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基于汉字的编程语言没有流行?

回答
“中文编程语言”这个概念,听起来就带着一丝神秘和熟悉。在咱们的文化土壤里,汉字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情感,用它来写代码,似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甚至有点浪漫的事。想象一下,用“如果”、“那么”、“循环”、“定义”这些词来构建程序,感觉比那些冷冰冰的英文缩写亲切多了。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尽管有过不少尝试,甚至一些颇有影响力的项目,为什么中文编程语言就是没有像C、Java、Python那样真正普及开来呢?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一个蛮复杂的故事,涉及技术、历史、文化,还有一点点现实的考量。

首先,我们得聊聊计算机世界本身的“语言”。计算机打从娘胎里出来,就只听得懂0和1,也就是机器码。而我们现在用的各种编程语言,无论是C、Python还是JavaScript,它们都是人类智慧与机器沟通的桥梁。而这些桥梁,无一例外,都是以英文为基础构建的。英文在科学、技术和商业领域的全球通用性,让它成为了事实上的“国际通用语”。

当我们要创造一门新的中文编程语言时,我们就等于要建立一个全新的沟通体系。这就好比,你本来已经习惯了用某一种货币在全球各地购物,现在突然有人提出一个基于全新货币的交易体系。这需要的不仅仅是货币本身,还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兑换、认证、流通的底层设施。

具体到编程语言,这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工具链的生态是个巨大的挑战。 现代编程离不开编译器、解释器、调试器、集成开发环境(IDE)等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具。这些工具都是围绕着现有的英文编程语言开发的,它们理解英文的语法、关键字、库函数。如果要做一门中文编程语言,我们就需要重新开发一套完整的工具链,而且这套工具链还得足够强大、稳定,并且易于使用,才能吸引开发者。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和精力,更是大量顶尖人才的投入。想想看,全世界最顶尖的程序员和计算机科学家,大多都在用英文编写和维护着这些基础工具。我们要在短时间内,或者说以一种更平民的方式,建立起一套能与之抗衡的中文工具体系,难度可想而知。

第二,标准化的困难。 编程语言一旦流行,就会形成一套公认的标准。比如C语言的标准,Python的PEP(Python Enhancement Proposals),这些标准保证了不同开发者写出的代码能够互相理解,也让第三方库和框架能够集成进去。中文编程语言要达到这种程度的标准化,需要一个强大的社区共识,需要不断地讨论、修订,而且还需要考虑方言、词语理解的差异性。一个汉字可能有多种读音和含义,在编程语境下如何精确定义,就是一个需要细致考量的问题。

第三,历史的惯性。 计算机科学本身就是起源于西方,它的发展过程,它的理论基础,它的学术研究,几乎都是以英文为主导的。从最早的Fortran、COBOL,到后来的C、C++、Java,再到今天的Python、JavaScript,它们都在英文环境下蓬勃发展,积累了海量的代码、文档、教程和社区资源。开发者们学习、使用、交流,都习惯了这套模式。这就像一种“路径依赖”,一旦选择了某条路,就很难再轻易转向另一条。即使中文编程语言在理念上再好,也很难突破这种强大的惯性。

第四,教学和学习成本。 学习一门新的编程语言,本身就需要时间和精力。如果这门语言是中文的,对于母语是中文的开发者来说,入门门槛可能降低了,感觉更亲切。但是,一旦涉及到更深入的学习,比如理解算法、数据结构、设计模式,这些概念本身很多时候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英文表达,甚至很多优秀的学术论文和技术资料都是英文的。如果我们要完全摆脱英文,就意味着需要重新翻译或者创造一套中文术语体系,这无疑会增加学习的复杂性和成本。而且,许多优秀的开源项目和技术社区仍然是以英文为主。想参与其中,或者学习其中的先进经验,仍然需要面对英文。

