这种想法在日韩才属于社会主流。

自20世纪以来,一向也不是什么朋友。

日本在上世纪时屡屡击败欧美垄断企业、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非白人的发达国家时,大多数中国人的具体感受是什么?

韩国的几大巨头在本世纪疯狂扩张海外、韩流横扫世界,全球影响力日趋高涨时,大多数中国人的具体感受是什么?

也许很复杂,但唯独没有「与有荣焉」

中国人并没有因为日韩的成功感到骄傲

那民族主义强烈的日韩也同样如此。

user avatar

提问前提不正确。

如果华人的成就确实“在世界上瞩目耀眼、影响巨大”,日韩人必然会因身为东亚黄种人而骄傲。

当你发现后者不符合事实的时候,应该做的不是脑补后者掩耳盗铃,而是反思前者是否真的属实。

民族主义从来不是借口,二战前白人因为民族主义杀得血流成河,丝毫不妨碍各自身为白人的优越感。

如果某个种族足够强大,无论内部有何死仇,对其他种族的优越心理都不会消失。

如果基于“黄种人”优越感不存在于东亚各国之间,那只是因为黄种人仍然不够强大,并且黄种人自己也非常清楚这一点。

认清现实就好。

user avatar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只可能为同自己利益高度正相关的某些“成就”而感到“骄傲”。

但近现代以来,中日韩之间已经随着发展模式的不同,而有一些利益上的隔阂甚至历史上的血债了,很多时候,某一方的“成绩”,就是另一方的“损失”甚至“耻辱”了。

日本:我成列强了,你们骄傲吗?

大清、朝鲜:?

中国:我打败联合国军了,你们骄傲吗?

韩国:?

韩国:我申遗成功了,你们骄傲吗?

中国、日本:?

当中日韩的某个具体人物、团队取得了一些能证明“黄种人也不差”的成绩时,作为东亚人的一体感与欣赏是存在的,有些是因为“都是黄种人(东亚人),他行我也行”的心理,有些人是发自真心为外国人的成绩感到骄傲,但这两种“骄傲”一旦公开表达出来,往往都会被认为是政治不正确的,除非此时两国关系较好。就像曾经有部分日本人希望和大清一起振兴东亚,也有一部分韩国人希望(02年的)世界杯的中韩能一起携手晋级十六强。

当中国人通过打败日本人取得了某项世界冠军,那么日本人肯定不会感到多痛快。如果日本人通过刷新中国人的某项成绩而破了世界纪录,那么中国人也肯定不会感到多痛快。

在经历了近现代西方的殖民入侵后,中国选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日本选的是“文明开化,脱亚入欧”,朝韩则是努力在大潮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争取成为赢家中的一员,这三种路径本身就存在一定矛盾,任何一种路径成功了,对其他两者的路径都有一定的“嘲讽”和“贬低”的意味在里面,且随着中日韩的社会发展程度不同步,能真正平等对待彼此的中日韩人口实际上少得可怜,大多数人看待对方时还是有那种等级观念明显的“我必须压你一头”的心理,这就决定了在大多数时候,中日韩彼此是不太乐见对方过得好的。

即便是同一国之内,在同一个小区之内,或者在比较要好朋友之间,当原本和自己差不多的邻居、朋友突然发达了(升官、发财、出大名了)的话,自己会不会多少有些“酸”?

有些人确实不会“酸”,但大多数人都是这种“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我就受不了”“一定要给他(的成绩)抹抹黑”的“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心理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