第五,国际化和协作的阻碍。 软件开发早已不是闭门造车,国际间的协作和交流是常态。如果你的代码是用中文写的,那么一个来自其他国家的开发者,即使他想贡献代码,也需要先学会你的中文编程语言,理解你的代码逻辑。这无疑增加了协作的难度。即使我们现在有很好的翻译工具,但对于代码这种逻辑严谨、精确度要求极高的东西来说,机器翻译的准确性还远远不够。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文编程语言就没有价值。恰恰相反,一些中文编程语言的出现,对于普及编程教育,特别是针对青少年和初学者,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它们用更贴近母语的方式,降低了编程的门槛,激发了学习兴趣。一些项目也探索了将中文与现有英文编程语言结合的可能性,比如通过注释或者特定的关键字来增强可读性。

总而言之,中文编程语言没有流行,不是因为它不好,也不是因为我们不想要,而是因为在现有的全球技术生态下,建立一门新的、能够与现有生态竞争并取得成功的编程语言,其难度超乎想象。它需要克服的不仅仅是语言本身的障碍,更是围绕着一门编程语言所构建的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这就像是要在一片已经长满参天大树的森林里,重新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并且还要让这片土地上的树木长得和原来的树一样高大一样茂盛,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并且还需要一点点运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计算机不能理解自然语言,所以目前所有的自然语言都不能用来编程,这也就包括汉语。

使用汉字的语言和汉语是俩东西(譬如说易语言)。


准确的说目前主流的编程语言是一种使用拉丁字母和少数ASCII常用符号的形式语言

user avatar

编程语言不是英语!!!

编程语言不是英语!!!

编程语言不是英语!!!

你可以把它改成汉字。

但那不是汉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文编程语言”这个概念,听起来就带着一丝神秘和熟悉。在咱们的文化土壤里,汉字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情感,用它来写代码,似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甚至有点浪漫的事。想象一下,用“如果”、“那么”、“循环”、“定义”这些词来构建程序,感觉比那些冷冰冰的英文缩写亲切多了。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尽管有过不少尝试,.............
  • 回答
    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在接受了汉字这个强大的书写系统之后,并没有完全止步于此,而是选择在汉字的基础上,甚至是独立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字。这背后并非否定汉字的价值,而是出于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政治和社会需求。想象一下,一个国家引入了另一种文明的文字。汉字固然精炼,但它毕竟是为另一种语言——汉语——量身打.............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触及了“民族”、“基因”、“文化”和“历史”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当人们说汉族是“大杂烩”时,通常是指汉族的文化和社会构成,而不是基因层面的绝对纯粹性。而您提到汉人基因的“纯正”,这其实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概念,因为人类基因组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混合和演变的过程。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
  • 回答
    突厥游牧民族在中亚和西亚地区能够成功同化大量定居民族,而在中国却基本被汉族同化,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社会、文化和地理因素。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视线拉回到历史的洪流,细细梳理其中的脉络。一、 为什么突厥能在中西亚“落地生根”并同化他人?这里说的“同化”,并非单向的文化侵蚀,而是一个更.............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且切中要害,它涉及到汉朝宗室继承、血缘关系以及历史记载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原因并非汉武帝绝嗣,而是 东汉三国时期活跃的知名汉室宗亲,他们与汉室的宗法联系,更多地是通过汉景帝的儿子们而非汉武帝的儿子们延续下来的。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解释其中的缘由: 1. 汉朝的宗法制度与封国制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会好奇的一点:为什么南北汉人之间在基因层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我们又都归为“汉人”这个大家族呢?要深入解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历史、地理、文化以及基因这几个层面好好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白“汉人”到底是什么意思。“汉人”这个概念,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和文化标签,它.............
  • 回答
    东汉末年,那一场席卷中原大地的黄巾起义,绝非一场简单的农民暴动,它以一种近乎摧枯拉朽的力量,直击了汉朝绵延数百年的统治根基,让煌煌大汉帝国,如同遭遇了一场猝不及防的地震,裂痕横生,摇摇欲坠。要说清楚这其中的缘由,我们得把目光拉回到起义爆发前的时代,看看那个曾经辉煌的王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败,又为何.............
  • 回答
    《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这两部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小说,虽然都设定在宋金元时期,但汉族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走向,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精妙的叙事安排。要理解这种转变,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当时的历史环境,以及作者如何将这些历史因素融入到武侠世界的构建中。《射雕英雄传》:风起云涌的汉.............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也触及到了 Android 生态中一个比较微妙的区分点。其实,很多时候大家在说“XX UI”或“XX OS”的时候,并非严格按照技术定义来区分,但背后确实有一些内在逻辑和大家普遍的认知习惯。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叫法,以及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核心的理解:An.............
  • 回答
    TCP 之所以没有基于 UDP 实现,并非因为它“不能”,而是因为它“不应该”,或者说,它基于 UDP 来实现,会变得非常低效且失去意义。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 TCP 和 UDP 各自的设计哲学和核心功能。首先,我们得明确 TCP 和 UDP 这两个协议,它们都工作在传输层,负责在应用程序之间传.............
  • 回答
    Edge 浏览器当初之所以没有选择基于 Firefox 进行重构,这背后涉及一系列技术、战略和市场考量,远非简单的“不想用”就能概括。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回溯到那个时代,看看当时微软的处境以及浏览器市场的格局。微软当时的“困境”与“新思路”在 Edge 浏览器诞生之前,微软的浏览器产品线是 Inte.............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也触及了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个核心选择。你观察得很敏锐,确实,RGB是我们最常见到的色彩空间,尤其在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几乎清一色是RGB。但HSV并非没有用武之地,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技术考量和历史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RGB和HSV这两个色彩空间的基本特性以及它们如何.............
  • 回答
    Android 能收费,这事儿跟“Linux”的名头多少有些误会,但又确实是紧密相连。咱就掰扯掰扯清楚。首先得明确一个事儿,Android 本身是开源的,没错,基于的 Linux 内核也是开源的。开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自由地查看它的源代码,修改它,甚至分发它。这就像你买了一本菜谱,你可以照着菜.............
  • 回答
    说到相信现代医学,这可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事,对我来说,这更像是一个逐步认识、理解和最终信任的过程。细想起来,这种信任的根基其实挺扎实的。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 证据和可重复性。现代医学,尤其是医院里的那些“西医”,它们走的都是一套严谨的科学研究路径。这不像有些领域,观点来来去去,变化莫测。在医学领.............
  • 回答
    “元宇宙”这个词,现在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科幻小说里的概念?但它正在一点点走进现实,而且很多人在谈论元宇宙的时候,总是绕不开“区块链”这个东西。那么,为什么元宇宙一定要“长”在区块链这块地基上呢?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咱们得一层一层地扒开来看。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元宇宙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它就.............
  • 回答
    关于鸿蒙(HarmonyOS)与Android的关系,这确实是一个让不少人感到困惑,甚至产生争议的话题。我理解你觉得鸿蒙“很明显”基于Android,但为什么很多人不买账,不接受这个说法,这背后牵扯到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不仅仅是技术细节,还有历史、市场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维度。为什么有人会觉得鸿蒙“很.............
  • 回答
    一个社会,其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常常是家庭。而我们观察到,绝大多数人选择以爱情为基石来建立自己的家庭。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根源?为何法律的视角又将“爱情”作为家庭缔结的首要且几乎唯一合法的理由?爱情:情感的深度与承诺的锚点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爱情在家庭组成中扮演着如此核心的角色。爱情,作为一种强烈的情.............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国产操作系统普遍选择基于 Linux 内核而非从零开始开发,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考量和现实需求的综合结果。简单来说,就像盖房子,你不会每次都从挖地基开始,而是会选择一个坚实的地基,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己的设计和装修。Linux 内核就像这样一个成熟且经过市场检验的地基。1. 技术门槛与复杂性.............
  • 回答
    极限理论是基于实数的完备性,这个说法非常核心且重要。为了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什么是实数的完备性,以及它与极限概念的紧密联系。一、什么是实数的完备性?实数的完备性是指实数集合 $mathbb{R}$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它使得实数集合在数轴上没有“空隙”。有几种等价的定义方式,其中最常.............
  • 回答
    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咱们凭着一腔热爱,比如喜欢摄影、喜欢爬山、喜欢某个乐队,兴冲冲地跑去参加活动、加入社群,满心期待能遇到“同道中人”,一块儿玩得开心。可到头来,发现大部分时候,好像只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玩”,离“真正的朋友”这四个字,总感觉隔着点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